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金纳米材料制备及用于抗坏血酸电化学检测

Gold Nano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Modified Electrode, Ascorbic Acid, Detection
金纳米材料制备及用于抗坏血酸电化学检测
黄海雁,袁 虹,兰 晶,冯小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Preparation of Gold Nano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Ascorbic Acid
Haiyan Huang, Hong Yuan, Jing Lan, Xiaozhen Fe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20, 10(1), 24-35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journal/aac https:///10.12677/aac.2020.101004
黄海雁 等
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实现对AA的检测。利用不同的塑型剂,通过直接还原法分别制备得到三种金纳米材 料(金纳米锥、金纳米块、金纳米带)。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金纳 米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直接滴涂法制备金纳米锥修饰电极、金纳米块修饰电极、金纳米带修饰电极,用 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抗坏血酸(AA)在不同金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 为。结果表明,在含有一定量AA的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三种金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对抗坏 血酸都有良好的电流响应能力。并考察三种金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检测AA的线性关系、干扰性、稳定性、 加标回收、实际样品检测等。最低检出限可达率为97.10%~101.45%。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对酪氨酸的测定

20×1 一 o L h ersi q ai a ( = 00 8 ( .o L 5 25 cr l i ofc n = 0 9 9 , n . 0 m l .T er es neut nw s p A) / g o o I .5 C p l )+ . 1 , or a o ce i t m / e tn i f e r . 92 ad
碳 纳 米 管 修 饰 电极 的 电化 学 行 为 及 对 酪 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测 定
蔡 卓 , 莫丽君 , 良伟 , 杜 莫创荣 , 梁信源 , 莫利书 , 富嵘 黄
( 西大学 化学 化工 学 院 ,广西 广 南 宁 500 ) 304
摘要 : 将经超声波处理 的多壁碳纳米管液滴涂 于碳糊 电极 上制成修饰 电极 ( MWN sC E 。应 用循环伏安 法 T/ P ) 研究了酪氨酸( ) 1 在修饰 电极上 的电化 学行为 。测定 结果 表明 , 酪氨酸在 3 5×1 一 . . 0~ 2 0×1 ~m lL浓 0 o / 度范围内与峰电流成 良好 的线性 关 系。 回归方程 为 , ( p A)=0 0 8 m 】L .5 C( o )+52 5 相 关 系数 为 r= / . 1, 099( 7 , .9 2 n= ) 检出下限为 3 2×1 . 0~m0 L S N=3 。该修饰电极 可应用于人 尿中酪氨酸的测定 。 】 (/ / ) 关键词 : 酪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 ; 饰电极 ; 修 循环伏安法
第2 3卷第 3期 2 1 年 3月 01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 e c e e rh a d A p iai n h mia R s ac n p l t l c o
V0. 3. o 3 12 N . Ma . 2 1 r.0 】
纳米金的制备与表征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程如下: 程如下: 针对目的碱基,分别设计四条具有四种不同碱基的 捕获探针; 捕获探针; 按上述流程在支持物上形成由捕获探针、靶基因、 纳米金探针三种成分组成的夹心结构。随后,逐渐升高反应 体系的温度,与目的碱基错配的捕获探针先与靶基因发生变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而与目的碱 基配对的捕获探针仍和靶基因及纳米金探针保持夹心结构, 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 因此,当加入银增强液时,存在错配 碱基的固相支持物上无银壳出现,而配对碱基处可见明显的 银壳。
纳米金粒径与等离子吸收峰的关系
纳米金探针的不同检测模式及其在 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主要包括基因序列识别和点突变分析 两大内容。 基因序列识别在基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 义。 点突变检测在诊断遗传性疾病、确定癌基因激 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与药物抗性相关的突变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将纳米金探针应用在基因检测 中,不但可以简化实验步骤,还可大大降低检测成 本。
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部分依赖于它们在聚合网络中的距离, 当此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平均直径时显红色,大致相等时显蓝 色。 杂交能使粒子间距缩短,形成纳米粒子的聚合物,从而 导致体系产生相应的颜色变化。 因此,随着杂交的进行,体 系的颜色将逐渐由红色变成蓝色,根据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 体系中是否含有靶基因。 在该检测模式中,纳米探针比传统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行基因检测,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金纳米管阵列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金纳米管阵列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多巴胺徐国良;李羚;杨光明【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2(048)012【摘要】以聚碳酸酯模板为工作电极,采用电沉积法从氯金酸和高氯酸溶液中制得金纳米管。
将沉积了金纳米管的模板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用氯仿溶解7min将模板溶解。
制得了金纳米管阵列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巴胺在该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提出了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在电位+0.170V处,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95×10^-7~9.9×10^-2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06×10^-8mol·L^-1。
