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防控知识
口蹄疫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及综合防控

牛 只要 吸入 l 感 染 单 位 就 可 0个 发病 ,而病 畜的排毒 量 又特 别大 ,病 猪每 天 仅 从 呼 吸 道 排 出 的病 毒 就 高
动 物 疫 病 的 第 一 位 ,并 由 国 务 院 和
放 弃 本 能 的 抵 抗 ,总 是 与 人 类 的 发
周 边 接 壤 的 国 家 一 直 都 有 口蹄 疫 暴 有 偶 然性 。世 界 各 国 对 该 病 非 常 重
展 相 抗 衡 。 以 口蹄 疫 为 例 ,尽 管 早 发 的报 道,所 以 口蹄疫的发生不具
在 14 5 6年就 有 了关于 口蹄 疫的描 述 ,
毒 ,致 使 口蹄 疫 的 防 控 工 作 十 分 困 难 ,免 疫 接 种 尤 为 重 要 。 另 外 , 口 蹄 疫 疫 苗 在 免 疫 接 种 过 程 中有 免 疫 不 良反 应 ,严 重 的可 造 成牲 畜死 亡 ,
提 高 动 物 抵 抗 力 的 三 大措 施 都 遇 到
了前所未 有 的挑战 。 因此 , 口蹄 疫 的 防 控 和 免 疫 接 种 工 作 ,不 能 只 靠 兽 医界 的 力 量 就 能 完成 ,必 须依 法 防 治 ,群 防群 控 ,
‘
编者按 : 近期 ,各地正在有序的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 免疫工作。在动物疲病疫苗免疫
工作 中 ,由于 疫 苗质 量 、饲 养 管理 、免疫操 作 等客观 和主 观 因素 ,经 常会 出现 畜禽 免疫不 良反应 ,
如 处理 不 当就会 给 养殖 户造 成 经 济损 失 。那 么,应 该 怎样预 防 畜禽 免疫 的不 良反应 呢 ?一 旦 出 .
浅谈口蹄疫发病症状及预防要点

浅谈口蹄疫发病症状及预防要点摘要:口蹄疫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动物疫病,被列为A类传染病。
随着我国畜牧业总体经济的发展,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养殖规模显着扩大,为了保持畜牧业市场效益稳步上涨,牲畜整体数量、基本体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口蹄疫疾病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研究显示[1],口蹄疫好发于牛、羊动物,且疾病发展迅速、传染力强,因此口蹄疫应当是牛羊规模养殖首要防治疾病。
关键词:口蹄疫;症状;综合防控一、口蹄疫症状表现口蹄疫属于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在干燥环境下抵抗力强,极易潜伏在牛羊家畜生活环境中,如若牛羊的生存环境中存在口蹄疫病毒且达到一定数量,牛羊极易受到感染,小羊羔、抵抗力较弱的羊只更易成为感染对象[2]。
口蹄疫的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黏膜分泌的唾液接触发生病毒传染。
口蹄疫之所以成为牛羊常见传染病,主要与其发病特点有关,羊群感染口蹄疫有5 d左右的潜伏期,经调查发现,口蹄疫潜伏期最长可达30 d,容易被养殖户忽略造成严重后果。
经过大量临床统计[3],表现多为发热,严重可达40℃,高烧会持续1周左右。
期间患病牛羊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后期则完全停止进食,口腔会出现水泡伴有口腔黏膜高度充血溃疡、流脓等现象,随即水泡会逐渐蔓延到鼻镜、乳房,紧接着在蹄冠、蹄趾出现发炎和水泡。
待水泡破溃后,多形成溃烂脓斑,使得患病牛羊因疼痛不能正常行走。
临床好转从水泡破溃后开始,患病牛羊的体温也会逐步恢复正常。
病情严重者,会发生细菌感染或病毒性疾病,大大延长了病畜恢复期。
二、口蹄疫的危害1、传染率高:口蹄疫的致病菌为口蹄疫病毒,传染性极强,规模养殖场因养殖密度高,一旦有牛羊感染本病,其它牛羊感染率几乎为100%,且口蹄疫病毒能长期存活,无论是外界环境还是受体本身均难以彻底清除,又因养户基本自己承担养殖、繁育等工作,如若发生交叉感染,高额治疗费用和动物损失恐无力独自承担,长久下去,疫病将对当地畜牧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牛口蹄疫病特点与防控措施

牛口蹄疫病特点与防控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11期由于牛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对于牛肉及牛类制品需求量增加,给养殖人员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但是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警惕疫病,口蹄疫又称口疮和蹄癀,是偶蹄类家畜常见疾病,口蹄疫病因是口蹄疫病毒感染,属于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口蹄疫主要通过消化道损伤皮肤粘膜和呼吸道传播,病毒存在于患病牛体液或粪便中。
除接触传播外,口蹄疫病还可通过大风天气传播。
口蹄疫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许多动物都有可能感染,人类也有可能患上该疾病,而偶蹄类家畜最易受到感染。
根据口蹄疫病爆发时期和流行特点,可以对此病进行早期预防,降低疾病发病率,防止此病大范围扩散。
由于此病可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发现后要及时上报,切不可隐瞒。
本文分析了牛口蹄疫流行特点,提出牛口蹄疫诊断治疗方法,从而促进牛养殖进一步发展。
1牛口蹄疫病发病原因及传播特点牛口蹄疫病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导致,经过病原体变异,此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传播速度很快,涉及地域较广,发病率较高,极易对牛群造成危害,许多犊牛因感染此病毒引发急性心肌炎而死亡[1]。
在一些地区,此病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以提前防治。
