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外加剂论文
毕业论文混凝土外加剂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混凝土外加剂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混凝土外加剂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并结合武汉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使用外加剂的情况,用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外加剂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掺量和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分析1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高层建筑的发展首先涉及的是基础工程问题,而基础工程大多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例如,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筏式基础、桩基厚大的承台等,都属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
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有的混凝土量已超过10000m3),施工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存在如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当混凝土浇筑完毕,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3~5d达到峰值,此时若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超过25℃,在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容易发生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
在升温阶段,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比较高,混凝土体积大,因此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显着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此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在降温阶段,由于混凝土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此时的收缩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会产生较大收缩应力(拉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就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避免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超过25℃),所引起的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发生。
对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性能及发展几点论文

对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及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会对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新品种混凝土不断出现。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更加需要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更好,功能更完善,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
因此,混凝土外加剂已经成为我国优质工程建设中必不可或缺的新材料。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一、现代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是在混凝土、砂浆、净浆搅拌和拌合时或在额外增加的拌合操作中掺加等于或少于水泥重量百分之五,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
按照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性能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有改善作用的外加剂:例如引气剂、减水剂和泵送剂等。
(二)能够对混凝土凝结时间进行调节,改善硬化性能的外加剂:例如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等。
(三)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四)从其它性能上对混凝土产生作用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有以下几种(一)高效减水剂从总产量来看高效减水剂的种类80%以上是萘系减水剂,由于原材料供应充足,价格合理,估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高效减水剂的主要品种。
但是,随着工程上对混凝土制备强度有更高的要求,水泥和高效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已经成为人们逐渐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在施工中多采用减水剂的饱和点掺量、流动度强度和损失来判定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相容性。
(二)膨胀剂膨胀剂的主要性能是拌入混凝土后能使混凝土具有抗裂防渗的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弥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问题,在限制条件下可成为自应力混凝土。
(三)速凝剂速凝剂是对凝结和硬化速度进行调节的外加剂,它能够让水泥的水化作用加快,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主要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当中。
混凝土外加剂研究进展论文

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进展状况材料131 潘国翔 19引言:外加剂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当时的人们发现如果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外加剂的话,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参数性能。
而且还能在一定的情况下节约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水的用量的各种资源的使用。
列如,在古罗马时代,当时的人们就发明了使用蛋白质作为缓凝剂的组成部分;使用干血制作引气剂等等。
而如今随着时代,经济的各种发展,人们对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又进了一步,各种各样的混凝土外加剂被发现,并被投入当当今社会的建筑生产之中。
就目前而言,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已经到达了惊人的两百多种,为当今的混凝土工程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
1、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就目前而言,全世界大约有两百多种混凝土外加剂,仅中国大约就有一百多家企业在做这方面的生产,每年全球在混凝土外加剂方面的营业额大约在三十亿欧元左右,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主要如下表所示表.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分类主要性能减水剂普通型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剂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降低单位用水量高效型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剂降低单位用水量 (水泥用量 ),高强度、超高强度混凝土、高流动性混凝土 ,减小坍落度损失引气剂标准型引气剂减水型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孔级配 ,调整混凝土重量消泡剂、抑泡剂消除或抑制混凝土内的气泡产生调凝剂早强型 (含防冻剂 )速凝型缓凝型提高早期强度 ,调节凝结硬化时间,防冻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抗分离剂、增粘剂减少泌水 ,防止材料分离 ,自密实混凝土,高流动混凝土,水中混凝土防干缩剂减少混凝土收缩 ,提高抗裂性膨胀剂提高密实度,微膨胀 ,补偿收缩 ,水化热抑制剂减少开裂,抑制水化热 ,降低温升防锈剂抑制钢筋锈蚀虽然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不仅仅只有这么多,但是上表的分类概括了当今社会在建筑混凝土时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绝大多数。
基本包含了现今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所有外加剂。
2、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平时的混凝土生产制作过程当中,企业一般通过参照Bingham 流变学模型来确定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其中屈服剪切力(τy )和粘度系数(η) 是Bingham 流变学模型中最重要性能参数。
