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

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

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

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

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

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

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

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学生进行探究,师相机指导。

4、生汇报。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第x组的同学最先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下面请第x组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展台展示)

组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并

板书)

师: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拼摆方法?(让生在座位上说)

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组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哪个小组?请到前面展示一下。

组3:我们选择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腰对折,然后剪开,再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

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师随机贴图)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组 4:我们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个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

高÷2,这个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积=

下底×高÷2,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

(注:师在生汇报的过程中要让生到黑板上画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导生说明钝角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灯出示转化过程)

师:谁能根据老师展出的这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生口头叙述。

师:你真聪明!其实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探究。

师: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样来表示?

生:s=(a+b)h÷2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由此看来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这三个因素有关,那么,在计算时应

注意什么呢?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题:

(这是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大坝,它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师:让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师算了一下这道题的结果,等

于10530平方米,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验证一下老师算的到底对不对。

师:梯形的面积应用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另一

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幻灯出示)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师: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解决其他问题。

1.算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90 页第3题

2.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3选择题

(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 ) 。

A. 45平方米

B. 25平方米

C. 25米

( 2 ) 一个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 50 B. 25 C. 230

4. 90 页第3题

5、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 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转化的思想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将会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更多的有关图形的知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图形,明确什么是“点阵”,了解点阵的基本知识。

2、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4、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点阵图形的不同排列规律,并能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点)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图形朋友——点,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点,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发现了由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子图形中的规律,还给这些图形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点阵。同学们想不想过一把当数学家的瘾,自己来寻找这些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点阵中隐含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探究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

1、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当年研究的点阵图,边看边说出各个点阵的点子数。教师依次出示前四个正方形点阵图,并逐步引导学生想像、猜测:下一个点阵图会是什么样子呢?

(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2)除了能说出各个点阵的点数之外,仔细观察点阵图: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各个点阵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还能用1×1、2×2、3×3、4×4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每个点阵的点数。)

(3)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想:第五个点阵是什么样子,独立画出来,并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独立画出第五个5×5的点阵图)

(4)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继续画下去,第100个点阵的点数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n 个呢?

(结合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总结正方形点阵规律的模型。)

小组讨论:你觉得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与什么有关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

小结: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同数字相乘的积,这个数字与点阵的序号有关,与每个正方形点阵每排的点子数也有关系。

2、刚才我们研究了一组正方形点阵中隐含的规律,那么对于同一个点阵来说,如果划分的方法不同,所呈现的规律也就不同。

(1)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五个正方形点阵中点的划分方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会有如下发现

①是用折线划分开的。

②每条线内的点分别是1、3、5、7、9。

③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就可以表示为:1+3+5+7+9=25。

(2)如果把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记下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第一条线: 1 = 1;

第二条线: 1+3 = 4;

第三条线: 1+3+5 = 9;

第四条线: 1+3+5+7 = 16;

第五条线: 1+3+5+7+9 = 25;

(3)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与前面研究的一组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数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一到第五个点阵的点子数。)

(第二、三个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己难以发现,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很难想到它们和开始时依次出现的几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想不到这种联系时,是否一定要引导?)

(4)思考:表示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个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

(5)如果按这样的划分方法划分第六个正方形点阵,它的点数该如何表示?

1+3+5+7+9+11 = 36;

(6)前面老师是把这个5×5的正方形点阵用折线进行了划分,你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的方法?在用算式表示上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划分有以下几种

①横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②竖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③斜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1+2+3+4+5+4+3+2+1;

至于前面两种方法,都可以简单地表示为:5×5;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三种划分方法,观察这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如下

算式里的数是5;

从1开始加到5再加回到1;

这个算式是两边对称的;

这个点阵的点数是中间那个数字5乘5的积;

教师引导:照这样的规律类推,第六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如何表示?第9个呢?第n

个呢?

(在这里把寻找不同划分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既是学生前面探究过程思维的延续,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延伸应用,形成策略

1、除了我们刚才研究的正方形点阵,请大家猜猜看,还会有什么形状的点阵呢?

(学生列举了长方形点阵、三角形点阵、圆形点阵、椭圆形点阵等等。)

2、请大家尝试运用前面学会的方法探究长方形点阵规律。

(1)小组合作研究:如何用算式表示每个长方形点阵的点子数?

