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
王建勋;何思平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8(003)025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规则激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凝状态明显缓解,未发生血栓栓塞.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肾病综合证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应.
【总页数】1页(P128)
【作者】王建勋;何思平
【作者单位】675600,云南省弥渡县人民医院内儿科;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中疗效观察 [J], 周迎晨;王钢
2.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伴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J], 汤卓庆
3.血栓通和灯盏细辛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聂晓冬;刘牧;赵平
4.丹红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 [J], 陈彤;牟虹;易晓颖
5.灯盏花素注射液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 [J], 何思平;马捷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一、引言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保护肾脏功能的目的。
二、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是肾病综合征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利尿剂、降压药、降脂药等。
利尿剂有助于消除水肿,降压药可降低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降脂药则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
此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
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害,有助于蛋白尿的缓解。
免疫抑制剂则可降低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对肾脏的损害。
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同时注意药物副作用的监测。
细胞毒药物应用对于病情较重或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细胞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进一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损害,但需注意其副作用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减轻蛋白尿症状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需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症状。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等,以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蛋白尿水平。
降低白蛋白水平肾病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低白蛋白血症,需采取措施提高白蛋白水平。
这包括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改善营养状况等。
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肝功能,确保白蛋白的合成与代谢正常。
升高球性比容球性比容是反映红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指标,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球性比容下降。
为改善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可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促进红细胞生成。
同时,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治疗肾移植对于某些病情严重、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移植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肾移植能够替代受损的肾脏,恢复正常的肾功能,但需注意移植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监测。
透析治疗辅助对于肾病综合征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透析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27例疗效观察

凝状态患儿 , 机分为治疗组2 随 7例 , 照组 2 对 5例 。所 有 患 儿 均 常 规 激 素 治 疗 , 疗 组 同 时给 予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6 ~ 1 Ou (g・ ) 1次 / 治 O O / k d , d, 腹 壁 皮 下 注射 , 疗程 4周 。 察尿 蛋 白 定 量 、 清 白 蛋 白 、 固醇 的 变化 及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的 不 良反 应 , 程 结 束复 查 凝 血 指 标 。结 果 : 疗 观 血 胆 疗 治
[ ] 张 可 真 , 富 霞 , 翠 华 . 发 脑 梗 死 的 危 险 因 素 研 究 [] 实 用 诊 3 郑 李 再 J.
断 与 治 疗 杂 志 ,0 6 2 (0 : 3— 3. 2 0 ,0 1 ) 70 7 1 收 稿 日期 : 0 6 0 — 2 修 回 日期 : 0 6 1 — 0 2 0 —3 1 , 2 0 —2 1
<00) 单药组 ( .1及 P< 0 0 ) . 5。
在 治 疗 过 程 中未 见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明 二 药 联 用 可 提 高 疗 说
效 且 较 为 安 全 , 上 研 究 证 实 奥 扎 格 雷 与 丹 参 联 用 是 治 疗 急 性 以 2 3 不 良反 应 各 组 在 治 疗 过 程 中未 见 不 良 反 应 , 组 治 疗 . 各 后 肝 肾功 能 、 尿 常 规 、 电 图 均 与 治 疗 前 相 比无 明 显 变 化 。 血 心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0 2: 8 3 2 2 0 31 - 3 .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发 生 与 血 小 板 的 功 能 和 结 构 的 变 化 有 关 ,
血 栓 素 A2 T ( XA2 是 促前 列 环 素 ( GI ) 对 抗 上 述 活 性 物 质 , P 2合 成 不 足 或 者 P 2则 当 GI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加、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1.病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确定其病因,因为不同的病因所导致的肾病综合征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可以治愈的病因,如感染、药物过敏等,应及时进行治疗,以恢复肾脏功能。
此外,对于一些无法彻底治愈的病因,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肾脏损害。
2.控制症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尿蛋白增加,因此控制尿蛋白是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皮质激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和减少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从而达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除了尿蛋白增加外,肾病综合征还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等症状。
对于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口服蛋白质补充剂或者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来补充丢失的蛋白质。
而对于高脂血症,常规治疗包括限制脂肪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合理使用降脂药物等。
此外,肾病综合征还经常伴随着水肿症状,对于轻度水肿,可以通过限制钠摄入、减少饮水量和使用利尿剂等方法来改善。
而对于严重水肿,可能需要进行腹腔透析或血液透析等脱水治疗。
3.免疫调节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免疫异常相关,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和减少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来缓解病情。
而免疫抑制剂则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免疫损伤。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避免因副作用而导致其他问题。
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

山东 医 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2 9期 1 ; 例 治疗组 2例 出现 注射部 位 皮 下瘀 点 , 无一 例发
生静脉血 栓 。两组无 一例 发生过 敏反应 。
3 讨论
生物利用 度高 且 不需 定 期 监测 。另 有 实 验 证 明 , 低
分 子肝 素钙可 降低血 浆 内皮 素水 平 , 内皮 素 降 低使
1 1 临床资 料 同期 在 我 院 肾 内科 住 院 的 肾病 综 .