口蹄疫病传播方式主要是借助宿主进行传播,一些牛群在感染该病毒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养殖人员若未能及时防治,将导致疾病大范围扩散[2]。
2牛口蹄疫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1临床表现病牛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常有1周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牛常体温升高、进食量下降。
除此之外,病牛还出现黏膜破溃,口腔内病变,皮肤出现疱疹,蹄部偶见水泡性损伤,甚至口吐白沫[3]。
2.2诊断方法在对牛口蹄疫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根据牛口蹄疫病临床表现来确诊,但是由于一些牛口蹄疫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牛恶性卡他性热、牛瘟等也会出现口腔病变和疱疹,所以在确诊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病牛身上患病部位皮肤与相关化学检查药剂进行混合,经过相关专业实验检验后,判断病牛患病类型。
猪口蹄疫疫苗接种防控传染性疾病

猪口蹄疫疫苗接种防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口蹄疫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猪口蹄疫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防控并减少猪口蹄疫的传播,疫苗接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猪口蹄疫疫苗接种在防治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1. 猪口蹄疫疫苗的概述猪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品。
其主要成分是猪口蹄疫病毒或其部分成分,经过特定的处理工艺制成。
疫苗接种是通过注射疫苗,促使猪体产生对病毒的抗体,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疾病的目的。
2.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猪口蹄疫属于高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
一旦疫情发生,不仅会导致猪的死亡和生产力下降,还会对整个猪肉产业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而疫苗接种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3. 疫苗接种的作用和意义猪口蹄疫疫苗接种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和意义:3.1 预防疾病爆发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使其在感染病毒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应对。
通过预防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疫情爆发的风险,从而减少猪口蹄疫的传播范围,保护猪群的健康。
3.2 控制疫情扩散一旦猪口蹄疫疫情发生,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阻止疫情的扩散。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得猪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对病毒进行消灭和排除,从而控制疫情的蔓延,减少猪的感染和死亡人数。
3.3 保障猪肉产业发展猪肉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食品来源。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防止猪口蹄疫的爆发和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维护猪肉产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的存活率和生产力,保证猪肉供应的可持续性,为我国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疫苗接种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疫苗接种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4.1 选择合适的疫苗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根据猪口蹄疫疫情的情况和防控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品种。
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范例(二篇)

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范例____年度牲畜口蹄疫防治应急预案一、概况说明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及污染物传播等。
一旦牲畜口蹄疫爆发,将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通过科学预测和制定应急预案,是确保口蹄疫防控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措施。
二、预案目标针对____年度可能出现的牲畜口蹄疫疫情,本预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迅速响应疫情,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减轻疫情带来的损失,确保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预案预警机制1. 建立完善的牲畜口蹄疫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畜牧场、禽畜交易市场等关键区域进行检查,并及时汇总上报疫情数据。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周边地区牲畜口蹄疫疫情的发展态势。
