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侵袭性真菌感染:肺部疾病的新挑战

侵袭性真菌感染:肺部疾病的新挑战

侵袭性真菌感染:肺部疾病的新挑战在探索侵袭性真菌感染这一肺部健康挑战时,我深感其对患者构成的威胁之严重。

这种狡猾的感染往往在人体免疫系统最脆弱的时刻发起攻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我的工作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要战胜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我们必须深化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认识。

这种感染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更是一个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复杂问题。

我们需要对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它们的感染途径、生长机制和耐药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种感染。

诊断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其早期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见证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现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真菌,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血清学检测也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手段之一。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和控制侵袭性真菌感染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

这包括对免疫力较低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等措施。

我在实践中发现,通过提高患者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每一个新发现,每一项新技术,都可以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我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病患带来更多的福音。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 次要特征: • ⑴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2)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 (3)持续发热96 h,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1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 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2
微生物学检查:
1.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 曲霉属、镰刀霉属、接合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6
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 霉菌: •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 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 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20
拟诊IPFI
•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21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宿主因素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临床特征 + + +
微生物学 + + -
组织病理学 + - -
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
10
临床特征:
• 主要特征: • ⑴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 •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 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 • 约10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 • ⑵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 • 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 件

CONTENCT

• 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具有病情严重、诊断 困难、治疗棘手等特点的感染性疾病。
取有效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 教育,提高公众对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共同应对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全球威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肺曲霉菌病。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病灶,患者病情得 到有效控制。
分类
根据病原学特点,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分为念珠菌病、曲霉病、隐 球菌病、肺孢子菌病等。
流行病学与易感因素
流行病学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 有发生,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 重症生素 、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都是 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病例2
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经过多次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治愈。
诊疗经验分享
经验1
早期诊断是关键。对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微生物培养、组织病理 学检查等,以便早期确诊。
经验2
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 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并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嘧啶类、棘白菌素类 等,针对不同的真菌感染选用不同的药物。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简称为IFI)的患者越来越多,其致死率与发病率逐年攀升,在医院的感染的占比中达到了8%至15%,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进步,致使实施实体的器官移植患者愈加增多,由此导致的真菌感染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发病率为20%至40%,而近些年全世界社会人群的老年化,导致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使用愈加广泛,这些同样使得IFI的发病率增高。

虽然科技发展使得治疗的药物不断更新,但是IFI的致死率和发病率仍处于上升的趋势,本文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广大的患病患者,详情如下:一、IFI的现状本文对IFI的现状进行简单的阐述,主要分为两点,具体如下:(一)病原学变化:IFI中常见的病原菌就是丝状真菌和酵母样的真菌,丝状真菌中为主的是以曲霉,酵母样的真菌中为主的是念珠菌,IFI的病原菌占比中更高的是酵母样的真菌,为91.4%,念珠菌的病原菌中以白念珠菌最多,占比为40%至60%,引发念珠菌而导致的菌血症的因素有:胃肠道相关的大手术、早产儿、血液病、血液透析、大于七十岁的老年人、肾脏出现功能性衰竭、使用广谱类型的抗菌药、ICU长期住院患者等。

但近些年曲霉病原菌的感染也在逐渐增多,占到了IFI总体的5.4%至20%,烟曲霉是引起感染最多的病原菌,次之为黑曲霉和黄曲霉,最少的是土曲霉和焦曲霉。

(二)发病率的提升: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不断更新,治疗药物的药效也更加显著,但是IFI的致死率和发病率仍然在不断提升。

据某国外机构统计,IFI的致死率增加10%至49%,患者住院的时间增多了三至三十小时,根据我国监测感染的网站中的数据分析,IFI的比例已经高达17.1%至24.4%。

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病情恶化后极容易患上IFI,致死率高,预后效果差,其中30%至40%为念珠菌感染,50%至100%则为曲霉菌感染。

