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
法医毒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

《法医毒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供五年制法医学专业本科用)前言法医毒理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应用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源性药物中毒也是其研究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物的性状、中毒原因、中毒途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和致死血浓度、中毒病理变化、毒物化验检材采取等,紧密结合《法医毒物分析》的学习,能承担一般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工作,并能对疑难案例做出正确的初步处理;具有初步的法医毒理学科研能力。
鉴于近年来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变化,第三版《法医毒理学》教材较第二版教材做了以下修订或补充:1.将毒品与吸毒、醇类中毒和药物中毒均分别单独列章。
2.对杀鼠剂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增补了有关内容。
3.增加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与自然疾病等致死的鉴别等内容。
4.因近年来腐蚀性毒物与金属毒物中毒已较少见,在第三版教材将上述二类毒物中毒合并成一章编写。
5.为避免与《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的不必要重复,删去了二版教材中的第十章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真菌性霉变食物中毒。
6.有毒植物、动物中毒在我国仍较多见,特别是在中草药治病中误用多见;因此,在教材中做了相应的增补。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法医毒理学的概念及与其它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法医毒理学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的分类及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特点;毒物的毒作用;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级;毒物的中毒量、中毒血浓度、致死量、致死血浓度;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死后毒物再分布;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三.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的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症状分析、中毒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查;毒物化验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检;法医毒物分析及对分析结果的评价;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与自然疾病等致死的鉴别。
法医毒物鉴定课程设计

法医毒物鉴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法医毒物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了解不同毒物的分类、特性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3. 掌握法医毒物鉴定的程序、技术和实验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法医毒物鉴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案例中法医毒物鉴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法医毒物鉴定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法医毒物鉴定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职业道德,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对法医毒物鉴定有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法医毒物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法医毒物鉴定基本概念:毒物定义、分类、毒性作用机制。
2. 毒物鉴定方法与技术:色谱法、光谱法、免疫学法等。
3. 法医毒物鉴定程序:样本收集、预处理、检测分析、结果判定。
4. 常见毒物鉴定案例解析:农药、药物、重金属等中毒案例。
5.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与规范操作、仪器使用与维护、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法医毒物鉴定基本概念、毒物分类及毒性作用机制。
第二周:毒物鉴定方法与技术,重点介绍色谱法和光谱法。
第三周:法医毒物鉴定程序,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第四周:常见毒物鉴定案例解析,分析实际案例中的鉴定过程。
第五周: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仪器使用和实验记录。
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法医学概述”、“毒物学与毒理学”、“法医毒物鉴定技术”等章节相关联,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毒物分析第⼀节毒物与中毒1、毒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是以分析化学尤其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定性和定量判定,从⽽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门应⽤性学科。
2、毒物(toxicant):凡是对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损害⽣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乃⾄造成死亡的物质称之为毒物。
3、毒物的来源:⾃然界植物、动物、矿物、菌类⼈⼯合成⼯业产品、副产物、废弃物(不包含微⽣物和⽣物体产⽣的毒素)。
4、中毒:⽣物体受到⼀定量的毒物作⽤⽽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poisoning),由毒物所产⽣的中毒反应称为毒性作⽤。
5、毒性作⽤条件(1)毒物的成分(2)起作⽤的剂量安全剂量中毒量致死量中毒量:毒物引起个体中毒并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造成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LD)某⼀毒物能引起某种动物的群体全部死亡的最⼩剂量成为全数致死量(LD10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3)作⽤途径与⽅式摄⼊途径吸收和分布特性给药的浓度和速度(4)受作⽤的⽣物体同⽣物体的种属有关(5)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体素质以及⽣活习性6、毒品(drug, illicit drug)毒品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法律规定要受严格管制的⼀些药毒物。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中规定,毒品是指鸦⽚、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形成瘾癖的⿇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定义的三要素⾮法性(法律属性)、危害性(社会属性)、成瘾性(⾃然属性)7、药物滥⽤是指⾮医疗⽬的、不正常的连续⼤量使⽤有依赖性(dependence)药物。
8、毒物的分类分类原则依据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理作⽤、⽤途以及来源进⾏分类常见种类⽓体毒物 CO H2S (中毒速度最快)挥发性毒物CN- C3HOH C2H5OH合成药毒物巴⽐妥类吩噻嗪类(临床药物最多)天然药毒物乌头类颠茄类(⽣物碱最多)⾦属毒物砷/汞/钡/铬/铊/铅(最难排出体外)农药⿏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毒⿏强(中毒案例较多)⽔溶性毒物强酸/强碱/NO2-9、分析⽅法:形态学⽅法、毒理学⽅法、免疫分析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法10、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对各种检材中有关毒物进⾏分析鉴定,判明有⽆毒物、何种毒物、多少毒物以及毒物与事件的关系等,为澄清当事⼈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中毒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证据。
