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斟 2007年6月 第2卷第3期 CSF过滤的治疗指征、最佳治疗时机、每次过滤的量及次数的 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7其他疗法 由于本病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治疗未达理想 效果。有很多学者欲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做了各种尝 试。黄新民¨ 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GBS 96例,痊 愈率、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迅速改善症状,较 快地恢复四肢肌、呼吸肌等肌力,明显缩短病程。机制可能是 部分紫外线短波有较强的杀菌、杀病毒及消炎作用,并能增强 吞噬细胞功能。而张旭等 使用雷公藤多甙治疗GBS研究取 得良好效果。 总之,GBS病因未明,现尚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静脉注 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取得有意义的结果。激素治疗 虽然仍有争议,但至今不失为早期可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 迁延型病例大剂量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已取得良好的疗效。血 浆交换、免疫球蛋白及其它免疫抑制剂、中药雷公藤多甙等治 疗均为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当然,在临床治疗中,对重症GBS 伴呼吸肌麻痹患者,在ICU监护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 营养支持和护理等)仍然是抢救及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参 考文献 1 Raphael JC,Checret S,Hughes RA,et a1.Plasmaexchange for Guillain— barre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llev,2002,22(2): CD001798 2张鸿民,编著.简明内科临床新疗法[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192~193 3 Yang KS,Kenpe K,Yamaji K,et a1.Plasma adsorption in crltiealeare [J].TherApher,2002,6(3):184~I88 4 Lindenbaum Y,KisselJ T,Mendell JR.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Guiooain Barre syndrom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 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 thy[J].NeurolClin,2001,19(1):187—204 5 Cheng BC,Chang WN,Chen JB,et a1.Long term prognosis for Guillain Barre syndrome:evMuaf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utomated double filtration plasma pheresis[J].J Clin Aphere。2003, [文章编号】1673-7768(2007)03-0445-03 445 l8(4):175~l8o 6 1 ̄atov N,Chaudhry V,Koski CL,et a1.Use of intravenous gammaglobu· lins in neuron—immunolo ̄e diseases[J].J Allergy Clin lmmunol,2001, 108(Supp1):S126~132 7 Hughes RA,van Der Meche FG.Corticosteroids for treating Guillain· Barre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0,(3): CDO01446 8周盛年,王淑贞,孙琳,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 GBS[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3):159~160 9朱德明,马登宠,吴国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治疗格林一巴 利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3):176~177 lO朱保佳,曹红卉,周九三,等.以环磷酰胺为主治疗重症格林一巴利 综合征(附106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6):359~ 360 I1 Crearge A,Sharshar T,Raphacl JC,et a1.Cellular aspect of neuron in— flammation in Guillain—barre syndrome:a key to a new the rapeeutie option?[J].Rev Neurol(Paris),2002,158(1):l5~27 I 2 Schaller B,RadziwiU AJ,Steck AJ.Successful treatment of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with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interferon—B.1 a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J].Eur Neurol,2001,46(3):167~168 1 3 Bfinkmeier H,Aulkemeyer P,Wollinsky KH,et a1.An endogenous pen— tapeptide acting as a sodium channel blocker in inflammatory auto im— mun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Nat Mod,2000,6 (7):808—8l1 14 Kiesseier BC.Tani M,Mahad D,et a1.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 eeptors in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neuropathies:a central role for IP—lO[J].Brain,2002,125(Pt 4):823~834 15 Wollinsky KH,Hulser PJ,Bfinkmeier H et a1.CSF filtration 8s all el- foctive treatment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m [J].Neurology,2001,57(5):774~780 l6黄新民,袁光固.紫外线幅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 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2):123~123 l7张旭,夏群慧,叶好好.雷公藤多甙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儿一 6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oo0,7(2):73~75 肺栓塞的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新进展 谭显武(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宜州546300) [关键词]肺栓塞;基础疾病;病理生理学 [中图法分类号】R 563.5 【文献标识码]A 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m) 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堵塞,导致堵塞部位以下肺组织血 供障碍梗死,而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常见的血栓来源为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在国外比较 多见,病死率达10%;国内的尸检检出率为3%一11%。其早 , + + +。+ +’x {综述与讲座} k一-4.-一+一+.+..+, 期确诊率国外报道为10%一30%,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7.8%, 可见对本病早期的确诊率,是今后应努力的方向…。近年来, 对PTE的各项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正成为医学 界研究热点之一。充分认识PTE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的病 

