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质量排行检测

合集下载

外国车内空气标准

外国车内空气标准

外国车内空气标准
日本
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以自主行动计划的形式发布,希望日本主要汽车公司在2005年以后新生产的汽车中减少车内空气污染,该指南同时也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在40°C的状态下测量甲醛排放,然后开启空调,控制目标是25°C,在该状态下测量VOCs排放,根据日本建设省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选择车内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质作为限值标准。

韩国
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德国
德国环保署与德国汽车制造学会联合制定了“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规定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必须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车内装饰、坐套、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介绍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介绍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介绍汽车内饰件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是评估汽车内饰件挥发性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低的沸点,容易从底物表面蒸发到气相中的化合物。

汽车内饰件中的VOC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的气体,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驾驶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对汽车内饰件中的VOC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1.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内饰件样品,例如座椅、地毯、仪表板等。

对于大尺寸的样品,可以选择适当的采样点进行采集。

对于不同材质的内饰件,采样方法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2.采样方法:根据标准要求,可以选择静态头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积分采样法或动态采样法等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捕获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样品中存在的不同种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测定其含量。

4.VOC释放速率测定:对于汽车内饰件样品,还可以通过模拟车辆使用条件下的室内释放来评估其VOC释放速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静态密封法和动态曝气装置法。

通过汽车内饰件VOC检测,可以评估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了解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驾驶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这对于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保护驾驶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制造和室内空气净化领域,VOC含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指标。

总而言之,汽车内饰件VOC检测是对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评估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驾驶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这种检测可以为汽车制造和室内空气净化提供参考,确保车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初探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初探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机挥 发物 ) 、一氧 化碳 等 。
1 甲醛 )

1 )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消毒是用化学方法消毒 ,主要
甲醛是无色 ,具有强烈气味 的刺激性
气 体 , 已经 被 世 界 卫 生组 织 确 定 为致 癌 和
是用一些消毒 剂 ( 过氧乙酸 、来 苏水 、8 4
消毒液等 )对车内进行喷洒和擦 拭 ,特别 致畸形物质 ,长期低剂量接 触 ,可引发慢 : 是门把手等经常触摸的部位 ,可达到一定 性呼吸道疾病 ,肺 功能 下降。儿童和 孕妇 的消毒作用。这种方法简单 ,但消毒液对 对 甲醛尤为敏感 ,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综
。量标 准 ,没有强制性标准制 约汽车生产
汽 车车 污 染 日益成 为人 们 关注的话题 。本 内
是 在汽车 内部 产生 的 ,另一种 是外 来
的 。
商, 消费者只对汽车的性能 、 动力、 价格等 手”的存在 , 使汽车车内污染普遍存在。日
前 ,各地有关机构对部分车辆车内空气质 量进行了检测 , 检测结果令人担忧 。 中国室 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 曾对 2 0辆 0 车进行检测 , 结果发现 , 若参照室内空气质 量标准 ,近 9%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 0
以下几种。
氧 化 硫 、 氮氧 化 物 、颗 粒 物 等 。 22车内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 目前衡量车 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是 苯 、甲苯 、■ 甲苯 、 甲醛和 TVOC( 总有
2)厂家应 从源 头切断污染 ,虽然国 家没有统一的 强制性标准 ,但车 内空气污 染严重却是一个客观事实 ,各厂家在原材 料和零配件的采购 、使 用过程 中,应有严 格的环保标准 ,清洁生产 ,从源头上控制
¨毒 l ≥

车辆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案

车辆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案

车辆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案随着汽车使用的逐渐普及,车辆内部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案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车辆内环境污染的影响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会受到车内外气体的相互转移和化学反应的影响,因此车辆内部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比较复杂,常见有甲醛、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时间积累,会引起头痛、头晕、压力感、嗓子痛、过敏、易感染等健康问题。

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健康风险。

车辆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案监测项目和方法车辆内环境污染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挥发性有机物(VOC)、甲醛、苯、二甲苯、氧化亚氮(NOx)等。

而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真空采样法:真空管将车内外气体分别采集,根据差异计算浓度;•空气泵取样法:利用空气泵将车内外空气吸入,利用测试设备分析;•电子鼻法:利用传感器捕获车内气味,分析出有害物质成份;•光谱法:利用分析吸收、发射光谱的仪器,检测车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热导分析法:用热导式气体分析仪检测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等。

检测标准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车辆内部空气质量标准。

如GB27630-2011《汽车内饰空气质量》,JY/T 138-2016《汽车使用车型的内部空气质量评价规范》等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针对车内的甲醛、苯、TVOC、内饰材料释放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检测方法和标准值。

检测设备针对车辆内环境污染的检测需要使用到相应的仪器和设备。

常见的检测仪器有气相色谱、热导分析仪、无线网络传感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等。

同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检测仪器及软件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地监测车内空气质量,达到了预警和控制车内污染的目的。

总结因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车内空气质量是指车辆内部空气的清洁程度和健康状况。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来监管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在中国,车内空气质量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T27630-2011《汽车内部空气质量》是针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标准。

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限值,包括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等。

该标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管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3. 产品认证:对于车内空气净化器、过滤器等相关产品,中国质检部门还规定了相应的产品认证标准,如《汽车空气净化器技术条件》(QC/T749-2010)和《汽车过滤器技术条件》(QC/T690-2011)等。

这些标准要求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净化车内空气,保证车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法规和标准来监管车内空气质量。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布了《道路车辆室内空气质量指导》(The Road Vehicles Interior Air Quality Guidance),该指导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估和改善的相关信息和建议。

