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论文:微电影研究综述

78088 电视电影论文

微电影研究综述

1 研究对象分析

微电影一词起源于美国,而在中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产生了一些变异,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源意义。

中国意义上的微电影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与商业和市场有密切的联系,如今微电影市场的火爆也与其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可分割。“微时长、微制作、微传播”这“三微”成为微电影约定俗成的标准共识。

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对其的研究从20xx年开始陆续出现,到20xx年达到鼎盛期。

2 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

在“超星发现系统”中进行检索“微电影”可得出22662条结果,总被引频次为3395次。从这些检索结果中去掉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可以得出每种论文类型的数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关于“微电影”的文章报纸上发表的数量远远大于在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但通过阅读其内容,就会发现,报纸上的文章大部分是时事性新闻类的文章,具有学术研究内容的较少;而期刊和学位论文大都学术性较强,对“微电影”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从刊登时间上来看,从20xx年开始关于“微电影”的文章持续增长,在20xx年是一个井喷期,增长的数量是20xx 年的5倍之多,20xx年较之20xx年增长数量不大,说明“微电影”的研究热度开始趋于平稳。具体刊登时间如图1所示。

研究“微电影”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与“电影”的研究相关度最高,次之是“新媒体”“品牌”“广告”“营销”“导演”“网络”等。在这些研究中关键词“电影”出现的次数是838次,“网络”“视频网”和“互联网”等与“网络”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为314次,“新媒体”出现的次数为230次,“品牌”出现的次数为136次,“广告”出现的次数为133次,这说明“微电影”与“电影”“网络”“新媒体”相关度最高。

“微电影”研究涉及的学科非常多,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最多,次之是工业技术、法学、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医学等,较少的有语言学、环境学、农业科学、军事、哲学、生物学等;共涉及12个学科门类近20个二级学科。

研究“微电影”的作者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最多,有49篇,四川大学的有31篇,上海大学的有26篇,东北师范大学的有25篇,陕西师范大学的有22篇,河北大学的有20篇,河南大学的有20篇,北京师范大学的有18篇,郑州大学的有18篇,浙江大学的有17篇,浙江传媒学院的有17篇,上海戏剧学院的有16篇,西南交通大学的有16篇。

研究“微电影”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四川、河南、上海、浙江、湖北、陕西、广东、吉林等,其中北京市共有147篇,江苏省有91篇,四川省有82篇,河南省有81篇,由此可见,北京市是接受新鲜事物、学术研究最强的地区。

3 内容分析

前面分析了这些研究“微电影”的论文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简而言之就是内容比较广泛,无法一一分析,现根据这些论文被引情况分析其内容。

这些论文中被引量超过10次的有82篇,内容涉及广告营销、传播特征、产业发展、受众研究、叙事艺术、媒介文化性、微电影创作、微电影分类、微电影研究综述等。下面主要就广告营销、传播特征、行业前景、叙事艺术等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解析。

3.1 广告营销内容分析

其中引文量最高的论文是载于《新闻界》的《“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就是研究微电影营销方面的内容,在发表的三年间被引量就高达114次,这篇文章依托当前的“微”时代传播背景,以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总结微电影的“微时、微制作周期和微投资规模”“三微”特征,微电影营销具有“草根互动性”“微营销性”“借微博之势”和“广告电影化”特征,并对微电影模式进行解读。

引文量次之的是莫康孙所写的《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也是研究广告营销方面的内容,被引次数是100次,从“电影植入广告”与“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来探讨微电影,他认为“微电影开创了植入营销的新模式”,主要是探讨广告微电影的模式,认为品牌与电影的结合更加紧密,产品与明星的结合使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消费者。

郑晓君所撰写的《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同样也是一篇研究广告营销的论文,它的被引次数是81次。这篇文章提出了“微电影”其实是互联网的产物,其“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诉求式、说教式及煽动式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创造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本文认为微电影是基于“受众心理需求”及“广告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并探讨其创作要素和技巧,进一步挖掘这种介于电影与传统电视广告之间的全新广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于伯然所写的《微电影营销的制胜之道》也是从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来谈内容营销,他认为这种微电影与广告的合作,将是内容营销发展的趋势,而微电影营销制胜的法宝是明星、创意剧情、制作团队及引发舆论关注。

