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

合集下载

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

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

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是在经济周期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其特点是整体经济活动面临衰退、生产与消费减少、失业率上升等。

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金融危机、通货膨胀、贸易战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首先,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通常起源于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风险暴露和不稳定因素。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问题引发的。

金融危机触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企业倒闭、就业减少和消费减弱,进而拖累全球经济。

其次,全球贸易战也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就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活动。

贸易战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制约了全球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球市场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个因素。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涨的现象。

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生产活动减少,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经济衰退还可能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地区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投资者对该地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降低了对该地区的投资,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通常会扩散到其他地区,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全球经济衰退并非必然趋势,各国和国际组织可以采取措施来应对和减轻衰退带来的影响。

例如,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贸易战的挑战,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合作机制来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此外,各国应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投资,以稳定全球经济。

总之,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例如金融危机、贸易战、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因素。

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

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

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残酷的行为之一,它不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牺牲,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各种资源被动用于军事用途,经济崩溃甚至衰退成为了常态。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经济的衰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分析一些应对战争所带来的经济衰退的有效措施。

一、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原因1. 战争导致生产力下降:战争期间,人们大量从事战争相关的工作,而其他生产领域则被忽略。

生产力的下降意味着商品供应减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2. 投资减少:战争所需的大量经费来源通常来自财政收入和债务。

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服务开支,减少对于基础建设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转而用于军事开支。

这进一步减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3. 资源流失:战争冲突时,国家需要满足战争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燃料、原材料、食品等。

大量资源被动用于战争,从而导致其他生产领域的资源匮乏,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 劳动力浪费:许多年轻人在战争中丧失了生命,造成劳动力的损失。

同时,在战争期间,人们更多地从事战争相关工作而不是生产劳动,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二、战争对经济的衰退影响1. GDP下降:战争使得生产力和投资减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国家的GDP出现下降。

GDP的持续下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减少,物价飞涨等问题的出现。

2. 财政困境:战争所需的大量经费来源通常来自财政收入和债务,因此,战争期间政府的财政状况常常陷入困境。

财政困境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如医疗保健、教育等,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3. 社会不稳定: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使得社会面临着严重的不稳定性。

经济困境会造成社会福利项目的削减,社会阶层差距的扩大,不公平现象的增加,进而引发社会不满与矛盾的激化。

三、应对战争经济衰退的有效措施1. 促进和平发展:为避免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各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合作。

国际社会应推动和平解决争端,减少军备竞赛,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经济衰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对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经济衰退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周期性现象。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是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一、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1.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间,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负利率政策来鼓励市场投资,减少企业债务压力。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补贴等措施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增加消费和投资。

3.监管政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政策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例如,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出现融资风险和金融风险,并建立保险体系,减少投资者风险。

二、企业应对经济衰退的策略1.控制成本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必须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

可以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优化生产结构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策略转型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市场低迷时期,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维持生存状态。

3.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员工、优化生产流程等手段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4.寻求外部资源企业可以寻求外部资源来减轻经济压力。

例如,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借款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资金,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总体而言,政府和企业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应对经济衰退,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政府应制定有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企业应认真调整经营策略,控制成本,加强内部管理和寻求外部资源,确保经济利益最大化。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繁荣和衰退的波动运动。

这种波动在一定周期内,形成了一个由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经济周期。

了解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脉搏,预测市场走势,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1. 繁荣阶段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为欣欣向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企业生产繁忙,就业率高涨,消费信心旺盛,投资活跃,股市繁荣等现象普遍出现。

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热局面。

2.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也是繁荣后的必然过程。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投资疲软,经济活动呈现低迷状态。

为了应对衰退,政府可能采取一些刺激经济的措施,比如降低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

3. 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也是衰退之后的阶段。

在经历了一段阵痛之后,经济开始逐渐企稳并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

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就业情况有所改善,消费需求逐渐回暖,投资氛围略有好转,股市也开始回升。

这个阶段经济活动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脆弱期,需要政府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和支持。

4.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四阶段,通常是复苏之后出现的一个低谷。

在这个阶段,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股市暴跌等现象。

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缓解经济困境,比如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调整货币政策等。

度过萧条期后,经济将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相互联系、循环往复,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规律。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经济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愿我们在经济周期中不断前行,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系

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系

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系经济衰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活动减缓、生产下降甚至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消费减少和生活水平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

这两个经济现象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通货紧缩会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

当物价下降时,人们倾向于减少消费支出,因为他们觉得等待物价再次下降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

这种心理影响会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下降,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

其次,通货紧缩会增加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货币价值上升,债务的实际价值也随之增加。