法医毒物分析 教学大纲

法医毒物分析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30902Z10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基础化学A、有机化学C适用专业:法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廖林川主编.《法医毒物分析》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贺浪冲主编.《法医毒物分析》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Frank C. Lu(鲁超)[美]编著,蒋学之等编译:基础毒理学—原理、靶器官及危险度评价.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1986年;4.李树林主编.《毒物的毒理与毒物分析》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5.Oliver JS: Forensic Toxi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Toxicologists. Croom Helm,London,1980;6.Parikh CK: Parikh’s Textbook of Medical Jurisprudence and Toxicology(3rd ed.).Medical Pub.,India,197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以分析化学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生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门核心课程学习,明确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和工作程序,正确认识法医毒物分析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毒案件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系统掌握毒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检材的采取和各类常见毒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分离、提取、净化方法和常用检验分析方法,掌握毒物分析所得结果的科学分析与辨证方法,为法律的实施提供科学、公平和公正的医学证据。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供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2012年8 月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Analyticaltoxicology )- I课程号:50131040课程类别: 专业课学时:总学时64 ,理论课32,实验课32。
学分:4、教材理论课教材:《法医毒物分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廖林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
实验课教材:《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廖林川主编,人卫生出版社,2006.5 。
三、主要参考文献1.张新威等.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毒物和毒品检验卷.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孙毓庆等. 现代色谱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彦吉等.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达世禄. 色谱学导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中国刑警学院.毒物分析.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
6.卓先义.毒(药)物中毒鉴定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与分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7.王立群.色谱分析样品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和有杰等. 农药复配与新剂型第一版.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9.汪正范等.色谱联用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黄伯俊等. 农药毒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11.贺浪冲.法医毒物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
12.江焘.法医毒物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13.张一宾等. 农药[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4.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医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5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2005。
16.陈新谦主编. 新编药物学1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设计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设计引言随着社会发展,新型毒品不断涌现,毒品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作为一名法医学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毒理学知识和检验分析方法,对于实践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法医毒物分析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讲解毒物化学、毒理学和毒品检验技术,使学生了解毒品中毒的机理、基本特征、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学习毒品的检验技术及精确检测方法;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国内外毒品的分类和法律规定包括国际上将毒品分为两类和我国将毒品分为三类的法律规定,以及毒品的化学成分、形态特征、食用方式等方面的介绍。
毒品作用的分级与分类通过讲解毒品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来进行分级与分类,便于学生对毒品的辨识和分析。
毒品检验技术介绍常用毒品检验技术,包括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两类。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检验技术和方法,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检测。
毒品刑事法律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毒品检验的具体过程和技术细节,了解案件中的检验与鉴定流程,并掌握如何准确判断毒品成分、质量以及分析出具体的成分含量。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
理论讲解采用课件讲解宣讲方式,全面讲解毒品检验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充分的理解。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操作及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化学检验的操作过程,并熟悉实验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毒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注重毒品检验的实际应用。
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探索疑难问题,通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评价方法在本教学中,采用成绩考核和综合评价两种方式。
考核范围包括理论考试、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技能和思维表达能力。