董晔所写的《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主要探讨了微电影广告(其实应该是微电影的一种),以益达推出的微电影广告为例来分析微电影广告的优劣,他认为微电影广告的优势在于品牌

信息的植入与产品特性的演绎、媒介购买利益最大化与媒介投放的高精度、整合营销的方式、未来可挖掘的空间广阔性;劣势在于投入与风险较大、产品与品牌植入难度较大、创意难度更大。李会娜所写的《微电影:凯迪拉克的广告新尝试》、杨虹所写的《微电影广告及其走向、盖雄雄所写的《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王君所写的《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刘佳佳所写的《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和白靖利,卢和萍所写的《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等文章也是认为微电影与广告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认为微电影广告可以让受众以欣赏电影的心态来接受广告所传达的品牌精神和理念。 3.2 传播特征内容分析

孟志军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王长武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吕艳萍所写的《解读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与未来之路》都是从传播特点来解析微电影的,孟志军在文中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媒主体、互动性与时效性五个方面来探讨微电影的传播特征;王长武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方面来研究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吕艳萍则把微电影分为非商业微电影和广告微电影两大阵营,分别论述它们的传播特点。

陈红莲所写的《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认为微电影热播的原因有

三:一是与受众产生共鸣,二是受众参与性强,三是“微电影”本身的内容所决定,微电影的内容时代性较强,有话题性。微电影本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时代性,它迎合了受众的内在心理,是电影艺术与观众审美需求的融合。

刘书亮的《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在分析了微电影传播特征之后,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息息相关,同时作品的创意、制作技术、演员水准及作品定位也是影响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3.3 行业分析

张波从微电影的生产及费的格局所撰写了《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他认为各种微电影大赛和微电影定制的涌现,为微电影的生产与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微电影的生产层面,微电影与广告开始融合;而明星参与微电影的展现构成了其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微电影的制作开始平民化、个人化,其观看方式与消费群体心理特征都具有个人化特征。王长武所写的《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在分析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之后对微电影市场前景进行展望,一是微电影与广告结合将会走得更远,二是决定微电影未来还是微电影的创意。

聂伟在《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一文中指出微电

影是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的“合流”,这种新的产业形态借助资源整合,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阮南燕所撰写的《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从电影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微电影是电影产业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创新,能够对处于我国电影产业链高端的电影创意、剧本和衍生品开发进行有益的补充。

3.4 叙事艺术分析

这些论文中还有涉及叙事艺术的《微缩的影像:微电影时代的“浅”表达》一文认为微电影的时长决定了其“浅表达”特征,且微电影表达的主题单一及“点”叙事与细节放大都体现了叙事“浅”表达,同时影像语言的浅显和简洁也构成了“浅表达”的叙事语境。

《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一文中认为微电影开创了影视作品的新叙事模式,从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内涵表达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对微电影独特叙事机制进行研究。

郑友奇所写的《微电影的叙事艺术特征略论》从叙事艺术策略和叙事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微电影进行探讨。

对微电影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在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综合其内容来看,微电影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大量微电影背后的商业驱动,但也有点明显的市场不规范,学术分析不够深入,所以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对其的研究还有待

深入。

毕业论文设计----微电影短视频创作及后期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作品名称短视频电影创作及后期处理

概述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直以来,大学生毕业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纪念毕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当今时代背景下,微电影的迅猛发展以及它自身成本低、画面感强、纪念味道浓厚的特点,赢得了众多毕业生的青睐。微电影在后期处理方面与传统电影相似,同样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影视后期制作软件,用来制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效果和一些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镜头。 本作品以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大四即将毕业时的那段时光,记录男主人公即将离校时,对于临近毕业所做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的回忆。作品的创作设计思路及背景均在本文有所体现,对AE、Premiere、Photoshop等相关技术与开发工具也稍作介绍,并且详细阐述了后期制作流程和后期软件的操作使用,使得本作品在内容和技术上有较高的完整性。 关键词:毕业;微电影;后期处理;影视特效