企业和个人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就可能面临破产和拖欠债务的风险。

这种恶性循环会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经济更加低迷。

此外,通货紧缩也会导致投资的减少,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

通货紧缩时,企业的利润下降,投资意愿减弱,人们往往更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是进行投资。

这种情况下,企业减少了投资,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通货紧缩还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

债务过高而无法偿还的国家或地区,通常会试图通过削减支出来减轻财政压力,进而导致整体经济活动受到进一步抑制。

此时,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衰退会更加严重,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然而,通货紧缩并非经济衰退的唯一原因。

其他因素,如供需关系、资源价格波动、政府政策等也会对经济衰退产生影响。

因此,在探讨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对经济衰退的影响,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鼓励消费和投资;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通货紧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增加债务负担,抑制经济增长。

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

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

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一)1.外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比如金融危机、国际投资的放缓、战争、恐怖主义等都会对经济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2.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也是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政策的变化、开发战略的不得当、自然灾害等也会对经济状况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企业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压力大等也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3.需求不足经济衰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市场需求明显下降。

消费者的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需求下降时,企业的生产规模、员工数量都会随之减少,导致企业的收入下滑。

当企业不再继续生产时,整个经济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

4.供给过剩供给过剩也是经济衰退的诱因之一。

当市场供货过多时,价格会下跌,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同时,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如降低产品质量,削减成本等。

这种行为会导致产品市场信誉度下降。

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二)全球经济不平衡是导致经济形势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全球贸易不公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政策的不协调也是经济形势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缺乏协调,往往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利益。

一些国家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提升出口竞争力,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引发全球贸易战,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此外,各国在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上也缺乏协调,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

全球资源短缺也是导致经济形势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粮食、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供应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资源短缺不仅导致了资源价格的上涨,使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成本增加,还限制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什么是经济萎缩

什么是经济萎缩

什么是经济萎缩经济萎缩,又称为经济衰退或经济衰退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

这种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生产活动减少、失业率上升、商品价格下降及经济活动的放缓等现象。

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萎缩被视为经济周期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且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经济萎缩的原因经济萎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供给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方面的问题。

供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产率下降。

当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下降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使经济活动减缓。

其次是资源短缺。

当某种资源供给不足或受到限制时,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技术进步的滞缓、劳动力市场的僵化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当也都可能成为经济萎缩的原因。

需求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消费者信心的下降。

当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差时,他们更倾向于节约而不是消费,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

其次是投资的减少。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当投资意愿下降时,将会导致全社会的生产活动减弱。

此外,出口的下降、货币政策的收紧以及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对需求方面的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2. 经济萎缩的影响经济萎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

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的萎缩。

经济萎缩将导致企业生产活动减弱,从而导致相关产业的衰退和工厂的关闭。

其次是失业率的上升。

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裁员的现象将增多,从而导致失业率的大幅上升,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经济衰退还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和财政赤字的扩大,加剧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社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不安定。

经济衰退往往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其次是社会福利的下降。

经济衰退时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济衰退时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济衰退时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经济衰退是难以避免的阶段。

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采取一系列明智且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减轻其负面影响,并为经济的复苏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个人而言,在经济衰退时期,首要的是保障财务的稳定和安全。

这意味着要合理规划个人收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比如,避免冲动购物,尤其是对于那些非生活必需品。

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明确各项支出的优先级,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如食品、住房、医疗等。

此外,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也是关键。

在经济衰退时,就业市场竞争往往更为激烈,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增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在线学习或者考取相关职业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个人还应该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

在经济衰退期间,股市等投资市场通常波动较大,风险增加。

此时,适当调整投资策略,增加稳健型投资的比例,如债券、定期存款等,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保护个人资产。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是应对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优化运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等。

同时,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的客户,维持市场份额。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要谨慎进行人员招聘和裁员。

尽量通过内部培训和调整岗位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多技能水平,以适应业务的变化。

对于一些非核心业务,可以考虑外包或者合作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

与供应商协商更有利的付款条件和价格,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变化,提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增加公共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在经济学中,是指一个经济活动普遍放缓、商业萎缩的时期。

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就业、投资支出、产能利用率、家庭收入、企业利润和通胀下降,而破产失业率上升。

衰退发生时,消费普遍下降(需求产生不利冲击)。

这可能引发的各种事件,如金融危机,外贸摩擦,不利的市场供给或经济泡沫破灭。

各国政府通常应对经济衰退,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经济统计学家Julius Shiskin在1975年纽约时报的文章,提出了经济衰退衡量规则,其中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的被遗忘的衡量法则重新浮现。

