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单位名称姓名性别职称是否博士学科研究方向电话备注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佟玉鹏男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应用2 3913896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李爱平女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传动系统远程控制及应用23974123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满永奎男副教授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传动控制2391389 4电气自动化研究所阎士杰男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传动理论及其应用239 14665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冯健男副教授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褚恩辉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张化光男教授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3912544 博士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李宏毅男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康恩顺男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智能控制24334076电子科学与技术马学文女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控制、数字电子系统24241720电子科学与技术赵丽红女副教授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模式识别、图象处理23149710电子科学与技术李景宏男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23921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刘纪红女副教授是生物医学工程科学计算可视化、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化62123005电子科学与技术王旭男教授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智能控制23883746 博士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李晶姣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23902101 博士导师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孙萍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23915318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世平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工业控制新技术24245488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贺立红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31538150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陈宪章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及存贮优化2391414 3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华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智能控制23253879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肖军女副教授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机器人、智能控制、数字信号处理86273929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春俐女副教授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超导电工技术、数字信号处理83683486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刘晓志女副教授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836 83981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建华女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生物信息处理22952929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王安娜女教授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22872921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张石男教授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8368 7153东软集团李品彦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东软集团张立东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商业智能东软集团张伟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东软集团邹豪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东软集团袁淮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东软集团余克清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工作流系统研究东软集团刘春雨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软集团柳玉辉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东软集团赵宏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博士导师东软集团刘积仁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软件博士导师东软集团卢朝霞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库理论与计算机集成管理东软集团赵大哲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东软集团杨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东软集团温涛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博士导师东软集团张霞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管理系统东软集团江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数字放送东软集团郑全录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东软集团江根苗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张俐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8367248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林树宽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学习8368114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鲍玉斌男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技术8368311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董晓梅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及保密的理论与技术83687776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邓庆绪男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238978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杨晓春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与访问控制83687776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胡明涵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8367248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朱靖波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8367248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王大玲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83687776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于戈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嵌入式软件83683113 博士导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申德荣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及Web信息管理83687776 计算机系统夏利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23877443计算机系统史岚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体系统构136********计算机系统刘辉林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83688838计算机系统王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23780718计算机系统于亚新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流、XML技术、并行数据库83681250计算机系统赵海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融合139******** 博士导师计算机系统高福祥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83684033计算机系统王国仁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并行处理23912932 博士导师计算机系统乔建忠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行处理技术、操作系统博士导师计算机系统徐久强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黄玉基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23929534计算机应用技术周福才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83686984计算机应用技术赵林亮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一代网络、网络管理、CTI、智能网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81951811计算机应用技术张斌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信息集成、组件技术、Web服务技术83685393 