Abstract All alo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o commemorate the graduation of a variety of way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film as well as its own low-cost, strong sense of the screen, to commemorate the rich flavor characteristics, it has won numerous graduates of all ages. Micro-film similar to traditional film in post-processing, the same need to use a variety of video post-production software, used to produce a pleasing visuals and some real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lens. This work is in the form of micro-film performance that period of time when a senior about to graduate, record when the hero is about to leave school, graduation made for some memorable things of memories. Creative design ideas and background work are reflected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ools are also a little description, and elaborated on the operational use of the post-production process and post the software. Making this work in content and technically high integrity. Keywords:Graduation; Micro-film; After Effects; Film speical effects

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以小成本、短时长、快速传播等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崭露头角。本文旨在对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概况 在中国,“微电影”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10年。随着互 联网与手机的普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化,微电影开始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迅速传播开来。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微电影的价值和发展。 研究者们对微电影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电影的定义、价值以及表现形式、创作特点和发展趋势。此外,也有一些关注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电影对于电影创作和传播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微电影的定义 关于微电影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微电影是一种电影形式,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又因片长较短而被称为“微”。也有学者将微电影与微电影节结合起来,认为微电影是为了参加这类活动而制作的电影作品。在现实中,微电影的定义因人而异,常常与其具体形式和用途相关联。 三、微电影的价值和表现形式 微电影以其独特的短小形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价值。例如,微电影以其低廉的制作成本、方便快捷的制作方式,满足了一

部分观众的追求,成为他们消费电影娱乐的首选。此外,微电影也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备受关注。比如,一些微电影探索新的叙事方式,采用非线性结构、时空错位等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四、微电影的创作特点 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特点。首先,微电影由于片长较短,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讲述,并能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次,由于制作成本的限制,微电影在艺术创作上常常要求更多的创新,寻找出适应微电影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法。此外,微电影通常常常以小故事为主题,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描摹,反映生活的细微之处,引发观众的共鸣。 五、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微电影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未来,微电影有望从上千万的观众市场中拓展各种商业价值。 然而,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微电影市场的规模还相对较小,作品缺乏内容的丰富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其次,由于制作成本的限制,不少微电影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对微电影这一新兴形式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微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新兴影视形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对于微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定义、价值、表现形式、创作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探讨。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电影有望在电影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二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侯光明.论中国微电影大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路径[J].当代电影.2013(11)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 [16]王玥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2009 [20]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研究论文:微电影的传播价值解析

电视电影论文 微电影的传播价值解析 微电影,从真正意义上的诞生,至今不过4年的时间,在人们还没厘清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时,它已经以迅猛之势占领了各大网络媒体及电视媒体,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创新着它的制作理念和表现方式。有人认为,微电影仅是新媒体时代昙花一现的媒介现象,也有人认为,微电影最终会像电影、电视一样成为成熟的传播媒介或者产业而得以永存。但无论怎样,微电影的发展势头没有因为任何争论而减弱,各营销公司、视频网站、学生团队、民间团体力量的加入和不断出现的新作品一起丰富并拓展着它的内涵和外延。 那么,微电影热潮的背后凸显的是什么样的传播价值呢?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微电影三个层面的价值颇值得一提。第一,微电影的艺术价值――对电影创作的实验性探索;第二,微电影的社会价值――对哲学命题、社会话题、人生问题的深刻表达;第三,微电影的经济价值――对广告产品价值认同感的建构。本文从这三个层面对微电影做深入解析。

一、微电影的艺术价值:实验性 在当前错综纷繁的微电影创作形态中,我们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广告为核心的定制类微电影,另一类是以表情达意为主的叙事(或非叙事)类微电影,而后者更接近于电影的内核。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常规电影的“微”形态。与常规电影规定性强、意义相对固定的特点相比,微电影在选择题材、建构文本、建构意义方面,都有着相当的开放性,因此,与常规电影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实验性。这种实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观念的实验性;二是表现手法的创新性。 (一)创作观念的实验性。在世界电影历史变迁中,从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录短片到蒙太奇学派,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作观念始终是变动不居的。尽管如此,常规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创作依然有共性的规律可循。比如,注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叙事结构;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角色;讲述流畅、易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等。微电影的实验性在于它可以打破常规。 以微电影《After Ego》为例。这部被称为“国外心理短片”的微电影并没有讲述任何完整的故事,片中出现的一切都仿佛是具备多重含义的隐喻符号。一个穿着褴褛白

