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林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六章 知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
一、引言
1:定义和背景
- 知觉的定义
- 知觉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 实验研究
- 观察研究
- 问卷调查
二、神经科学基础
1:感觉器官
- 视觉感觉器官
- 听觉感觉器官
- 嗅觉感觉器官
- 味觉感觉器官
- 触觉感觉器官
2:感觉处理通路
- 神经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 神经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路径三、知觉形成过程
1:先天条件
- 遗传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 年龄与知觉发展的关系
2:经验条件
- 学习和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 文化差异在知觉中的作用四、知觉的常见问题和误差
1:知觉的错觉
- 光学错觉
- 听觉错觉
- 多模态错觉
2:知觉的注意力问题
- 分心对知觉的影响
- 注意力倾向对知觉的影响
五、知觉与心理健康
1:知觉与认知能力
- 知觉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知觉与语言理解的关系
2:知觉与情绪
- 知觉对情绪的影响
- 情绪对知觉的影响
附件:相关研究论文和实验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各种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2:版权:指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电影及其他艺术制品的创作者在其创作的作品上享有的权益。

3:商标:指用以表示商品标志、包装、装置或广告等必备的标志。

4:专利:指新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技术方案或设计。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至六章)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至六章)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辩证唯物主义心里观: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主观能动反映)------论述题(P6)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④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心理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5.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①构造主义创始人冯特;②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③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④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⑤精神分析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格结构;⑥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⑦认知心理学.第四章注意1.注意的含义: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几级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注意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现象)3.注意的种类: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我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7.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如:一心二用)8.注意分配的条件:①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有联系的.9.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禁果效应)10.注意的快慢和难易程度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第五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3.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4.绝对感受阈限:简称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通过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来了解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5.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公式:S=1/R (S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7.视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8.视觉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由暗处到光亮处.暗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是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感受性提高).9.视觉后像(感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如:电影播放原理)10.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11.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是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1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六章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知觉的种类:①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时间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②根据事物反映的事物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③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的性质,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特征.4.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5.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讲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6.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7.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8.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心理学一至六章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 (P50)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 (P86)第七章记忆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_OK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_OK
• 识记可以是一次的,也可以 是多次的,多次的识记在信 息加工理论中称之为复习。
19
• 保持就是把所识记的东西纳人到 自己的经验体系中,以备后用。
• 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保持即为 储存。
20
• 识记和保持的功能最后要体现在再作用 上,这相当于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检索和 提取,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有回忆与再认。
40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一)再认 1、定义: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确
认是以前识记过的是再认 。 2、再认的条件 1)对事物的认知速度和确定程度很大程度取决记
忆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3)与再认的场合因素有关
41
(二)回忆 1、定义: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过去经历过的
) 码,之后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Posner,1969
反 550
Aa
应 500
Aa

ms 450
.5 1.0
0 0.5 1.0
字母时间间隔(s)
2.0 31
• 影响编码的因素
1、觉醒状态 测定记忆广度(memory span)以数字材料为例, 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 为每秒一个数字。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刻按 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被试所能正确 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2、组块 3、加工深度
然而,同样是这些字母,如果以下列方式呈现: LEARNING IS INTERESTING(学习)(是)(有趣的)现在, 你想记住这些字母便没有任何困难。因为它们已被 “组块”,变成了三个有意义的词(三个信息单位,而 不是二十一个),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一个信息单 位)。
35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普通心理学知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PPT课件
第10页/共63页
• 在众多心理学派别中,对知觉组织研究最有贡献者,是完形心理学。 • 为了对知觉组织的心理历程提出系统的理论解释,完形心理学家们经实证性
研 究 之 后 , 归 纳 出 很 多 法 则 , 称 为 组 织 完 形 法 则 ( 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 • 以下介绍的是其中最主要的四种知觉组织法则。
以判断远近的深度知觉。刺激物所具的此类特征,称为知觉的单眼线索 (monocular cue)。物体特征中能够构成单眼线索的情形有很多,以下 六种是其中最主要者。
第28页/共63页
• (1)直线透视 • 直线透视(linear perspective)是指平面上刺激物本身,在面积的大小、
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所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 单眼线索。
称之为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知觉恒常性中最主要的四 种:
第16页/共63页

