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科学防控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科学防控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2,2022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科学防控李 肖,曹学香(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 要:鸡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机体免疫抑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各种品种和日龄的鸡都能感染,该病主要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也能经水平方式扩散,应激对该病的流行有促进作用。

感染鸡表现贫血、免疫器官萎缩、生长发育不良、产蛋率下降,雏鸡还会表现较高的死亡率。

从该病的发病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了其诊断方法、临床危害及科学防控。

可通过做好种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鸡群的全程消毒、提升养殖场的细节化管理水平来预防该病。

病鸡采用对症和抗感染用药来进行治疗,严重感染者必须进行淘汰。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表现;危害;防控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12.029 引言鸡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萎缩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能导致感染鸡免疫力低下,故该病也属于免疫抑制病[1]。

该病在20世纪90年代曾在我国流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基本被扑灭。

但近些年在对有贫血症状的鸡进行采样检测时,发现有很多潜在的鸡传染性贫血病呈阳性的鸡,使得该病又重新受到重视。

 病原简介该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贫血病毒,表面无囊膜,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电镜下观察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平均粒径在20~30nm,核酸物质为环状单股的DNA,对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该病毒变异的频率较低,目前为止只发现一种血清型,根据病毒外壳的三面折叠对称与五面折叠对称特征,将其分为2种类型的病毒粒子。

临床从不同病鸡体内分离的病毒毒力有较大差别,但抗原性基本保持一致。

病毒对氧化剂类消毒剂敏感,漂白粉消毒过的地面该病毒几乎能完全被杀灭,50%苯酚中浸泡病料,一般不到5min即可失去感染力,过氧乙酸、过硫酸氢钾、双氧水等都是良好的消毒剂。

鸡传染性贫血―诊断

鸡传染性贫血―诊断

鸡传染性贫血―诊断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血常规检查有助诊断,但最终的确诊需要作病原学和血清学等方面的工作。

(一)病毒分离:病毒的分离培养是CIAV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

肝脏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是分离CIAV病毒的最好材料,可将肝脏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加热70℃5min或用氯仿处理去除或灭活可能的污染物,用于雏鸡、鸡胚或细胞培养接种。

1.接种雏鸡:1日龄SPF雏鸡是初次分离CIAV最特异、最可靠的动物实验方法。

用肝脏病料1∶10稀释肌肉或腹腔接种1日龄SPF 雏鸡,每只0.1ml,观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2.接种鸡胚:用肝脏病料卵黄囊接种4~5日龄鸡胚,无鸡胚病变,孵出小鸡发生贫血和死亡。

3.接种细胞培养物:MDCC-MSB1常被作为体外分离鉴定CIAV的主要细胞。

病鸡的肝、脾、胸腺、骨髓等均可作为分离病毒用的病料。

初次接种病料的细胞看不到细胞病变,一般须经过5~6次盲传后,可见感染细胞肿胀、边缘破裂,死亡细胞逐渐增多,最后细胞大部分死亡,表明有CIAV感染。

(二)血清学诊断:目前已建立的CIAV血清学诊断技术有VN、IFN、ELISA,可用于检测感染鸡血清中的抗体。

其中,ELISA是检测CIAV 抗体的一种良好的血清学方法,其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所需血样少,可以同时检测大量样品,利于大规模普查。

近年来以重组VP1、VP2、VP3做为包被抗原建立的ELISA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可用以检测CIAV抗体。

与传统的全病毒抗原相比,重组抗原更具优势。

可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检测发病鸡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抗体。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目前有许多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核酸探针技术和PCR等技术,用于组织或细胞中病毒的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