理生理学机制是准确理解PTE,提高临床认知和诊治水平的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础。 446 1 PTE的基础病方面进展 1.1肺栓塞的常见基础病从2001年大连第一届全国肺栓 塞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几组大数例可以看出各病种的多少,见表 1。 表1肺栓塞的常见基础病 1.2肺栓塞的少见基础病全国肺栓塞上千例的报道中除上 述常见病例外,尚有一些较少见病种及罕见病种。心脏病中常 见的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还有病窦起搏术后、海绵心肌病、扩 张期心脏病、结核性缩窄性心内膜炎,各种骨科手术后,如膝 盖、胸椎、髋关节手术等皆可引起肺栓塞 。 2 lYrE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 PTE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栓子堵塞肺动 脉对心脏、肺循环、肺实质及胸膜的直接作用;栓塞后的多种心 肺功能反射、神经 体液因素变化起到的间接作用以及各种作 用机制问的相互影响是PTE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甚至出现难 以解释的表现的原因所在 。 2.1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是指肺动脉发生栓塞 后,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PI的发 生将导致梗死区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呼吸膜通透性增加 并可继发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PI一般发生在栓塞后24—48 h,梗死后的组织结构无法完全恢复,最终被纤维组织取代 。 2.2肺出血由于肺脏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 体的三重氧供,故PTE时较少出现PI,特别是在无基础心脏疾 病的PTE患者,栓塞发生后数天内可出现栓子的部分溶解和 肺动脉血流的部分恢复,因此很少发生真正的PI,而只出现肺 泡内出血 。肺出血是PTE早期(2天内)最常见的病理特征, 可在PTE的2—4 d内完全消失。在临床诊断PTE的过程中, 肺出血可为螺旋CT、经食道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提供PTE的佐 征 。 2.3支气管痉挛急性PTE可引起反射性的支气管痉挛。已 证实痉挛主要发生在小气道,而大气道变化不明显。小气道痉 挛会造成肺容量下降和肺顺应性降低,影响呼吸功能” 。有 研究表明气道痉挛与PTE时5一羟色胺、组胺、缓激肽、PAF、 TXA 及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有关 。 2.4肺水肿 急性FIE后的肺水肿并不十分常见,而慢性 PTE后的肺水肿较急性PTE常见 。肺水肿的发生一方面与 非栓塞后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激活,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导 致肺泡一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大量蛋白和细胞成分进入间质 和肺泡有关 。 2.5肺不张肺不张的发生是几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包 括栓塞局部的肺组织血流灌注减少,发生区域性的低氧血症而 导致气管痉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及肺泡水肿对表面 活性物质的稀释作用便利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表面活性 物质的减少多为缓慢而局限的,这是因为即便局部肺动脉完全 堵塞,支气管动脉的营养供应可以维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功 能,局部肺血流的重建也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恢复,因此 临床上,一般在栓塞1天后胸片或CT上可发现肺水肿和肺不 张的表现。在栓塞后数日至数周内,肺不张可逐渐消失,不遗 留任何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 。 2.6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 VIE时最重要的呼吸病理生理改变,是低氧血症的基础。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可表现为栓塞部位的高通气/血流区、肺不张 及肺萎陷部位的低通气/血流区以及由于肺内血流再分布而在 血流未被阻塞区域的相对低通气/血流区。栓塞部位可出现死 腔通气,但由于多存在残留血流,因此完全性死腔通气很少见, 而常形成高通气/血流区。由于肺内血流的重新分布,便利循 环阻力相对肺组织血流量相对增多,在这部分肺泡通气量无明 显变化的情况下,即形成了低通气/血流区,出现功能性分流。 在肺不张的区域,由于肺泡通气完全丧失,流经肺泡的血流完 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直接掺入动脉血,形成真性分流。肺动脉 阻塞引起肺动脉压力增加可进一步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卵圆 孔开放,出现心内右向左分流 。 2.7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的机械阻塞和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 肺血管痉挛是栓塞后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没有基础心肺 疾病时,肺动脉压和右房压力的变化与肺血管床受阻的程序直 接相关。当肺血管被阻塞20%一30%时,开始出现一定程度 的肺动脉高压;随着肺血管床阻塞达75%以上时,由于严重的 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室功能衰竭甚至休克、猝死。若患者存 在明显的基础心肺疾病,即使是较小的栓子,只要导致肺动脉 压力急剧升高超过40 mmHg,即可引起急性肺心病。由于肺动 脉急剧扩张可产生肺动脉瓣舒张期返流,也会对肺动脉压产生 一定的影响。在VIE时受损的肺血管内皮细胞、血栓中活化 的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TXA 、5-羟色胺、ET、血管紧 张素Ⅱ等血管活性物质会引起肺血管痉挛、加重肺动脉高压, 甚至引起与机械阻塞程度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值得警惕。 静脉血栓长期反复脱落引起的多发性PTE,可转化为慢性血栓 栓塞性动脉高压 。 ‘ 2.8 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的产生与肺动脉高压直接相 关。随着右 t5室后负荷的升高,导致右心室每搏功耗增加,收 缩末期压力升高。在栓塞早期,由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代偿 作用,并不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不出现右心室扩张,维 护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随着右心室后负荷的进一步增加,心 

率和心肌收缩力的代偿作用不足以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时,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