毒物分析基础法医毒物分析PPT教案

用来作为对照参比而采集的一些检材有别于体外检材, 应称之为对照检材或参比检材。
二、 体内检材
体内检材指取自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包括:1.尿、血、唾液和其他体液
2.各种内脏、毛发、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 3.取自已埋尸体的组织或腐泥等。
特点:体内检材中一般已无保持原有形态或性状的药毒物
存在,经代谢后成为其他化合状态,但也有原体药毒物存在。 药毒物或代谢产物在不同组织或体液中的量可有很大差别。
(或液固萃取,liquid-solid extraction)
原理:利用待测物与杂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 间吸附、分配、分子大小差异等进行分离
类型:正相、反相、离子交换等
(1)正相液固萃取
机理:固定相极性大于洗脱液
固定相:常用硅胶,键合极性丙氰基、二醇基、丙氨基
(2) 反相液固萃取
机理:固定相极性小于洗脱液
固定相:常用硅胶,键合非或弱极性的Cl8 、C8、苯基等
(3)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机理:易带电荷待测物质与固定相形成离子对
类型: 阳离子
阴离子
磺酸基团
季铵盐
反相萃取基本步骤:
(1)柱活化:水,甲醇洗涤
(2)待测样品处理:调节pH,去颗粒性物质 (D>10-3)
(3)样品过柱:待测物被保留 (4)洗涤:洗弃杂质
✓ 适用性强:可以随身携带,现场采样,并可在 任何型号的GC(或HPLC)仪器上直接进样。
SPME组成
SPME装置由两部分构成,手柄( Holder)和萃取头(Fiber)状似一支色
谱注射器。
手柄:用于按装萃取头,可永久使用。
萃取头:是一根涂不同色谱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接不锈 钢丝,外套细的不锈钢针管(保护石英纤维不被折断及进样),纤维 头可在针管内伸缩。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川北医学院法医学系毒物分析教研室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课程性质: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2学分: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熟悉教材所介绍毒物的性状、检验方法及其原理的基础上,明确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毒物分析对法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中毒案件的处理原则;能对毒物分析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要求:(一)对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特点、分析程序和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明确法医毒物分析所能承担的任务及其结果所能说明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法医毒物分析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掌握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类毒物的特性及主要检测手段,了解现代分析方法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和作用;了解今后的发展趋势。
(五)熟悉各类毒物的分离、检识与测定方法;熟悉中毒案件检验工作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分析辨证毒物分析所得的结果。
四.基本内容本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部分内容。
理论课共42学时,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以及各种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各论介绍各类常见毒物的性质、分离原理及检测方法。
实验课共20学时,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各类常见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加深理解认识。
五.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程序。
(二)教学要求1.掌握毒物、毒品的概念,检材的采取、送检、保存及处置原则;2.熟悉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和特点,检材的审查、案情的分析及检验方案的确立;3.掌握检验记录的内容,出具鉴定书与检验报告的要求;4.了解法医毒物分析的发展趋势;5.了解法医毒物分析在法医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毒物分析基础(一)教学内容检材的分类和处理;定性定量分析;主要分析方法的类别;各类分析方法的效用;毒物分析可靠性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供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2006年6月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Analyticaltoxicology)-Ⅰ课程号:50131040课程类别: 专业课学时: 64学分: 4二、教材法医毒物分析(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廖林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三、主要参考资料1.张新威等.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毒物和毒品检验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毓庆等.现代色谱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彦吉等.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达世禄.色谱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5.中国刑警学院.毒物分析.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6.卓先义.毒(药)物中毒鉴定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与分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7.王立群.色谱分析样品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和有杰等.农药复配与新剂型第一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9.汪正范等.色谱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黄伯俊等.农药毒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贺浪冲.法医毒物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2.江焘.法医毒物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3.张一宾等.农药[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4.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医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5.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2005.16.陈新谦主编. 新编药物学.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郭晓庄主编.有毒中草药大辞典. 北京: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1.18.沈敏.体内滥用药物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Basic Analytical Toxicology, WHO 199520.Knight B. Simpson Forensic Medicine. London: Arnold,1997.21.Christopher C.T. et al.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 the extraction of nitrite and nitrate in biological fluids employing 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ir determination.22.Hubert Martin,et al. Pesticide manual,fifth edition.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197723.Yinon J. et al. Forensic Applications of Mass Spectrometry. CRC Press, 199524.Baselt RC. et al. Dispos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chemicals in man. Chemical Toxicology Institute, 200025.Karch SB. Drug Abuse Handbook. CRC Press, 199826.Baselt RC. et al. Dispos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chemicals in man. Chemical Toxicology Institute, 2000四、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0%,期终考试成绩占90%。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六、教学内容(见各章)前言法医毒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毒物进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一般以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为主。