为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2 结果
合征患者 5 O例 , 均符合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 。男 】
2 9例 、 2 例 , 龄 1 4 女 1 年 6— 7岁 、 均 3 . 平 2 1岁 , 程 病
2 1 两 组治疗 前 后 2 . 4 h尿蛋 白定 量 、 A B、 I 、 血 L FB
血管 得 以舒 张 , 而改善 肾脏供 血 。另外 , 从 低分 子肝 素钙具 有抗 炎和调 节 细 胞增 殖 作 用 , 可促 进 系膜 细
D一 聚体 ( D) 纤 维 蛋 白原 ( I ) 同时 观 察 患 者 二 D 、 FB ;
是否有 出血倾向、 女性患者月经量改变及 有无过 敏 反 应等 。
13 统 计学 方 法 . 采用 S S 0 0统计 软 件 , 测 P S1 . 检 指标 用 ±s 示 , 数 比较 采 用 t 验 。J≤0 0 表 均 检 P .5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2 9期
低 分 子肝 素 钙 对 肾病 综 合 征 患者 高 凝 状 态 的影 响
李 先 杰
( 州市人 民 医院 , 东莱 州 2 10 ) 莱 山 640
摘要: 目的 探 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 肾病 综合征 伴高凝 状态 的疗效 和安全性 。方法
肾病综合征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肾病综合征(N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主要症状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容易反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现在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为10.8%,患病总人数已经达到1.2亿人,形势严峻。
肾病综合征早期时基底膜病变较轻,根据病情的逐渐发展会导致大量的蛋尿白被排除体内,造成血浆蛋白降低。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较多,如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等,对生活的影响较大。
肾病综合征本身需要对症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在治疗方式差别也比较大,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
一下就针对几种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一般治疗(1)饮食:制定优质的低蛋白食谱,蛋白质的摄入量根据每公斤体重0.8-1g的原则进行计算,进行低热量饮食。
因为大量蛋白质丢失,错误的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对于蛋白质的摄入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
对于已经出现水肿或者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量,每天盐分的摄入量控制在3-6g左右。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治疗中需要是摄入丰富的维生素A、B以及B族维生素食物,主要来源于新鲜的瓜果蔬菜,除此之外还可以多摄入一些微量元素的食物,主要包括钙、镁、锌。
进行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尽量清淡饮食。
(2)利尿、消肿:肾病综合征较轻的患者在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后会导致尿量增多,在病情较重或者使用激素药物效果不明显时,首先判断患者的血容量状态,然后根据医嘱使用相关的利尿药物,常用的利尿剂为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
使用利尿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情况,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低钾血症,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充。
(3)减少尿蛋白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使用降压药,如ACEI、ARB类的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
还可以应用血管紧张素对酶抑制剂进行转换,缓解肾小球内高压状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肾病综合征市凝状态中疗效观察

综合征 2 4例 , 报 告 如下 : 现
l 临 床 资料 19 年 至 2 0 98 0 1年 入院 的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患
者 4 5例 , 中 男性 3 其 3例 , 性 l 女 2例 , 龄 l ~ 6 年 8 2
岁( 平均 3 . 2 8岁 ) 。均 符 合 高凝 状态 诊 断标准 : T P
疗, 并行 对 照 研 究 , 别 检 查 治疗 前 后 的 2 蛋 白 量 , 脂 , 浆 蛋 白 , - " 体 等 指 标 。 果 : 发 性 肾 病 综 合 征 时血 液 呈高 分 4h尿 血 血 D -聚 结 原 凝 状 态 , 西 药 基 础 上 静滴 复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疗 效 优 于 单 用 西 药 组 。 论 :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能 改 善 肾 病 综 合 征 患 者 的 高 凝 状 态 , 在 结 复 提 高 肾病 综 合 征 的 疗 效 。 关 键 词 复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 凝 状 态 ;肾病 综 合征 高
( 收稿 日期 :0 2 0 — 1 2 0 — 12 )
加 用 复方 丹 参 注 射 液在 治 疗 肾 病 综 合征 高凝状态 中疗效观察
周迎 晨 王 钢
南京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 ( 京 2 0 2 ) 南 1 0 9
摘 要 目 的 : 究 复方 丹 参 注 射 液 在 原 发性 肾病 综 合 征 高 凝 状 态 中 的运 用 。方 法 :5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患 者 分 组 治 研 4例