(四)鉴别诊断:该病应该与成红细胞引起的贫血、MDV和IBDV感染、腺病毒感染、球虫病以及高剂量的磺胺类药物和真菌毒素中毒进行区别。

鸡贫血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鸡贫血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 要 : 贫血 病毒不仅可 引起 鸡的传 染性贫血 , 鸡 而且也是 引起鸡免疫抑 制病的主要 病原 。 鸡传 染性贫血是 以雏 鸡再生 障碍
性 贫血 和免疫抑制 为主要 特征 的传染病 , 是导致许 多疫 苗免 疫失败以及雏鸡 死亡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鸡贫血病毒在世界 范围 内广泛 存在 , 是养鸡 业潜藏的 巨大威胁 。 本文主要 阐述 了该病毒的病毒分 离鉴 定、 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 学方 法等 实验 室检 测方法 , 血 旨在
细胞 。
数 的倒数 表示 。
2 2 免疫荧 光试验 ( A) . F 荧光 抗体 试验 既可 检 ̄ C V抗 原 , 可检 测抗 体 , UA 又
1 1 S F 胚接种 . P 鸡
肌 注或腹 腔 内接种 1 日龄 S F 鸡 是 初 次 分 离 P 雏
CA 最 特 异 、 靠 的动 物 实验 方 法 。 V 可 试验 证 明 1 日龄雏 均 用 C V感染 MDCC MS I 胞 进 行 。 方 法符 合 率 A . B ̄ m 该 鸡 接 种感 染C V后7d 毒滴 度达 最 高 , 中胸腺 内病 极 高 , 用较 多 。 体方 法是在 开始 出现 细胞 溶解 之前 A 病 其 使 具
中国动物检疫 2 1 第 2 0 2年 9卷第 1 期 0
7 5
鸡贫 血病 毒 实验 室检测 方法研究进 展
庄 金秋 , 建 国 , 志 强 梅 ~沈
(. 1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 医研究院, 山东滨州 2 60 ; . 5 60 2 吉林大学畜牧兽 医学院, 吉林长春 106 ) 302
毒 含量 高 于肝脏 和骨 髓 , 因此 在所 有 的病鸡 组织 中 , 以 收集 以C V感 染 的MDC MS 1 胞 , 个 时 间通 常 A C. B 细 这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治-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治-

鸡沾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治?鸡沾染性贫血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鸡精神萎靡、头部皮肤明显发黄和怕冷等等,对于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医治药物,只能进行对症医治,控制疾病发展和着落死亡率。

鸡沾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1、临床症状发病鸡由于机体血细胞数量少,携氧能力不足,机体表现广泛性缺氧,病鸡呼吸加快加深,畏寒怕冷,爱好独卧于暖和地方,双眼迷离,精神不振,不爱好活动。

鸡冠、肉髯、鼻孔、面部皮肤等处表现贫血发黄,严重的能在翅下部位,胸部和腿部肌肉处发觉有出血点,发病后的 24 小时,皮肤表现溃烂、坏死,久之形成坏疽性皮炎。

血液检测可发觉红细胞数目和血红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减少,皮肤如果有伤口则会流血不止,伤口不易凝固。

有些鸡发病后能耐过,但后期易显现发育不良。

2、病理变化病鸡表现全身广泛性出血,皮下、肌肉等处尤为严重,血液明显淡薄如水,血管变脆,遭到机械性刺激后很容易破裂出血,伤口血液凝固不良,血液色彩发暗。

免疫器官胸腺产生萎缩,骨髓呈粉红色或淡黄色,脂肪含量升高,造血功能降落。

法氏囊表现萎缩,囊外壁呈半透亮状,有时能看到里面的褶皱,肝脏肿大,表面有土黄色或惨白色坏死灶,表现出贫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脾脏和肾脏因贫血而显得惨白,胃粘膜也有出血。

鸡沾染性贫血病用什么药治?1、本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医治药物。

临床产生后只能对症医治,可对病鸡使用电解多维、矿物盐和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增进血液生成,增强机体代谢,有效减少死亡率。

2、由于本病能引发免疫系统的抑制,因此,产生本病的鸡群抗病能力非常弱,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