在欧盟,车内空气质量法规主要由欧洲委员会制定和发布。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导文件和标准,如《周围和室内空气质量指标》(Guidelines on Ambi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Criteria)和《车内空气中装备和材料挥发有机物排放的指导》(Guidance on VOC Emissions from Equipments and Materials in Vehicles Interior)等。

车内空气质量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涉及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改善。

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对于确保车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应的健康和环境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GBT_27630-2011_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_27630-2011_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uideline f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of passenger car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 布目次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1)5 检验方法 (1)I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内部分苯系物和醛类物质的浓度要求。

本标准由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相关方参照使用。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中兵北方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4日批准。

本标准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现状探讨

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现状探讨

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现状探讨摘要:汽车车内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到驾乘人员身体健康,对此国内外也针对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法规及标准。

但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等汽车大国在车内空气污染监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现状,分析我国现行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车内空气污染;法规;标准;现状;建议引言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一是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汽车行驶噪声,二是车体材料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车内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驾乘人员身体健康。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对车内空气污染进行控制,并按相关法规及标准实施了强制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车内空气污染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大多是推荐性标准,实施力度不够。

1.国外车内空气污染法规及标准现状如今车内空气污染已经被公认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各国对此也非常重视。

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很早就给予了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及标准。

1.1欧盟欧盟实施了REACH法规,在2007年全面实施,主要是控制车内空气污染源头。

REACH法规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汽车、家纺、机电、玩具等多类产品,涉及到化学物质多达3万多种,高危害物质1400多种。

对欧盟市场以及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要求强制注册、评估,全方位开展安全监控。

2009年起,凡是不符合REACH法规标准的产品不得在欧盟市场流通,目的是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避免化学物品危害,从源头上实现污染规避。

1.2美国美国EPA专门对不可用、受控材料罗列了清单,清单上的材料、零部件如果用量超出指定标准的,则必须进行申报,并经过环保部门审查。

如果是技术所需必须要用的材料,也要进行环保审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人体的损害。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
7
整体控制策略
VIAQ Control Strategy
整车级别 Vehicle Level
测量整车空气中各有害物质含量,确定整车是否符合标准 Measure the Toxic Air in Vehicle to judge it O.K or not
零部件级别 Component Level
制定零部件级散发测试方法及性能要求 Release the emission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 of all related component
气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化学物质种类、 性质、浓度以及测试人员本身,无法精确 测量;The Odor can be effected by lot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chemical categories, properties, concentration
有毒有害 Toxic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uideline f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of passenger car GB/T 27630-2011 HJ/T400-2007 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也适用在使用车 New vehicle and in use vehicle 双方协商约定 Negotiatory 8种化学物质限值如下表 8 VOCs as next page 推荐性标准 Recommend standard March 1. 2012
8
总结 Summary
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Questions need to be studies in the future:
• • • 原材料/零件的检测方法和整车测试方法的匹配性 Material/Components level testing methods match with Vehicle level 限值测试的重复性再现性 Control Limits’ repeatable 测试方法的确认和限值的制定 Testing Method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the limi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内空气质量排行检测
来源:美时美克空气净化有限公司
据统计,一个人一天要呼吸2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1万多升气体,空气质量与人
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几年,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开始重视起空气质量问题,随之国内汽
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走进了人们关注的视野。

有权威数据显示:车内空气质量比车外更令人堪忧。目前国内并没有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国
家强制性标准,我国首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一次
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但由于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
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根本的抑制。而广大消费者渴求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
的知情权,因此也就出现了各种社会机构评测活动。由天津与南京、北京、上海、重庆、大连、
厦门、青岛、深圳、沈阳、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昆明、香
港、澳门等21城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目
前国内最权威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也是国家相关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北京市劳动保
护科学研究所,就依据2012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展了汽
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评测活动。

以下是此次评测的八大汽车品牌车内空气被评为五星的检测结果:

汽车品牌 车型 检测物 甲醛 乙醛 丙烯醛 苯 甲苯 乙苯 苯乙烯 二甲苯 星级

准值 ≤0.10 ≤0.05 ≤0.05 ≤0.11 ≤0.10 ≤1.50 ≤0.26 ≤1.50

沃尔沃 S60 0.014 0.020 <0.001 <0.001 0.016 0.001 <0.001 <0.003 ★★★★★
一汽丰田 RAV4 0.017 0.021 <0.001 <0.001 0.013 0.003 <0.001 0.005 ★★★★★
东风日产 轩逸 0.018 0.014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3 ★★★★★
北京现代 ix35 0.019 0.02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
马自达 马自达5 0.025 0.025 <0.001 <0.001 0.012 <0.001 <0.001 <0.003 ★★★★★
北京现代 索纳塔8 0.030 0.02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
东风悦达智跑 0.032 0.024 <0.001 <0.001 <0.001 0.005 <0.001 <0.003 ★★★★★
起亚
华晨中华 骏捷FSV 0.039 0.018 <0.001 <0.001 <0.001 0.020 0.010 0.009 ★★★★★

以上评测出的五星级车内空气八大品牌中,有1/2的汽车制造企业与沃讯有深度合作,作
为最早进入汽车车内空气净化领域的品牌之一,VOSSON沃讯在近7年间自主研发了顶灯式、
吸顶式、后沉式、前置式、大巴车配套等一系列适合各类型汽车空气净化的设备与技术工艺,
为四川一汽丰田、宇通、金龙、奇瑞、吉利、九龙、华晨、北汽、安凯、金旅等知名汽车制造
企业提供车内原装空气净化系统。目前,VOSSON沃讯以全面先进的净化技术、齐备的车内空
气污染治理解决方案、丰富的研发经验、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创新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多
汽车制造行业客户的认同与良好口碑,现成功占领汽车空气净化器市场半壁以上江山,是中国
车载空气净化器第一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