微电影毕业论文

微电影毕业论文 在互联网时代的催生下,微电影这一新兴事物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而伴随着微电影的风靡,微电影类电视节目也在我国逐渐地蓬勃发展了起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毕业论文范文一:微电影创作选题思路及重要性研究 微电影已经通过互联网被广泛播放,也以一种与传统电影不一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网络微电影,其点击量突破上千万次,比如《老男孩》《百年婚纱店》《带爱回家》等,微电影以一种独特的叙事特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微电影带来的艺术魅力。而微电影的创作也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影视专业的学生都会采用微电影形式来递交他们的毕业设计,也有很多视频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台都会举行微电影比赛,以便挖掘更多人才,和他们的潜在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的微其实是web的发音,而微电影就是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下载与上传的视频短片。微电影能够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被播放,不管在移动状态还是在休闲状态,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只要有网络就能被随时看到。而微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具备了电影所需要的一些要素:人物、时间、主题、地点、情节等。随着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影视剧的播放也在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广泛。好的影视剧面对各大视频网站的激烈竞争,影视剧的价格也逐渐增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这些影视网站开始进行了自制微电影,一方面能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让网站运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高科技的发展,许多行业也采用微电影形式来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比如用微电影形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用微电影形式来提升产品广告传播度等,未来,微电影形式的发展必将越走越远。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也让微电影的发展更进一步,因为微电影简洁、短小的影视模式能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求,也能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对微电影的播放就会越来越频繁,

关于微电影赏析的论文范文

微电影以独有的特点与广告相结合,目前在电影界占有了一 席之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微电影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的论文篇一:《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一、培养创造 力 微电影创作的首要步骤是剧本创作,它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础。如何让主题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 造力,在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确定好主题 和故事情节之后,必须把它写成剧本,这种文本格式小学生未曾 学过,只有通过网络自学,并改变自己惯常的写作思维和方法去 编写,这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另一种表现。最后,还要把剧 本转化为分镜头,对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最困难的,学生以 前未曾考虑过怎样用镜头来表现剧本内容,未曾体会过镜头与文 字的差异:有时一段复杂的文字只需要一个长镜头就可以表达, 有时一句短短的话却需要几个分镜头来体现。一组学生一般只有

一部DV摄像机,这更增加了构思分镜头的难度。学生要学会像 导演一样去思考镜头的机位、演员的表演,以及影片的蒙太奇思 维等。这一过程是最具“头脑风暴”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此 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二、传递正能量 一部微电影,要表达什么、弘扬什么,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 问题。小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对于事件的对错、现象的美丑辨别不清,所拍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 有明确的观点,有时连自己拍摄的微电影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 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研究:影片中的人物做法对吗你对影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影片结 尾对人物或事件的对与错是否有明显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在创作小 组中交流探讨,或向家长请教,或在书籍和互联网中寻求答案。 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制作出来的微电影就会具有正确的是非观,

[微电影开题报告]微电影开题报告范文

[微电影开题报告]微电影开题报告范文报告网权威发布微电影开题报告,更多微电影开题报告相关信息请访问报告网。 【导语】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大范文网整理的微电影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电影是由一种意念、一种情绪、一种感觉开始的,经过编剧的巧思组合,将它写成剧本,然后由导演和影像工作者用技术方法表现出来。在一个所谓的“微传播”时代,风生水起的微电影几乎是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气质的事物。2011年,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本文将从实践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研究微电影的镜头语言。 2、现实意义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并且是广受关注和好评的,虽然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总体来看,未来发展道路是一