比如,连续12个月的1.5%的失业率上升。

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通常被看作是为定义美国经济衰退的权威。

NBER定义为:“整个经济的一个显著下降的经济衰退,持续时间超过几个月,通常可见于真实GDP,真实收入,就业,工业生产和批发零售销售业。

”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经济衰退有许多属性,下降的GDP会引至多种效应,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活动下降。

这些社会的外在反应会持续的对个人的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如对就业水平和技能、家庭储蓄率、企业的投资决策、利率、人口结构和政府的政策。

经济活动短期的周期表,会由经济学家用来参照和判断不同时期的的经济衰退形状,如V形,U形,L形和W形衰退。

一场严重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0%)或长期(三年或四年)的经济衰退有些人认为,其来源和化解方式各有不同。

经济衰退和其特征类型经济衰退的类型可以由其特征判断。

在美国最明显的是发生在1954年和1990-1991年的快速和持续的复苏,U形(长期低迷)如1974-1975年U形(长期低迷),W形或者双V形,短期剧烈收缩的经济周期发生在1949年,还有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

日本1993年至1994年的经济衰退是U形,在1997-1998年度,韩国、香港和东南亚曾经经历了U形衰退,虽然泰国有连续八个季度下降但应该被称为L形。

心理方面衰退会作用在人们的心理和信心方面。

例如如果预期经济放缓,公司可能会决定下降(工人)工资减少就业而不是投资。

这种期望可以创建一个循环性的下行周期,使经济衰退或恶化。

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用于衡量评价经济景气指数。

经济学家Robert J. Shiller写道“我们有我们的衡量标准,在经济往来中,我们感觉到经济倒退的程度和无助感。

当心情低落时,消费者不愿消费、商家不愿投资和招聘员工。

”资产负债房地产或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例如经济学家Richard Koo写道,日本的“大萧条”来自1990年开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它引发的土地和股票价格的崩溃,导致日本企业有负资产,这意味着他们的资产价值低于其负债。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由凯恩斯主义理论推导而来的一种经济情况,他说当银行利率接近零时,并不能有效地刺激经济。

从理论上讲,零利率本应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贷和消费。

然而,如果有太多的个人或公司只是专注于储蓄或偿还债务,而不是支出,会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Paul Krugma描述了美国2009年经济衰退和日本“失去的十年” 流动性陷阱的一个补救措施,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或大家投资印钱购买资产扩大货币供应量,导致储户再次开始消费。

另外,这也会刺激出口,减少进口。

和刺激其它技术类。

他估计,发达国家占世界GDP的70%,在2010年3月会(早已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节约通缩和去杠杆化的双刃剑节约可能是有害的行为,尤其在个人方面副作用更大,如果太多的人追求相同的行为,因为最终一个人的消费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太多的消费者同时尝试只是偿还债务而不消费,这被称为节约悖论,它可能导致或加深经济衰退。

经济学家Hyman Minsky还介绍了“去杠杆化”的金融理论,有太多的杠杆(债务相对权益)不能同时消失,因为那会导致资产价值显著下降。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可靠的预测模式,以下规则被示为是可以用来预测债务的经济特征。

收益率曲线倒挂。

为期三个月的失业率上升和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显著变化。

指示性经济指标(指数包括一些上述指标)。

负资产大幅出现,如家庭和金融资产,或个人和企业债务水平高。

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衰退所造成的经济总需求不足,会使政府在经济衰退奇迹倾向于使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走出衰退的策略取决于遵循经济椝律。

量化宽松将有利于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可能会主张增加政府支出以振兴经济增长。

供应方经济学家建议减税,以促进企业的资本投资。

凯恩斯主义认为,宽松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在进行时却可能导致整体货币政策的失败。

消费者是其中较大的变量,所以减税,会是效果更快的可执行措施。

部分经济衰退可以导致股市下跌。

对长期股票市场的评论中,Siegel提到,对于1948年以来十次经济衰退之前,都有股市下跌(发生期)0至13个月左右(平均5.7个月),而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于10%的10次机会中,后面都有大衰退。

房地产市场收缩也通常会在经济衰退之前走弱。

然而,房地产收缩可以比经济衰退持续更长的时间。

一般的政府政策(导致经济衰退)或归咎于那个时期(疲软)的经济状态。

这已经造成关于实际上经济衰退开始时间上的分歧。

一个经济周期中,在经济低迷时期,可以考虑货币供应宽松的成效和后果,以纠正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状态,并经历一个简短的下跌(可能得以复苏)。