应用该修饰电极测定人尿样品中多巴胺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6.9%~10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3.1%~4.2%之间。
【总页数】5页(P1470-1473,1477)【作者】徐国良;李羚;杨光明【作者单位】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保山678000;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保山678000;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保山67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相关文献】1.以聚(3-己基噻吩)-石墨烯-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细颗粒物PM2.5中铅的含量 [J], 金党琴;龚爱琴;丁邦东;周慧;田连生;韩磊;黄文江2.石墨烯/纳米金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盐酸吗啡 [J], 常艳兵;刘艳玲;杨晓丽;何琼3.氧化锌纳米簇-金纳米颗粒-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吗啡[J], 陶满兰;谢宗元;罗娟娟;陈雅倩;华梅;杨云慧4.单壁碳纳米管Nafion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J], 欧陵斌;韩立路;柏杨5.纳米修饰玻碳电极阳极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盐酸异丙嗪 [J], 刘娜;胡效亚;王赤贞胤;郭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

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和化学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从纳米金修饰的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的原理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是在传统碳糊电极的基础上,通过在碳糊表面修饰纳米金颗粒来增加其电化学活性和传导性能。
纳米金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能够提高电极的反应活性和催化效果。
另外,纳米金颗粒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增强电极的传导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第一步是制备碳糊电极,第二步是在碳糊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颗粒。
制备碳糊电极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和浸渍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碳材料与溶胶凝胶剂混合,制备成糊状电极材料。
制备好的碳糊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可塑性,能够满足纳米金修饰的需求。
修饰纳米金颗粒的方法也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化学沉积法、化学还原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碳糊电极表面施加电压,使金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纳米金颗粒。
修饰好的纳米金颗粒能够均匀分布在碳糊电极表面,并且与碳材料有良好的结合,形成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
三、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的应用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和化学分析等领域。
在环境监测方面,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可以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环境污染物等。
通过修饰不同的传感层,可以实现对不同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同时,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还可以应用于水质监测、土壤分析和大气污染监测等领域。
在生物传感方面,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细胞等。
通过修饰生物识别分子,如抗体或DNA探针,可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这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疾病早期诊断、药物筛选和基因检测等。
铜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铜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常静;张立兵;李轶;张瑞中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24(41)4
【摘要】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结合至电极表面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性能,而基于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制备的高性能便携式传感器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实验以无需抛光打磨、可一次性使用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工作电极,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铜纳米修饰的ITO(Cu/ITO)电极。
所制备的Cu/ITO电极可用于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
该实验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换为“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研究设计性实验,选择贴近生活的课题,并通过全方位的实验操作和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现代分析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领域。
通过两种不同原理传感器的构建、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页数】7页(P170-176)
【作者】常静;张立兵;李轶;张瑞中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15
【相关文献】
1.葡萄糖在聚对苯二胺/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2.纳米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
3.葡萄糖在铜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4.纳米镍和氧化锌修饰铜电极制备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5.枝晶状纳米铜修饰激光诱导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蔓荆子黄素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中图分类号 : 0 6 5 7 . 1 文献标志码 : A
