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手册
血瘀体质者如何进行调治

血瘀体质者如何进行调治《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
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
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其中,血瘀体质是一种较常见的体质,也是易使人罹患各种慢性病的体质之一。
血瘀体质者具有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眼睛浑浊、眼睛里经常有细小的红血丝、头发易脱落、舌下静脉肿胀瘀紫、皮肤粗糙、易长黯紫色的小丘疹、结节性痤疮及很难消散的色素沉着、刷牙时牙龈易出血、健忘、性情急躁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血瘀体质者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治:1.常吃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食物在平时,血瘀体质者应常吃山楂、黑豆、香菇、油菜、芒果、番木瓜、海藻、海带、紫菜、玫瑰花、金橘、橙、柚子、山楂、绿茶、红糖、黄酒、葡萄酒等具有活血化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油腻的食物及苦瓜、荸荠、菱肉、百合、藕、竹笋、空心菜、蒲公英等寒凉的食物。
2.常吃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药膳血瘀体质者可选用以下药膳进行调治:①山楂红糖汤。
取山楂10枚,红糖适量。
将山楂洗净、去核,切成碎块,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20分钟,调入红糖即成,可随意服用。
此方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
②黑豆川芎粥。
取川芎10克,黑豆2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将川芎用纱布包起来,与黑豆、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至粳米烂熟,调入红糖即成,可随意服用。
此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3.生活起居不可过于安逸血瘀体质者应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并要早睡早起、多进行身体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加重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此类人可多做一些能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如跳舞、做徒手健身操等。
4.可酌情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血瘀体质者可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调治:①复方丹参滴丸。
此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合有胸中憋闷、刺痛、舌下有瘀斑等症状的血瘀体质者服用。
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辨证

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辨证气滞血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辨证类型,它指的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和血液凝滞的病理情况。
气滞血瘀辨证通常表现为气滞症状和血瘀症状的共同存在,具体的辨证表现与治疗方法如下:一、辨证表现气滞血瘀导致的辨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症状: 包括胸闷、脘腹胀满、嗳气、烦躁易怒等。
气滞还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失眠、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2.血瘀症状: 血瘀主要表现为疼痛,如经络瘀阻导致的经痛、胸痛、腹痛等。
血瘀还可能导致皮肤瘀斑、瘀血淤结等问题。
3.舌象变化: 气滞血瘀患者的舌象常常呈现青紫、瘀斑、舌质暗淡等异常。
4.脉象变化: 气滞血瘀患者的脉象往往细弦或者沉迟。
二、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疏肝活血: 由于气滞血瘀的主要病机在于肝气郁结,所以舒肝活血是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当归、川芎等。
此外,适当进行按摩、推拿等物理疗法也有助于疏通气血。
2.理气解郁: 对于气滞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理气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香附、枳实、青皮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
3.活血化瘀: 对于血瘀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香附、赤芍、桃仁等。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
4.养血祛瘀: 气滞血瘀往往会导致血液不畅,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因此,补养血液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当归、阿胶、熟地等。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铁、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也有助于补充血液,改善气滞血瘀的症状。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是根据患者的辨证表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调理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快疗效的显现。
气虚血瘀的症状有哪些?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气虚血瘀的症状有哪些?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导语:气虚血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因为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到引起的,那么气虚血瘀有什么症状呢?噶如何去调理呢?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因为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到引起的,那么气虚血瘀有什么症状呢?噶如何去调理呢?
