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东北大学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软件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软件学院决定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

第一批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从2018级本科生开始选拔,遴选原则和实施办法如下。

一、遴选原则1、准入机制(1)每年专业分流时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的遴选和组建。

(2)专业分流时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学院择优遴选不超过20人,绩点高者优先。

(3)遴选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与入选学生签订自愿加入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协议,从大二开始执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教学计划。

(4)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第3学年(从本科入学算起,以下同)课程学习结束时无不及格科目,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或雅思考试不低于6.5分或托福考试不低于95分),且未受到学校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直接获得免试推荐学术学位研究生资格,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

未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的学生将失去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2、分流淘汰机制(1)推免时淘汰。

未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科学习任务,满足本科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2)推免时分流。

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如受到博士生招生指标限制,学院依据绩点、学术成果和综合评价情况进行本硕博培养和本硕培养分流。

本硕培养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硕阶段学习任务,满足本科和硕士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于第六年末授予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3)直博后退出。

第5学年开始,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学生进入直博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学生主动退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但确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完成学业,需由学生提出退出申请,并出具由三甲医院提供的证明,或因学业原因不适合继续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并签字同意,经学院讨论后决定。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doc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doc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想要报考软件工程专业的考生肯定非常关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大学排名,本文带你一起了解关于全国软件工程大学排名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全国大学排名情况。

一、软件工程专业具体介绍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前十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2、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简称东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3、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34强名单出炉.doc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34强名单出炉.doc

2018年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34强名单出炉2018年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34强名单出炉软件工程专业排名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1、清华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3、武汉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5、南京大学6、东北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东南大学9、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排名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排名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西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华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宁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河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河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长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排名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郑州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华大学、南阳理工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烟台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五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南通大学、韶关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泰山学院、广西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惠州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广东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长安大学、平顶山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广州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排行榜名次一级学科学科专业星级学科专业层次学校名称2014综合排名办学类型办学层次1软件工程6星级中国顶尖学科专业北京大学1中国研究型中国顶尖大学1软件工程6星级中国顶尖学科专业清华大学2中国研究型中国顶尖大学1软件工程6星级中国顶尖学科专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4软件工程5星级中国一流学科专业浙江大学6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4软件工程5星级中国一流学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4软件工程5星级中国一流学科专业华东师范大学24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3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复旦大学4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武汉大学5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南京大学8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吉林大学9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中山大学10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华中科技大学12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四川大学13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山东大学16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西安交通大学18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20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同济大学22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天津大学23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东南大学25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湖南大学28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西北工业大学29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大连理工大学30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北京理工大学32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重庆大学33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东北大学34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西北大学37区域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苏州大学52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8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北京邮电大学69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北京工业大学76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7软件工程4星级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解放军理工大学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国人民大学7中国研究型中国顶尖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开大学15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南大学17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华中师范大学36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兰州大学38中国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39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东北师范大学40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电子科技大学42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国地质大学44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46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京理工大学49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南大学50区域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国石油大学54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57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河海大学58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南交通大学61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郑州大学64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5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合肥工业大学68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陕西师范大学71区域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上海大学73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山西大学75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江南大学81区域特色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东华大学82行业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辽宁大学83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新疆大学86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河南大学89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华北电力大学91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工业大学93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南财经大学97区域特色研究型中国高水平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广西大学99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京工业大学110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扬州大学111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燕山大学112区域研究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师范大学115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江苏大学117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上海理工大学123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武汉科技大学139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长春理工大学159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兰州理工大学163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理工大学166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广西师范大学168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天津工业大学172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云南师范大学174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四川师范大学178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南京邮电大学185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85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辽宁师范大学187专业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浙江工商大学194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长江大学199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重庆邮电大学211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224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中南民族大学227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湖北工业大学239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武汉工程大学246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重庆师范大学253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三峡大学253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建筑大学258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天津理工大学276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大连大学284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大连交通大学290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西北民族大学300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内蒙古科技大学300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辽宁科技大学323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345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京联合大学349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349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渤海大学357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理工大学376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沈阳化工大学376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北方民族大学376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92应用型34软件工程3星级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大连海洋大学392应用型。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导师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导师

