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
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和遵守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中的有害
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车内空气的清新度和健康
程度。
其次,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车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
一定的标准。
例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颗粒物浓度应当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车内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数量
应当符合卫生标准,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应当受到限制。
此外,车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另外,为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的达标,车辆制造商和相关部门
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例如,加强车内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发
和应用,提高车辆密封性,加强车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严格
控制车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定期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维护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度。
总之,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促使车辆制造商和相关部门加大研发和投入,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为驾驶员和乘客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的驾驶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驾驶的乐趣,健康出行。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今年3月启动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今年3月启动
佚名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如何评价这一环保议题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近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指南》前言介绍,该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内部分苯系物和醛类物质的浓度要求,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相关标准.
【总页数】2页(P21-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发布 [J], 王春娥
2.解读《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 [J], 杨艳
3.消费者认知度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难当利剑 [J], 胡俊峰;马聪
4.《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3月1日起正式实施 [J],
5.环保部修订《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
注的问题。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乘车者的健康,因此制定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限值。
有
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甲醛、苯、TVOC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颗粒物、细菌等微小颗粒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限值应该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以保障乘车者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空气流通和净化系统的要求。
良好的空
气流通和净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在车内的积聚,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因此,标准应规定汽车空调系统的空气流通量、过滤器的性能等技术指标,以确保车内空气的清新和健康。
此外,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车内材料的限制要求。
车内材料中的甲
醛释放量、苯含量等指标应受到限制,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车内材料的耐磨损性、耐高温性等性能也应受到标准的规范,以保证车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监测和检测的要求。
制定标准后,应建
立相应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汽车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以确保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限值、空气流
通和净化系统的要求、车内材料的限制要求以及监测和检测的要求。
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有效地提高汽车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乘车者的健康和安全。
消费者认知度低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难当利剑

消费者认知度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难当利剑胡俊峰;马聪
【期刊名称】《中国汽车市场》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车内空气污染已经发展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近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简称《指南》),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指南》是我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的相关标准,它的实施填补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法律空白,但是《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而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而且《指南》规定的某些污染物质标准仍然不及欧盟、北美等严格。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胡俊峰;马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2
【相关文献】
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发布 [J], 王春娥
2.解读《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 [J], 杨艳
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今年3月启动 [J],
4.《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3月1日起正式实施 [J],
5.环保部修订《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评估与改进

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评估与改进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人曾经调查显示,人们在汽车中的时间有近70%是在座舱内度过的,因此汽车座舱空气质量对于驾乘者的健康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评估方法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一、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评估方法(1)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颗粒物是衡量空气品质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采用激光散射仪等设备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并据此评估座舱空气的清洁程度。
(2)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汽车座舱内常常存在着来自塑料、胶水、清洗剂等物质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引起异味。
通过气相色谱等仪器对座舱内空气中的VOCs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座舱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3)测定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测量座舱内空气的温湿度可以判断空调和通风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从而评估座舱空气的舒适度。
(4)评估甲醛释放量: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物质,它常常存在于汽车内部的家具和装饰材料中。
通过甲醛浓度测定仪等设备对座舱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进行测量,可以评估甲醛的释放量。
二、汽车座舱空气品质的改进措施(1)优化车内材料选择: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low-VOC)的材料,减少座椅、地毯、顶棚等内饰材料对座舱空气的污染。
(2)增强空气净化系统功能:加强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效果,使其能够有效过滤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同时,增加座舱空气循环系统,加强空气对流和更新,保持座舱内的空气清新。
(3)科学布局通风口:合理布置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保证空气流通的有效性。
同时,可以根据气候条件调整通风口的开合程度,以保持座舱内的适宜温湿度。
(4)严格控制材料甲醛释放:对座椅、地毯、顶棚等容易释放甲醛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减少甲醛对座舱空气品质的影响。
三、结语汽车座舱空气品质评估与改进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颗粒物、VOCs、温度湿度以及甲醛等多个方面考虑。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车内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人们长时间在车内活动,如果车内空气质量不好,会对驾驶者和乘客的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保障车内空气质量,我国制定了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是针对车辆内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进行规定的。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甲醛、苯、TVOC、PM2.5等,它们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出台对于净化车内空气、保障乘车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根据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规定,车内空气质量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限值。