维普资讯
江 苏 药学 与I 研 究 床
20 0 2年 第 l 0卷 第 3 期
加热 后 , 碱 性 环 境 下 产 生 白色 的 P ( H) 沉 淀 , 在 bO z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多种多样,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还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的诊断,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而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NS。
继发性NS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肿瘤等。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出现在任何特定年龄段,而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在发病前可能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
此外,肾病综合征也可能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起病可能急骤也可能隐匿,患者可能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除了水肿和蛋白尿外,肾病综合征还可能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和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能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可能正常或受损(GFR下降),还可能伴有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以及骨髓穿刺活检异常。
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理分型。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水肿、蛋白质丢失、感染、血栓栓塞、肾衰竭等。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因、病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的风险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高凝状态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它是客观的病理过程,其程度常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且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肾病综合症(NS)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尤其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肾病综合征病人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给予抗凝治疗已取得可喜效果。
一、发病情况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多见于成年病人,也见于儿童病人。
不仅发生于静脉系统,而且也发生于动脉系统。
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发病率为1.8%~5%,最常见部位为肾静脉,其发病率为5~62%,平均为35%;其次为深部静脉及肺动脉,其发病率分别为25%和15%~20%,成年肾病综合征病人并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约为10%~40%。
二、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形成的机理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形成,其有关因素为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系统成份的含量改变,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状态异常、静脉瘀滞、血液粘滞度增加、遗传因素以及药物的应用等。
(一)凝血系统异常⒈凝血因子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因子Ⅰ、Ⅱ、Ⅴ、Ⅶ、Ⅹ含量升高,且因子Ⅰ大多可高达600mg/dl以上;而因子Ⅸ、Ⅺ、含量不足,因子Ⅱ、Ⅲ、Ⅳ、Ⅹ和Ⅺ活性增强;据研究表明上述凝血因子的含量改变是由于小分子蛋白从尿中丢失和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增加所致。
⒉抗凝物质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降低,蛋白C、蛋白S含量正常或降低,蛋白C活性减弱,α2-巨球蛋白和肝素辅助因子Ⅱ含量升高,且AT-Ⅲ下降的水平与低白蛋白水平成正相关;据研究表明以上抗凝血物质的改变是由于从尿选择及肝代偿合成增加所。
⒊纤溶系统纤溶酶系统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纤溶酶(α2-AP)的改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则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形成复合物抑制其活性,抗纤溶酶可与已激活的纤溶酶原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肾病综合征病人发病初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降低,其与血胆固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抗纤溶酶活性增加,存在纤溶功能低下,其与血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内皮细胞是合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主要场所,而抗纤溶酶则主要来自于肝细胞。
肾病综合征病人以基底膜受损及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继发可引起肝细胞合成胆固醇、抗纤溶酶代偿性增加。