聚羧酸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化工论文-化学论文

聚羧酸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化工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过去的几年间,作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了响应当前可持续发展口号,实现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有效控制,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避免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外加剂日趋向高性能、无污染方向发展。
由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保坍性能好、强度增长快、分子结构自由度大、高性能化潜力大、不含甲醛等优点成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公司对民用建筑、厂房等工程都在采用聚羧酸外加剂,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文根据我公司材料特点浅谈了聚羧酸外加剂和萘系减水剂的优缺点,以及聚羧酸外加剂在民用建筑和厂房等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二年多来我公司应用聚羧酸外加剂,配制C30-C50 的各种混凝土,并将所生产产品供输给大型厂房混凝土工程以及民用建筑项目,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聚羧酸外加剂在吴江绿地太湖城、吴江瑞景国际及苏州湾外国语学校等民用建筑地下车库基础底板、墙板、顶板等混凝土工程中运用的部分实例。
1.原材料选用1):外加剂:我公司采用的是江苏博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PCAⅠ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2):水泥(C):本次所选择的水泥石苏州东吴水泥公司所生产销售的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在运用初期和后期阶段所体现的强度性能尤为显着。
3)3):粉煤灰(FA):细度小于15%,需水量比不大于105%,烧失量小于2.5%,昆山电厂的Ⅰ级煤灰4):矿粉(K):选用S95 比表面积410kg/m2.5):碎石(G):采用5-31.5mm 连续级配,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15%,压碎值指标10%.6):砂(S):采用江西赣江低碱活性细骨料,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4-2.8,级配区为Ⅰ,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当砂级配及细度模数无法达到具体需求的时候,在配制工作中要掺进去适当的细砂去填充孔隙率。
公路桥梁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技术的论文

公路桥梁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技术的论文公路桥梁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技术的论文摘要:指出公路桥梁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作用,介绍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的类型,针对如何有效利用外加剂应用技术提出相应对策。
结论证实,通过外加剂应用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综合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还有利于促进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提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0引言公路桥梁建设不仅能便利人们日常出行,还有利于增进不同地区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为了让公路桥梁工程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必要的。
外加剂是水泥混凝土施工中的常用材料,也是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将其用于工程建设能有效提升水泥混凝土综合性能,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对确保公路桥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具有重要意义[1]。
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要求使用外加剂,也忽视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利于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和效益,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
本文结合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以水泥混凝土施工为例,就如何有效利用外加剂技术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启示。
1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作用外加剂是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的常用材料,也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将其用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施工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增强水泥混凝土综合性能,也为提升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和效益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能够更好指导工程施工公路桥梁施工建设时间较长,质量控制要求高,投资较大。
为预防质量缺陷发生,保证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合理利用外加剂技术开展工程建设。
但部分施工单位忽视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不注重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甚至可能引发安全和质量事故,降低工程建设效益。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论文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并给工程带来了非常客观的成本节约,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一定得注意正确的选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合理的确定外加剂的掺量。
众所周知,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成为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工程材料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混凝土无处不在。
随着混凝土用途越来越广化,人们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也就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混凝土拥有调凝、早强、高强、大流动度、轻质和高耐久性等性能,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技术途径就是采用外加剂方法,这是提高和改善混凝土各项性能、满足工程耐久性要求的最佳、最有效、最简便易行的途径之一。
1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使用功能分为四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泵送剂等;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促凝剂:速凝剂:早强剂等;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和矿物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絮凝剂等。
