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转移的5种模式特点分析
技术转移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技术转移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一、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创新者将其发明或专利技术、技能或知识转移到需求者以获得营利的一种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实现知识流动、科技成果转向生产力,使技术成果得以在实践中应用。
2.技术转移的基本特点a.双方互利共赢技术转移需求方与技术提供方之间都是以利益为驱动的。
需求方需要技术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提供方则需要通过技术转移来获得利润。
b.有特定的技术创新需求技术转移的前提是技术创新,因此技术转移需求方与技术提供方都必须有特定的技术创新需求。
c.风险较大由于技术转移所涉及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都比较大,因此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非常谨慎。
二、技术转移的现状与问题1.国内技术转移的现状技术转移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但是技术转移市场的规模、效率和专业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仍然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a.技术转移市场规模较小我国的技术转移市场规模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我国技术转移市场规模仅为50亿美元,而美国技术转移市场规模达到了400亿美元。
b.效率低下我国技术转移的效率仍然比较低,部分原因是我国专利的质量和数量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此外,国内的技术转移机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专业水平低下、服务意识不足等等。
c.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技术转移市场发展。
很多企业对技术转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低廉的技术成果,而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
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
2.如何促进技术转移的发展为了促进技术转移的发展,我国需要改进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创新。
此外,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技术转移政策,支持技术转移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民间资本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技术转移领域。
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技术转移机制,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而产学研合作则成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
本文将对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高校作为科研力量较强的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 学术研究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可以开展前沿科研研究。
2. 知识产权优势:高校科研成果多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存在,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基础。
3. 创新思维和方法: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方法。
二、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特点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具体的模式包括:1. 专利技术转让:高校通过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与企业合作推广。
2. 共建实验室: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
3. 企业导师制度:高校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
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包括:1.优势互补:高校具有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市场和应用需求。
两者之间的合作会使双方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
2.资源共享: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共享科研资源和设施,提高研究效率。
3.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作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施,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学术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与产业的结合度不高。
而产学研合作可以使学术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2. 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使高校的科研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提高科研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人才培养的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高校技术转移趋势和建议

高校技术转移趋势和建议孙 娟1,谢 红1,魏庆华1,张宗法2(1.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摘要:分析了影响高校创新活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3个重要因素,即技术转移制度、转移机构能力以及资金支持,指出目前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存在高校的科研人员在技术转让中面临较多制度和流程障碍,高校的技术转移能力不高,以及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技术转移科研人员优先的机制,促进科研人员主动、灵活转化运用科研成果;二是高校围绕技术转移使命提高转移机构运营能力;三是加大对高校创业公司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创新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制度;转移机构;专利;拜杜法案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095(2020)04-0068-06Trends and Suggestion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in UniversitiesSUN Juan1, XIE Hong1, WEI Qing-hua1, ZHANG Zong-fa2(1.Guangd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enter , Guangzhou 510070, China; 2.Guangdong Productivity Center,Guangzhou 51007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to real productivity, including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transfer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nd fi nancial suppor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such as institutional and process obstacles in technology transfer, the university’s technology transfer ability is not high, as well as lack of fi nancial suppor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irstly, establishing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 personnel priority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active and fl exibl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 c research results; secondly,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capacity of transfer institutions surrounding the mission of technology; thirdly, increasing fi nancial support for university start-up compani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to guide and support innovation.Key word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transfer institution; patent; Bayh-Dole Act1 高校技术转移概述高校技术转移是提升国家技术进步与创新整体效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我国科技创新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我国科技创新模式及其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模式逐渐形成并显示出自己的独特特点。
本文将对我国科技创新模式和其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启示。
一、我国科技创新模式的演进1.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来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一阶段,我国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然后进行本土化改进,最终实现了消化吸收工作。
这种模式能够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本土创新。
2. 自主创新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开始走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实现自主创新。
同时,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包括研究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引导。
3. 开放创新模式与自主创新模式相辅相成的是开放创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我国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科技和创新成果,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和合作研究。