3. 组织科研机构对口蹄疫病毒进行定期监测和研究,预测病毒传播路径及潜在风险。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由畜牧业、农业、卫生健康、公安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口蹄疫防控工作。
2. 设立疫情监测、动物隔离、补给保障、信息通报等专门小组,分别负责疫情监测、隔离措施、物资保障和信息发布等任务。
五、预案具体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 立即启动口蹄疫疫情监测系统,对相关场所进行定期检查,提高监测频率。
(2) 对监测结果异常的地区,启动排查机制,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信息交流,实时了解疫情动态。
2. 畜牧场疫情隔离(1) 对疫情发生的畜牧场实施封锁隔离,全面检测并隔离所有疑似感染牲畜,对确诊或疑似感染的牲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对疫情周边的畜牧场加强监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牲畜运输管理(1) 加强对牲畜运输车辆的监管,对进出疫情地区的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带病牲畜进入非疫区。
(2) 严格管控已确诊感染的牲畜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传播病毒。
4. 牲畜免疫接种(1) 对疫情发生地区和高风险区的牲畜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提升免疫能力。
口蹄疫防控措施

口蹄疫防控措施口蹄疫防控措施口蹄疫(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周围、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疡。
动物一旦发病,则出现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永久性的蹄部损害和慢性乳房炎症等症状,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根除措施,则迅速传播。
截止2007年,除北美洲、中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没有口蹄疫疫情报道外,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流行严重。
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口蹄疫是由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引起。
病毒粒子呈小球形,直径约20nm,单股RNA病毒。
口蹄疫病毒有7个互不交叉保护的血清型,分别为A、O、C、Asia-1、SAT-1、SAT-2和SAT-3,60多个亚型。
同一血清型病毒多数仅有部分交叉保护。
口蹄疫病毒在pH6.5以下或pH11以上方能灭活。
奶和奶制品中的病毒在常规巴氏消毒下仍能存活,但在高温巴氏消毒条件下能灭活。
低温和pH7-9的条件下,病毒稳定。
4℃pH7.5可存活18周。
在潮湿、凉爽温度条件下,病毒在有机物中能存活数日至数周。
在干燥物体表面和UV或太阳光照射下很快失活。
1.1易感动物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野生反刍动物和猪科动物均易感染,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易感性较低,此外,水豚、象、兔、小鼠也易感。
1.2传播方式口蹄疫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和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而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脾等动物媒介传播。
如果环境气候适宜,可随风远距离传播,由于口蹄疫病毒不怕干燥,所以随风传播能力很强。
该病毒能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24-48h。
动物通过食入被口蹄疫病毒污染的肉、奶、骨头等动物制品而感染。
此外,受病原体污染的胶靴、服装、运输工具等可引起病毒在动物间或农场与农场间传播。
绵羊和山羊是口蹄疫病毒的储存宿主,感染后症状轻微,因此,往往贻误诊断,给病毒散播和环境污染提供了机会。
猪是口蹄疫病毒的放大器,一旦感染常常在猪体内存在大量病毒。
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 l j i I _ 埘 ÷ . S y 缸 ; < 。
口蹄疫 的危 害及 防控措施
杨春岐
( 哈尔滨 市香坊 区幸福镇农业 畜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摘
1 5 0 0 3 6 )
要 : 口蹄 疫 是人 和 牲 畜共 患 的急 性接 触 性传 染病 ,在 世 界 许 增 的 阶段 。前 驱期 多 表 现为 精神 不振 ,食 欲 减退 ,体温 升高 和 奶
5 控 制措 施