2 外加剂的作用外加剂除了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工艺水平外,应用不同的外加剂也可起到不同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一种或几种性能:改善混凝土或砂浆搅拌物的施工和易性,满足施工需要,用于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延缓混凝土凝结,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混凝土配制中,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的混凝土;节约水泥或代替特种水泥;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缩短热养护时间或降低热养护温度,节省能源;调节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调节混凝土的含气量,改善混凝土内部毛细孔结构,提高抗渗性能:耐久性能:可泵送性:改善泌水性;降低混凝土初期水化热或延缓水化放热,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需要;防止新拌混凝土的冻害,促使负温下混凝土强度增长,满足冬季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耐腐蚀性盐类的侵蚀;减少或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提高混凝土中钢筋的抗锈蚀能力;提高骨料与砂浆界面的粘结力,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可改变混凝土的颜色,配制彩色混凝土;在运输及存放中保持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用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论文(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论文(2)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论文篇2浅谈碳纤维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着优良的物理特力学性能。
近年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综述了CFRP 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特性土木工程1、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发展历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问世于20世纪40年代。
CFRP最开始由美国制造。
1950年,美国空军基地在2 000℃高温下牵引人造丝得到CFRP。
1959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以粘胶纤维为原丝制成纤维素基CFRP;1962年,日本碳素公司实现低模量聚丙烯腈基CFRP的工业化生产;1963年英国航空材料研究所开发出高模量聚丙烯腈基CFRP;1965年日本群马大学试制造出沥青或木质素为原料的通用型CFRP;1969年,日本大谷杉郎从特殊的共聚PAN中生产出高强、高弹模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1970年,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实现沥青基纤维的工业规模生产;1972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密度1.2~1.5 t/m3强度达3 000 MPa的Aramid(阿拉米德) CFRP;1980年美国金刚砂公司研制出酚醛纤维为原丝的活性碳纤维并投放市场;1996年全世界碳纤维总生产量已达17 000 t,其中聚丙烯腈基纤维占85%,其余是沥青基纤维。
2002年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能力约为3.1万t,其中75%是小丝束碳纤维,25%是大丝束碳纤维。
碳纤维材料主要由日本生产,美国其次.其他国家产量很少。
2、碳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2.1 国外的应用研究状况CFRP材料首先应用于航天工业,这项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已趋于成熟。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但当时试验结果不理想,而且价格很高,所以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FRP材料在土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如何在混凝土工程中正确使用外加剂论文

如何在混凝土工程中正确使用外加剂【摘要】近20-30年来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与使用有了飞速的发展。
其用量虽小但在提高混凝土各项性能以及在经济效益上均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外加剂的问题,希望对工程界的朋友有所帮助。
【关健词】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1 外加剂的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分类1.1 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作用在混凝土、砂浆和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入少量的(不超水泥用量的5%)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改变性能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后,能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混凝土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外加剂已成为除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和水以外的第5种必备材料,掺外加剂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1.2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4类:1.2.1 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1.2.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1.2.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
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1.2.4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在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外加剂种类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以及各种复合性的外加剂,如缓凝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根据特殊需要,也掺用其它种类的外加剂,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等等。
2 减水剂的使用2.1 减水剂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减水剂又称塑化剂或分散剂。
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将水泥颗粒包裹的水份释放出来。
按使用条件不同,掺加减水剂可有如下效果1、在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不致降低混凝土强度。
2、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用水量,故水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外加剂论文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专业班级:土木1112
姓名:陶毅晨
学号:11234020
指导老师: 孔永健
混凝土外加剂
——减水剂
摘要
改善混凝土性能和赋予某种特殊功能最直接的技术措施是掺入混凝土外加剂,现代混凝土技术离不开混凝土外加剂,它已成为混凝土的第五种组分。
现代混凝土技术与外加剂应用技术飞速发展,仅就减水剂而言,从木钙(钠)普通减水剂(第一代),到萘系高效减水剂(第二代)、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第三代),至现在大批量使用的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第四代),对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提高施工功效和降低成本有显著的成效。
本文简要论述减水剂的发展、功能和混凝土性能改善作用的提升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
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减水剂的功能、减水剂的发展前景、混凝土性能
正文
减水剂(water-reducing admixture ):可保持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工作度不变而显著减少其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能显著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或减少水泥用量。
减水剂的发展
实际上,早在1938年,以萘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分散剂技术就在美国取得专利,这算得上是高效减水剂的前身。
因为当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低(C20-C30),完全可以通过调节用水量来达到所需要的工作性,并保证强度,再加上水泥价格相对较便宜,从经济上考虑,没必要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只有文沙树脂引气剂、氯盐类早强剂和用纸浆副产品制成的木质素磺酸盐普通减水剂占据着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市场。
1962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的服部健一博士研制成功了b-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以下简称“萘系”)高效减水剂;1963年,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磺酸盐(以下简称“密胺系”)高效减水剂,并投入生产应用,真正算作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类高效减水剂产品。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两类高效减水剂也相继在我国开发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充分利用地方性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蒽系高效减水剂应运而生,而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羰基焦醛高效减水剂)则是最近5年才开始生产应用的。