二、我国科技创新模式的特点1. 技术需求驱动,问题导向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模式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模式更加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因此科技创新需要更加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关注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原创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问题转化。
2.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我国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依靠产学研结合进行协同创新。
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企业则为科研机构提供实验基地和应用场景,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3. 市场导向,创新驱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模式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都是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有着协作的关系,互相借鉴,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别讨论二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一、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定义和特点1.技术转移的定义和特点技术转移是指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把已有而可利用的技术通过合理的渠道、方式和手段传递给开发技术的机构或个人,使其得以得到转移技术并应用于所需领域的一种技术活动。
技术转移的特点是资源投入少、成果快、有效性高。
2.技术创新的定义和特点技术创新是一种新思维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产品设计和新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式,在原有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之上创造发明出的一种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过程。
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创新成果大,风险高,周期长。
二、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1.技术转移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资源技术转移是技术资源的传递过程,技术转移的成功意味着技术转移得到了应用。
技术转移提供了一些基础技术、技术专利、研发方法和过程经验等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拓展空间。
2.技术创新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动力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转移的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也在不断地涌现,技术创新不仅创造新的技术,还能够为技术转移带来新的机遇,引领技术转移的发展。
三、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在实际运作中具有内在的相互作用,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1.技术转移推动了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在大力推广之前,一些有利技术面临延误,缺乏更深的开发和需求定位。
而技术转移可以帮助技术创新者更快速地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前景。
同时,技术转移也是大规模推广新技术的重要途径。
2.技术创新引发了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为自身创新发展提供资源,还会激发一些其他机构的技术需求,促进技术转移的发展。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与发展成效及其启示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3.198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与发展成效及其启示①刘开振 李刚 陈啸寅 房国辰 孟祥(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237)摘 要:美国作为高度发达国家,在科技工作、技术转移和大学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多借鉴之处。
通过梳理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主要模式,并以斯坦福-硅谷为代表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在此模式发展下带来的效益,从历史过程寻找其成功的核心理念,为我国技术转移工作从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坚定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美国 技术转移 模式 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a)-0198-04Abstract: As a highly developed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ny refere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mod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American colleges,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ith Stanford-Silicon Valley as the representative,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 Seeking for the core concept of their successful. At last, it provides a solid basis for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work from establishing a sound security system,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olding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US;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 Enlightenment1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主要模式美国作为高度发达成熟的国家,在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等诸多方面都值得全世界学习。
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探讨

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探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难题,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化步伐较缓等。
为此,本文将就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的选择(一)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科技成果由科研机构或高校向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进行转换的过程。
技术转移通常需要经过实验研究、专利申请、市场分析、商业计划制定、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阶段。
科技转移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成果和产品。
技术转移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起来,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技术推广技术推广是指在新产品或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通过广告、宣传、展览等手段向大众传播有关信息、知识、经验等的过程。
技术推广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新产品或新技术到达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优化其质量、性能、功能等,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生产效益。
(三)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是指对技术进行开发和优化,形成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括实验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环节。
技术开发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技术转化技术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技术和产品。
技术转化的实现需要领先的技术、优秀的管理和创新的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支持。
技术转化能够将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实用的成果和产品,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推动力。
二、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模式(一)独立创业独立创业是指由科技人员或高校教师自主创业,利用本人的科研成果创立企业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创业者了解自己的科研成果,并能够将之更好地与市场需求进行结合,从而提高成果的应用价值。
然而,独立创业也存在着科研人员缺少商业经验、财务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合作创业合作创业是指由科技人员与企业或社会资本合作创业,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寻求共赢的模式。
浅论技术转移方式及其选择

浅论技术转移方式及其选择摘要用资源的观点审视了技术转移方式的区别,并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转移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技术转移方式核心竞争力1 引言技术转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技术从研究单位向企业的转移,即从知识形态向实物形态的转移;另一种是指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转移。
本文所指的技术转移为后者,即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企业之间的转移。
众所周知,技术转移有多种方式,但这些方式有哪些区别,企业应依据什么来选择自己的技术转移方式,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应如何动态地改变这些方式,这些都是本文所论述的内容。
