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分析第七章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第七章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第七章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外源性化学物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 能或能力以及对后代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
二、外源性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毒性: (一)对睾丸生精细胞的影响: 毛棉籽油 长期更严重的影响是对生殖系 统的损害。实验研究表明,大鼠食用含毛棉籽 油的饲料4个月左右,睾丸明显缩小,精细胞 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子宫缩小,内膜及腺体萎 缩,卵巢轻度萎缩,肾实质细胞有轻度浮肿。 成年男子服用毛棉籽油的提取物棉酚40天,每 天60-70毫克,短期内精子全部被杀死;女子 则可导致闭经或子宫萎缩。故育龄青年不宜长 期食用。
(四)体外试验 支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测 定其酶活性变化和激素含量。
(五)激素检测: FSH ; LH ; 雄激素 ;
(六)显性致死试验:观察雌性动物早期胚胎死 亡情况 (七)遗传毒性试验 (八)病理检查
睾丸活检
第二节 雌性生殖毒性
一、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
二、外源化学物的雌性生殖毒性: (一)对卵细胞的影响: 镉 卵母细胞核膜扩张、核仁凝聚、内质 网肿胀、染色体数目异常。 CS2 损害性腺和胚胎、卵母细胞染色体畸 变。 (二)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可改变血液中激素的浓度
第七章复习题: 生殖毒性;显性致死试验;致畸物;致畸试验 1、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2、何为致畸指数,如何判断致畸强度?
睾丸结构图
(三)对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均下降
三、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一)精子生成分析 1、精子计数 2、精子形态观察 3、精子状态分析试验
(二)精子穿透试验
(三)睾丸中标志酶活性的测定 1、随精子成熟达高峰: 透明质酸酶; 山梨醇脱氢酶; 2、随精子成熟而降低: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第七章__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1)

第七章__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1)

能引起妊娠的人或试验动物产生畸胎的外源化学物称为致畸 物。它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发育的胚胎和胎儿而产生后果。通过
动物试验和体外致畸试验方法,可检测外源化学物能否引起胚胎
毒性或后代畸形。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生物在世代繁衍中存在着遗传与变异,它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的生命现象。在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
而涉及两条染色单体,称为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
(1)缺失(deletion):染色体上丢失了一个片段。
(2)重复(duplication):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体片段出现 不止一次。 (3)倒位(inversion):一个染色体片段被颠倒了,如颠倒的片段 包括着丝点,称为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如不包 括着丝点则称为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酸,形成双螺旋结构。基因
(gene)是DNA分子中最小的完整功能单位基因的基本作用在于决 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每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或者说一个基 因决定一种酶。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或生物体的 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称基因组(genome)。 2.染色质与染色体 在间期细胞的细胞核中,通过光镜可见一种能被碱性染料着 色的物质,即染色质(chromatin)。它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 及少量的RNA组成,形似串珠状的复合体。
每个子细胞各具有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meiosis)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
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细胞核分裂两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经过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变 成单倍体(haploid)。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7 部分:钙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7 部分:钙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部分:钙及其化合物1 范围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钙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氰氨化钙的溶剂洗脱-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态钙及其化合物(包括氧化钙和氰氨化钙等)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3 钙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钙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钙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4 钙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1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钙及其化合物(包括氧化钙和氰氨化钙等)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422.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mm或40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L/min~2L/min和0L/min~10L/min。