学生通过讨论很快达成共识

1×2;2×3;3×4;4×5;

(2)请你独立画出第五个长方形点阵并用算式表示出点数。

(学生独立画图并写出算式,互相交流。)

算式表示为:5×6;

(3)思考讨论:你们觉得自己所写的算式中的数字与图形中的点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的发现为:乘法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总是比第一个因数多 1,第一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竖排点数,第二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横排点数。并没有发现第一个因数

与点阵序号间的关系,因此,当要求他们写出18个点阵的点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17×18、18×19。在争论各自的理由时,学生的注意力才联系到了点阵的序号

与算式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正确答案。)

(4)照这样继续写,你能写出第n个长方形点阵的点数吗?

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写出:n×(n+1)。

3、看来对于任何一个点阵,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研究,总能发现其独特的规律。在小组内研究三角形点阵中的规律,要求:

(1)个人思考活动:观察给出的四个三角形点阵的规律,画出第五个三角形点阵。

(2)小组讨论:对自己画出的第五个三角形点阵进行划分,你能想到哪些不同的划分方法?分别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划分一:横向划分,1+2+3+4+5=15;

划分二:竖向划分,1+2+3+4+5=15;

划分三:斜向划分,1+2+3+4+5=15;

划分四:折线划分,1+5+9=15;

(对于前面的三种划分方法,都在我的预设之内,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

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

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

4、同学们真了起!真正具有未来数学家的风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并总结了

各个不同的点阵图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点阵的规律?

学生交流

仔细观察点阵的形状;

数清每一行的点子数;

看清前后两个点阵的变化……

(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原理,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在表述,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四、课堂总结

1、点阵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太极表演”等,都是把一个人看作了一点,来排列有规律的队形。你还知道什么地

方运用了点阵的相关知识?

学生交流

五子棋、阅兵式的方队、节日的花坛……

2、课后继续搜集点阵的相关资料,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这里,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哪里用到点阵的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

3÷4=3/4 (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

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 1/3(个)

例2:3÷4=3/4 (个)

例3:7÷10= 7/10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

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

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

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

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

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

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

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

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

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

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 解得x=13 兔子的只数是7.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

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

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

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书城看书、有的看电视、有的去公园玩……

师: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师调查了同学们星期日的活动,你们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事情吗?

生:非常想知道。

二、创设探索环境,探究学习过程

1、读题审题,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出示题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找一找条件问题。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引导思考,探究怎么样列出计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出算式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探索结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讨,围绕着总数 1 的问题老师归纳,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整体1, 减去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出剩下几分之几。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自主探究运算的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大家看看这些题目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算式一样,有加法也有减法,里面的数不一样,以前是整数或者小数,现在是分数。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一道算一算怎么样?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自我探索。

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自己的计算过程?

1-3/8-1/6 = 5/8-1/6 = 11/24

1-3/8-1/6 = 24/24-9/24-4/24 = 15/24-4/24 = 11/24

1-3/8-1/6 =1-(9/24+4/24)= 24/24 – 13/24 =11/24

1-(3/8+1/6) = 1-13/24 = 11/24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学生小组进一步探讨,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算理。

三、实践运用,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计算。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要强调运算顺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6页第2题,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灵活解决其他的题目。(具体看自己学生状态而定)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五、作业

教材第6页第3题。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1、掌握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数学的图形结构和运用未知数的技巧等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情景引入篇——趣味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1 / 11 精品文档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6,2=17。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平均数问题 一、出示例题 明明前4次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得了92分,5次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期末考试中,青青语文和数学平均96分,数学和英语平均91分,英语和语文平均86分。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 / 11 精品文档 一个零件加工厂前六天平均每天生产零件93箱,为赶工期,第7天生产的零件箱数比这七天的平均箱数还多3箱。这个厂第7天生产零件多少箱,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0.5分,但经过仔细校对,发现计算时把一位同学的93分误看做是39分,经过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应该是92分,这个班有多位同学, 二、课堂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相遇问题》第58准备题、例5及做一做,并完成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2、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明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通过电脑演示了解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电脑演示一声枪响后,两人相向而行,相遇前停下来。 提问:一声枪响后,你看到了什么?注意他们的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板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如果他们继续走下去,结果可能会怎样? (相遇、不相遇就停下来、相遇以后相交而过) 结果究竟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 电脑演示两人相遇。 (板书:结果相遇) 谁能完整的说说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评析: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结果相遇"这几个相遇问题的几个基本要素,为例题教学扫除了文字障碍。并且通过生动形象卡通画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 像这样,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我们称这样的问题为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过去我们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你们还记得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今天研究的相遇问题中,运动物体变成了两个,他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一)教学准备题。 1、电脑配音显示准备题。 我是张华,我的速度是每分60米。我是李诚,我的速度是每分70米。张华家距李诚家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 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 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 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 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 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9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9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趣味数学教案(优秀4篇)