通常可用广谱的抗生素控制与CIA相干的细菌继发感染。

抗菌素只能控制继发感染,已经证明,这种病主要是由亲代传给子代,并且主要是在产种蛋的早期。

鸡传染病性贫血-V1

鸡传染病性贫血-V1


主要临床特征是贫血,血稀如水

病鸡皮肤苍白,发育迟缓,精神沉郁
翅膀皮炎或蓝翅,全身点状出血,水肿

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特征性变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 淋巴组织萎缩。血液稀薄如水,凝血时间长。 骨髓呈黄白色,胸腺和法氏囊萎缩


皮下出血, 多见于翅部
诊断

2-3周龄鸡最易感 贫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骨髓脂肪样黄色 胸腺萎缩
鸡传染性贫血
(Chicken Infectious Anaemia,CIA)
鸡贫血因子
(Chicken Anaemia Agent,CAA)
概述

鸡 传 染 性 贫 血 病 (CIA) 是 由 鸡 传 染 性 贫 血 病 毒 (CIAV) 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 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危害 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本病于1979年被Yuasa 等首次在日本发现。我国于 1992年报道发现该病。目前,鸡传染性贫血病及其 诱发的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已被列入世 界范围的重要禽病研究行列




确诊需要血清学等实验室方法诊断
防制


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必须时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细 菌继发感染。
重视日常管理
加强检疫,禁止引进感染CIAV 的种鸡和种蛋;加强 种鸡和后备种鸡的检疫,及时淘汰感染鸡是控制本 病的关键。 免疫接种。对12 ~ 16 周的种鸡饮水免疫,6 周后 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有效防止子代发病。免疫 6 周后的蛋可留作种蛋。 不能在产蛋前3-4周免疫,以避免通过种蛋传播疫 苗病毒。

病原
鸡传染病贫血病毒(CIAV)
圆环病毒属,单链DNA,无囊膜。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 ci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

一、鸡传染性贫血的主要症状(1)6周龄以内小鸡,尤其是肉仔鸡出现严重贫血,生产性能降低和死亡率升高,有明显免疫抑制,应考虑到cav感染的可能性。

(2)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育受阻,冠及髯苍白,羽毛蓬乱。

感染鸡常见皮肤或皮下点状出血,翼部、头部、臀部、腹部发生灶状淤血及出血;病变部皮肤变蓝和破溃,流出血样渗出物;病变部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坏疽性皮炎。

二、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1) cav只能使鸡发病,感染率在20% - 60%,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肉鸡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

(2)对本病毒的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

1 -7日龄雏鸡最易感,而有完全免疫力的2-3周龄的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迅速降低,6周龄以上多呈亚临床感染。

(3)垂直感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该病死亡率在5%- 10%,最高可达60%,如继发其他疾病,则可加重病情,提高死亡率。

三、鸡传染性贫血的剖检所见(1)以胸腺、骨髓萎缩、肌肉与内脏器官贫血、苍白最具特征。

(2)胸腺体积缩小,呈深红褐色。

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萎缩比骨髓的病变更易观察到。

法氏囊体积缩小,显著萎缩。

(3)股骨的骨髓萎缩、脂肪化,呈淡黄红色或粉红色。

除此以外,全身各处肌肉及内脏器官贫血、苍白,有时还可观察到与严重贫血症有关的其他病变,如肝脏、肾脏肿大、褪色,脾脏褪色萎缩,心脏扩张,心肌柔软,腺胃黏膜皮下及肌肉出血。