2 技术转移方式及其对资源的要求与控制以资源的观点分析技术转移资源的观点认为,企业是由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集合体,企业的特种资源构成了它特有的竞争优势和能力,其中,技术是诸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从资源的角度看,技术转移的实质是技术资源在企业之间的转移。
这样,要促成这一资源的成功转移,就需要技术供求双方投入相应的资金、物力、人力、组织等资源。
那么,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就会对双方的资源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会影响双方对资源的控制程度。
资源要求是指企业发生的沉淀成本,这些成本为自己制造了一定的退出壁垒,并限制了自己的战略灵活性;资源控制是指企业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资源的创造、配置,以及技术转移活动。
技术转移方式加工装配加工装配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主要设备由技术供给方提供,生产的产品归供给方所有,由其负责销售,加工方只负责生产、管理及办理出口手续,收取工缴费,并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
由此定义可见,对于技术供给方,该技术转移方式要求有较高的物质资源投入,但在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上没有什么要求,且技术的意会性不强,对资源的控制度为中等。
对于加工方,该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劳务贸易,在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上有一定的要求,也即对技术接受方的接受能力要求不高,且对物质资源要求较低,同时也改善了设备和技术状况,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在外汇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依赖沿海区位优势及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开展加工装配业务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技术转移的5种模式特点分析
文·李楠
技术转移出自英文“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科学技术通过某种载体(人、物、信息)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科研生产之间以及科技系统自身之间的输出、输入过程。
技术转移的基本目标就是将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学术成果进行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于社会。
我国高校的科学技术转移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方面,它将高校的人才、科研、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不同行业的技术革新与进步;另一方面,有效的技术转移活动能实现科研成果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良性循环,并最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自身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校科学技术转移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技术转移辐射范围不同,可将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的模式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点对点的传统模式、点对线的技术孵化器模式、点对面的技术转移平台模式、点对体的高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以及面对面的合作联盟模式。
传统技术转移模式
传统的技术转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点对点的直接合作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推动型的技术转移。
高校是技术提供方,企业是技术使用方。
高校为自身特定的科研成果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技术转移,或是企业在高校的相关成果中寻找符合自身要求的成果,将其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企业利润。
该传统模式的特点是:科研成果直接由高校传递给企业,不需任何中介机构,多是通过人际传播而获得的合作机会,因此合作规模和技术交易额一般较小。
适用于针对已有较好基础或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技术进行研发和技术转移。
技术孵化器模式
技术孵化是指将科技资源高效、迅速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小科技企业成功创业和迅速成长。
技术孵化器模式是一种点对线的过程推进式技术转移,以高校为点,以技术孵化的整个过程为线,通过不同的技术转移机构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移。
孵化器模式的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转移机构实现,包括大学科技园、国家政府部门资助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校合作研究院和校企联合科技研发机构等。
以大学科技园为管理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借助大学科技园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科技系统优化升级的实体。
主要有“一校一园”“多校一园”“区校共建”等三种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
是:与科技信息、人员等技术转移要素之间沟通便捷,成果转化成功率高;在运营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方面依赖性强。
适用于体系化强、水平高的全面技术。
以国家级研究中心为管理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
国家级研究中心的建立依赖于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主要目标是解决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该模式的特点是:政策优越、资金充裕,基础科学领域科研攻关能力强。
适用于关键性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共性技术。
以省(市)校合作研究院为管理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
围绕着这一管理机构开展的技术研发和转移活动,一方面能够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能够从地方政府获得一定的启动经费、办公场地和政策扶持。
但是可能短期成效不明显,技术标的不明确,适用于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
以校企联合研发机构为管理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市场针对性强,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在技术转移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制定研发任务,转移周期短且成功率高;对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和资金投入要求较高,适用于行业领先的应用技术。
技术转移平台模式
技术转移平台模式是高校通过设立类似中介性质的平台来管理和推动高校内部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的一种点对面的技术转移模式,以大学为点对应着转移中技术接受方的整个层面。
高校比较常见的技术转移平台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等。
以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为平台的技术转移模式。
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以会员制的形式吸纳企业加入其中,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活动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合作。
该模式特点是:技术转移服务多元化且市场针对性强,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合作委员会机构独立性差,市场导向性显著;适用于高校的高水平跨领域科研成果。
以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平台的技术转移模式。
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是由高校和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合作成立的专项负责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也是双方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的平台。
该模式的特点是:信息通畅,资金到位,合作紧密;企业参与度不高,市场需求不易把握;适用于高校的高水平跨领域科研成果。
以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的技术转移模式。
技术转移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作为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的专门机构。
该模式中,除了高校和企业作为技术的供需双方外,技术转移中心本身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参与到技术转移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其特点是:市场化运作,技术来源渠道和转移对象较分散;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主要针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高科技企业创业模式
高科技企业是指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独立投资或者与企业等社会私营部门共同出资建立的,以大学的先进技术资源为依托,以高新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为主要职能的技术转移经营管理实体。
高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以高校的技术资源为点,对应因该技术成果转移需要而设立产生的一个特定的企业实体。
其特点是:高校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创建高科技企业,并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往往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等技术成果为支撑;主要针对行业顶尖技术的研发和转移,可能存在研发人员商业概念较差、经营能力有限等风险。
合作联盟模式
合作联盟模式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高校、企业自愿参与,旨在推动高校与辖区内单位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专门性组织。
合作联盟模式是一种面对面的模式,以政府辖区内所有高校为面,对应区域内所有企业构成的另一个面,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服务平台。
其特点是:通过政府来搭建校企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能促进地方与高校优势互补、全面合作;能够集聚、整合地方及企业、高校发展需求与资源,促成各类项目合作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