直向前的,因此对微电影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二、论文综述 1、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 虽然微电影这一概念近年才被提出,但实际上早已存在。以前所说的“网络视频短片”、“广告电影”、“手机电影”、“微视频”等都属于“微电影”范畴,它们不同程度上描摹出微电影的特征。 2007年,法国影像论坛(Forumdesimages在第三届口袋影展(PocketFilmFestival,手机电影展览)上提出,强调电影、电视到电脑之后,智能型手机视窗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四屏幕。当时维基百科将其作品翻译成手机电影,而将其影展译为口袋影展。随着可以用3G、WI-FI上网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多种移动媒体终端的发展,“手机电影”的概念已经无法涵盖此类以新媒体作为传输、播放和观看平台,时长较短、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像作品。“微电影”正是在这样的新媒体语境下推出的新概念。[①] 2、国外研究的综述 通过对几篇有关于DV拍摄以及电影制作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国外在此类领域的理论以及实践都远远超出国内。 当国内拍客正兴致勃勃尝试拿起手中的DV开始观察周围事物,并记录时。国外已经开始利用DV作为教学工具指导青少年

广告学毕业论文浅析微电影广告的特点及意义广告学

题目:浅析微电影广告的特点及意义 学生:艾蒙 学号:********** 所在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12级广告学一班 指导教师:理

目录 引言 (2) 一、微电影广告的定义 (3) 二、微电影广告的产生 (3) 三、微电影广告作品的特点 (4) (一)微电影广告受众的双重定位 (4) (二)微电影广告的草根性 (5) (三)时间“微”,剧情“全” (6) (四)故事的“新”、“奇”、“特” (6) (五)注重社会影响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引言 2010年的《一触即发》点燃了微电影的火焰,从此,我们的“微时代”里不仅有微博、微信、微小说等,现在又加入了一名新成员——微电影。同样,作为网络时代的发展物,微电影融合了“微”时代的特征,符合大众碎片化、娱乐化、分享化的生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态,它传承于常规电影,又不同于常规电影。大家重视的是微电影的传播机制或是其在商业上的营销机制,而没有关注或是研究微电影的文本属性。研究微电影。微电影业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

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它的本质,依旧是广告,具有商业性或是目的性。微电影广告,采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增加了广告信息的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能够更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微电影广告,仍然是电影,不同的是,产品成为了整个电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线索,时间上微电影远远比电影短小精悍。 一、微电影广告的定义 我国微电影广告发展较晚,业界和学术界暂时还未对微电影广告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基于目前学界对于微电影的研究成果,将微电影广告定义为:由广告主付出代价,以新媒体为主要投放渠道的经过科学提炼与艺术加工的“类”电影视频广告短片(时长在30秒—300秒之间),以期达到品牌故事的讲述和企业形象与品牌理念的传播目的。[1]微电影广告传播的主要对象是处于移动状态和短暂休闲时间目标受众。 二、微电影广告的产生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

科研课题论文:浅析微电影的营销优势

电视电影论文 浅析微电影的营销优势 一、微电影的概念和开展 关于微电影的概念和定性,学界观点不一,单从影视制作的专业角度上看,“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筹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产生源于网友们个人拍摄并在视频网站上发布的网络视频,如2005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在网上走红,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20xx 年10月28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首映,该片讲述了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重新登台找回梦想

的故事。以?老男孩?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电影就被界定为微电影的直接雏形。 而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由此,开始了微电影的“营销时代〞。 二、“微电影营销〞的必然性 微电影虽然以一个新兴形式进入网络,但三年来在其开展也逐渐成型,与此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如软件、微电影供给平台、视频播放网站以及商业广告的开展,这其中也有着其必然性。 1、微电影营销享有相应的政策优势。首先从国家战略层而上来看,微电影广告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个新分支,国家“十二五〞强调了“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介互联网和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这成为了微电影及微电影营销的“定心丸〞。 2、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开展壮大,互联网快速开展和上网费用下降。随着用户采集视频设备和费用大幅下降,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高昂的版权购置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本钱,而微电影以其“短〞、“快〞、“精〞、