博士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王兴伟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一代互联网、IP/DWDM光Internet、移动无线Intern et、分布式多媒体、远程教育关键支撑技术23912873 博士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宗民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数据与知识工程83681582 博士导师计算中心吕振辽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与数据分析、ERP系统、工业过建模与优化23994399计算中心高克宁女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信息集成83687602计算中心黄卫祖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教育、信息集成、知识处理81602898计算中心姜慧妍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辅助图象诊断、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139 ********、83687602 计算中心常桂然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83672602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王明顺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智能控制与嵌入式控制83689863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石海彬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切换控制、网络控制、电力系统137********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郭立新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83678053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郑艳女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24194166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高立群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模式识别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图像识别23914670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井元伟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复杂控制系统研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83684583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赵军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非线性系统、切换系统86815415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杨光红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容错控制、故障诊断8 1908228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刘晓平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非线性控制、鲁棒控制23914673 博士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张嗣瀛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复杂控制系统及复杂科学23914678 博士导师、院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曲蓉霞女副教授系统工程企业综合自动化130********、81801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刘震男副教授系统工程企业综合自动化139********、81801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舒启林男副教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罗小川男副教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王成恩男教授是博士导师秦皇岛分校才书训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数据挖掘、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秦皇岛分校白秋果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化仪表、电子学技术及应用秦皇岛分校张家生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控制系统仿真与CAD秦皇岛分校任彦硕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现代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秦皇岛分校赵一丁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秦皇岛分校王翠荣女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秦皇岛分校丁顺利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秦皇岛分校齐世清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秦皇岛分校刘杰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秦皇岛分校刘星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信息秦皇岛分校顾德英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实时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秦皇岛分校马淑华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秦皇岛分校张春宏男副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秦皇岛分校张金泉男副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秦皇岛分校王凤文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控制、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秦皇岛分校袁静波女副教授计算机系统结构秦皇岛分校王娟女副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秦皇岛分校金伟男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轧钢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智能仪表装置设计秦皇岛分校于丁文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化过程的智能控制秦皇岛分校曲秀云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秦皇岛分校党群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秦皇岛分校汪晋宽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智能天线、自适应信号处理博士导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崔建江男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仿真、数字图像处理、冶金自动化仿真技术、虚拟现实83682715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赵姝颖女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器人、模式识别、虚拟现实23345680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魏颖女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83677890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晓哲女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23197558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郝丽娜女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模式识别23344126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佟国峰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斐副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薛定宇男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系统CAD、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视觉83689762、23914152 博士导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郝培锋男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83680829、23913794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吴成东男教授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控制、建筑智能化83688325、130****6281博士导师软件学院高晓兴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信编码、计算机网络安全、视音频通讯81828822、139******** 软件学院朱志良男教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23912869 博士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张振川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及协议无线网23912569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沙毅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音视频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83681131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杜荔女副教授是通信与信息系统IP交换技术、网管83685841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原萍女副教授是通信与信息系统现代通信网络的研究23914411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郭磊副教授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宽带通信网、光网络技术138******** 