趣味数学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趣味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

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究解答:例5(1)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游戏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游戏! 一、“数学大冒险” 游戏规则:老师将准备一张数学地图,上面标有不同的数学题目。游戏开始后,同学们要拿到一枚小旗,并按照地图上的题目顺序进行答题,每道题答对获得一张地图上标有奖励的卡片,当同学们完成所有题目后,可以将小旗插上终点处,将获得的奖励卡片集齐即可获得游戏大奖!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能够边玩边学,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闯关数学” 游戏规则:老师准备一套数学题卡,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一组从第一道题目开始解答,若答对可以继续前进,否则必须在原地等待,其他小组可以超车。当一组完成所有题目后,他们即可获得胜利,赢得游戏的“数学好手”称号。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合作,还可以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三、“数学字谜”

游戏规则: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下一系列由数字组成的字谜,同学们分组进行竞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一个一个来猜数字,然后将其写在黑板上,第一个猜对的小组即可获得胜利!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可以提高数学词汇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静心思考、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四、“口算大比拼” 游戏规则:老师将两个同学站到黑板前,每次由老师从一套口算练习题中任意选出一道题目,第一个跟老师汇报答案并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胜利,累计得分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游戏冠军!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可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让口算练习不再枯燥!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精彩的趣味数学游戏,相信大家都会喜欢。希望同学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兴趣,从而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游戏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游戏 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学习中,可以让我们掌握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我们引入了趣味数学游戏。 一、数学背后的趣味游戏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但是在数学中也有很多趣味游戏。例如:数学彩虹、数学宝藏、算术迷阵、九宫格等等,这些趣味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 二、数学彩虹 数学彩虹是一种趣味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关系。 例如:在数学彩虹游戏中,学生首先需要从1到99的数中选出一个数字(例如:38),然后将它分解成它前面那个数字和它本身的差,并将所得结果画出一条彩虹。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数字的意义和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奥秘。 三、数学宝藏

数学宝藏是一种寻宝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例如:在数学宝藏游戏中,老师会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数学宝藏,学生们需要通过计算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来找到宝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四、算术迷阵 算术迷阵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猜测和推理的过程来找到一个数字的位置。 例如:在算术迷阵游戏中,老师会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数字,学生们需要通过猜测和推理的过程来找到一个数字的位置。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训练他们的推理、逻辑和判断能力。 五、九宫格 九宫格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和除法。 例如:在九宫格游戏中,学生们需要将数字填充到九个方格中,要求每行每列的数字都不同,并且四个角上的数字的乘积等于中间的数字的两倍。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数字迷宫——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教学资源: 1. 数字迷宫游戏板(自制或打印)。 2. 数字卡片。 3. 计时器。 4.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字迷宫游戏板,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数字迷宫的概念,解释规则和目标。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数字迷宫游戏板和一组 数字卡片。 2. 解释游戏规则:学生需要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放置在 数字迷宫的合适位置上,使得每个数字都连接起来,从起点到终点。 每个学生只能放置一个数字卡片,然后轮到下一个学生。 3. 让学生开始游戏,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当时间到达时,停止游戏,并统计每个小组成功解开数字迷宫的个数。 4. 补充指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并提供指导,帮助学生 克服困难。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策略。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迷宫游戏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拓展活动(10分钟): 1. 提供更复杂的数字迷宫游戏板,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字迷宫游戏板,交换给其他小组进行挑战。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收集学生在解题和讨论中的表现。 3. 给予学生反馈和奖励,以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案扩展: 1. 可在教案实施后,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制作成展览或小组比赛,以 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可将数字迷宫游戏与其他数学主题相结合,如几何图形、分数等,以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1. 在活动中,教师需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 2. 教师也可以利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更 深层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导语: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