因此,(政府政策)它在特定的经济周期中,是不容易推卸需要依靠决定的因素。

经济学家通常说,在一定程度上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的因素是存在的,(这样说的)原因没有得到大众(共同一致)的理解。

因此,现代政府管理部门在试图采取措施时,也没有特定一致的计划来应对经济衰退。

失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特别高。

许多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有一个失业率自然指数,可用于减去实际失业率,来计算经济衰退期间的GDP负缺口。

换句话说,失业率将永远不会达到0%。

全面的经济衰退对就业的影响,可能连续持续几个季度。

在英国的研究表明,低技术,低学历的工人和青年是最容易失业。

在经济低迷时期。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衰退后,失业率花了5年才回落到了原来的水平。

很多企业往往被观察到,在经济衰退期间(它们)的就业索赔连续上升。

商业在经济衰退的早期阶段,生产力趋于下降,然后再次上升,实力较弱的企业会变化改变(经营)策略,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大幅上升。

经济衰退也提供了反竞争的合并机会,但是对整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美国的竞争消磨期间就会导致延长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社会效应依靠工资和薪金生活的人比那些依靠固定收入或福利生活得人更受经济衰退影响。

失去工作会对家庭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个人的健康和福祉。

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当全球经济增长低于3%时,是全球性经济衰退(到来的)时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全球经济衰退似乎会发生在一个长达介乎8年和10年的时期。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条款在过去三十年和过去三年的全球经济评价,全球人均增长均为零或负数。

IMF的经济学家表态,全球经济衰退将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到3%或更低。

通过这一评价,自1985年以来的经济周期,有资格四个阶段:1990年至1993年,1998年,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

英国最近21世纪初之后及一直持续经济衰退对英国产生(消极)影响。

美国据经济学家统计,自1854年以来,美国已经经受了32个周期的扩张和收缩,平均每个经济扩张收缩周期为17个月和38个月不等。

然而,自1980年以来一直只有8个经济时期经济持续负增长一个财政季度以上,而其中只有四个时期会被视为经济衰退:1. 1981年7月- 1982年11月:14个月2. 1990年7月- 1991年3月:8个月3. 2001年3月- 2001年11月:8个月4. 2007年12月- 2009年6月:18个月在最近过去的三次经济衰退,国家经济中心定义(这些衰退)为均符合经济衰退定义,和都由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虽然2001年的经济衰退并不涉及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但经济危机前两个季度,各经济指数也交替下降和经济增长乏力。

2000年后官方的经济数据表明,有相当多的国家在2009年初经济衰退。

美国进入衰退,导致在2007年年底和2008年看到的其它国家相似的衰退。

2007年的美国经济衰退,一直到2009年6月(它才)作为全球首个进入经济复苏的国家。

美国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种可能的后果,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是经济衰退的明显因素。

2007-2009年的经济衰退,导致私人消费下降,这还是近20年来第一次。

这表明当前的经济衰退的深度和程度。

随着消费者信心指数如此之低,经济复苏将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美国的消费者已经由于当前的经济衰退遭受重创,他们的不得已放弃自己的养老金储蓄,房子和贬值的股票。

不仅(他们作为)消费者看着自己的财富被侵蚀- 他们现在也担心他们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会丢失。

美国雇主在2008年2月,最近五年(美国)失去了63,000个就业机会。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2008年4月6日时,有超过50%的机会,美国可能陷入衰退。

” 10月1日,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报告说,在9月份以来美国已经丢失了156,000工作岗位。

2008年4月29日,穆迪宣布美国九个州已经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时期。

在2008年11月,(美国的)雇主们总共使533,000个员工失去工作,是34年来最大的就业机会消失量。

在2008年,估计有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消失。

2009年3月在美国失业率上升至8.5%,并有5.1万个人失业。

在2007年12月经济衰退开始以来,直到2009年3月,已经有约500万或者更多的人失业。

这是失业人数自1940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跃升。

尽管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增长1%,但是,在2008年6月,一些分析师指出,因为旷日持久的信贷危机以及在石油,食品和钢铁等大宗商品的通货膨胀,该国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由此带来2008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收缩0.5%。

这是自2001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在第三季度非日用品品支出消费下降6.4%,服装和食品等也商品支出消费也下降不少,是自1950年以来最大的下降降幅。

2008年12月1日,从国家经济研究中心表示,美国自2007年12月(经济活动达到高峰时)一直处在经济消退,这(论述)是由于多种指标,包括失业,个人收入下降,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提出的)。

2009年7月,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衰退可能已经结束。

于2010年9月20日,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宣布,2008/2009年经济衰退将于2009年6月结束,这是自二战以来最长的经济衰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