在发生 口蹄疫疫情后 ,应立 即对疫 区采 取紧急措 施 ,重点 单股D N A 病毒 ,等面体对称 ,无包囊 ,是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 遵循以下几项要求 :一是立 即封锁疫区,扑灭病畜和同群易感动 弓 l 起人和动物发病的病毒。分为7 个主型 :0、A 、c 、南非1 型、 物 ,同 时要进 行 无 害化 处理 。二是 要严 格 禁 止疫 区 内 的动物 及其 南非2 型、南非3 型和亚洲1 型 。其 中尤以0 型和A 型分布最广 ,危 产品向外流动 ,要严格执行进出疫区车辆、人员及货物的出入消 害最大 。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空气 、食物等途径进入感染 毒 制度 。三是 烧毁 或 深埋 疫 点 的畜 产 品 、饲 草 、垫料 ,用 1 2 % 畜 禽损 伤 的皮 肤粘 膜 、 呼吸 道 、消 化道 而 引起 发 病 。主要 易 感载 的福尔 马 林对 疫 区 的畜 舍及 其 附近 区域 进行 彻 底 消毒 。四是 对疫 体是猪 、牛等大型偶蹄兽类 ,鼠类和兔类也是高发种群。人类因 点 周 围4 0 k n i 范 围 内 、控制 动 物 移 动 区2 0 k n i 范 围 内和监 测 区5 0 k n i 接触 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 的毛皮或误食病畜的奶 、肉也可感染 , 范 围 内 ,进行 严格 的疫情 普 查 和检 疫 ,对 于 已检 测 出 阳性畜 禽 和 但很少见到典型病例。此外 ,人类也可能成为病毒载体 ,把病毒 污 染过 的动物 产 品要 全部 进 行 扑杀 并销 毁 。五 是对 监 测 区 以外与 传染给畜类 ,而人与人之间不易互相传染。 流行 病 学 相关 的 区域 进行 严 格 的血 清学 和 临床 调查 与 监测 ,查清 3 临床 表现 并扑灭疫源。六是选用与当地流行毒型相同的疫苗对疫点周围特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牛口蹄疫作为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牛病类型,在当前的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在养殖场内很常见。
一旦牛只感染牛口蹄疫,对牛只的健康状况会产生很大影响,进一步威胁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因此做好该疾病的诊断与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下文主要分析了口蹄疫的诊断、预防措施,旨在为养殖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标签:牛口蹄疫;诊断;防治引言:口蹄疫病毒是引起牛口蹄疫的重要因素,一旦病毒传播会造成大范围感染,因此需要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强化干预。
牛口蹄疫对牛只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在牛养殖过程中,我们的养殖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牛养殖效益,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而牛口蹄疫作为目前牛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牛传染病类型,干扰了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因此我们针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也在深入研究,在疾病预防方面措施更加多样和有效。
当然,在牛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在基层养殖活动中,也依然存在很多漏洞,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1.牛口蹄疫疾病的病理变化对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牛口蹄疫的发生。
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在发病牛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水疱和腐烂斑。
水疱有大有小,主要分布在牛的蹄部、乳房部位以及外阴部。
如果水疱发生破裂,将会形成烂斑,呈现出四周凸起、中间凹陷的形状,颜色上主要为淡红色或者暗红色。
而在发病牛的口腔、气管以及胃粘膜中,都能够看出水疱、烂斑以及溃疡等病理变化。
感染口蹄疫的牛只,发病后精神状态下降、食欲不振,对牛只的健康发育与生长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养殖产业发展。
2.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首先,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该疾病的作为常见的牛病类型,具有高度传染性,高发季节冬春两季,在其它季节相对来说发病率降低一些,但是不排除传染可能性。
我国的牛口蹄疫主要发病群体集中在幼牛群体上,发病率普遍高于成年牛只。
在疾病传播方式上,口蹄疫主要是通过携带病菌的病牛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空气和食物中均可能含有病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口蹄疫的危害
• 口蹄疫一旦暴发,能迅速演变为生物灾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 形象受损。
• 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100%。 • 幼畜恶性型死亡率通常50%,有时可达100%。 • 种畜价值丧失,奶产量平均下降40%,肉产量下降30%--40%。 • 役用畜使役能力下降 • 昂贵的防疫经费。
消毒剂的匹配性
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消毒剂: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 消毒灵、5%次氯酸钠、5%氨水等敏感;
食盐、酒精、乙醚、氯仿、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肉品10-12℃24h,4-8℃24-48h,pH5.3-5.7,可使病毒灭活,但骨髓、淋巴结内不易 产酸,病毒能存活1年以上;水疱液中的病毒在60℃经5-15min可灭活,80-100 ℃很快 死亡,在37℃温箱中12-24h即死亡;
数年或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特别提醒!!!