四、鸡传染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

(2)病毒分离一般取病鸡的肝脏匀浆后,加等量氯仿处理,离心取上清液,肌肉接种1日龄spf雏鸡,隔离饲养14 - 16天后血液压积低于27%,骨髓变黄者为阳性。

10鸡传染性贫血

10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十)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本病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 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 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 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 制性疾病。又称出血性综合 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
鸡传染性贫血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贫血
Hale Waihona Puke 本病呈全球性流行,我国也有 本病的发生,业已分离出病毒,血 清学检查表明,本病的感染较为普 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自然情况 下只感染鸡,两月龄以内的鸡多见, 1~7日龄最易感,死亡率10~50%, 主要经卵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鸡传染性贫血
【临床特征】
鸡传染性贫血
感染鸡是否表现临床症状 及严重程度,与鸡的年龄、毒 株毒力及是否伴发或继发其他 疾病有关。本病的临床特征是 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病 鸡 消 瘦 、 鸡 冠 苍 白
鸡传染性贫血
病 鸡 表 现 为 精 神 沉 郁
鸡传染性贫血
翅部皮肤因出血呈蓝色(蓝翅)
出血性皮炎可见于翅部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翅部皮肤出血、坏死
或全身皮肤出血、坏死、破溃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鸡传染性贫血
【大体病变】
鸡传染性贫血
腿部肌肉苍白、出血
出血呈斑片状或条状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有时可见全身肌肉苍白,广泛性出血
鸡传染性贫血
法氏囊、胸腺严重萎缩
鸡传染性贫血
正常对照
骨髓呈淡粉红色或黄白色
鸡传染性贫血
腺胃黏膜出血并有灰白色脓性分泌物
鸡传染性贫血
【防治要点】
鸡传染性贫血
传染性贫血无有效疗法, 只能依靠综合防制,及时用 血清学方法检疫淘汰阳性鸡, 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用进 口弱毒活疫苗,接种育成期 种鸡可预防雏鸡发病。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

胃壁黏膜也会出现溃烂。当其继发 感染新城疫等疾病时,可以见到其腺 胃乳头和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小肠的黏膜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出血 点或者出血斑。如果继发大肠杆菌, 可以发现病鸡表现出心包炎和肝周 炎等。
五、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 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 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和其他一些疾病 加以区别,主要易混淆的疾病有鸡 球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以及磺胺 类药物中毒等。这些疾病通过药物 进行治疗,均可以达到明显的疗效, 而且免疫器官的变化不显著。本病 应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可 以辅助确诊。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 技术。
24Leabharlann 疫病防控 2019年第10期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
吴立龙 /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鸡传染性贫血病又称为蓝翅病, 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后引起 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 免疫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危 害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后导致疫苗 免疫失败,使得鸡受到多种病原感染 而发生疫病和出现死亡。
一、病原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是圆环病毒 科单链环状 DNA 病毒,没有囊膜, 外观呈球状或者是六面体形状。病 毒 粒 子 的 直 径 为 19 ~ 24nm, 表 面 结构固定,含有 32 个结构的亚单位, 这些亚单位以二十面体组合。病毒 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适应较 高的温度,通常在 70℃的环境中能 够存活超过 1h,在 100℃的高温下能 够存活 15min 左右。病毒对消毒液 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常规消毒剂 不敏感,甚至是 0.1% 的火碱溶液中 浸泡 15min 后,还能够存活超过 1d。 但对酚和次氯酸相对较为敏感,在 50% 的酚作用下,5min 后就可以使 其失去活性,在 5% 的次氯酸溶液中 2h 也可以失活。病毒对酸性环境也 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 pH 值为 3 的 环境条件下存活超过 3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新研究进展张 宁1 赵博伟2 胡晓悦3 王 珏1 刘晓慧4 王学会4

(1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保定 071000 2河北省畜牧兽医局 石家庄 050031