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是对于疑及由(药)毒物直接或间接引起或可能引起的伤害或死亡事件,或对于涉及或可能涉及违法或违规的(药)毒物样品,进行有关(药)毒物的分析鉴定,判明是否存在(药)毒物及其含量,为澄清当事人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药)毒物的违法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犯罪证据。
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法医学专业课。
作为法医只有在了解毒物性质特点以及法医毒物分析常用分离和检测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采取和保存检材、合理地提出检验要求、客观地理解分析结果的意义以及正确地判断是否中毒。
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兼应用性的学科,其知识和内容主要来自科学研究和实际检案。
实际工作中的法医毒物分析,大多属于非常规的精密微量未知物分析,且分析所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因此,学习法医毒物分析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以前所学的过的相关知识,甚至包括中学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应用。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生在熟悉教材所介绍毒物的性状、检验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明确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毒物分析对法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中毒案件的处理原则;有较全面地了解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特点、分析程序和方法;掌握毒物的一般检验方法;了解现代分析方法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和作用;熟悉各类毒物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性。
法医毒物分析的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和实践并重,讲、习学时各半。
理论课在介绍法医毒物分析相关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习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大纲执行理论课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绪论 2学时检材及检材处理 2学时分析方法概述 2学时仪器分析 6学时气体毒物与挥发性毒物 3学时医用合成药物 3学时杀虫剂及除草剂 3学时杀鼠剂 1学时天然药物毒物 4学时毒品 3学时金属毒物 2学时水溶性无机毒物 1学时第一章绪论掌握:毒物和毒物分析的概念和范畴;检材的合理采取及储存;毒物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熟悉:毒物的分类和体内过程;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和特点;法医毒物分析工作程序。
了解:法医毒物分析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检材及检材处理掌握:体内检材和体外检材的特点。
熟悉:检材处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了解:检材处理的必要性;分离效率和验证第三章分析方法概述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目的及对方法的要求;预试验、类别试验、确证试验、回收试验、空白试验、已知对照试验的含义。
熟悉:形态学鉴定、动物试验、免疫分析、理化分析及仪器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性。
了解: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项目和意义。
第四章仪器分析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依据及特点和适用性。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常用固定相、流动相及检测器(检测方式);常用色/质联用方式及优点。
了解:红外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色/联用等方法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气体毒物与挥发性毒物掌握:检材采取及保存要求;一氧化碳、乙醇、甲醇、氰化物的中毒特点、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
熟悉:蒸馏法、扩散法、顶空法及驱气法等分离方法的原理、方法及特点;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含义。
了解:硫化氢、氯仿、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
第六章医用合成药物掌握: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的中毒和检验特点;检材采取;与分离检测有关的理化性质;液-液萃取法、液-固萃取法、改良stas-otto法、直接提取法、沉淀蛋白法、水解法等常用分离净化方法净化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抗生素的性质及常用分析手段。
第七章杀虫剂及除草剂掌握: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五氯酚、白草枯等农药的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与分离检测有关的理化性质;熟悉:熟悉常见杀虫剂品种、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检材处理原则及常用检测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K.D.浓缩器的原理及优点;其他杀虫剂和除草剂。
第八章杀鼠剂掌握:毒鼠强、氟乙酰胺、杀鼠迷、溴敌隆、敌鼠钠、磷化锌等常见杀鼠药的中毒特点、理化性状。
熟悉:常见杀鼠药的制剂、商品名;体内过程;常用检材处理及检测手段。
了解:其他杀鼠药的类别、性质。
第九章天然药毒物掌握:天然药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主要毒性成分的结构性质及检材处理原则;熟悉:乌头、马钱子、莨菪生物碱类、马兜铃、钩吻、强心苷、秋水酰碱、斑蝥、蟾蜍、河豚等常见有毒中草药的来源、形态、用途和主要毒性成分;临床常用天然药毒物制剂的来源和体内过程;常用检验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形态学鉴定方法、动物试验第十章毒品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
熟悉:常见毒品的取材及不同检材结果的意义;摄入方式、体内过程;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麦角酰二乙胺、派替啶、美沙酮的结构性质、来源用途。
第十一章金属毒物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熟悉:含砷、汞、铅、钡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铬、铊等金属毒物第十二章水溶性无机毒物掌握:亚硝酸盐、强酸、强碱的中毒特点;取材及检材一般处理原则。
熟悉:水浸法及常用分析手段。
了解:透析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