气虚血瘀症状
1、说话语声低怯,气息轻浅
更不用说胸腔共鸣和腹式呼吸了。
所以我们说,语声低怯,气息轻浅,这是肺气虚的表现。
2、肺主皮毛
肺气虚相对来也容易引起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3、脾气虚,脾胃之气不足
主要表现为饮食没有食欲,而且在饮食之后会出现腹胀,大便困难的情况。
4、四肢无力
我们知道脾主肌肉,脾主四肢。
如果脾气虚的话,则肌肉松软,没有力量。
四肢也容易没有力量的,整个形体比较松弛,没有张力,女性会造成乳房下垂,尤其是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发胖,生完小孩以后,腹部肌肉会严重松弛。
完全一点弹力和张力都没用。
还有臀部下垂,整个人的体型很松懈,不挺拔,这就是气虚没有提升的作用。
5、头晕、血压低
因为气虚,清阳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会有头晕,血压偏低,基础血压低。
比如有的人血压平常都是低压40多,50多,60多,高压不会超过100。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药调理气滞血瘀适应症及使用技巧

中药调理气滞血瘀适应症及使用技巧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中,调理气滞血瘀是中医药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调理气滞血瘀的适应症及使用技巧。
一、中药调理气滞血瘀的适应症1. 气滞气滞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郁结的状态。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脘腹胀满、嗳气、呃逆等。
中药可通过调节气机来缓解气滞的症状。
(1)适应症一:肝胃气滞肝胃气滞是指肝经气滞影响了胃脘部的正常运行,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胀等症状。
中药可采用柴胡疏肝理气、法半夏降逆化湿等药物,调理气滞。
(2)适应症二:痰湿气滞痰湿气滞是指湿气内停、痰液积聚,引起气机不畅的状态。
常见症状有胸闷、咳嗽、痰多等。
中药可选用升降散痰、祛湿化痰的药物进行调理。
2. 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在经络中不畅通,导致血液停滞的状态。
常见症状有疼痛、瘀斑、舌质紫暗等。
中药可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血瘀的症状。
(1)适应症一:瘀血痛证瘀血痛证是指由于血液停滞引起的疼痛症状。
常见疾病如痛经、瘀血性疼痛等都属于此类。
中药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调理。
(2)适应症二: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滞引发的血液不畅通导致的疾病。
如乳腺增生、痔疮等都属于此类。
中药可采用理气化瘀、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调理。
二、中药调理气滞血瘀的使用技巧1. 用药方法(1)药物组方:根据病情选择具有疏理气机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组方,如柴胡汤、芍药四逆汤等。
(2)药物煎煮:将中药材加入适量水中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并具体根据药性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2. 中药与其他疗法结合中药调理气滞血瘀可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如针灸、艾灸等。
这样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3.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调理气滞血瘀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用药: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用药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药物剂量:严格控制中药的用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什么是血瘀体质?如何用药膳调理

什么是血瘀体质?如何用药膳调理
什么是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
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
眼睛里的红丝很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那血瘀体质如何用中医药膳调理呢?请看下文介绍。
什么是血瘀体质?如何用药膳调理
食宜行气活血
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药膳指导: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
可活血散瘀。
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
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起居勿安逸
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运动促血行
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血瘀体质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血瘀体质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其中血瘀体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
中医养生学说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来调理血瘀体质,使身体恢复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方法调理血瘀体质。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中医养生学说注重“防”与“治”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取决于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平衡。
而血瘀体质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养生的目标就是通过调理血液循环,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二、中医养生调理血瘀体质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食物对于身体的影响,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调理血瘀体质。