3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保定 071000 4河北省保定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保定 071000)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陀螺病毒(Gyrovirus)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骨髓黄染、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1979年Yuasa等〔1〕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Gifu-1株)。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日本、英国、瑞典、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1992年我国崔现兰等〔2〕首次从肉鸡群中分离出该病毒。目前我国山东、河南、江苏、吉林、黑龙江、安徽、广西等多个省市地区有该病的报道。由于CIAV不仅可导致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还可与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互作用,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该病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及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病原学 CIAV是一种单股环状的DNA病毒,无囊膜,平均直径为25.0~26.5nm,二十面体对称。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5~1.37g/mL。CIAV只存在1个血清型。CIA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性很强,对丙酮、氯仿、乙醚均不敏感,耐酸、耐热。该病毒在pH 3作用3h仍然稳定,碘仿和甲醛可显著降低其活性,100℃1min可将其灭活,在0.05g/mL的次氯酸钠中37℃2h失去感染力。1日龄雏鸡、细胞培养和鸡胚能够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只能在马立克氏病及某些白血病的肿瘤淋巴细胞系中生长,1983年Yuasa〔3〕发现T细胞的淋巴细胞系MDCC-MSB1和MDCC-JP2及B细胞成淋巴样细胞系LSCC-1104B1适用于CIAV的增殖和测定。目前,MDCC-CU147细胞系可能是CIAV增殖的最好细胞系。2013年崔鹏鹏等〔4〕提取生长状态良好的MDCC-MSB1细胞的Mrna,以5′端标记有生物素的Oligo dT 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后连接Adapter。分级纯化后,通过BP重组反应构建入门文库,入门文库扩增后提取质粒,通过LR重组反应转化为表达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文库具有较高的质量,为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受体及其细胞嗜性奠定了基础。CIAV基因组有三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VP1、VP2、VP3

基因,一个启动子区和一个PolyA

信号区。VPl为CIAV病毒的衣壳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通常存在于高度纯化的病毒颗粒上。VP2是VP1的辅助蛋白,位于感染细胞核内包涵体,是病毒组装过程中的支架蛋白。VP3是一种凋亡蛋白,是鸡胸腺细胞、成淋巴样细胞系和人的恶性成淋巴样细胞、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可诱导CIAV感染细胞程序性死亡。2 

流行病学

鸡是CIAV的唯一自然宿主,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各年龄鸡都易感,潜伏期为5~9d

,主要

发生在10日龄以后的雏鸡,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CIAV主要经卵垂直传播,也可由病毒污染的粪便、房舍及工具等引起水平传播,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该病死亡率5%~10%

,最高可

达60%

2周龄后感染的鸡,多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病、隐孢子虫病、包涵体肝炎),或导致

其他感染病毒症状和病变加重(如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导致死亡率增加。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非常广泛,日本、英国、瑞典、德国、加拿大、丹麦、美国、荷兰、巴西和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证实了本病的存在。国内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广西、安徽、珠江三角洲等省、市、地区鸡传染性贫血的感染率分别为33.64%

、69.2%、46.3%、83.2%、

28.34%、22.11%、38.31%〔5~9〕。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感染CIAV的鸡主要表现为贫血,翅膀皮炎或蓝翅,进行性消瘦,肝脏、肾脏肿大,血液稀薄,骨髓黄化,胸腺萎缩呈褐红色,法氏囊外壁呈半透明状、出血或萎缩。感染鸡多在2~6周龄发病,感染后14~16d病程达到高峰,死亡率为5%~30%,如果

本病和法氏囊、马立克、脑脊髓炎疾病混合感染,则死亡率会上升到60%~80%

。耐过病的鸡大部分

生长缓慢而成为僵鸡。产蛋种鸡感染后无临床症

·81·《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6期

DOI:10.14170/j.cnki.cn31-1278/s.2014.06.007状,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不受影响,但可通过种蛋传播病毒。组织学检查,病变主要表现为为骨髓萎缩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造血组织萎缩,造血细胞被脂肪组织或增生的基质细胞所替代。胸腺、法氏囊、脾脏和盲肠扁桃体以及其它组织淋巴细胞严重缺乏。法氏囊淋巴样滤泡萎缩,偶见网状细胞丧失。肝细胞肿胀,肝窦内皮细胞肿大,肝索紊乱,肝小叶中心坏死。在受害组织中肿大的细胞内,可见到小的、嗜伊红核内包含体,主要存在于胸腺和骨髓。4 