资料报道:将病 后数月至1—5年 的牛羊运到非疫 区可引起发病。
谨防临床康 复动物长途 运输后发病?
空气传播在FMD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潮湿的低温天气, 病毒气溶胶能随风 移动50~100公里以 外,这在FMD流行 中起重要作用。
口政策。 • 边境地区建立50—100km宽的免疫带或双道隔牧栏也可起到预防
邻国之间的FMD互传。
由于近期口蹄疫的暴发,考虑到伦理、经济、生态等问题,许多国家对免疫控 制战略又重新重视起来了。
口蹄疫流行近况
• 1.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2.发病频率增多 • 3.跨界传播加剧 • 4.毒株众多且不断变化 • 5.出现了缅甸98毒株(O/Mya98)为主的O型和东南亚97毒株A型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一)口蹄疫概念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和可快速 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
浸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它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 FMD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少,表现轻微。
大流行一次,出现新毒株型。
临床症状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
出现水泡;
•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
期可见瘢痕、新生蹄匣;
•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
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口蹄疫血清型多,但主要症状和病变基本一致
疫的地位。 • 目前蒙古、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疫情不断。
跨区域传播加剧
口蹄疫病毒(分布)区划--全球控制 援助-划分依据:血清型、拓扑型 不同病毒区划内疫苗和防控策略各异
3 pools covering Europe, Middle-East and Asia
主要病变
• 口、蹄、乳房表面水泡结痂、瘢痕 • 反刍兽食管、瘤胃、瓣胃粘膜可见水泡烂斑 • 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
虎斑( “虎斑心”),心室积血
• 骨骼肌可呈玻璃样----蜡样变性坏死 • 呼吸道粘膜、心包、胸腔浆膜下可见出血点,充血水肿 • 有并发症者可见化脓性乳房炎、吸入性支气管炎、肺炎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 • 生物武器安全公约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检查对象; • 中国将该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类
传染并寄生虫病名录,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
●据FAO和OIE对17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口蹄疫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口蹄疫的有132,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仅有30个 (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伍。 • 目前仅常年无FMD的发达国家采取这种政策。
2.免疫控制战略
• 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辅助以其他措施控制疫情称为免疫控制 政策。
• 这项措施符合大多数有FMD的发展中国家。 • 这项措施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逐步控制疫情。 • 但耗时长,畜产品长期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3.预防战略
• 以限制牲畜及其产品进口为主要措施的预防政策。 • 大多数无FMD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这种政策。 • 事实上许多有FMD国家和地区为防止新的传入,也都采取限制进
(三)口蹄疫的病原
Serotypes and Strains
多型性 易变形 互不保护性 免疫原性差
• 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naviridae) • 口蹄疫病毒属 (aphthavims) • 直径23--25nm,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 无囊膜。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性
•血清型:7个型与65个亚型(197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O、A、 C、SATl、SAT2、SAT3、Asia1;现不再强调亚型划分。
感染后4-5天左右,随着循环抗体的出现,病毒减退
病毒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 并可持续带毒、散毒