脂质代谢紊乱则可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合成t-PA/PAI平衡失调,导致出现高凝状态甚至血栓的形成。
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D-二聚体(D-Dimer)是升高的,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具有特异性强,较敏感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分子标志物之一。
在无临床血栓栓塞表现的儿童肾脏疾病中,可作为间接对高凝状态存在的预后和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依据以及预后的判断。
⒋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状态异常肾病综合征病人血小板数目增加,而且对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凝血酶等激动剂聚集反应增强。
血小板高聚集力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
肾病综合征病人高凝状态时血小板被激活,原存于静止血小板胞浆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脱颗粒发生易位其表达率明显增加,随肾病综合征的缓解而逐渐恢复正常,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肾病时高凝状态间关系,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之一,动态观察CD62P、CD63的改变,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抗血小板活性药的应用。
⒌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液粘滞度升高,其升高与血液浓缩、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血液粘滞度升高,会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⒍遗传学因素国外有文献报导肾病综合征病人,若存在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V的基因突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
⒎其它:强力利尿剂、长期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加重高凝状态。
(二)肾实质内凝血异常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发现在肾小球疾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内同时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活性抗原、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子Ⅷ亚单位、纤溶酶及α-2抗纤溶酶沉积;通过免疫电镜检查发现膜性肾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上、内皮下、基膜上有纤维蛋白相关抗原和vWF沉积,通过免疫组化发现肾病综合征病人肾活检标本在肾小球内有凝血-纤溶蛋白及血小板产物沉积;这些结果都提示肾小球内皮细胞是局部凝血激活的场所,凝血酶的产生是通过外源性凝血机制,肾静脉血栓是肾实质内凝血造成的。
肾小球内凝血激活的另一可能机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之后的补体激活损伤了内皮细胞,内皮下基质暴露,导致因子Ⅻ激活,引起了内源性凝血。
三、实验室检查⒈凝血活力的检查: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的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为肾病血液高凝的重要成份,为常用的高凝指标。
⑵血、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血、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增高,而且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比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更有意义。
⑶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陶士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高凝时测定时值明显缩小。
⑷血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它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肾病时升高比其它肾小球疾病尤为明显。
⒉抗凝血功能有关检查抗凝血酶Ⅲ(AT-Ⅲ)活力降低,它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⒊纤溶系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降低,抗纤溶酶活性增加,血中D-二聚体(D-Dimer)升高的。
⒋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状态异常血小板数量增加,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表达率明显增加,随肾病综合征的缓解而逐渐恢复正常,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肾病时高凝状态间关系,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之一。
⒌血液动力学检查①全血或血浆比粘度增加;②红细胞计数和压积增加。
⒍血栓弹力图:是以血液凝固的动力改变图像来观察凝血过程的低下或亢进的动态变化。
肾病时血流时r、k及m时值均缩短,Ma及Me值增高。
⒎肾病的基本检查①血浆胆固醇增高,与高凝程度呈正相关。
②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下降,其与水肿的程度、胆固醇增高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呈负相关,重症患儿出现白球蛋白严重的倒置。
四、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病人由于高凝而引起血栓形成的缓急和堵塞的血管部位、大小的不同而异。