• (一)亮度恒常性 • 物体本身所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心理倾
向,称为亮度但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 • 亮度恒常性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解释: • 其一是因为对物体本身的特征熟悉(熟悉粉笔是白色,煤炭为黑色),因而
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 • 对个体生活而言,空间知觉显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不但人类如此, • 对动物而言也是如此。因为,个体生活在三度(立体的)空间内,在一切活动
中,必须随时随地对远近、高低、方向做适当的判断,否则就难免发生困难, 甚至遭遇危险。
第23页/共63页
• 以动物为例,诸如猛虎跳涧、猴子攀登、老鼠回洞、飞鸟归巢等,其动作之 敏捷准确,无疑是靠空间知觉所做的正确判断。

普通心理学知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PPT课件
Page 12
Page 13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点。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也离不开事物的整体特征。
Page 14
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用实验证实了“整体优先”,个体对整体的特征比对 局部特征更敏感。
Page 23
2.大小恒常性 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是有变化 的,距离大,成像小;距离小,成像大。但事实上人们看到 的对象大小变化并不和视网膜上映像大小等量变化。
Page 24
3.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
Page 25
4.颜色恒常性 有颜色物体在色光照明下表面颜色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
Page 32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













方 位 知 觉


Page 33
一、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 重要的属性。是视觉、触 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对形状的识别始于对原始 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 点、线条、角度、朝向和 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 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 力。
Page 57
Page 58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 在运动速度和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看上去移 动的慢,方向一致。这就是运动视差。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最近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历啊!先来说说感知觉这部分。

感知觉就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触摸,我们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比如说视觉,咱平常看东西好像挺简单的,不就是睁开眼就看到了嘛。

但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情报员”,它们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这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关灯,突然眼前一片漆黑,那一瞬间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视觉适应的过程。

从明亮的灯光到黑暗,眼睛得花点时间来调整,一开始啥都看不见,慢慢地,周围的家具轮廓才一点点浮现出来。

再讲讲记忆。

记忆这玩意儿可太神奇了,有时候你想记住的东西死活记不住,不想记住的倒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就像我之前准备考试,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义,背了好多遍还是容易忘。

但有时候,一些小时候的小事,比如和小伙伴在胡同里疯跑玩耍的场景,却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记忆的分类也挺有意思,短期记忆就像个临时仓库,容量有限,存不了太多东西,而且保存时间短。

长期记忆呢,则像是个大仓库,能装下好多好多东西,只要你经常复习,那些知识就能在里面长期存放。

还有情绪和情感,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

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看啥都顺眼。

生气的时候,那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把惹自己生气的人狠狠教训一顿。

我有一次和朋友吵架,心里那个气啊,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

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当时情绪一上来,控制不住自己。

情绪的产生和我们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都有关系,有时候改变一下对事情的看法,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说到思维,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

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新的想法,都离不开思维。

比如做数学题,得一步步推理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

有时候想问题想不出来,脑袋就像被堵住了一样,突然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那种感觉别提多爽了。