2019年微电影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2019年微电影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在新旧媒体不断碰撞融合的今天,一些非传统文化或者是亚文化也在这个新旧媒体碰撞、舆论相对自由的时代里,散发出其炫目的光辉。从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到春哥龅牙哥犀利哥,一个个原本平凡的个体在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炒作下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俨然是形成了一个大时代下的一个可以自由诠释自我,展示自我的“微”生活圈。 而微电影(Microfilm)也是微时代中颇具代表性的产物。虽然目前微电影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凭借着其投入门槛低、相对成本廉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诸多优势,它已经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广告商的目光吸引到这一新兴领域。 但也正因为微电影刚刚兴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也导致大量主题不健康、导向混乱的内容混淆视听、扰乱市场的正向趋向,如何利用微电影制作周期短,投资少的特点,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性,使其发挥出更具意义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而在一个学术匮乏的领域,笔者以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笔者希望拿起手中的DV自导自拍一部微电影,来探讨体悟微电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DV作品拍摄的相关资料文献不胜枚举,然而对于微电影创作的相关资料文献则寥寥无几。 笔者从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阅读整理了近四十篇相关文献,以期从中把握微大学生毕业作品以及微电影制作推广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首先从微电影的定义谈起,何为微电影?从百度百科中我们可以得知“微电影,英文名称为Microfilm,是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 微电影一般具备三微的特性,即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欧阳楠也在《微电影-大营销》中也提到,“与耗费巨资、拍摄周期较长的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为主创人员提供了一个时间比较灵活、放映不受限制的“低门槛”载体;而短篇幅的内容也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欣赏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主题突出的精美影像。微电影的到来,仿佛让每个喜欢创作的人都有了展示自我、获得社会认同的机会。”笔者认为,这是微电影非常重要的立足点。数据也显示,优酷目前专业视频内容(购买版权影视综艺内容)约占视频总流量的70%,UGC(网友自制上传)占视频总量的25%,优酷出品占5%。而UGC和优酷出品视频的比例将持续攀升。 然而,诚如综艺报8月所发表的《视频网站开拓微电影新疆域生意前景被看好》一文中所说:“几年前,最初的一批微电影更多还

微电影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微电影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制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以下是微电影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 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xx年得到了快速开展。xx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xx年一场关于“互联网视频激发创新”为主题的TED上表示,互联网视频转动了创新的车轮。相对于文字图片而言,视频更加接近人类古老的交流方式。思科(Cisco)更预计,互联网在未来四五年将实现90%的信息都通过视频传达。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成为当今媒体界的一颗新星,而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借助飞速开展的网络平台,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展空间极为可观。从理论上来说,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到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内容选择范围广泛。而上述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可能平移进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新媒体受众收视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更能说明微电影较为贴合时代开展的步伐。微电影未来会有品牌化的趋势。什么是品牌价值,就是用你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到达很好的与受众分享的力量。比方,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品牌,而思想性就是姜文的品牌。微电影和电影一样,未来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任何一种类型都可能被承受。微电影开展一片光明,但广告价值挖掘方面确实前途坎坷,xx年炽热的B2C市场催热了在线广告市场,然而这一切对电商网站却并不是好事,不断上演的“砸钱秀”正让电商企业不堪重负,互联网广告费一路高涨。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前有

娱乐明星黄晓明代言的凡客诚品微电影《Not At All》的成功案例,找到本钱低、性价比高的推广方式成为各大电商的现实选择。为方便相关领域参考,笔者撰写了此篇论文。本文以微电影的开展与广告植入方法与价值为主线,介绍微电影的开展史,描述微电影如何在开展历程中与广告植入相契合,最后,为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提出了值得借鉴、采纳的建议,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据业内人士统计,xx年,有不下2000部微电影问世。截至xx 年1月中旬,点击率持续走高的10部“xx快乐女声青春态度·系列微电影”,自xx年9月面世以来,仅在主播放平台的总点击量就已超过10亿次。百度上关于微电影已经有超过2480万个搜索结果。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形式,而《老男孩》绝对是推动微电影开展的一个不可无视的作品。“从《老男孩》开始,大家都会认为,我们是一块敲门砖。说我们是里程碑也好,分水岭也好,我觉得我们起码起到了一个作用,在目前大的格局下面,走一条新的道路,比较自由的良性的道路,我觉得这一点我们特别欣慰。可以说,微电影的春天来了。”《老男孩》成员、电影主演王太利说。 在极重视营销的互联网行业,回忆过去的一年,同样有多部植入式微电影让人印象深刻。 由娱乐明星黄晓明代言的凡客诚品《Not At All》、诺基亚N9《不跟随》、支付宝《知托付》、金山毒霸《回家》都是其中的经典作品。 凡客诚品《Not At All》:见证真实

