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梁实秋的《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教案:梁实秋《鸟》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鸟》的内容和著名作品。

2.理解和分析《鸟》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感受梁实秋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课文《鸟》的复印件。

2.课本、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3.教师准备有关梁实秋和《鸟》的背景知识。

教学步骤及内容: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梁实秋的《鸟》的封面和梁实秋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否有过和鸟相关的经历,鸟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有过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阅读与理解(30分钟)1.教师发放课文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记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中的主人公对鸟有怎样的感受和向往?b.鸟在故事中象征什么?c.故事中的父母是否理解主人公对鸟的热爱和向往?d.故事的结尾给你哪些启示和思考?e.你在故事中是否找到自己的影子?深化分析与比较(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鸟》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比较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2.教师让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矛盾的《马尔康大夫与小鸟》等,进行比较与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为什么有些作家喜欢使用鸟来表达自由和理想的主题?b.如何理解自由和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c.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由和理想?总结与展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关于《鸟》的读后感或创作a.对梁实秋的评价和故事的评价;b.对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梁实秋的《鸟》,让学生理解和分析了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doc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鸟教案.doc

11 鸟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第一( 1-2 小)写自己而感受到的苦。

第二( 3-5 小)写生的描写了悦耳的叫和美的形体,表达了的欣喜之情。

第三( 6-7 小)写在人喜悦的同,也人悲苦。

四、探1.作者写了哪些?《》并不限于某一,有杜、麻雀、喜、、猫、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2.同学声散文,整理出描写的声音、外形的。

清脆、嘹亮、、和、色彩斑、玲瘦而不干、丰腴而不臃、盼、高踞枝、俊俏、灵些在性和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的感情?都是褒表示作者喜、美之情的。

的的喜之情3.从文中找“ ”的原因。

有中的同情( 2 );比写的苦;有的美的美;有通来写人的心情,也是的: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呱呱噪啼” ,再刻画其叫而音丰富,短叫而不,似和的交响,地造了悦耳的效果;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更俊俏的⋯⋯4.前面 4 写作者的喜,何后面两却写了“悲苦”、“ 感”之情?两种矛盾的感情出在同一篇文里是否不太?如果前面四是真而生地体了作者“喜着的可”的,那么后面两却是了作者“悲苦着的悲苦”,同反映了作者的关,种比前面四可能要得更深刻更丰富。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上册《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对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状态能有一些了解。

2.能从观鸟的过程中获得美感。

3.能正确认识并处理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从观鸟的过程中获得美感,能正确地认识并处理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月天,清风送冷,枯枝新芽嫩;侧耳听,啁啾细语,暖人心那是谁在报告春的消息?出示影片《杜鹃》是鸟!今天我们怀着欣喜走进这美妙的鸟世界。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观鸟——领略鸟的魅力1.播放视频:欣赏鸟的体形美、色彩美、鸣声美、飞翔的姿态美以及鸟所具有的人性美2.谈谈自己最欣赏鸟的什么美,为什么?四.读鸟——感悟鸟的内涵阅读《鸽子》《空山鸟语》《古鸟化石》,思考:1.屠格涅夫写作《白鸽》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一只白鸽寻找另一只白鸽安稳回家的情形,表现了鸽子的坚毅、勇敢和互相救助的精神,也寄托了作者希望人类能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的理想大雷雨、麻雀——鸽子坚毅、勇敢和友情。

鸽子的安宁——自己的“孤零零” 衬托、比喻、拟人。

2.《空山鸟语》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偏爱听鸟的声音?【明确】作者从小就喜欢听鸟声,希望通过听鸟声来重温“旧梦”作者能从鸟的“美妙的清音”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鸟鸣是自由自在的,作者向往这种自由生活,甚至自己“想做一只鸟”3. 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鸟给人类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启发?【明确】观赏、肉用、捕虫、仿生学的运用【启发】:(一)鸟给人类科学上的启发(1)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现代的飞机的发明就是受到鸟飞行的启发。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8鸟》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8鸟》公开课教学设计_0

人生的况味朴雅的风格----《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享收获,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自主质疑,品析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合作探究,理解主旨,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分享收获,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自主质疑,品析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合作探究,理解主旨,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鸟》视频,由此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写鸟的诗句。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鸟1、检查预习情况,PPT出示本课生字雅词,学生认读纠错并积累。

2、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在此基础上提高默读速度,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3、根据PPT出示,结合课文的内容,选词填空,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我爱鸟见到__,那___的样子,我感到___;听到__,那___的鸣叫,我感到___;看到__,那___的模样,我感到___;知道__,那___的劣性,我感到___;发现__,那___的境遇,我感到___。

4、自主质疑刚刚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收获,再读课文,说说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或文意令你疑惑?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预设:1、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2、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3、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

三、再读悟情1、作者说他爱鸟,为何文中花费大量的笔墨写鸟给予他的一种“悲苦”的感觉,矛盾吗?PPT出示写作背景(播放微课梁实秋先生的简介)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细读品鸟梁实秋的散文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弥漫着清雅脱俗的书卷气。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

梁实秋《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梁实秋及其作品《鸟》的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欣赏《鸟》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述《鸟》的主题和创作背景。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梁实秋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教师分享《鸟》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作品梗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鸟》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

分析作品中的冲突和人物心理。

2.3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鸟》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冲突和人物心理,分享心得。

第三章:文学特色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鸟》的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