El e c t r o c he mi c a l be ha v i o r a nd de t e r mi na t i o n o f v i t e x i c a r pi n
t h 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t i me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i n d e t a i l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p e a k c u r r e n t s v a r i e d l i n e a r l y w i t l 1 l o g a r i t h m o f t h e c o n — c e n t r a t i 0 n o f v i t e x i c a r p i n O V e r t h e r ng a e f r o m 2 . 0x l 0 _ 。 。 m0 1 . L _ 。 t o 1 . 2 xl O - mo 1 . L_ 。 wi t h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l i mi t o f 4 . 0  ̄1 0一mo 1 . L _ 。 i n
( 1 . P h a r ma c y C o l l e g e o f F u j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F u z h o u 3 5 0 1 2 2 , C h i n a ;
2 . P h a r ma c y C o l l e g e o f F u j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1 2 2 , C h i n a )
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

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王岩玲;程云环【摘要】介绍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测定抗坏血酸的分析应用.采用电沉积方法,将氯金酸与壳聚糖的混合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pH值等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浓度在5×10-5~1×10-3 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Ip=0.4338c+0.8819,相关系数为0.99871.该法可指导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It was introduced of the method to prepare the electrodes modified by Au nanoparticles and chitosan and the usage to determine ascorbic acid. Th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by chitosan and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with chloroauric acid and chitosan as the mixed electrolyte. The effects of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scorbic acid over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corbic acid possessed high activity for electric catalytic oxidation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shown when the conc en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changed from 5×10-5 mol/L to 1×10-3 mol/L. The equation of linear regression was Ip=0.4338c+0.8819 with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871. This method can guide to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lectodes modified by Au nanoparticales and chitosan and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纳米金;壳聚糖;电化学传感器;循环伏安法;抗坏血酸【作者】王岩玲;程云环【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4纳米金修饰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化学工作站的使用方法,掌握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 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 2. 通过对体系的测量,了解如何根据峰电流、峰电势及峰电势差和扫描速 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以及求算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和 动力学参数。 3. 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七、思考题: 1. 在三电极体系中,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各起什么作用? 2. 若实验中测得的条件电位值和值与文献值有差异,试说明为什么? 3. 通过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pa/V
ipa/A
pc/V
ipc/A
ipa/ipc
5. 考察峰电流与浓度的关系 在 15 mL 分别含芦丁标准液 0.1、0.2、0.5 、1.0、2.0 µM 的电解液中。其他 实验条件同上,分别记录从 0.8 ~ 0 V 扫描的差示脉冲伏安图,并作标准曲线。
五、注意事项: 1. 为了使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应在加入电解质和溶液处于静止下
在脉冲施加前 20ms,只有电容电流 iC; 在脉冲期后 20ms, 所测电流为电解电 流和电容电流的和,DPV 是两次电流相减得到 Δi,因此杂质的氧化还原电流导 致的背景电流也被大大的扣除了,因而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 使其能够应用于浓度低至 10-8mol/L(约 1µg/L)的场合。 纳米材料从兴起到现在,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首届国际纳米科学技 术会议标志着正式把纳米技术作为材料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 ; 第二阶段 (1990 — 1994 年) ,第二届国际纳米材料学术会议提出了对纳米材料微结构的研究应着眼 于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具体描述;第三阶段(1994 年至现在) ,纳米材料的特点在于按 人们的意愿设计、组装和创造新的体系,即以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管为基本 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纳米结构的体系。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具有大 量的界面,界面原子可达到 50% 以上,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独特 性质,产生了四大效应: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 纳米金是指金粒子直径在 1 ~100nm 之间的金材料,是最稳定的贵金属纳米 粒子之一。它属于介观粒子,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在一些特定的晶面上存在着表 面电子态,其费米能级恰好位于体能带结构沿该晶向的禁带之中。因此,处于此表 面态的电子由于功函数的束缚而不能逸出外围;又由于体能态的限制而不能深入 内层,形成了只能平行于表面方向运动的二维电子云。这就是纳米金颗粒所具有 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的物理基础。纳米金的颜色随其直径 大小和周围化学环境的不同而呈现红色至紫色 , 并具有很强的二次电子发射能 力。