83684510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季策副教授是通信与信息系统盲信号处理技术139********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李喆女教授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网23913697 博士导师物流优化与控制高振男副教授是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物流优化与控制唐立新男教授是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生产调度、物流优化23910348 博士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刘树安男副教授是系统工程智能化建模与优化方法及其应有83685618系统工程研究所胡清河男副教授是系统工程智能化建模与优化方法及其应有系统工程研究所刘士新男教授是系统工程生产计划与调度理论、基于人工生命的优化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汪定伟男教授是系统工程建模与优化83680662 博士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庞哈利男教授是系统工程ERP系统及其决策模型23884792系统工程研究所唐加福男教授是系统工程生产与物流运作管理83685780 博士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黄敏女教授是系统工程智能建模、优化与应用23912873 博士导师自动化研究所杨卫国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自动化研究所周玮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优化控制及智能仪表25406881自动化研究所王朝利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及其应用23865515自动化研究所余强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23914689自动化研究所秦树凯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23914667自动化研究所关守平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优化控制、网络化控制系统23115129自动化研究所钱晓龙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研究所李鸿儒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83686768 自动化研究所张颖伟女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自动化研究所杨英华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23924028自动化研究所常玉清女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研究所何大阔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研究所王小刚男高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研究所高宪文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83687759 博士导师自动化研究所王建辉女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网络环境下的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CA I 23911437 博士导师自动化研究所王福利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在线监测、诊断与控制23913773 博士导师自动化研究所刘建昌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239298 55 博士导师自动化研究所陈晓波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优化控制及智能仪表22718046自动化研究所毛志忠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23914811 博士导师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刘克金男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过程控制及智能装置239 07013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石亚和男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单片机应用与智能仪表8 3680916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李新光男副教授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安全、环保测控仪器2 3914674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杨为民男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生产过程参数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22909560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张传义男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过程成像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23914780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战明男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应用83 680405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王玉涛女副教授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软测量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83685464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张华女副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过程检测技术、动态测量8 3681496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梅国辉男副教授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辐射测温、生产过程参数控制技术83681496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谢植男教授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工业生产过程参数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23914145 博士导师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邵富群男教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多相流测量与过程成像技术博士导师自动化中心张肃宇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过程智能控制83687510自动化中心于百胜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设备智能维护83687510自动化中心曾培祥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83687510自动化中心毛慧欧男副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成本控制83687510自动化中心岳恒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多变量智能解耦、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及优化自动化中心郑秀萍女副研究员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83687510自动化中心柴天佑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自适应控制、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83687510 博士导师、院士自动化中心李小平男教授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83687510。
电气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三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专业目录1、电气工程2、电子与通信工程3、控制工程4、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电气工程是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学科,涉及电力传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本学科的硕士点在国内建点广泛,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
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 并有国际合作课题。
目前有教授5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12人(归国留学博士5人)。
仅近5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
所依托的基层学术组织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燃机控制与电力变换、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
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青岛海信集团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为:(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三)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四)具有科研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抛光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抛光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一、抛光过程概述抛光过程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功能性。
随着工业4.0的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抛光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智能化抛光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实时监控抛光过程,预测并优化抛光效果。
1.1 抛光过程的重要性抛光不仅能够改善产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去除表面的微小缺陷,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