首先要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的食物,比如红枣、红豆、黑豆、花生等。
此外,适量摄入维生素E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 锻炼调理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推荐一些有助于活血化瘀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可以舒缓身体的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瘀体质。
3.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血瘀体质的人群,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起到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比如川芎、红花、桃仁等。
然而,在使用中药调理血瘀体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 调整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调理血瘀体质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推荐避免久坐不动,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情绪的平衡对于血液循环也有重要影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结语中医养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来调理血瘀体质,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见效。
血液循环的改善不仅可以改善血瘀体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医学养生常识】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文章导读
血瘀的体质在生活中一般是可以通过养生的方法来调理它的,主要是多注意休息、注重劳逸结合以及加强体育锻炼,所以建议血瘀体质患者在生活中最好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做出选择。
血瘀这种情况主要是血行迟缓不畅,一般都是由于患者存在抑郁症导致的,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的放松自己的心态。
血瘀体质患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发生在一些内向的朋友身上,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内向的朋友可以多去跟别人交流,这样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你们可以解开自己的心结。
血淤的主要症候是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其临床表现: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甚至形成肿块。
营养原则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
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
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若是体内有瘀血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四物汤,你的既然是血瘀体质那就应该偏重日常的调理,多吃一些有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
而且中医上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附加一些行气的食物也有好处。
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如果身体发胖,那么就要严格控制体重。
加强体育锻炼和有氧运动。
不要让身体有严重透支的情况,也不要使身体失去本来可以承受的压力或者血液度。
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健康才是保证血液畅通的一个重要中坚力量。
血瘀质体质中医药保健方法

体质类型和易患疾病(血瘀质)根据中医体质辨识,您的体质和易患疾病的情况如下:1、体质类型:血瘀质。
2、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3、发病倾向:易患胸痹、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中医药保健方法1. 情志调摄遇事宜沉稳,努力克服浮躁情绪。
宜欣赏流畅抒情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等。
2. 饮食调养宜选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山楂、醋、玫瑰花、桃仁(花)、黑豆、油菜等。
少食收涩、寒凉、冰冻之物,如乌梅、柿子、石榴、苦瓜、花生米,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油腻食物,如蛋黄、虾、猪头肉、猪脑、奶酪等。
还可少量饮用葡萄酒、糯米甜酒,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但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患者不宜饮用。
女性月经期间慎用活血类食物。
参考食疗方:(1)黑豆川芎粥:川芎、黑豆、大米,具有活血祛瘀功效,适合血瘀体质者食用。
(2)红花三七蒸老母鸡:老母鸡、参三七、红花、陈皮,具有活血行气功效,适合血瘀体质患有胸痹、痛证者食用。
3. 起居调摄居室宜温暖舒适,不宜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
衣着宜宽松,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
不宜贪图安逸,宜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
避免长时间打麻将、久坐、看电视等。
4. 运动保健宜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
如步行健身法,或者八段锦,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左右开弓似射雕”和“背后七颠百病消”加做1~3遍。
避免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锻炼。
锻炼强度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运动,以防意外。
5. 穴位保健(1)选穴:期门、血海。
(2)操作:采用指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