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 以直接接触和间接触两种方式传播,以间接接触方式传播为主。 • 通过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播更为重要。 • 在自然情况下,通常经消化道感染。 • 当动物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时,也是病毒侵入的主要门户。 • 狗、猫、鼠、吸血昆虫及人的衣服、鞋等,也能传播本病。
(2)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小白鼠、豚鼠、鸡胚等。 (3)猫、狗等动物可以人工感染。
易感动物种类多:70多种
Species Affected
• 潜伏期14天。 •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 • 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 在水疱皮和水疱液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富于传染性。 • 发病极期排毒量最多,在病的恢复期排毒量逐步减少。
盐湖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口蹄疫防控技术
主讲:
2020年3月7日
口蹄疫疫苗变更
一、认识口蹄疫
“五号病”的由来
各国都有保密疾病,我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84 年前)我国有七大保密病:1:牛瘟,2口蹄疫,3鸭瘟,4马传染 性贫血,5非洲马瘟,6猪传染性水泡病,7牛传染性气喘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区别,84后我国 七大保密病排序:1:猪传染性水泡病,2非洲马瘟,3马传染性 贫血,4鸭瘟,5口蹄疫,6牛瘟,7牛传染性气喘病。84年前人们 都叫口蹄疫为二号病。84年后人们都叫口蹄疫为五号病。口蹄疫 是人畜共患疾病,二号病,五号病都是口蹄疫,其由来是按序号 叫出来的。
(A/Sea-97/G2)的大流行 • 6.2004年以后全球再未发现C型 • 7.亚洲I型减少,2009年5月以后中国再没有发现
口蹄疫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流行性疾病
• 据OIE对17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FMD疫情状况的调查 统计,确认发生过FMD的有132个,从未发生过FMD的仅有30个, 其中大部分是岛国,其余16个国家状况不明。
(五)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 家畜以牛易感(奶牛、牦牛、犏牛最易感,水牛次之),其次是
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 仔猪和犊牛不但易感而且死亡率也高。 • 野生动物中黄羊、鹿、麝和野猪也可感染发病;长颈鹿、扁角
鹿、野牛、瘤牛等都易感。 • 性别与易感性无影响,但幼龄动物较老龄者易感性高。
1、易感动物:
(1)自然易感动物种类: • 易感家畜: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骆驼、鹿、
猪。
• 易感野生动物:野水牛、野牦牛、大额牛、野猪、野鹿、长颈鹿、野 骆驼、驼羊、黄羊、麝、獐、黑斑羚羊、黏角羚羊、大角羚羊、大象、 貘、灰色大熊、刺猬、海狸鼠、灰松鼠、黄鼬、褐家鼠、野灰兔等。
• 以强制扑杀全部病畜和可能感染病毒的易感畜为主,以其他措施 为辅的政策。
• 英国1967~1968年和2001年两次大流行都采取了这种政策。 • 2000年韩国和日本也采取了这种政策。 • 扑灭根除政策的好处是可在短期内根除疫情,恢复“无FMD”国家
或地区地位。 • 但需要有经济实力,并有完善的兽医防疫体制和高素质的防疫队
Hale Waihona Puke 定。• 血清学检测:中和试验、LPBE、非结构蛋白ELISA、IHA试验,抗体阳
性。
二、口蹄疫防控
口蹄疫防控措施
• 对FMD的防控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 第一,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动物强制扑杀, • 第二,对易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 第三,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 • 第四,严格和强化动物卫生措施, • 第五,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 第六,进行疫情的预报预测和风险分析。
•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
•型内各毒株之间有明显的抗原差异(0-100%)
•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七种病或多种病
•免疫用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匹配(毒株、流行强度)
•变异:毒力、抗原性、宿主噬性。
1、口蹄疫病毒抵抗力较强
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数月;
-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 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
传播途径难以切断!
流行特点
• 跨种间感染:不同种动物间可互相传染,但有时只感染某 一种动物。 牛:指示器,最先发病,症状最典型; 猪:放大器,气源排毒量最大。
• 羊:贮存器,症状不典型,羊群带毒,难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