诊断检测

通过感染雏鸡的贫血、发育受阻等临床症状和胸腺萎缩、骨髓黄化等典型病理变化以及红细胞压积值(HCT)低于27%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鸡感染CIAV后可引起免疫抑制,增加机体对其它疫病的易感性,造成其它病毒及细菌的混合感染,而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另外,该病与骨硬化症病毒引起的贫血症、急性IBDV感染、腺病毒引起的包涵体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症、原虫病、黄曲霉毒素中毒、高剂量的磺胺类药物中毒等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目前实验室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的主要方法有:病原学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方法。4.1 病原学检测方法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能够在马立克氏病毒(MDV)和淋巴白血病淋巴瘤(LL)所建立的成淋巴样细胞系上生长,最常用的是成淋巴细胞T-细胞系MDCC-MSB1。MSB1被认为是CIAV敏感、适用的宿主细胞,常用于体外病毒分离和病毒滴度的检测。另外,1日龄雏鸡、白血病病毒B淋巴细胞LSCC-1104/X5B1、禽成骨髓细胞增生病病毒转化的细胞系LSCC-HDII和5日龄鸡胚均可用于分离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可将病料(感染鸡的胸腺、肝脏、骨髓、脾脏等)处理后直接接种MDCC-MSB1细胞,经7~10代,当细胞肿胀、边缘破裂,死亡细胞逐渐增多,直至最后CAV感染细胞大部分死亡,培养液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细胞不能继续传代,即产生细胞病变时,可判定为病毒分离阳性。但有些CIAV毒株在MSB1细胞上不能复制或复制很弱,需要用易感雏鸡再分离。也可将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14d可从整个胚体中获得中等产量的病毒。多数毒株接种鸡胚后观察不到病变,GL-1毒株可引起鸡胚变小、出血、水肿、死亡。4.2 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中和试验等。病毒中和试验可靠,但成本高、花费时间长,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和大规模血清学调查。由于CIA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002年王莉莉等〔7〕利用竞争ELISA对山东58个鸡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CIAV在山东各鸡场广泛存在,且抗体平均阳性率达83.2%。2004年王英〔10〕首次成功表达了CIAV VP1蛋白抗原表位优势区,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可检出人工接毒后20d的血清抗体,直到试验结束110d时,仍能检出鸡血清阳性率为81%,与全病毒包被抗原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2%以上,与进口诊断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7%。2012年Kurian等〔11〕建立了一种检测CIAV血清抗体的重组抗原ELISA检测法,将澳洲株VP

基因克隆到工程菌表达载体中,表达出的VP1融合

蛋白可以成功地用于鸡CIAV抗体的ELISA检测。4.2.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符合率

极高,使用较多。CIAV接种MDCC-MSB 36~42h

后,收集细胞涂片于载玻片上,风干后用丙酮固定后用作抗原。感染的细胞首先与适当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然后用荧光素标记的抗鸡IgG哺乳动物抗血清作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在肿胀的细胞核区出现较小的、形态不规则的荧光染色颗粒或轮环状结构就可以判定待检血清中有抗体。2001

年胡海清等〔12〕用MDCC-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CuX-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CI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CIAV抗体。2001年刘岳龙等〔13〕用VPl融合蛋白强化免疫小鼠,制备了抗CIAV VPl

白的多克隆抗血清,建立了用鼠抗鸡贫血病毒VP

的多抗血清检测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并以

所建立的方法对CIAV田间病料进行了临床检测应用。检测结果中病毒感染细胞为绿色荧光阳性,而同步所做的小鼠阴性血清对CIAV感染的MSBl细胞的反应组则为阴性。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4.3.1 聚合酶式反应(PCR):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

验证明,PCR试验检测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DNA

含量可以精确到1fg。PCR试验可诊断血清、感染

·91·《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