在精密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抛光过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性能和使用寿命。
1.2 智能化抛光过程的关键技术智能化抛光过程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高精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抛光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收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
- 机器学习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抛光过程进行建模,预测并优化抛光效果。
- 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抛光参数,实现自适应控制。
二、智能化抛光过程监控系统构建智能化抛光过程监控系统的构建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基础。
该系统需要集成多种技术,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控抛光过程。
2.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化抛光过程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反馈。
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传感器层:负责收集抛光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 数据传输层: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 数据处理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 控制层: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调整抛光设备的工作参数。
2.2 关键技术实现实现智能化抛光过程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提供更全面的抛光过程视图。
- 故障诊断与预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蓄热式加热炉的空燃比控制

1671-7848 (2011 )05-0703-04蓄热式加热炉的空燃比控制陈友文柴天佑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摘 要:针对蓄热式加热炉具有多变量、时变、非线性、耦合、大惯性和纯滞后等特点,当前时于蓄热式加热炉的空燃比控制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完成的问题,通过对蓄热式加热炉空燃比变化这一复杂的工业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空燃比控制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智能的空燃比控制系统。
用无辨识自适应方法预测热值,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烟气残氧量,解决信号滞后或超前的问题;用燃烧和模糊模型控制空燃比,解决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和耦合问题;并将该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某钢铁公司中板工序,运行结果表明,预测和控制方法简单可行,系统稳定可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蓄热式加热炉;空燃比控制;混合智能;残氧量TP273AAir-fuel Ratio Control of Regenerative Heating Furnaces CHEN You-wenCHAI Tian-you2010-02-232010-04-27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007AA041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21063,60828007)陈友文(1964-),男,甘肃民勤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与智能控制等;柴天佑(1947-),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704.万方数据・ 705.万方数据@@[1]柴天佑.生产制造全流程优化控制对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的 挑战[J].自动化学报,2009,35(6):641-649.( Chai Tiany-ou. Challenges ot optimal control for plant-wide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terms of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heories [ J ].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9,35(6) :641-649).@@[2]刘淇.提高我国钢铁竞争力是是跨世纪的战略任务[J].钢 铁,1997,32 (2) 1-11.( Liu Qi,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J]. Iron and stsel,1997,32(2) :1-11. ).@@[3]张家驹.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远景,钢铁,1998, 33(1):69-71. (Zhang Jiail Present state and prospects of iron&steel industry in china[ J ], Steel, 1998, 33(1 ). 69-71. ).@@[4]蔡乔方.加热炉[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Cai Qiaofang. Reheating furnace [ M]. Beijing. Publishing Company for Metallurgy Industry, 1996 ).@@[5]陈海耿,王子弟,吴彬.等,连续加热炉在线控制系统的仿真研 究[J],钢铁.2006, 41 (12):75-78. (Chen Haigeng, Wang Zidi, Wu Bin,et al Simulation of online control system for reheating fur nace[ J ]. Iron and Steel. 2006, 41 ( 12 ) :75-78. )@@[ 6 ] Wick H J. Estimation of ingot temperatures in a soaking pit using a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 C ]. Tyoto: Preprints papers for IAFC 8th triennial world congress, 1981.@@[7 ] Wang Z J, Wu Q D, Chai T Y. Optimal-setting control for compli cated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study[ J]. Control En gineering practice, 2004, 12 : (1) :65-74.@@[8] Ditzhuijzen V, Slaalman G, Koorn D.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 pre dictive control of a slab reheating furnace [ C ]. Glasgow:Scotland,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on conference on con trol applications,2002 1. 361-366.@@[ 9 ] Shen J. C. Fuzzy neural networks for tuning PID controller for plants with under-damped responses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01,9(2) :333-342.@@[ 10] Liu E Tung S C. Chian S C. Adaptive TS-FNN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multi-time-delay systems: the exponentially stable sliding mode-based approach[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9, 23(4) : 378-399.@@[ 11 ] Piche S. R. Sayyar B D. Johnson.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using neural networks[ J ]. 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2000, 20(3) :53-62.@@[ 12] K. Y. Kuo, J. Lin. Fuzzy logic control for flexible link robot arm by singular perturbation approach [ J ]. Applied Soft Computing Journal,2002, 2(1) : 24-38.@@[ 13 ] Castillo Oscar, Melin Patricia. Intelligent adaptive model-based control of robotic dynamic systems with a hybrid fuzzy-neural ap proach [ J ]. Applied Soft Computing Journal, 2003, 3 ( 4 ) : 363- 378.@@[ 14 ] G. Noureddine, G. Amar, B. Kamel, et al. Observer-based a daptive control of robot manipulators : Fuzzy systems approach [ J ].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08, 8( 1 ) : 778-787.@@[15] S. Purwar, I.N. Kar, A.N. Jha. Adaptive control of robot manip ulators using fuzzy logic systems under actuator constraints [ J ].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5, 152(3) : 651 -664.@@[16] Labiod S,Boucherit M S, Guerra T M. 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a class of MIMO nonlinear systems [ 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5, 151 ( 1 ) : 59-77.@@[17]刘金琨,孙富春.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研究与进展 [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24(3):407 -418.(Liu Jinkun, Sun Fuchu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ory and atgonthms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J].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7, 24(3) :407 -418. )@@[18] Man Zhihong, M. Palaniswami. Robust tracking control for rigid robotic manipulators[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94, 39( 1 ) : 154 - 159.万方数据。