4.2.5 烧杯,50mL。

4.2.6 控温电热器。

4.2.7 具塞刻度试管,10mL。

4.2.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钙空心阴极灯。

4.2.9 电子天平,感量0.001g。

4.3 试剂4.3.1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和酸为优级纯。

4.3.2 消解液:1体积高氯酸(ρ20=1.67g/mL)与9体积硝酸(ρ20=1.42g/mL)混合。

4.3.3 盐酸溶液,1%(体积分数)。

4.3.4 铯溶液,10g/L:1.47g硝酸铯或1.27g氯化铯溶于水,稀释至100mL。

4.3.5 镧溶液,10g/L:3.12g硝酸镧[La(NO3)3·6H2O]溶于水,稀释至100mL。

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③功能缺陷(functional deficiency)
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 功能缺陷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 能诊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 缓等。
④结构异常(structural abnormality)
指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即畸形。
致畸性(teratogenicity)是指化学物在胚胎发育 期间引起永久的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性质。
致畸物(teratogen)是指出生前接触,诱发永久 的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物质。(能引起妊娠 的人或试验动物产生畸胎的外源化学物)
胚胎毒性作用及表现:
胚胎毒性作用:指外源化学物对母 体子宫内发育的胚胎或胎儿产生的 毒性作用
表现:胚胎死亡、生长发育迟缓、 胎儿先天缺陷和畸形、功能发育不 全
有关致畸物的几个问题:
1、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致畸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敏 感期、遗传类型、剂量和母体毒性等。
大多数器官又都有其对致畸作用的特殊敏感 期,即“靶窗(target windows)”。
2、 确认人类致畸物的标准
Wilson提出的确认人类新的致畸物的标准如 下:
(1) 一种特殊的缺陷或几种缺陷并发(综合征) 的频率突然增加。
(2) 缺陷的增加与某种已知的环境改变,如 一种新药的广泛使用巧合。
(3) 已知在妊娠的特殊阶段接触环境的改变, 产生有特征性缺陷的综合征。
(4) 缺少妊娠时引起特征性缺陷婴儿产生的 其他普通因子。
确认的人类致畸物见表8-6。
表8-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的人类致畸物
电离辐射 放射治疗 放射性碘 原子武器
感染 风疹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性疱疹 梅毒 弓形体病 代谢失调 克汀病 糖尿病 苯丙酮酸尿 男性化肿瘤 高温

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食品毒理学

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食品毒理学

在胚胎或胎仔发育期间对胚胎或胎仔具有损害作用,并使 其死亡。
一、基本概念
畸形、畸胎和致畸物 畸形(malformation):器官形态的异常。 畸胎(terate):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 致畸物或致畸原(t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
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
三、发育毒性的表现
1、生长迟缓。 2、致畸作用 3、功能不全或异常 4、胚胎或胎仔致死作用
四、发育毒性三阶段试验
五、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
传统常规致畸试验
动物选择 剂量分组 动物交配处理 胎仔检查
结果评定
致畸物以及发育毒性作用物危险度评定
五、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
的化合物。
致畸试验:评定外源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的试验。
一、基本概念
畸形与变异
在胚胎或胎儿出现器官形态结构异常称
为畸形。
机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在同一物
种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间
,有时出现不完全相同的现象,即为变
异。
二、发育毒性机制
1、干扰基因表达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3损伤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翻译 4、细胞凋亡 5、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 6、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理 7、干扰母体稳态 8、内分泌干扰作用
第二节 雌性生殖毒性
一、雌性生殖细胞的生成过程 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子 二、外源化学物的雌性生殖毒性表现 1、对卵细胞的影响 2、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3、其它毒性作用 如对子代造成畸形、死胎、功能发育不全等。
三、雌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 1、体外试验 对外源化学物作用的雌性生殖部位进行相应的 检测。如下丘脑 GnRH的合成与分泌对应激素 检测;FSH、LH及甾体的受体进行分析。 2、动物试验观测 ①发情周期的观察 ②排卵的观察 ③雌性激素检测 ④病理组织学检查