比如,对于甲醛的限值为0.08mg/m³,对于苯的限值为0.03mg/m³,对于TVOC的限值为0.6mg/m³,对于PM2.5的限值为35μg/m³。
这些限值的设定是基于对人体健康的保护考虑,同时也是对车辆内部空气质量的一种监管和规范。
此外,为了确保车内空气质量达标,车辆制造商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车内空气质量。
比如,在车辆内部采用低甲醛、低VOC的材料,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安装空气净化器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
最后,对于已经上路的车辆,车主也需要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
定期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保持车内空气的流通,及时更换空气净化器滤芯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车主和车辆制造商共同努力,才能够保证车内空气质量符合强制标准,为乘车人员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
总的来说,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乘车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室内空气质量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为了保障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度,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运而生。
一、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乘客和司机的健康,以及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了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噪音等方面的指标。
二、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1. 温度:汽车室内的温度应该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一般来说,温度应该控制在22℃-26℃之间。
2. 湿度:汽车室内的湿度应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过湿或过干。
一般来说,湿度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
3. 空气流通性:汽车室内应该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以保证乘客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
一般来说,每小时应该更换3-5次空气。
4. 噪音:汽车室内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乘客的休息和驾驶。
一般来说,噪音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
三、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为了保障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测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2.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以保证空气流通性。
3. 定期清洗车内空调系统,以防止细菌滋生。
4. 限制车内吸烟,以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5. 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例如在车内放置绿植或空气净化器等。
四、总结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保障乘客健康和舒适度的重要措施。
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乘客能够享受到安全、舒适的车内环境。
同时,乘客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以共同维护良好的汽车室内环境。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毕竟,我们每天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在车内,如果车内空气质量不好,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意义。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标准。
它涉及到车内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如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以及细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微粒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如果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对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的浓度限制。
例如,对于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通常会规定其在车内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值;对于细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微粒物质,也会规定其在车内空气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值。
这些限值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制定的,是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进行处罚;企业则需要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车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车主和乘车人员也要增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督意识,一旦发现车内空气质量异常,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反映,共同维护车内空气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健康的影响。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降低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乘车人员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其中,共同维护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年3月实施
日期:11-11-17 来源: 作者: 阅读:294 次
今后,判定车内空气污染不再无标准可依。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对苯、甲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该标准自明年3月1日起实施。
标准主要适用于新车
该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主要适用于销售
的新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对于检测方法,标准要求,采样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
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纠纷、诉讼将有标准可依
参与制订该标准的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高级试验师高力平告诉记者,制订这项标
准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在处理时,由于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
既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
2009年11月,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就已联合发布《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征求意见稿)。日前
正式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与两年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所涉及的污染物指标及限值相同,但在标准名称、
引用文件等方面有所不同。
比室内空气标准宽松
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前,检测车内空气质量只能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记者注意到,这
两个标准所涉及的指标、浓度要求均有所不同。
两个标准均对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4项指标的浓度设定了要求。其中,对于苯和甲醛的浓度要求相同,分别
为不超过0.11毫克/立方米和不超过0.10毫克/立方米。而对于甲苯的浓度,车内标准是不超过1.10毫克/立方米,室内
标准是不超过0.20毫克/立方米。对于二甲苯,车内标准是不超过1.50毫克/立方米,室内标准是不超过0.20毫克/立方
米。
高力平认为,车内标准比室内标准略为宽松,原因是人们在车内待的时间短,且可以通过打开车窗、开启外循环
通风设施等方式引进新鲜空气,相对汽车而言,室内很难通风换气。
此次出台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涉及的指标均为挥发性有机物,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涉及温度、湿度等物理参数,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以及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高力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标准所
针对的环境、污染源不同。挥发性有机物是车内最主要的污染物,塑料、化纤织物、皮革、粘合剂等都可能成为车内的
污染源。
高力平告诉记者,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制订时参考了国外的相关标准,但在有些指标限值上还不及欧盟、北美等
严格。比如,根据德国制订的车内环境标准,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毫克/立方米。我国的标准是不能超过0.10毫
克/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
标准。高力平表示,这是考虑到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目前一部分企业可能还达不到该标准的要求。"今后肯定会推出强
制性标准,但现在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他说。
新闻链接
单项指标检测收费约300元
一些刚买了新车的市民很关心,到哪里可以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本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秘书长王芳告诉记
者,由于车内标准刚刚出台,相关机构申请检测资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市民如果现在想对新车进行检测,可以找具有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资格的机构。对于机构的资质,最好在上海市技术监督局网站上进行验证。一般正规的
检测公司做单项指标检测收费300元左右。
此外,本月11日起,市环保产业协会发起了百辆新车车内污染物免费检测的活动。该协会副秘书长李伟告诉记
者,活动启动以来,目前已有125位车主进行了登记。预约登记将持续三个月左右。经过筛选后,车辆将于下周或明年
7月分两批进行检测。
李伟表示,由于新标准要到明年3月1日开始执行,检测计划还是会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据了解,活动
主要针对半年以内在上海购买、行驶里程为1000公里以内的新车。车主集中将车停至指定地点,由检测人员进行采样,
然后将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后的7-10个工作日能够得到检测结果。
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
项目 浓度要求 苯 ≤0.11甲苯 ≤1.10二甲苯 ≤1.50乙苯 ≤1.50苯乙烯 ≤0.26甲醛 ≤0.10乙醛 ≤0.05丙烯醛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