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肾病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而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肾病少见。
典型的肾静脉血栓或栓塞可表现如下:①剧烈的肋腹痛,肋脊角压痛;②突然尿蛋白加重;③出现肉眼血尿;④肾功能急剧减退;而大多数可能仅有轻微症状,如肾区隐痛、肿胀。
确诊可行选择性血管造影,CT、Doppler 超声血流图、静脉肾盂造影。
肺栓塞常缺乏典型的症状,不超过1/3出现临床症状,如:①胸痛;②咳嗽、咯血;③呼吸困难;④大面积栓塞时猝死。
确诊可通过肺闪烁扫描检查。
五、治疗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高凝状态,易于发生血栓。
(一)一般治疗低脂饮食,戒烟,控制体重,适当活动、防止长期卧床。
(二)对症治疗①控制血压,使舒张压<90mmHg,②使用降血脂药物,如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③纠正低蛋白血症,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白蛋白制剂;④适当应用利尿剂。
(三)抗凝疗法肾病综合征病人抗凝治疗的指征:①浮肿明显特别是伴有体腔积液者;②血浆白蛋白<20g/L;或A/G严重倒置;③明显的高脂血症,•特别是血胆固醇大于12mmol/L时;④血小板较高者(大于30万/mm3);⑤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6g/L;⑥抗凝血酶浓度<70%;⑦D-二聚体浓度>1mg/L;⑧病理类型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⑨彩色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显示有肾静脉或其它血管血栓形成者。
出现上述条件之一可选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⑴普通肝素(UFH)肝素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尽管包括肝素在内的“鸡尾酒”混合疗法在五六十年代已应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但由于对肝素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机理认识不足,加上对其过量易致出血的过分担心。
肝素分子量为3000~30000,为带阴电荷的酸性粘多糖,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作用;除可通过其抗凝作用,阻止血栓的形成─特别是肾小球损伤时肾内微血栓的形成,从而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的过程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以及肾内炎性介质的释放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可减少胶原、纤维连结蛋白等的产生,阻止肾小球病变的慢性进展。
在系膜增殖性肾炎动物模型中,用肝素治疗除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外,尚可减少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包括板层蛋白、胶原Ⅰ和Ⅳ、以及FN等在内的系膜基质的扩增,保护肾小球基底膜阴电荷屏障等作用。
肝素的用法:肝素以每次1mg/kg(标准体重)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天1次,每10~15天为一疗程,对确诊或高度怀疑有血栓形成者则每天加用1次,并可休息3~5天后重复使用1~2•个疗程。
用药前后及期间监测出凝血和凝血酶元时间,以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治疗前1~2倍。
有出血表现时即停用普通肝素,伴有严重出血时用鱼精蛋白中和(1mg鱼精蛋白中和100u普通肝素)。
我们的资料显示肝素配合其它药物治疗肾小球疾病,对肾病综合征的难治性病例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76.2%,•特别是对伴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患儿,肝素是不可缺少的有效药物。
对伴有硬化形成和新月体形成的病例也有部分疗效。
在治疗中人们注意到,许多尚无肾内微血栓形成的病例,运用肝素治疗后仍取得显著疗效。
有文献表明,肝素虽然对已经形成的硬化肾小球可能并无作用,但可保护残余肾小球功能,阻止肾脏病变的进一步进展,因而出现临床症状的好转。
对伴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肾炎病例则有较好疗效。
⑵低分子肝素(LMWH)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促解聚后,分解成一些由较短的多糖链构成的、分子量在4000~6500道尔顿之间的化合物,半衰期较长,而衍生而来的,具有显著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8%,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4倍。
引起血小板减少,自发性出血较普通肝素少。
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我科在国内首先提出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剂量与方法。
应用方法:100~120AXaIU/Kg/次,每天1次(0.1ml≈1000AXaIU),腹部皮下注射,两周为1疗程。
如出现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0.6ml 鱼精蛋白中和0.1ml低分子肝素);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指征同普通肝素。
同时观察了36例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患儿,结果表明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低分子肝素后,尿蛋白明显减少,其中88.9%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其中病理类型为MCNS和MsPGN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