姓名(汉语拼性别职称音排序)朱志良男教授周福才男教授张伟男副教授张爽女副教授张吉良男副教授于瑞云男副教授于海男副教授杨广明男教授王兴伟男教授谭振华男副教授宋杰男副教授任涛男副教授刘园女副教授刘国奇男副教授李丹程女教授姜琳颖女副教授姜慧研女教授郝培锋男教授韩春燕女副教授郭贵冰男副教授高天寒男副教授董傲霜女副教授代钰女副教授程维男副教授陈东明男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整合与中间件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及地理信息系统、混沌分形与数据压缩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电子商务安全的关键技术信息安全、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大数据、移动社交云、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设备/嵌入式系统安全,近似计算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参与式感知技术、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复杂网络,混沌,非线性动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分布式网络安全、网络信任管理、云存储安全信息整合,数据仓库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加密算法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信誉系统,激励机制移动互联网,社会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工程、软件架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工程,工业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系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识别及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安全动态视频识别方法与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高速公路道桥隧质量评估方法及计算机系统研究等信息系统工程、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推荐系统、社交网络分析、信任计算、数据挖掘下一代互联网及网络安全虚拟现实技术服务组合;服务QoS管理复杂网络信息处理与安全邮箱zzl@zhoufc@zhangjl@yury@yuh@yanggm@ wangxw@ tanzh@songj@rent@ liuyuan@ liuguoqi@ lidc@jiangly@ jianghy@haopeifeng@hancy@guogb@gaoth@ dongas@daiy@ chengw@ chendm@。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基 础和分 析设计 软 件 系 统 的能 力 , 够 熟 练使 用 多 能
种 主流软 件开 发平 台与 工具 , 运用 先 进 的工 程 化方
法 和技术 解决 实 际 问题 并控 制 软 件 质 量 , 有较 好 的
作者简介 : 陈欢 (9 1 )女 , 1 6一 , 吉林 长春人 ,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 副研究员.
软 件 工 程硕 士研 究 生 专业 学 位教 育

东北 大 学专业 学位研 究 生教 育 的 回顾 与 思考
陈 欢 陈 东
( 北 大 学软 件 学院 , 宁 沈 阳 东 辽

要: 虽然教 育部 对硕 士研 究生教 育结构做 出调 整 , 出要加 大专 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 力度 , 受传统 文化 提 但
第 5期[ 总第 1 1期]
21 0 2年 1 0月
研 究生教 育研 究
J u n l fGr d aeE u ain o r a a u t d c t o o
NO 5 .
0c . 2 1 t,02
文章编 号 : 0 51 6 (0 2 0 —0 60 2 9 — 6 3 2 1 ) 50 6 —5
构进 行 调 整 , 大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 的 规模 , 是 对 扩 这


软件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 育的基本经验
东 北 大 学 软 件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从
2 0 年 开始招 生 。经过 十年 的努 力 建 设 , 02 已成 为 学
位 与研 究生 教育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社会 影 响不 断 其 增强 , 已经 发展成 为 一个办 学起 点较高 、 学特 色鲜 教 明、 社会声 誉 良好 的知名教 育 品牌 , 仅增 强 了与地 不 方政 府及有 关行 业 、 门的联 系 , 部 促进 了产 、 、 学 研结 合, 而且成 为 为 地 方 和 行 业 部 门 培 养 高 层 次 、 用 应 型、 复合型 专 门人 才 的重要 途径 _ 。 2 ]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总结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总结
(一)近年报名与录取比率..................................................................................................................................................................................................................... 2 (二)近年实际录取分数线..................................................................................................................................................................................................................... 2 (三)复试及录取内部信息..................................................................................................................................................................................................................... 3 (四)调剂内部信息................................................................................................................................................................................................................................. 4 四 、 东 北 大 学 信 息 学 院 计 算 机 专 业 相 关 导 师 重 要 背 景 信 息 综 合 分 析 及 联 络 策 略 ...................................................................................................................4 (一)导师基本信息................................................................................................................................................................................................................................. 5 (二)导师联络策略................................................................................................................................................................................................................................. 9 五 、 东 北 大 学 信 息 学 院 计 算 机 专 业 复 习 方 案 ................................................................................................................................................................................... 11 (一)参考书目....................................................................................................................................................................................................................................... 11 (二)完备学习计划............................................................................................................................................................................................................................... 12 六 、 东 北 大 学 信 息 学 院 计 算 机 专 业 复 试 模 式 与 人 员 分 析 .............................................................................................................................................................18 (一)复试分析....................................................................................................................................................................................................................................... 18 (二)专业课复试指导方案................................................................................................................................................................................................................... 20 (三)面试注意事项............................................................................................................................................................................................................................... 22 七 、 提 供 近 三 年 真 题 ............................................................................................................................................................................................................................... 22 八 、 提 供 本 专 业 近 年 习 题 ...................................................................................................................................................................................................................... 22 九 、 备 注 ......................................................................................................................................................................................................................................................23

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及分数线_具体院校推荐

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及分数线_具体院校推荐

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及分数线_具体院校推荐2024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推荐软件工程考研学校: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分数线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分数线是288分。

2024比较容易考的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推荐1.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简称“南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坐落于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省2011计划”入选高校。

3.西华大学西华大学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4软件工程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中国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也只是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市场问题,政策问题,也有软件工程理论不全面和不完善的问题。

所以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以及中国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既有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科学技术人员来推动。

软件工程的前途是光明的。

软件服务外包属于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

大量著名外包企业落户宁波。

主要就业去向包括软件外包与服务企业、信息产品与服务企业,担任程序员、软件测试员、项目经理等工作岗位。

2014年东北大学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2014年东北大学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2014年东北大学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没问题,我来写。

2014年东北大学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东北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重点大学之一,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优秀的教学团队而著称。

每年,许多学生都会报考东北大学,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这所学校。

其中,复试分数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够被录取。

那么,2014年东北大学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地介绍。

一、工学类专业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4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2.软件工程专业2014年软件工程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70%,面试成绩占30%。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4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55%,面试成绩占45%。