每天操作1~2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瘀体质调理手册 什么是血瘀体质? 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中医谈“痛经” 痛经的病根,仍然在于体质。若非如此,为什么有的女人疼得没有办法,有的女人经期和平常没什么不同?
容易痛经的体质,主要有2种:血瘀型和阳虚型。 血瘀体质的人体内有血瘀,全身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因此痛经。并伴有嘴唇颜色暗,皮肤比较粗糙,身上有莫名的瘀青,眼中血丝比较多,刷牙时,牙龈易出血。比较急躁,易忘事。经期腹部很痛,但不敢按,否则更痛。,排除的经血比较暗,有血块。
阳虚怕冷体质,血液易受寒邪侵袭,流动不畅,好像气血不通一样,也会导致痛经。月经期间,小腹冷痛,用手揉一揉,按一按,或者用热水泡一下脚,会舒服很多。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淡。
少部分女性之所以痛经,是因为气血虚。症状不明显,病人不太痛苦,比如说,月经前2天或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比较少,面色不好,平时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就可以了。
中医谈“鬼拧青” 好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一觉醒来,膝盖上或者胳膊上或者其它地方会出现一块莫名的瘀青。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长瘀青,道理与上面的疼痛相似。阳气不足,就无力推动血液流动,血瘀流动缓慢、停滞,出现瘀青。为什么人们一觉醒来才发现瘀青?因为夜里阳气弱,受了凉。晚上寒气重,有的人睡眠姿势不好,手脚外露,所以容易受凉,形成瘀青。 血瘀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 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 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 痤疮。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 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 健忘、记忆力下降。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体质还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 易有黑眼圈。 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 健忘、记忆力下降。 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体质容易导致这些疾病 血瘀体质的人体型有胖有瘦。血瘀体质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痛风、糖尿病等。 血瘀体质消瘦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极有可能是阴虚兼杂,最易生肿瘤。 偏头疼、胁肋间神经痛。不同于气郁体质的胀痛,血瘀体质的偏头痛是固定的刺痛!常见于气温下降、七情不和时发作或加重。 抑郁症。 肿瘤是体内气血津液的凝滞。是血瘀体质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病症之一。
千万警惕!不要等到得了这些痛苦疾病的时候再来调理身体! 血瘀的存在,表现为,色素沉着,皮肤粗糙, 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肿瘤等病症。 这些都是血瘀体质最容易得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已经是导致衰老甚至死亡的常见病症。
现代人的血瘀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血瘀体质的成因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一方面,更多与后天的性格、情绪不佳造成肝气郁结而形成,其具体原因可见如下分析: 七情不调:长期抑郁,爱钻牛角尖,容易伤及肝脏,肝脏长期不舒展,易生血瘀。 长期服药: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服药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长期受累,就容易产生血瘀。 久病不愈:长期慢性病缠身,久治不愈,容易使血瘀在微循环系统得到发展,逐渐促生血瘀体质。 受到比较严重的创伤:受创伤后,体内会留有难以彻底消融的瘀血,体质就此发生变化,从而促生血瘀体质。 工作生活环境寒冷:血脉遇寒则凝,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易生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一般都间杂瘀血。
为什么要调理血瘀体质? 现代医学也认为: 人体若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的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就会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
很多老年人,尽快吃了很多补血的补品,身体仍然很虚,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内有血瘀。这个瘀的地方就像毛线团的死结,越缠结越大,越补越虚。能上百岁的老人,很少是补出来的,是其体内很少有导致衰老的血瘀。 血瘀的存在,表现为,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肿瘤等病症。这些都是血瘀体质最容易得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已经是导致衰老甚至死亡的常见病症。
血瘀者还易感肥胖并发症、消瘦、月经不调、痛经、冠心病、抑郁症、偏头疼等。 认识到血瘀体质的危害,就不要等到出现腹痛、中风、痛经、冠心病等严重病症的时候才想起去医治,最好从今天开始就及时调理,防患于未然,健康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调理体质是“治未病”的过程,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对家庭、对事业负责的行为。 抑制血瘀偏颇体质的继续偏颇! 如何改善血瘀体质? 活血化瘀,忌食寒凉。寒凉使气血凝滞。除了冷饮外,不要拿蔬果当主食。 多吃:黑豆、黄豆、香菇、红糖、葡萄酒、芒果、番木瓜、海藻、萝卜等。 淘宝网上工心典 体质养生馆根据个人体质订制体质养生茶 助您改善不良体质 血瘀主要是因为肝气不舒,最晚23点之前睡觉才能保证肝血更新。 培养一些兴趣,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爱好里,体会聚精会神的乐趣。 养生之首要为“养心”,快乐、平和的心态是保健、美容的重要基础,是抑制体质继续偏颇的关键;
