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第八章: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pp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高于该部门创造的剩余
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低于该部门创造的剩余
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
润与该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润时,商品价值公式就发生了转化。 W=c+v+m W=K+m W=K+p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周转速度 •不变资本节约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以最小的预付资本取得最大限度的利 润,这驱使资本不断寻找最有利的投资场所。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机制 •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投入等量
社会来看,二者仍然是相等的。 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一,科学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推动了劳动价值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阐明了
资本主义财富两极分化的必然趋势没有改变。
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由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祖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增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产生
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
绝对地租 •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
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
超详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超详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资本主义部分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答: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
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
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答: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哲学上的反映。
二、抽象法。
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法。
运用抽象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经过分析,抽象掉它们的表象,揭示出经济现象的本质。
三、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
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
四、分析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
综合法是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所以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
五、数学方法。
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不仅要研究经济现象质的变化,同时要研究经济现象量的变化。
因此,对某些经济现象应该运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
六、逻辑和历史法。
逻辑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
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相互区别(1)定义不同(2)两者是相矛盾的,从而构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是相分离的,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只拥有使用价值,想实现价值;对于商品消费者而言,只拥有价值,想获得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部门内 部的竞
争
指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之间为获得有利的产、销条 件和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通过提 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导致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形成。
部门之 间的竞
争
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和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 一般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 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托.约.登宁
提高利润率是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重要途径。
4、影响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剩余价值率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 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化。 m’=m/v ,m ,p’=m/(c+v)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 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 呈反方向变化。 c/v ,v ,m , p’=m/(c+v)
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
式,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2、区别:与商品价值相比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 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经常不 一致。
W= c+v+m = k+m = k+p k+p =生产价格
3、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 起作用。
纯粹同商品买卖行 为相联系的费用 (与价值相关)
生产性 流通费用
包装、保管和运 输工人的劳动
商品 价值量
纯粹流通费用
广告费、办公费、 商业店员工资
m
价商成值品本量
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 剩余价值为:180-50(纯粹流通费用补偿)=130
P`=(180-50) /(900+100+50)=12·38%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工资答:工资是与利润、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种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畴。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具体地说,其价值包括: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为训练工人掌握必要技术所需的费用。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答: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
它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
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利润率上升。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在竞争中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3、部门内部的竞争和超额利润的形成。
(1)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 格的差额构成。 (2)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 系。生产价格形成后,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并没有排除 各个部门投资者和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 差别,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成本低于社 会平均成本,仍然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18
二、商业利润 (一)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体现的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 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 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的产业工人创造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 。 (2)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是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由于商业资本投资于商业,帮助产业资本完成商品的销售 任务,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不能 像自产自销那样独占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必须 把其中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方式转让给商业资本。
14
(四)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不 同企业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 2、部门内部的竞争“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 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1)市场价值是由部门内部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 值,是把价值同市场供求和竞争关系联系起来的范畴, 离开部门内部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 价值就是一句空话。 (2)市场价格是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在市场进 行交换的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市场价格就表现为 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ppt课件

答: m′= 100 % 甲:C =60 V =40 m=40*100%=40万元 P′=40/100=40% 甲:C =80 V =20 m=20*100%=20万元 P′=20/100=20%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9、企业全部预付资本2300 万元,其中,固定资本 2000 万元,平均周转速度为n =0.1 ,流动资本300 万元,平均周转速度为n = 1 ,原材料价值200 万 元,劳动力100 万元,剩余价值率100 % ,求生产 成本?
8、某企业年生产9000 件商品,每件商品的 社会价值为30 元,投资固定资本10 万元, 平均使用年限10 年;投资流动资本5 万元, 周转时间3 个月,雇工100 人,月人均工资 50 元,求M ′。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答:预付资本均为1000 万元 C : v = 8 : 2 C =800 v = 2 00, m′=100% m=200 甲年m= P=200*2=400 P′= 400/1000=40% 乙年m= P=200*1=200 P′= 200/1000=20%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11、 甲、乙预付资本均为10 万元(所用资本=所费资 本), C : v =3:2 ,甲m′=100%,乙为200 % 。 求P′。
大学函授《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垄断2. 商业资本3. 资本有机构成4. 相对剩余价值5. 借贷资本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 垄断8. 自然经济9. 商业利润二、单选题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之一是()A.Ⅰ(c+v+m)=Ⅰc+Ⅱc B.Ⅱ(c+v+m)=Ⅰ(v+m)+Ⅱ(v+m)C.Ⅰ(v+m)>Ⅱc D.Ⅰ(v+△v+m/x)=Ⅱ(c+△c)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是()A.萨伊定律B.货币主义C.重商主义D.凯恩斯主义4、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分为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由生产()A. 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B.物质资料的部门构成C.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D.使用价值的部门构成5、在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
A.农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主导产业6、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主体是()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多种分配方式8、伴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积累导致的社会经济后果()A.劳动力缺乏B.相对人口过剩和平均利润下降C.剩余价值总量的增加D.人口的缺乏和平均利润的上升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A.Ⅰ(c+v+m)﹤Ⅰc+ⅡcB.Ⅱ(c+v+m)=Ⅰ(v+m)+Ⅱ(v+m)C.Ⅰ(v+m)>ⅡcD.Ⅰ(v+△v+m/x)﹥Ⅱ(c+△c)12、劳动生产率与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A.成反比B.成正比C.没有关系D.不清楚1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在商品价值生产中的关系是()A.去分没有意义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相等C. 简单劳动等于倍加的复杂劳动D.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14、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流通中的货币B.纸币C.足值的金属货币D.美元15、在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三产业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