浅析微电影创作中的剪辑技巧 精品

本科毕业创作、设计报告书 题目作品:微电影《漂》 综述:浅析微电影创作中的剪辑技巧 专业:艺术设计(平面方向)完成日期:2013.05.30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创作、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作品和作品综述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作品综述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2013.05.30 本创作、设计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创作、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毕业创作、设计及送交毕业创作、设计复印件,允许毕业创作、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毕业创作、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13.05.30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立题卡 注:1.此表一式三份,学院、教研室、学生档案各一份。 2.课题来源是指:①科研项目,②社会生产实际,③其他。 3.课题类别是指:①毕业创作,②作品综述。 4.教研室意见: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就该课题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及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5.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可对该表格进行适当的修改。

作品:微电影《飘》 综述:浅析微电影创作中的剪辑技巧 课题审核评议结论 该课题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动画方向培养目标的要求,课题难易适中,有一定的份量。课题由曹文防老师拟定,从我院的教学情况及该指导组的教学和专业研究水平看,已具备完成该课题所需条件。建议该课题内容与所选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相吻合,使学生的专业创作与专业理论研究兴趣相符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以艺术设计专业动画方向毕业创作及综述报告的规范要求指导学生,使本课题研究在创作和理论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评议组组长签字: 2012年10月20 日

科研课题论文: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

电视电影论文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 因与思考 20xx年中国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的诞生,标志着网络电影时代的序幕正式开启。微电影以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等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绝对优势备受电影爱好者的青睐。一个小创意、一个小剧本、一部DV,一个网络平台即可完成一部微电影的制作;同时,微电影短小灵活、贴近大众的表现形式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在互联网中风靡盛行。一时间,题材、风格迥异的微电影层出不穷。随着东北乡村剧的热播,反映东北面貌、展现东北生活的微电影也陆续进入网友的视野。其中,以东北黑帮题材的微电影数量为最,而究其兴起原因,可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外因 (一)受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乡村爱情》系列等东北乡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的热播,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东北农民的性格特点通过朴实、幽默的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东北新农村被给予了极大的文化关切,并构建起了城市对农村的文化认同,使得东北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动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模仿。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下,成为文化热点的东北乡村题材,自然是东北微电影人创作的重心所在。但针对东北乡村题材已被广泛应用的现状,微电影创作者只得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另类的表现东北乡村生活的题材――东北乡村黑帮题材,并出现了《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系列、《东北森林故事》系列、《四平青年》《小金刚》《现世五福星》等一系列的以黑帮作为叙事切入点,反映东北乡村生活的微电影。 (二)受黑帮题材电影的影响 黑帮电影由警匪动作电影变化而来,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逐渐兴起,各国电影人也随之广泛演绎,主要表现在贫富极其不均的社会背景下,黑帮争斗、犯罪的影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类型电影。黑帮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对黑帮人物的个体生存状态的探讨、对黑帮家族权力和组织体系的深入思考以及把黑帮元素以一

微电影创作论文:分析微电影艺术创作

微电影创作论文:分析微电影艺术创作本文:王振兴韩强单位:哈尔滨师范高校传媒学院 综合微电影的本性,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其基本的两大属性。这在电影中也是时常探讨的话题,但探究微电影的消灭根源,它往往比电影体现的商业属性更明显。所以,微电影虽然是兼顾了电影的这两大属性,但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众所周知,微电影的商业性是其成活的物质基础,艺术性的体现会使受众受到精神的洗礼,转而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微电影,这样才会促进微电影商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为创供应更好的设备,激发其乐观的创作欲,从今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假如只是视商业性为重而轻艺术性,更多的商业元素会挫伤受众的眼球,即使一时抓住了受众获得了成功,就会使商家投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这样形成的循环式恶性的,最终,使受众越来越少,以致反感。既要辩证的对待微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又要留意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这样,才能使微电影既有质量又有价值。微电影之灵魂———艺术性“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电影的取材来自于自然或是社会生活,其导演不行能凭空想象就能创作出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而微电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微电影的创作怎样高于生活,它总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是导演或编剧从自身的角度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综合囊括了现实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而对于生活来说,微电影还是在肯定的生活范围内取材、构建情节,只能是无线的接近生活。这种无限接近生活的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吸引