情趣教案:五年级数学趣味练习

情趣教案:五年级数学趣味练习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因此,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五年级数学趣味练习教案。 一、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同学们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开拓思维方式。在游戏中,同学们可以轻松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智力水平。下面我们介绍几个适合五年级同学的数学游戏: 1.数形结合:同学们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图形来拼凑出不同的数字,从而增强对图形的认 识和理解力。 2.滑动拼图:同学们可以通过拼图的方式,学习数字排列、组合规律,提高数字组合能 力。 3.数字盘游戏:同学们可以通过数字盘游戏,练习口算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 4.数学接龙:同学们可以通过接龙游戏,学习数学公式、倍数等概念,增强数学知识的联 想和应用能力。 二、数学故事 通过数学故事,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数学故事: 1.阿基米德与王冠:阿基米德通过解决王冠故事中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浮力定律,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数学实际运用的例子。 2.伊壁鸠鲁的发明:伊壁鸠鲁是有名的贵族,也是一个杰出的发明家。他发明了“伊壁鸠鲁 球”,通过这项发明,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的几何概念,如球体的半径、直径等。 3.猜测数字:让同学们一起猜测一个数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 力。 三、数学应用实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应用实例都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例来介绍数学的运用,让同学们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1.杯子中的水:通过理解杯子中水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 念,同时锻炼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2.烹调:在烹调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学习到重量、量等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 基础的几何概念,如平行线、垂线等。 3.时间和速度:通过理解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同学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学课程,也可以用于 其他学科的课程,如科学、地理等。 通过制定以上的趣味教学方案,同学们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六年级趣味数学游戏教案

五六年级趣味数学游戏教案 教案标题:趣味数学游戏之"数字拼图"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五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数字的读写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拼图游戏素材:数学符号卡片,数字卡片,小组运动卡片等。 2. 游戏规则和指导书。 3. 小组和个人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创设情景,向学生介绍游戏的目的和好处。解释数字拼图游戏将 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同时培养合作与团队协作精神。

游戏规则: 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分别获得一套数字拼图游戏素材。 3. 游戏开始,每个小组选择一名队长。 4. 队长负责选取一个数学算式或问题,并在给定时间内将相关的数 字和符号卡片组合成正确答案。 5. 其他队员在给定时间内帮助队长拼凑正确答案。 6. 时间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拼图方式。 7. 教师可给予点评和评价。 拓展练习: 1. 要求学生根据游戏中的数字拼图创建自己的数学算式,并计算出 结果。 2. 学生可以与同组的其他成员交换拼图,通过互相解读拼图的方式 检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 1.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拼图的准确性以及团队合作情况给予评价。 2.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进一步提升。 展示与总结:

1. 对比各小组的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 2. 总结数学拼图游戏的好处和巩固了的数学知识。 延伸活动: 1.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趣味数学游戏,分享给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 利用数学拼图游戏的素材进行其他数学练习和游戏。 以上是一份五六年级趣味数学游戏教案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扩展。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班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班级趣味数学教案1 l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l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的意义。 l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的意义。 l 教学预备: 教具预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预备:小棒、练习纸 l 设计意图: 学校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同学的谈话引出后,短短的一句“关于,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 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同学介绍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同学的思维开头了“起跑〞。 作为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

键处,让同学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同学理解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同学“起跑〞到“加速〞,最终“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l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 2、关于,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刚的表现可以看出__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来生疏。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2)、汇报沟通 老师进行标准: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4.使学生学会应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某□=59某□ (1.2某2.5)某4=1.2某(□某□)

(4+8)某□=□某3.5+□某□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学生叙述各运算定律的内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教师板书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观察比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有哪些优点? 优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教学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出示图片:图形面积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2)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学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正方形周长的书写格式. (1)读出下面各式,并说明表示的意义. (2)把下面各式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5某5 (3)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 □·(□·□) (5)如果用表示长方形的长,表示宽,那么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小节: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写成;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某”. 3.教学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教师说明:在我们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实际上是把数值代入有关的公式,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最新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10篇《五年级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的能力。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⒈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⒈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