3.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鸟》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分享成果。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鸟》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鸟》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讨论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4.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梁实秋的作品和散文艺术。

5.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和总结《鸟》的主题和意义。

推荐拓展阅读的梁实秋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5.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

《鸟》梁实秋课教案

《鸟》梁实秋课教案

《鸟》梁实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梁实秋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鸟》梁实秋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鸟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鸟的短文。

3. 推荐一本关于鸟类或其他自然环境的文学作品,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后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表现,以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短文写作,评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文学欣赏兴趣。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8鸟 配套教案

18鸟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把握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鸟的感情。

能力目标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社会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社会的愿望。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

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抟(tuán)羽翮(hé)蜷伏(quán)栅栏(zhà)饮啄(zhuó)呱呱(gū)曳着(yè)长喙(huì)丰腴(yú)迷惘(wàng)鸢鹰(yuān)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

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

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鸟梁实秋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鸟梁实秋教案梁实秋《鸟》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刘海霞【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

3.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刚刚我们看到了古人诗歌中鸟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今人笔下的鸟。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秋实。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

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相关背景】《鸟》收录在梁实秋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的第一集中。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同年7月28日,北平陷落,梁实秋因为担心自己之前的政论会招致日军的迫害,与家人商议后独自去往重庆后方,直到1943年才得以与家人团聚。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重庆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掌握下列字词读音和词语释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羽翮()蜷伏()瞵视()抟()鸟啭()曳着()长喙()斑斓( ) 丰腴()秾纤()( ) 倏地()伫立()釉绿()鸢鹰()筵席()踞立()跼蹐()( ) 感喟()戟张()褴褛( )( )窗棂()鸱枭()( )(2)掌握下列词语的释义。

瞵视:昂藏:丰腴:秾纤合度:倏地:客愁:跼蹐缩缩:感喟:褴褛: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1)作者写了有关鸟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表现自己对鸟的喜爱?(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鸟》教学设计

《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难点:托物言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与鸟相关的谜语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一、文学文化常识: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

《鸟》教学设计

《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脉络,学习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理解作者寓鸟寄情的深意。

通过梳理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增强热爱动物关心自然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品读精彩语句,感受文章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爱与悲”的感情,并由此及人。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布置完成课前“预习”要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出示古诗中有关鸟的诗句有关鸟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3)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留连细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体会并指出这些诗句中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悲喜情感喜:(1)、(2)、(3)、(5)、(6)、(7)六句;悲:(4)、(8)两句3.引出梁实秋的散文小品《鸟》二、简介作者及《雅舍小品》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现代作家、翻译家。

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卒于台北。

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雅舍",即作者的居室。

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建了一幢房子。

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

《雅舍小品》所写的题材虽属于生活琐事,但写来却不会淡如白开水,也不会板滞如流水账。

梁实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是智慧之作.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却令人在最短时间内去体会人生,参悟智慧。

他的文章,亲切易读,任何年龄的读者,都会在他那圆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获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梁实秋的《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学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三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读
猎人与鸟的故事
有一次,猎人从林中捕获了一只能说多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会给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做事会不要后悔。”鸟说道,“第
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
上去时,别费力去爬。”然后鸟又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这只鸟飞起后落
在一棵大树上,又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里有一颗价值连
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开始
爬树。但是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下来并摔断了双腿。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
诉你的忠告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让给有
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里会有一颗很大的珍
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颗大树,结果掉下
去摔断了双腿。这个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愚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飞走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的《鸟》,品读一下作者与鸟之间的故事吧。
(二)作家作品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文学评
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让学生听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字词。2.结合课文注释学习掌握。
羽翮.(.h.é)..——指鸟羽。翮,鸟羽的茎状部分。

瞵.(.l.í.n.).视——瞪眼注视。瞵,瞪着眼睛看。
昂藏.(.(.c.á.ng..).——形容仪表雄伟。
饮啄.(.zhu...ó)..——饮水啄食。
抟.(.tu..á.n.).扶摇..而直上——意为凭借旋风直上高空。抟:盘旋而上;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丰腴.(.y.ú)..——(身体)丰满。
秾纤..(.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适。秾:丰满,肥胖;纤:细小,瘦弱;合度,适宜。
倏.(.sh..ū)..地——迅速地。
啭(zhuàn)——鸟鸣声。
喙(huì)——鸟兽的嘴。
鸢(yuān)鹰——老鹰。
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样子。跼蹐:局促、拘束;索索:畏缩的样子。
感喟(kuì)——感叹。喟,叹气。
褴褛(lánlǚ)——形容衣服破烂。
窗棂(líng)——窗户格子。
鸱枭(chī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并掌握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集体朗诵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第三部分(7自然段)暗示中心:现实社会的悲哀
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囚禁了鸟儿,也囚禁了自由。
2.分析理解: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
问:“我爱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内容上——“爱”字,表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
结构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3.朗读第二部分: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本部分可以分作四个层次: 第一层(2)写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
第二层(3—4)写令人喜悦的鸟。
第三层(5)写令人憎恶的鸟。
第四层(6)写令人悲苦的鸟。
4.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讨论后答:笼中鸟,即失去自由的鸟。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5.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写“鸟”叫声和形体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6.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憎恶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7.朗读第6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悲苦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8.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结尾的好处。
9.归纳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
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10.板书设计:略。
11.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2.练习册。
12.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