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缺乏连贯性,以及实践
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能力培养上等问题,提出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
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几方面进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
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

它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 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
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亦可培养学生一定
的实验技能。

可以说它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
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缺乏连贯性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有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
石材、沥青、塑料、墙体材料等等,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且大多为传统的材料,新材料较少,看似道理简单易懂,但内容平淡枯燥,再加上繁多的条文叙述及经
验公式,而逻辑推理又少,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连贯性
均较差。

因此教师难讲,学生厌学,师生的教与学都感费劲,且教学效果较差。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能力培养不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凡是有实验课的课程大多是先在教室内进行理论教授,再
根据讲授内容安排实验课,来巩固所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一课也沿用这样的教
学方法。

然而,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每周只能有3~4学时,课程却延续整个学期。

这种方式历时长,授课间隔时间长,断断续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质量检验任务,对土木工程材料
质量检验技能的培养达不到要求。

对于实践技能即土木工程材料质量检验技能的
培养所选择的内容,单纯是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验课内容的一个综合。

这种机械
性的重复,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的思维发展空间,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就
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1.结合专业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毕业生就业范围和职业变动性加大,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新的知识和技术大量涌现等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竞争能力并且增强
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学内容及手段亦应相应拓宽与改进,《土木工程材料》这
门课也应如此。

我校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会
如何选用材料,而不是深入地研究材料,需要的知识面宜宽但内容不宜很深,所
以对于教材内容可以讲解得浅一些,尽可能用一些材料科学的方法来浅显地分析
问题,但知识更新要快,以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

目前,普遍使用的教
材中,传统材料如石膏、石灰、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课时。

就建材领域而言,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层出不穷,由于教材内容对此常有一定的滞后性,故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
出相应调整与补充,以便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使教学
内容反映出当前土木工程材料的新发展,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新
材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先进技术与新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惊人之处,使学生耳
目一新、眼界大开,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更的材料信息,以便毕业后工作
时的应用需要。

二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际
课堂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它时也应与现实
工程相结合,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
用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在讲授教材的理论内容时,应与一些工程中材料应用方面取
得正反两方面效果的具体实例相结合进行阐述、分析,特别应多举些由于不懂材
料性质,盲目使用而造成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反面事例。

[1]如:在学习水泥时,
为了使学生掌握硅酸盐水泥与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性质的区别,亦可列举一个实例:在建造某水塔时,原设计用硅酸盐水泥进行滑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硅
酸盐水泥用完,施工负责人决定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代替,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放慢
施工速度,结果造成施工中水塔倒塌、人员严重损伤的惨痛教训。

造成以上事故
的根本原因是决策者不懂材料性质,不知矿渣水泥与硅酸盐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
中的不同。

通过对该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
内容,并且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
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可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加深记忆,对提高教学质量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同
时还可以使学生的经济意识、工程质量意识和效益观念得到培养。

3.改革考试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也是检验教师教学
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新的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内总学时尽管有所减少,但
学生课业负担却日益加重。

而随着课程重组,新课程越来越多,加之交叉、综合,覆盖内容更多,学生们学起来更费精力。

况且学生还需要应付各种证书考试。

因此,要改变用理论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试题内容应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而提出。

为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掌握程度及能
力提高的状况,在考试方式上,主张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考试内容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

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
硬背以应付考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探
求和运用上。

结合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以叙述方法的灵活性与变通
性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紧跟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理
论联系实际并多开动脑筋,就能使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就可使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达根. 土木工程材料[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赵超(1981--),男,助教,本科,注册建造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