与胃肠道相关的大手术和器官移植是导致患者感染IFI后而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ICU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ICU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PCR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human
pathogenic fungi in various
specimens【J】.J
5 de Valk
Clin
Microbial,2008;46(6):1919--1926 Panw
BE.,et a1.comparison ofTwo Highly
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3)导管相关性真菌
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与外周血培养为 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它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2.2临床诊断IFI 至少符合1项危险(宿主)因素,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 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并同时具备至少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 阳性结果。
万方数据
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且有时结果阳性也很难确立是定植、侵 袭或污染。目前诊断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1直接镜检和培养 直接镜检是真菌学检查最经典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 的特点,特别是在危重病患者院内感染深部真菌的监测中是 快速作出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培养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病 原菌生长,明确致病菌种,并可同时做药敏实验,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但传统的培养方法耗时长,敏感性较低。近年来, 有学者发明快速培养鉴定法,包括吐温酵母肉汤培养基法 (TYB培养基)、特异性酶法、糖同化实验、吐温80浊度实 验等,可以提前作出诊断。 1.2真菌抗原检测 1.3.B.D葡聚糖(BG)存在于念珠菌、曲霉等真菌细胞 壁中,能特异性激活鲎成分中的凝血因子G因子,从而激活鲎 试验,此过程也称为G试验。多项研究表明,BG在IFIl临床表 现出现之前就已经高于正常值呈阳性,但如果是真菌定植, 则G试验呈阴性。不同的真菌感染其BG值不同口J,故可以依 据BG值初步判断病原体。但需要注意的是静脉使用白蛋 白或Y球蛋白时G试验可呈假阳性。湘雅医院【31对60例深 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检验学标本进行检测,真菌培养法发现 28例阳性,阳性率为46.7%;血清BG检测法阳性38例,阳性率 63.3%,后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 1.3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半乳甘露聚糖(GM)是一种多糖类细胞壁复合物,真 菌生长过程中释放入血,曲霉菌属GM抗原检测是侵袭性 曲霉病(IA)早期诊断指标。各种对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研究显示,特异性一般都>85%;敏感性变化范围 较大(50%~100%)。该试验用于临床诊断时,对于阴性样本 需检测2次,样本连续2次阳性应考虑为IA。除血清之外,其 他样本的GM ELISA检测方法也已建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中GM抗原的敏感性优于血清;脑脊液中GM数值增加 表明是神经系统IA感染。GM在血中存在时间短,建议高危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二、肺部真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 1. • 确诊方法 • 肺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
无菌腔液真菌培养阳性
• 2.临床诊断:多次规范的痰培养阳性 • 保护性毛刷取得的痰培养阳性 • 支气管肺泡灌注液培养阳性 • 新生隐球菌阳性 • 合格痰镜检和培养 或发现肺孢子菌包囊、 • 滋养体、囊内小体
• 肺外周达胸膜处结节、实变病 • 肺曲霉感染 灶、晕轮征 • 10-15天后肺结节病灶或肺实 • 影像学 变区液化,出现空洞或新月征。 • 双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 • 肺孢子菌感染 征象。 • 同时伴低氧血症。
一、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 年代 88-97 86-98 02-06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 国家 曲霉 隐球菌 念珠菌 毛霉 青霉 N 美国 57% 21% 14% 140 中国 11.8% 0.78% 79.5% 3.9% 3.9% 127 协和 39.5% 34.2% 5.3% 10.5% 38
名称
抗真菌谱
药代动力学
需静脉给药;血浆 蛋白结合率高;可 通过胎盘屏障;脑 脊液浓度低;血半 衰期24h;肾脏清除 慢
用法
0.5-1mg/kg.d; 开始1-5mg 给药, 后每日或隔日增加 5mg,避光缓慢静滴 (>6h)
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肾功能 及血钾,避免与 其他肾毒性药物 联用,注意输液 中反应(加少量 激素,先用解热 药及抗组胺药) 肾毒性明显减低, 输液唑
白念、隐 球菌
同伊曲康 唑;胃肠 道反应
名称
伏立 康唑
抗真菌谱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镰 刀菌属、荚 膜组织胞浆 菌,对毛霉、 根霉无活性
药代动力 学
蛋白结合率 为58%;血 浆半衰期69h;主要从 肾脏排泄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珠菌属中的非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深部真菌病 已 占念珠菌病的 5 %以上 , 0 需要 引起人们 的重视 。 3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的病死率高达 6 %, 0 并可波及
脏器 , 发 眼 内膜 炎 及 慢 性 播 散 性 念 珠 菌 病 ( 、 引 肝
感染致死亡的严重疾病 , 值得引起注意。
1 5 隐球 茵属 .
脾、 心内膜受累) 其特点为好发于念珠菌血症后 [ ,
数天至数周 内, 常 于 中性 粒 细胞 恢 复 后 发 生 , 并 可
隐球 菌在 自然界 中分布 广泛 , 鸽粪 中隐球 菌 的
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 高[l 5。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 大学第二 医院( 30 1 000)
病死率 可 达 6 % 。另 外 , 0 随着 血 液 科 医 生 对 真 菌
菌属感染病原体包括烟曲菌、 土曲菌 、 黄曲菌和黑
曲菌 。感 染往 往继发 于细 菌感 染之后 , 肺部 为受 累
器官 , 肺部症状 经抗 生素治疗一度好转后再次 恶
化 。肺部 x线检 查显 示新 的浸 润灶 者 应 考虑 真 菌 感染 的可 能性 。中性 粒 细胞 缺 乏 和 异 基 因造 血 干 细胞 移植 患者 , 发生 侵袭性 曲霉 菌感染 的病死率 达
大量存在使其成为重要 的感染来源 , 故隐球菌感染 多 为外源性 感染 。隐球 菌属 主要 感染 脑及肺 , 致病
菌主 要是 新型 隐球菌 。
* 在读研究生, 原单位长治医学院病理科 * 通讯作者( * E—ma :up 0 5ou cn) i S l2 0 sh .o l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5 1 期 20 0 7年 1 O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