近
来,随着工程实际对混凝土各项技术性能要求的提高,氨基磺酸盐系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新品种高性能减水剂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效减水剂的市场,但在产品推广和实际应用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屈指算来,我国高效减水剂生产应用已有30余年历史,其用量逐年增长(2003年产量73万吨,比1998年增加265%),用途越来越广,应用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典型的例子,掺有高效减水剂的C60混凝土在上海一次泵送到“东方明珠”电视搭350m高的搭顶,而在金茂大厦建设中,掺有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更是被一次泵送至420.5m的高度,可以说不断创造新的世界记录。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设计净高为492m,其结构混凝土的施工浇注将对高效减水剂的性能提
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和大型工程的建设,大体积、高泵程混凝土的施工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
混凝土的商品化则对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入了解各种高效减水剂的品种、特性和适宜应用领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程中正确选择,有助于使这些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混凝土工程实践,产生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体看来,我国减水剂的配制技术和生产技术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过程中。
减水剂的功能和混凝土性能改善作用的提升
分散作用:水泥加水拌合后,由于水泥颗粒分子引力的作用,使水泥浆形成絮凝结构,使10%~30%的拌合水被包裹在水泥颗粒之中,不能参与自由流动和润滑作用,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当加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能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一种电荷(通常为负电荷),形成静电排斥作用,促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絮凝结构破坏,释放出被包裹部分水,参与流动,从而有效地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润滑作用:减水剂中的亲水基极性很强,因此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吸附膜能与水分子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这层水膜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能有效降低水泥颗粒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混凝土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空间位阻作用:减水剂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的聚醚侧链,伸展于水溶液中,从而在所吸附的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亲水性立体吸附层。
当水泥颗粒靠近时,吸附层开始重叠,即在水泥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作用,重叠越多,空间位阻斥力越大,对水泥颗粒间凝聚作用的阻碍也越大,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良好。
接枝共聚支链的缓释作用:新型的减水剂如聚羧酸减水剂在制备的过程中,在减水剂的分子上接枝上一些支链,该支链不仅可提供空间位阻效应,而且,在水泥水化的高碱度环境中,该支链还可慢慢被切断,从而释放出具有分散作用的多羧酸,这样就可提高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并控制坍落度损失。
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其工作性;或在保持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强度不变时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同时,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更为均匀密实,改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技术革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环境保护日渐重要的今天,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中的环保作用更加显现。
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生产使用的原料就是造纸废液,每生产1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可以消纳浓度为40%的废液、2.5吨造纸废液。
广
东甘化厂、吉林石砚化工厂等一批企业利用当地造纸废液生产具有缓凝作用的普通减水剂,避免了废液直接排入江河中造成环境污染,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使用,在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各种物理性能、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减少了混凝土现场搅拌时产生的粉尘污染和施工噪音,改善了现场施工环境。
水泥减水剂是用于水泥混凝土拌制的一种添加材料,既可以减少混凝土拌制时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又可以使混凝土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废旧塑料制水泥减水剂技术利用的原材料是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经过化学预处理后,加进有机溶剂和填料,制造出高效水泥减水剂。
使用废旧塑料生产出的水泥减水剂,在添加到水泥混凝土中后,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检测,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和部分超过国标一等品水平,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密胺型高档减水剂。
减水剂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混凝土技术不断向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和多功能性的方向发展,混凝土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
我国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目前品种基本齐全,已经可以生产的高效减水剂有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系、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系、脂肪族系和聚羧酸系等。
但是,减水剂的生产水平和应用水平在各地的状况并不均衡。
今后,各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煤炭和水电工业等)均需要高强高耐久性混凝土,且为了满足难度越来越高的施工技术,还需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外加剂。
因此,针对高效减水剂,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应用推广:
1、减水剂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
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多组分复合、优化产品合成工艺、新品种高效减水剂的开发和生产应用。
2、基于高效减水剂的系列化、多样化外加剂的研制。
结论
本文论述了我国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研制、生产和应用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现状。
我觉得今后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一方面要努力研究开发如聚羧酸盐系等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品种,另一方面,仍然要从萘系、密胺系等传统高效减水剂分子结构本身出发进行改性,并且通过复合手段,解决萘系、密胺系和聚羧酸盐系减水剂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特殊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满足混凝土工程对外加剂多功能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主编:朋改飞 2012年8月第1版第3次印刷
2、百度知道
3、百度文库
4、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