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设计8、7、6加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根底,着局部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根底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拟,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展计算。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展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学生操作师:谁先来?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详细点啊?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2310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生1、2说师:同桌说一说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根底上,对凑十法有一定根底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
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根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展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拟得心应手了,老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拟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1、探究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出示7+66+5)小组讨论师:谁先来?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生:以为7和3凑成10。
876加几教案(优制备课)

《8、7、6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9加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
教学方法:讲解,动手操作,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10加几的口算练习。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等于十几,渗透转化的思想。
)2、9+1= 9+7= 9+3= 9+8=9+5= 9+4= 9+9= 9+6=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凑十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教学新课1、创设情景,开展教学(1)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学校的操场上看看。
(出示主题图)(2)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生: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师:怎么列式解答?为什么要用加法解答?生: 8+5(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2、自主探索8+5计算方法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8+5?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接着数,从8接着数5个数,9、10、11、12、13。
生2:8向5借2个凑成10,10和剩下的3合起来就是13.生3: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课件【三篇】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课件【三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103-10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3、6、7、8题一、教材简析: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计算方法,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
因此,本节课的教材引导学生把已经学习过的“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6加几”的学习中来,使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口算。
例1主要出现“接着数”、“凑十法”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直接思考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例3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1、拆小数、凑大数;2、拆大数、凑小数;3、交换加数位置。
允许学生根据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重点还是掌握“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例3之后“做一做”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
第1题有实物图,让学生“圈一圈”,在动手操作中熟悉8、7凑十的过程。
第2题,让学生“填一填”,写出7、8凑十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用“凑十法”口算的方法。
第3、4题让学生通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巩固8、7、6加几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题目,能用多种方法思考计算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五、教学方法:教法:图示、对比、信息收集、问题发现相结合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创设“圣诞狂欢”的情境,为复习铺垫。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能力.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演示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两种颜色的吸铁石小棒。
学生:2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进入:9+5= 9+2= 9+7=9+4= 9+6= 9+8=同学们算的真棒,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二) 探究新知:1.ppt展示主题图(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跑道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5个同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3)怎么列式呢?-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8+5=13)2. 自主探索你们能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8+5=?(1)在桌子的左边摆8根小棒;(2)在右边摆5根小棒;(3)你们能移动小棒快速算出8+5=?(4)我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边说方法边摆,其他人小手放平。
(1)从8开始数,接着数9.10.11.12.13.(2)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十根。
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师圈完,让学生在书上圈.(3)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13根。
师板书:5+8=13的凑十方法和圈小棒的方法。
(4)比较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好.因为这种算法很简单,把少的一部分分成了2根和3根,拿2根和8根凑成了10根,10+3=13.第三种方法也可以,但是从8根中拿出5根去和另一边的5根凑成10根,麻烦了一点,所以我们经常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
一年级上《876加几》评课材料

一年级上《876加几》评课材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评课材料1、注重知识的迁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身体跑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8凑2,7凑3等,然后借助已有经验,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设计的一些环节,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时“小火车跑的快”,在新课开始创设了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跑操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比比谁最快”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爱表现、求胜的心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8、7、6加几的算法,凑十的过程。
回答的形式有个体、集体、同桌,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训练的好,真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4、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在关键处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并没有直接结束,而是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么编题,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也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这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了两种方法。
在师生相互交流中,学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建议:1、复习中的9加几可以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让学生算。
2、8、7加几的算法可以借助9加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教师加以引导。
3、两种思路解完题之后,加上一个小结,这样学生更能体会算法多样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

(封面)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打好基础。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2时,先利用学生计算8+5的基础,让学生思考怎样把8凑成10,算出8+4的得数。
之后,让学生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作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推出用“凑十法”计算7+6、6+5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以加深学生对7加几、6加几计算方法的认识。
3、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
学生完成计算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注意请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没有出现交换加数的方法,要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一步启发:“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的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8=17,算出8+9=17。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推想出得数,蕴含有简单的推想过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课件

8+9=
想: 8加( 2)得10。
新课学习
8+9=
想: 8加(2 )得
10。
新课学习
8+9= 17
27 10
想:8加( 2)得10。 10加( 7 )得(17 )。
新课学习
8+9= 想:9加( 1)得10。
新课学习
8+9=
想: 9加(1 )得
10。
课堂总结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学会了 什么?那么8、7、6加几是怎么样计算呢?我 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开和8、7、6凑成 10,然后再计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无论用 那一种方法都可以,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收获 可真不少啊!
导入新课
8、7、6加几
播放 “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 业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9+1= 9+3= 9+5= 9+9=
9+7= 9+8= 9+4= 9+6=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1.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8+5
新课学习
快乐合作:
1、同桌合作边摆边说,你是怎样计 算8+5等于几的?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想: 5加( 5 )得10。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5 想: 5加( )得10。
新课学习
8+5= 13 想:5加( 5 )得1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娴熟地口算8、7、6加几。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比较、抽象及概括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对学问的迁移类推力量。
3、培育同学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老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特别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刚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当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争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组合作争论。
3、小组汇报沟通。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老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同学回答后老师指出:假如用计算的方法,应当怎样列算式呢?同学回答,老师板书8+5。
师:8+5应当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