力,就在于它不是对生活现实的断章组合,而是有艺术性制造“生活”,这种生活既有我们在现实中生疏的一面,又有我们不同于现实而又使我们古怪的一面,这就是微电影创作的内质,也是其创作的意义。为什么要创作微电影,这不仅仅应是为了谋取肯定的经济利益而为,当然,中国的微电影消灭的诱因就是商业性,以赚取利益为重。但认真揣摩,微电影的来源还是生活,是在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人领先有了影视短片的创作,然后,才有商家鼓动影视短片与广告的结合,形成今日所说的“微电影”。至此,不能仅仅凭经济的攒动而使微电影进展,真正能使微电影进展的内因应当是其自身的“灵魂”,也就是微电影的精髓。微电影真正面对的是宽敞的一般受众,而微电影创作源于且高于生活,其艺术性体现的是生活中的“美”,只有美才会让人去乐于接受、深于观赏,所以,“微电影又是捕获时间消逝与空间跳动性的美的艺术”。当然,这里的美体现了很多种,因人而异,通俗的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或记忆的都可称其为美(也包括丑)。 这种艺术性的体现,与导演或编剧有直接的关系,每个创的风格迥异,所创作出的美的体现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不管如何去创作都要把握好微电影的灵魂之精髓。微电影创作之艺术体现参看近期相对比较优秀的微电影,各有特色,但需要表现出重点的地方往往不足,比如说微电影中的声音,表现的节奏性不是很强,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还来不及声音的大转换影片就已经结束了,即使影视声音方面的问题谈的很多,在声音的运用上还是不够的。同时,大多数表现力度不够。比如说,心情积攒的力度不够、心理呈现的热度不够等,这些不

毕业论文微电影范文

毕业论文写微电影的研究 《纪录电影的起源及演变》(拉法艾尔·巴桑、达尼埃尔·索维吉)原是法国《电影 辞典》(让·路普·巴塞克主编,拉鲁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纪录电影”条目,中文(单万里译)原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纪录电影》1987年第3-6期,公开发表于《世界电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时译者 作了一些修改。 《电影与探险》(安德烈·巴赞)系根据原载《法兰西观察家》1953年4月号和1954年1月号的两篇文章综合而成,后收入《电影是什么?》文集,本书已出中 文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选自福西斯·哈迪编《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 (英国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译自1966年修订版),是编者为该文 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单万里译)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 《法国新浪潮中的真理电影》(胡濒)选自《当代法国电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节,原标题为“真理电影”,见荒煤主编《外国电影近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 《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克劳斯·克莱梅尔)选自沃尔夫冈·亚克布森编《德 国电影史》(德国斯图加特魏马出版社1993年),原文题目为“纪录电影:一个 双重的困惑”。《世界电影》杂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个双重的困境--关于“纪 录片”的概念》为题发表过本文的片断(聂欣如译),全文系专为编辑本文集而译。 《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渡部实)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高维进)选自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系该书的第13章。 《香港新闻纪录电影发展史话》(余慕云)原载台湾《电影欣赏》1991年第7期(总第52期)。 《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纪录片》(李道明)选自陈虻与林旭东主编《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文献》(1997年内部出版发行),原题目为“我的纪录电影经验”。 《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关于微电影白雪猪头写一篇超有深度的论文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1 [1] 香凝. 《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结构[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2] 孔晓飞. 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美学探略[J]. 小说评论. 2008(S2) [3] 刘璐. 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D]. 天津师范大学 2013 [4] 陈媛. 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 安颖. 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 蓝晓璐. 浅析地产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片中的编导意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7] 周晶. “治愈系”电影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张妮. 微电影的传播分析[D]. 湖北大学 2013 [9] 李桂珍.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出去”研究 [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0] 刘孟德. 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徐克电影[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1] 徐小勇. 《1942》影视元素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2] 尹翠.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D]. 郑州大学 2013 [13] 兰子君. 电影人专题片的创作[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14] 张怡. 浅析纪录片的平铺直叙问题及其改进办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5] 曾美静. 李玉电影作品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16] 吴积燕. 移民形象与主体性的呈现: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