毒物分析

毒物分析
7. 麻醉药品: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8. 精神药品: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的
药品。
9.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三种中毒情况为化学性毒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
毒。
10.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毒物中毒的区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
子间的化学键断裂,生成各种质量数低于分子离子的碎片离子,由此产生的质谱峰称为
碎片离子峰。
10. 色谱图:是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绘制的曲线。
11. 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组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两相之中的绝对量
之比。
12. 比移值:是溶质移动距离与 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即
而呈激发态,这时电子所占的轨道叫π*、σ*反键轨道。
3. 发色团:生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能在紫外-
可见光区产生吸收,这些原子团称为声色团。
4. 荧光:物质的分子在温室时基本上处于电子能级的基态,当吸收了一定波长的紫外光能
之后,基态电子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激发态的分子停留较短时间后(约10-8秒,称作
电泳分离法及其它分离法
第三章 分析方法概述
1. 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检材中所含毒物的性质,即检材是否为某种毒物或者是否含有某
种毒物。
2. 定量分析:目的在于确定检材中某种毒物的含量,通常称之为含量测定或简称测定。定
量分析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3. 纯度:是指经分离净化后所得试样中杂质含量的多少,杂质越低,纯度越高,纯度和回
剧烈呕吐与腹泻
汞、蓖麻、抗凝血杀鼠剂、百草枯、斑蝥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完整的生殖发育过程细分为如下阶段。
A阶段 交配前到受孕:检查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 配子的发育与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阶段 受孕到着床: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着 床前发育、着床。
C阶段 着床到硬腭闭合: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 体发育,主要器官形成。
D阶段 硬腭闭合到妊娠结束: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 胎体的发育与生长,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人是第3~8周(又称胚期)。这期的特点是细胞移动 和组合,形成器官原基,四肢和颜面形成等。这时期 特别容易诱发器官结构的缺陷,即结构畸形,故又称 敏感期;也可能引起胚胎死亡。
啮齿类胚胎死亡后被吸收,称为吸收胎 (resorption),在人则以流产告终,人的胚 胎约50%死亡。
畸形的发生取决于化学毒物的性质、剂量 以及给予的时间。在胚胎期中不同日给予致畸 物会诱发不同器官畸形,因为不同器官的敏感 期有差别,过早或过迟反而不引起畸形。
(二)精子穿透试验:
(三)睾丸中标志酶活性的测定:
一类为透明质酸酶、山梨醇脱氢酶(SDH)、乳 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5-核苷酸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等,在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 首先出现,其含量和活性随精子的形成、成 熟而达到高峰。
另一类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苷二磷酸酶、鸟氨酸脱羧 酶等,在睾丸足细胞、间质细胞或精原细胞 内含量最高,其含量和活性在性成熟前达到 高峰,并随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的形成、 成熟而降低。
4、发育毒性(development toxicity):化学毒物 在着床前胚泡、器官形成,胎儿和新生儿各发 育阶段干扰正常发育过程,称为发育毒性。
不同的化学毒物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过早或过迟接