知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1、图形——背景之间的知觉差异
• Rubin提出如下3点图形和背景之间的主要差异
– 图形具有“事物”的特性,图形形状的边界形成轮廓; 相反,背景具有“物质”的特性,相对来说没有形状。
–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距离较近,并且在背景的前面; 而背景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图形的后面连续伸展。
– 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印象更为深刻、更明显和更 好记忆,而且,图形一般表现为有意义的形状,而背 景的形状不一定有任何意义。
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3)
• 陈霖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创造性地指出,如果 拓扑性质的确是视知觉的基本单元,在生物进化 链中,分辨拓扑性质的能力应当是各种生物视觉 系统具有的共同功能;因此蜜蜂的简单视觉系统 尽管不能分辨简单几何图形,却应当能够分辨大 范围拓扑性质。这一推论对拓扑知觉理论提出了 超越常识的挑战。结果,他们进行的系统实验强 有力地证实了这个推论。更有意思的是,实验表 明,蜜蜂几乎不需要训练就能够分辨拓扑性质, 其分辨能力带有一定的先天性。
(一)图形—背景知觉
• 丹麦心理学家Rubin指出,图形(figure)是指 独立的、具有明确形状的部分;视野中的其余部分 称为背景(ground)。
• 是由什么因素决定视野中的哪些部分被知觉为图 形,哪些部分被知觉为背景呢?
• Rubin认为:如果有两个同质的、但颜色不同的 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面积较大,并且包含着另外一 个部分,那么较小的、被包围的部分被看作图形的 概率极大。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2)
•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人们始终没有能找到 答案,最后问题提到了大数学家欧拉那里。欧拉以深 邃的洞察力很快证明了这样的走法不存在。欧拉是这 样解决问题的:既然陆地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不妨把 图中被河隔开的陆地看成A、B、C、D4个点,7座桥表 示成7条连接这4个点的线。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三)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作是记忆 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表明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 细胞中的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而 增长,随后又随着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 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RNA的合成受阻,动物 的记忆就会遭到破坏。 (四)记忆的脑定位说 记忆是不同脑部位都参与的复杂的联合活动(信息多数存储 在大脑皮质,也有信息存储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部位)。但是不同的脑部位存储的信息功能是不同的。
主要类型:维持性复述,即从感觉记忆中抽取某些信息,并使该 信息适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保持在短时记忆中。(2)精制 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精细结构的编码。所谓精细结构 编码,是指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等。这种编码能在 长时记忆中稳定的存储,并在日后被提取出来使用。
二、组织加工
将材料加以组织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把新材 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种新 的知识框架,这些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 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六种加工方式。 (一)类别群集 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他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 忆的。按一定类别的存储更有助于信息的检索。 (二)联想群集 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构建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 时记忆。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
容量为7±2个组块。 (三)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 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 忆。组块化(chunking),如上所述,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 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 至一组次或一个句子。组块化就是根据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 接成更大的单元过程。 原始信息:129048282023847592823582 组块化后:1290 4828 2023 8475 9282 3582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对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复述, 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它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在无复述时,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将迅速消失,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凡林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第六章知觉)
1.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应。

2.知觉与感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①知觉和感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客观事物是产生知觉和感觉的条件。

2)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只有当感觉和知觉对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使之产生某种活动,知觉和感觉才会产生。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②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知觉是一种综合反映。

2)产生的性质不同。

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3)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善、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3.知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知觉理解性
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②知觉选择性
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③知觉整体性
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④知觉恒常性
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4.什么是知觉恒常性?产生知觉恒常性的条件是什么?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条件: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不同的感觉现象进行解释,把物体具有的不同感觉映像的相同特征或属性仍知觉为同一对象。

5.什么是知觉整体性?形成知觉整体性的原因是什么?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原因:客观事物总是具有多种属性的特征的综合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时,其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总是分别或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由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客观上的缺失进行主观上的弥补或填充,客观事物才在主观上被全面地知觉,形成知觉整体性。

6.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具有什么特点?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特点:1)对时间间隔判断的精确性受感觉通道性质的影响。

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时间知觉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个体差异。

3)时间知觉受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数量与性质的影响。

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件越多,性质越复杂,内容越丰富,人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更短些;反之则相反。

4)时间知觉受人的情绪、动机、兴趣、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7.什么是运动知觉?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的区别是什么?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运动物体或自身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唯一的反映,也是对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以及自身运动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区别:真动知觉是人对以一定速度和轨迹发生连续位移的物体运动的知觉。

而似动知觉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把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的刺激知觉为刺激从前一个位置向后一个位置运动,或把相继呈现的、没有连续位移的刺激物知觉为在空间做连续的位置移动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