极峰电位(Epa) 、阴极峰电位(Epc) 。对于可逆反应,ipa ≈ ipc,峰电位的差值即 △E= Epa-Epc≈0.059 V/n,峰电位与扫描速度无关;如果只出现一个单峰则为不 可逆过程。 而峰电流 ip=2.69×105n3/2AD1/2V1/2C,ip 为峰电流(A) ,n 为电子转移数, A 为电极面积(cm2) ,D 为扩散系数(cm2/s) ,V 为扫描速度(V/s) ,C 为浓度 (mol/L) 。由此可见,ip 与 V1/2 和 C 都是直线关系。 差分脉冲伏安法是在有机和无机物种的痕量水平测量中非常有用的一种 技术。激励方式 :线性增加的直流电压+等振幅的脉冲电压。 差分脉冲伏安法的电势波形是线性增加的电压与恒定振幅的矩形脉冲的 叠加。脉冲宽度比其周期要短得多,一般取 40-80ms。在对体系施加脉冲前 20ms 和脉冲期后 20ms 测量电流,将两次电流相减,并输出这一个周期中的电解电流 Δi。并用 Δi 对电势 E 作图,即得差分脉冲曲线。
氧化峰 Epc
–0.2V
Epa
I E
选择施加在 a 点的起始电位 Ei,然后沿负的电位即正向扫描,当电位负到能 够将 Ox 还原时,在工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Ox + Ze = Red,阴极电流迅速增 加(b-d) ,电流在 d 点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电极附近溶液中的 Ox 转变为 Red 而耗尽,电流迅速衰减(d-e) ;在 f 点电压沿正的方向扫描,当电位正到能够将 Red 氧化时,在工作电极表面聚集的 Red 将发生氧化反应:Red = Ox + Ze,阳极 电流迅速增加(i-j) ,电流在 j 点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电极附近溶液中的 Red 转变为 Ox 而耗尽,电流迅速衰减(j-k) ;当电压达到 a 点的起始电位 Ei 时便完 成了一个循环。 循环伏安图的几个重要参数为:阳极峰电流(ipa) 、阴极峰电流(ipc) 、阳
进行电解。 2. 实验前电极表面要处理干净。 3. 不同扫描之间,为使电极表面回复初始状态,应将电极提起后再放入溶 液中,或将溶液搅拌,等溶液静止后再扫描。 4. 避免电极夹头互碰导致仪器短路。
六、数据处理: 1. 相同芦丁浓度下,分别以 ipa 、 ipc 对 v(扫描速度)作图,说明二者之间 的关系。 2. 相同扫描速度下,分别以 ipa 、 ipc 对芦丁溶液的浓度作图,说明峰电流 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3. 计算相同实验条件下阳极峰电流与阴极峰电流的比值 ipa / ipc 及阳极峰电 位与阴极峰电位的差△E,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芦丁在 B-R 溶液中电极反应过程的 可逆性。
1. 电极预处理 用 Al2O3(粒径 0.05um)粉将玻碳电极表面抛光,然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
蒸馏水分别超声清洗 3 min,浸泡在蒸馏水中待用。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向 0. 5 mmol /L HAuCl4 溶液通氮气 5 min 除氧。打开电脑,打开 CHI600D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界面,将处理好的玻碳电极置于上述已除氧的混合液中,在0.5 ~ 1.5 V 的电位范围内,以 100 mV/s 的扫速循环扫描 5 圈,将金粒子沉积 到玻碳电极表面。 3. 芦丁在裸玻碳电极和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把15 mL 含芦丁标准液10 µM的电解液加入电解池,然后插入电极,以新处 理的修饰电极(或裸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 参比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法设定。在“实验”菜单中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循环 伏安法”,点“确定”,设置实验参数:高电位(+0.8V) ;低电位(0 V) ;静止时 间(2 s) ;扫描速度(0.1 V/s) ;灵敏度(1.0×10-5) ;循环次数(1) ,点击“确定”。 从“实验”菜单中选择“开始实验”,观察记录循环伏安图,记录峰电流和峰电位。 4. 考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 在 15 mL 含芦丁标准液 10 µM 的电解液中,分别以不同的扫描速度:0.1、 0.15、0.2、0.25、0.30 V/s(其他实验条件同上)分别记录从 0.8 ~ 0 V 扫描范围 内的循环伏安图并记录。 扫速(V/s)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上海辰华 CHI600D 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 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 ,电解池一个 2. 试剂:芦丁标准溶液(4.0×10-3 mol/L) ,pH=4 的 BR 缓冲溶液,无水乙 醇,Al2O3(粒径 0.05um)粉
四、实验步骤:
循环伏安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扫描电压, 以恒定的变化速度 扫描,当达到某设定的终止电位时,再反向回归至某一设定的起始电位,记录工 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对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进行分析。
c
e
f
d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所示:
i
a 0.8V
ipc ipa Iபைடு நூலகம்
k j i
还原峰
b g h
芦丁(Rutin)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的茎和叶中,是 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在临床上它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瘫及各种因毛细管脆性 增加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和冠状动脉高血压病等。
循环伏安法是用途最广泛的研究电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电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能在很宽的电 位范围内迅速观察研究对象的氧化还原行为, 因此电化学研究中常常首先进行的 是循环伏安行为研究,如电极过程的可逆性、电极反应机理、计算电极面积和扩 散系数等电化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