法医学14 第七章中毒20170316

法医学14 第七章中毒20170316

1、中毒机制
早期抑制 大脑皮层
兴奋期
抑制皮层 下中枢、小脑
共济失调
皮层下中枢兴奋 豪言壮语
出现冲动言行
胡言乱语
舌硬、步态不稳 易摔跌
抑制脑干
昏睡期 低头不语
抑制状态 昏睡(迷)
2、尸检所见
消化道刺激征象,所有器官充血、水肿。 体腔散发出酒味。 身上可有多处擦伤或挫伤,甚至有脑外伤。 有的可见气管被呕吐物堵塞。昏迷时间较长者,
往往合并支气管肺炎。 慢性酒精中毒者,全身营养不良。主要病变为明
显脂肪肝或肝硬变。
fatty degeneration in hepatic cells
hepatocirrhosis
检材采取
血液:周围静脉(如股静脉)采血。 烧死尸体:深部血(心脏)。
尿液
注意:死后组织腐败过程中亦可产生一定量的乙醇,所以 尸体内酒精含量测定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尿中检出乙醇, 为生前进入的证据。
两种有机磷农药,氰化氢与丙烯晴 (3)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1+1〉2
四氯化碳和乙醇 (4)增毒作用(potentiation):1+0>1
四氯化碳和异丙醇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1+1<2 阿托品与吗啡、毛果芸香碱、有机磷
5、毒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
中毒症状
急性吗啡中毒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抑制 呼吸深度抑制,发绀、呼吸慢而浅 脉搏微弱不规则 血压下降 体温下降、四肢冰凉等 瞳孔缩小至针尖大小是吗啡中毒的特征之一,
终末期瞳孔又常散大。
尸检所见
急性吗啡中毒致死者,仅为一般窒息征象,不一 定能见到瞳孔缩小。
慢性吗啡中毒死者身体消瘦、贫血。 体表可见新旧不一的注射痕迹 经鼻吸毒者可造成鼻中隔穿孔。 不管进入途径如何,血液、尿液、胆汁都是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2,二甲基苯丙胺粗品(红)及对照品IR光谱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11
2.3,冰毒的GC分析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12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2
1.2,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Amphetamine) ⑴、苯丙胺的药理毒理
临床用于抗焦虑、治疗精神抑郁症和发作性睡眠病。过量或反复使用将导致疲乏、 头痛、中枢抑制和兴奋失调以及精神症状。孕妇可引起胎儿心脏缺损、畸形足、兔唇 和大血管异位等。由于本品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在一些进口药品中含有此种成分。苯 丙胺也是制造冰毒的原料。
可卡因是成瘾性毒品,是一种精神依赖性药物,可阻断神经纤维冲动的产生和 传递。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可卡因中毒后,首先感到欣快、 舒适或有飘飘然的感觉,随后会出现情绪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 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吸食冰毒对机体的危害
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和东北各地都查获了贩卖和吸食冰毒的案例。《刑法》将冰 毒列入“毒品”,并和海洛因同等看待,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主要引起中枢兴奋、忘却疲劳 和忧虑、并处于欣快和幻想之中,经常服用或一旦过量将引起失眠、震颤、头痛、心悸、 盗汗、水代谢失调,甚至死亡。
2019/7/3
6
⑵、氯胺酮已列为毒品 滥用氯胺酮导致神志不清,重则可以使中枢神经 麻痹,甚至死亡。由于氯胺酮滥用及犯罪案件频发, 国家已把氯胺酮归为毒品之列。 由SFDA指定药品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其他任 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和进出口。药 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氯胺酮制剂。 珠海拱北海关缉私局侦破氯胺酮毒品走私大案, 抓获台湾籍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伪装成白酒的氯胺 酮溶液48瓶,共计6898.94克。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5
1.4、氯氨酮
⑴、氯氨酮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 氯氨酮又名氯胺酮(Ketamine )俗称“K粉”。 化学名:2-氯苯-2-甲基胺环己酮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溶液,无臭,易溶于水,不溶于乙
醚。常用其盐酸盐C13H16ClNO • HCl = 274.19。lmax =269 and 276 nm。
如果检测限在2㎎/L以上可以使用本法检测。 5、HPLC
紫外吸收检测波长采用232-235,流动相一般采用甲醇或乙腈和PH2-3的缓冲液。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9
2,麻黄素、冰毒、氯氨酮等毒物分析 2.1,麻黄素、安非他明IR光谱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2019/7/3
新疆毒
冰毒(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素)近几年在我国迅速传播。上海、深圳等地破获的摇头 丸毒品就是一种含冰毒的复方制剂。可用苯丙胺或麻黄素作原料。冰毒除了从境外输入之 外,深圳、江门等地查获制造冰毒的窝点。其生产工艺并不十分复杂,使用方便,极易上 瘾。使用冰毒之后,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听到音乐就跳舞并不自主摇头。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3
⑵、苯丙胺类物质的检测
1、甲醛-硫酸反应 2、UV
在酸性水溶液中,利用其苯环上的发色基团的紫外吸收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3、GC-MS
离子源和进样器温度分别为250℃和260℃,He流速1.0mL/min;质量选择检测器70eV; 电子放大器电压400V。
8
⑴、可卡因的检测
1、硫酸钴实验 硫酸钴与可卡因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盐酸存在下蓝色转为粉红色。
2、GC 可卡因在中性的条件下可以用氯仿迅速从生物体液中萃取出来,在PH大于8时
可以使用大多数溶剂作为萃取剂。 3、GC-MS
离子源和进样器温度分别为250℃和260℃,He流速1.0mL/min;质量选择检测器 70eV;电子放大器电压400V。 4、TLC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7
1.5、可卡因
⑴、可卡因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 可卡因(cocaine)是古柯叶中所含的主要生物碱,又名古柯碱。它是一种古老
的局部麻醉药。 化学名:苯甲酰甲基芽子碱,白色结晶性,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含有
可卡因的毒品有古柯膏和可卡因。 ⑵、药理和毒理
⑵、药理和毒理 静脉麻醉药。选择性阻断痛觉传导。用于小手术、辅助麻醉。静脉或肌肉注射后很快出现 意识模糊,如入梦境,但仍可睁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状,对周围环境不再敏感,而痛觉却完 全消失,意识和感觉分离。静脉注射1分钟开始起作用,能维持约10分钟。 常用动物麻醉药。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2019/7/3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分/分析教研室
1
第七章 麻黄素、冰毒、氯氨酮等毒物分析
1,概述
1.1,麻黄素
麻黄科植物(Ephdra sinica S.或E.equisetina B.)提取获得的生物碱。 麻黄素有左旋(麻黄素,Ephedrine,[α]D20:D- 33~35°) 右旋(伪麻黄素,Pseudoephedrine, [α]D20:D+ 62~64°)。 药理作用各有特点 麻黄素兴奋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拟交感作用,收缩皮肤和粘膜血管、弛缓支气 管平滑肌、缓慢和持久的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等作用. 伪麻黄碱的血管收缩、弛缓平滑肌和升高血压作用较弱而中枢作用较强。 麻黄素或伪麻黄素是制造毒品冰毒的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