血瘀体质人群日常运动调理建议 适合的运动 瘀血质者尤需运动,因其血液流通不畅,因此更需运动而使之流行畅通。但瘀血质者往往多兼虚,尤以阳、气虚的兼夹多见,因此运动强度与运动量不宜过大,有氧运动较为合适,常见的项目有:步行、慢跑、缓步登山、滑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韵律操等。而传统运动项目如易筋经、五禽戏、导引、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往往是刚柔并济,本质上亦属于有氧运动,一助血行,二可强体。
注意事项 由于心主血脉,因此瘀血质者往往影响的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此须强调,运动虽为必要,但不宜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应是次数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是做到量力而为。
瘀血质的人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感觉,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停止运动,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胸闷或绞痛,呼吸困难,心悸、脉搏显著加快,冷汗淋漓,眩晕,特别疲劳,行走无力。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动静结合,不可贪图安逸,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血瘀体质人群日常饮食调理建议 原则:理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血瘀体质人群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食物,如玉米、粳米、白萝卜、胡萝卜、海藻、海带、紫菜、香菜、洋葱、韭菜、油菜、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米醋、桃仁、黑大豆、生藕、黑木耳、山楂、桃子、银杏、柑橘、柠檬、柚子、金橘、黄酒、红葡萄酒(对非饮酒禁忌者,适量饮用萄葡酒,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益)、红糖、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多吃蔬菜水果、清淡的食物。
气滞血瘀体质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有涩血作用的食物都应忌食,如乌梅、苦瓜、柿子、李子、花生米等。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虾、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等,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和冰冻食物,避免影响气血运行;小麦、荞麦应少食(偏寒凉);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少吃过辣、过甜、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咖啡、浓茶。
中医谈血瘀
中医谈“血瘀与疼痛、刺痛” 提到疼痛,人们往往不寒而栗。无论是头疼、腹痛,还是心痛、腰痛、背疼,那种不适又无力招架的感觉,的确令人苦不堪言。外表看起来好好的,为什么里面有疼痛感呢?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意思是说,人体气血的运动应该是流畅的,一旦受到阻碍,产生瘀血,人就会有疼痛感。
血瘀体质者的人,顾名思义,就是血凝滞了,阳气不流畅了。中医认为,血液的流动,是在阳气温煦的推动下进行的。若寒邪入血致使寒凝血滞,或者情志不遂导致气郁血滞,或者津血亏虚导致血结停滞,或者久病体虚,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导致血瘀体质。
因为瘀血过久,不疏通。就像正流动的水受到阻碍,后面的水依然不断向前流,结果汇集在“闸口”(血瘀处),“闸口”压力越来越大,闸口出就被压得越来越疼。
量变会产生质变。瘀久而化热,疼痛的同时,还会有烦躁不安、脱发、便秘等热症。 中医谈“健忘与衰老” 人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会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大脑缺血,自然容易健忘了。
古人常把血气充盈与否当做年纪的表征,常用“少年血气未盛”、“壮年血气方刚”、“老年血气既衰”。 很多老年人,尽快吃了很多补血的补品,身体仍然很虚,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内有血瘀。这个瘀的地方就像毛线团的死结,越缠结越大,越补越虚。能上百岁的老人,很少是补出来的,是其体内很少有导致衰老的血瘀。
中医谈“血瘀与冠心病” 中医没有“冠心病”这个词,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血瘀体质。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胸疼,心绞痛,甚至颈、手臂及胃部都有疼痛感,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出汗、昏厥等症状。
通,是因为不通,血气不通。血气不通,要么是因为血气虚弱,气流不动,要么是因为有障碍,流不过去。后面这种情况,就是血瘀体质的特有特征。
有2代人,老母亲80多岁,女儿60多岁,两人老年都得了冠心病。遗传的不是病,是体质,女儿遗传了母亲的血瘀体质。两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痛经、身上有莫名其妙的瘀青等血瘀体质的特征,遗憾的是,当时她们没有及时调理,到了老年时还不得不忍受这些病痛。
中医谈“血瘀与中风” 中风是中医名词,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发病比较突然,死亡率较高,类似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血瘀的存在,比如脑溢血。因为头部有大块的瘀血,气血严重受阻,新的气血供应不上,大脑就会因为缺少血气而突然丧失作用。
中风患者中风前,会有头疼头晕,手脚麻木无力,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活等先兆,实际上这些都是因为身体器官没有等到血气的及时滋养而造成的。血气运送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气血虚弱,另一方面是因为体内有瘀血,有障碍。
所以,防止老年人中风,根本上就是调理出一个健康的体质,保证气血的通常。 中医谈“血瘀与肿瘤”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因为机体的正气首先虚弱,邪毒乘机而入,导致气滞血瘀,痰饮积聚,久而久之形成肿瘤。
肿瘤的形成,好比黑斑的形成。黑斑是因为气血循环不畅,在皮肤表面形成了很小又不容易消掉的“瘀”; 气血不畅,在体内容易形成大块的“瘀”,久而久之形成肿瘤。 所以老年斑不是因为老了才容易长斑,而是老年人容易气滞血瘀,才容易长斑,这是要长某种肿瘤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