4.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4年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0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4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

6.土木工程专业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二、理学类专业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2.物理学专业2014年物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3.化学专业2014年化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0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4.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4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5.生物科学专业2014年生物科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20分。

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6.心理学专业2014年心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20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学科代码: 0835)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是2011年2月国家首次批准调整建设的一级学科。

东北大学于2011年8月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设立的第一批软件工程学科。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体系,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功培养了大批软件实用性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并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

本学科已培养了大批硕士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软件工程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2012年,软件工程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贯通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九。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8人,以国家、区域科技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研究积累,已形成相互促进、彼此渗透、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一)网构化软件工程及其演化技术体系。

研究结合大数据的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等特性,描述软件生态环境,分析大数据对软件工程的影响及收益,形成全新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具有自主性、协同性、反应性、演化性和多态性相结合的软件工程理论。

(二)软件安全技术。

针对软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软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软件安全问题,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立足创新研究,强调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从软件安全开发模型和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入手,重点研究安全软件工程的防护框架、软件安全防护理论与关键技术和可信软件的关键技术。

(三)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式软件开发技术。

重点研究虚拟与真实空间位置映射技术、增强现实及交互技术、交互式医学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云渲染关键技术及应用。

(四)软件定义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主要围绕着①可扩展、可信的软件定义互联网体系架构模型,②可行、高效、安全的软件定义互联网运行机制,③准确、有效的软件定义互联网量化模型与分析方法展开研究。

(五)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混沌、分形、复杂网络等理论为基础和手段,将复杂系统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领域中,研究和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设计方法、可靠性分析、质量管理与预测及复杂网络与社交网络的建模、分析、挖掘、预测等问题。

(六)大数据计算与应用技术。

研究高效的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理解和展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密集型计算,高能效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科学数据分析和处理、面向专门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二、培养目标软件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

具有软件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某一特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主要进展,有能力获得从事该领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了解自己所从事领域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具备通过文献数据库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具备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科学总结,从中提取正确信息并能够利用获取的知识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及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参与科学问题讨论的能力。

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和答辩,能较为熟练地利用母语及英语等至少一门外国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经学校批准和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

硕士生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少于1年。

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允许硕士生申请提前毕业,允许提前毕业的具体条件如下:(一)提前毕业的最长提前时间不超过0.5年;(二)修课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三)完成必修环节且获得相应学分;(四)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所列的A类或B类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以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于硕士生入学或申请提前毕业的年度公布的目录为准;(五)导师同意并推荐,成果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表1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考试(闭卷或开卷);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考试(闭卷或开卷)或口试、实验设计报告、课程论文等,具体方式由主讲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特点决定。

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可互认)、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及以上,具体开课时间根据本科课程开课时间决定。

五、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实践环节、学术活动是学术型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研究生须获得相应学分。

3个必修环节具体设置形式见表2表2 必修环节具体设置形式备注1:“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环节通过“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实现。

该课程1学分(16学时),在第1学期开设,通过对学术道德规范,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规范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道德、论文写作方法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备注2:“学术活动”环节通过“学术报告与讲座”的形式实现。

该课程1学分,要求在申请答辩前完成。

学术活动折算学时标准:听取学院组织或认可的专题学术报告:4学时/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16学时/次;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8学时/次。

研究生按要求填写表格,导师签字,主管院长审核,要求本课程至少获得16学时。

备注3:“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训练”的形式实现。

该课程1学分,要求在申请答辩前完成。

研究生应参与指导教师规定的实验、实践等相关技能训练。

该环节由导师负责考核,研究生按要求填写表格,导师签字,主管院长审核。

六、学位论文工作(一)文献综述报告硕士生在第一学期由导师确认研究方向,并围绕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0篇。

并撰写一份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文献综述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的9月底(提前毕业硕士生为第二学期的5月底)前完成,并由导师组织考核。

(二)开题报告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上或技术上的难度、先进性和实际意义,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工程问题的能力。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内容包括课题来源、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论文工作计划安排、预期效果等。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的12月底(提前毕业硕士生为第三学期的9月底)前完成。

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由导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出学分。

(三)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情况,应在第四学期的6月底(提前毕业硕士生为第四学期的4月底)前完成,并由基层学术组织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出学分。

(四)学术研究成果科研训练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硕士生在毕业前须至少完成以下4种学术研究成果的任意1项: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学术会议或期刊发表(或录用)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论文须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EI、SCI、SSCI源刊;或ISTP检索的会议论文集;2、申请专利1项(学生须排名前二),要求公示或授权;3、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学生须排名前二);4、经学院认可的其他学术成果1项。

以上学术研究成果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符合选题方向。

研究生满足提前毕业条件的成果,与满足本学术研究成果要求的成果不能重复使用。

(五)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满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授予标准。

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

(六)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由各基层学术组织负责具体实施,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软件工程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论文规范性”、“论文的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

(七)论文评审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成果要求、论文预答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学院审查通过后,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

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部)负责组织。

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等规定执行。

(八)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

硕士研究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软件工程(学术型)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