一个复杂工业过程控制MAS的设计与实现

产过程控 制 MA , S 实现 了水泥 熟料煅 烧过程 的优化 控制 。
关键词 :多代理 系统 ;代 理 ;中 间件 ;组件 对 象模 型 ;复杂过 程控制 中图分 类号 :T 3 15 P 1,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号 :10 - 6 5 2 0 0 - 2 2 0 0 13 9 (0 7)7 0 0 - 3
A et y e ; 究 了基 于 I gn Ss m)研 t c e中间件 的 M S A 开发 方 法, 用 C M 技 术构 建 了具有二 进制 重用性 的 A et 采 O gn 组件 ,
可 实现 对原有 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的重用 ; 实现 了 MA S与专 家 系统 、 经 网络 和模 糊控 制 技 术 的融 合 ; 神 开发 了新 型干 法 水泥 生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7期
20 0 7年 7 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 ai n Re e r h o mp t ̄ p i t s a c fCo u e c o
Vo . 4 No. 12 7
J l 0 7 uy2 0
一
个 复 杂 过 制 MA 工业 程控 S的设计 与 实现
王海东 ,廖小文 ,李海亮 ,张 海
各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情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五院... / 航天五院
研究方向 04 计算机控制 年份 招生 人数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01 自动 控制原理 招生类别 普通统招 学历层次 硕士研究生 备注
东北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01 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 02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03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建 模 04 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 控制 05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 年份 招生 人数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 ④836 自动控制原理 招生类别 普通统招 学历层次 硕士研究生 备注 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 ④814 控制综合基础或 815 智能科学基础 招生类别 普通统招 学历层次 硕士研究生 备注 控制综合基础含: 自控原理、现代控 制论各 1/2;智能 科学基础含:自控 原理、计算机视觉 各 1/2
06 先进系统建模方法与仿真 2010 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研究方向 01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 02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 03 工业机器人 年份 招生 人数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③301 数学一④801 自动控 制原理 招生类别 普通统招 学历层次 硕士研究生 备注 复试科目: 数字、模拟电子 技术基础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车辆及运用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
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创新引 智基地
山东大学
精密光谱与量子调控研究平台创新引智基 地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先进燃烧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
风敏感基础设施抗风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
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
作物病害控制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
树木发育及逆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创新引 智基地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 地
北京师范大学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
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创新引智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 名单
东北大学10年所有博士点

魏淑艳
①1001 英语②2003 管理学基础 知识③3002 行政学专业知识
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同上
01 政治与行政管理
周光辉
①1001 英语②2003 管理学基础 知识③3002 行政学专业知识
校外兼职导师,同等学力考生 要求同上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1 教育行政管理 02 比较高等教育管理 史万兵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选一 ②2003 管理学基础知识③ 3003 高等教育学 01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02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03 高等学校管理研究 张德祥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 选一 ②2003 管理学基础知识③3003 高等教育学 校外兼职导师,同等学力考生 要求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同上
01 化学材料
刘晓霞
①1001 英语②2006 固体物理、 2007 材料物理 选一③3008 电 子显微分析学、3009 热力学与 统计物理 选一
同 学 考 需 备 已 过CET6 或 等 力 生 具 :通 ( CET6 成 在425 分 以 ) 具 本 绩 及 上 或 有 领 较 富 研 经 域 丰 的 究 历
201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专业及研究方向
001 文法学院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1 技术哲学 02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03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 陈凡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1004 德语、1005 法语 选 一②2001 科学技术哲学③3001 科学技术史 01STS 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 02 科学技术学研究 0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 04 科技计量学研究 01 科技创造方法论 02 设计哲学 罗玲玲 郑文范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1004 德语、1005 法语 选 一②2001 科学技术哲学③3001 科学技术史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1004 德语、1005 法语 选 一②2001 科学技术哲学③3001 科学技术史 01 工程哲学与工程演化 殷瑞钰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1004 德语、1005 法语 选 一②2001 科学技术哲学③3001 科学技术史 院士,校外兼职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5工程”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学术方向建设《项目指南》(第一批)
学术方向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 责任教授: 杨光红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二ΟΟ六 年 五 月 二十八日 一、研究方向支持的主要领域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方向将开展复杂系统的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容错控制方法研究以提高容错能力和可靠性,考虑在网络化环境下智能控制与优化的新挑战;以及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各层次的智能控制与特殊问题研究。主要支持以下研究主题: 1)容错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2)基于模糊模型的非线性鲁棒与智能控制; 3)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不确定性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以受限机器人系统、电力系统、经济系统、生物系统为背景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和仿真。 4)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5)运动目标视觉跟踪技术; 6)巡诊查房机器人技术及原型样机; 7)网络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等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优化设计及复杂互联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二、研究方向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学术方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取得一批原创性强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有重大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提高我国在相关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 具体指标: 1)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60篇以上论文,其中SCI等检索收录论文30篇,包括在本领域著名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5篇; 2)争取申请成功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50名(毕业25名以上)。
三、建议课题 课题1:容错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许多实际工程系统(诸如飞行器控制系统、电力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由于系统出现故障而带来的损失,通常要求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可靠性,即所设计的系统要有容错功能。容错控制控制系统是指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但能对系统正常运行时提供理想的性能保证,而且在执行器、传感器或元部件发生故障时,仍能使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并具有可接受的特性。容错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容错控制与被动容错控制。主动容错控制是指在故障发生后需要重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也可能需要改变控制器的结构以取得可靠性的目的。主要分成三大类:1)控制律重新调度;2)控制器重构设计;3)模型跟随重组控制。其中控制律重新调度与控制器重构设计方法是以有效的故障检测与诊断为基础的,而这对许多实际工程系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第三类方法,模型跟随重组控制可以避免这一困难,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思想,使得被控制过程的输出始终自适应地跟踪参考模型的输出。但这类方法的缺点是很难优化闭环系统的性能。被动容错控制方法是指设计一个或多个固定参数的控制器去达到容错目的,其优点是闭环系统的性能可以得到优化,但一般在系统发生故障后,与系统正常运行时相比,被动容错控制系统的性能会有所下降,甚至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在不使用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前提下,如何结合被动容错控制方法、模型跟随重组控制方法以及鲁棒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能充分优化闭环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性能的容错控制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无论对容错控制理论本身的发展,还是对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将对上述容错控制问题,给出有效的容错控制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并使得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系统。提出一套能有效计算的数值方法,在理论上能够证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取得比只用被动容错控制方法要好的性能保证;并能通过系统实时仿真来加以验证。 预期目标: 1)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30篇以上论文,其中SCI等检索收录论文15篇,包括在本领域著名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0篇; 2)争取申请成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0名(毕业10名以上)。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针对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的情况,研究容错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2) 针对系统含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研究鲁棒容错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3) 将综合所发展的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能够应用于容错飞行控制系统(诸如F-16模型)的设计,并进行实时仿真研究。 1.3 研究期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1.4 拟支持经费:50万元
课题2:基于高性能模糊模型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研究 2.1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以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与控制问题为背景,以模糊集和非线性系统为主要理论,提出一种高性能的模糊建模方法和模糊控制方法,使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最终形成高控制精度和强鲁棒稳定的控制方法,并力争形成产品。 目前用于模糊控制系统建造的模糊模型结构主要有两类:模糊关系模型和T-S模糊模型。Cao于1997年提出的动态模糊模型本质上也可以看作T-S模糊模型。深入研究上述两种模型会发现如下三个缺陷:(1)辨识上述模型时, 必须辨识模糊模型的前提结构。现有的方法计算烦琐、费时,且难以保证得到全局最优的结构;(2)当基于上述两种模糊模型设计控制器时,通常是对每个模糊子空间的局部模型分别设计控制器,要求所设计的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前提描述与模型的前提描述完全相同。但是这将给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设计和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3)上面两类模糊模型还具有共同局限性:其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均来自于模糊产生式规则的前提和结论部分的语言描述。可事实上,操作人员在表达和处理知识和操作经验的过程中,对诸条模糊产生式规则的置信程度(或重要程度)也具有模糊性。 只有稳定的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才有意义,模糊控制系统也不例外。由于模糊模型是本质非线性时变模型,因此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设计极为困难,难以提出有效的通用方法。T-S模型因其结构的局部为线性模型,有关稳定性的分析较为完善。以T. Tanaka为代表的学者曾提出了当控制器的前提与模糊模型的前提完全相同时(不允许有任何偏离)的控制系统稳定性设计方法,得到的是在Lyapunov意义下解矩阵Ricatti方程的方法,要求存在公共的正定阵P。很明显对于实际的多变量模糊系统寻找正定阵P是很困难的,有时是无解的。实质上,此类方法最多只分析了该模糊模型的结论存在未建模偏差时,模糊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设计问题。但实际上模糊模型的前提部分也存在着未建模偏差,所以前述假设通常难以成立。因此,这种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对于复杂工业过程对象,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因此,研究高性能的模糊模型结构、建模方法以及相应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项研究将推动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和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深入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非线性系统控制的许多老大难问题,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深入发展。 预期目标: 1)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20篇以上论文,其中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篇; 2)争取申请成功2项国家、省部、市自然科学基金; 3)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5名(毕业10名以上),培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的青年教师5名以上。 2.2 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数学模型未知的一类多干扰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复杂对象,构筑一种先进的多维动态模糊模型──改进的模糊双曲正切模型; 2)综合采用粗糙集理论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辨识其模型,建立反馈控制器。 3)研究小波变换的改进算法,并据此形成新型频域前馈控制方案,解决大时滞和持续的不确定性扰动这两个难点问题;最终形成高控制精度和强鲁棒稳定的控制方法。 2.3 研究期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2.4 拟支持经费:10万元
课题3: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3.1、研究目的与意义 广义系统又称为微分代数系统,历经近30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并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电力系统、电子网络、化工、生物和经济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广义系统的研究仍然是国内外控制界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广义系统用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来表示,描述了一类更为广泛的实际系统模型。尤其是,广义系统具有正常系统所不具有的脉冲行为,致使有关研究变得复杂而结果富于新颖性。因此,对于广义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对于广义系统的研究,一些学者考虑导数反馈作用下的广义系统极点配置、脉冲消除和正常化等问题。在这些工作中,导数项系数矩阵是变化的。特别是系统动态阶的变化,往往引起系统极点在无穷区间上变化,造成系统稳定性的改变,或者产生新的脉冲行为。另外,Taniguchi 等人通过实际问题建模,提出了广义T-S模糊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在一定前件变量条件下,是一类导数项系数矩阵为时变的广义系统。可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广义系统中都存在着导数项系数矩阵变化的情况。同时,导数反馈在广义系统控制中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关导数反馈作用下的广义系统结构性质分析与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地开展工作,来细致地描述和刻画这类系统的形态和性能。 本项目研究广义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的新方法,发展导数项系数矩阵具有不确定性的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以及混沌控制理论;以受限机器人系统、电力系统、经济系统、生物系统为应用背景,提出相关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和仿真程。 预期目标: 1)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30篇以上论文,其中SCI检索收录论文10篇。 2)争取申请成功2项国家、省部、市自然科学基金; 3)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5名(毕业10名以上),培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的青年教师5名以上。 3.2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在导数反馈作用下,受控广义系统的性质和性能。细致地刻画系统动态阶的变化和脉冲行为,以及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分岔、失稳和混沌现象;产生跳跃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