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青海金矿可行性分析

青海金矿可行性分析概述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素有“天空之湖”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矿产资源地区之一。
青海金矿作为青海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将对青海金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金矿资源青海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包括石英脉和砂状沉积源两类。
青海金矿储量庞大,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探技术的发展,青海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展迅速。
市场需求黄金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珠宝、投资、工业应用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饰品、金条等黄金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金融危机的风险上升,推动了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需求。
因此,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强劲,市场前景看好。
技术条件青海金矿的开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采用传统的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矿山设备和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青海金矿的开采过程中。
因此,从技术条件上来看,青海金矿的开发具备优势。
经济效益青海金矿开发的经济效益是其可行性评估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青海金矿资源储量、市场需求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青海金矿的开发将具备可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相关数据和经验估算,青海金矿的开发可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水平。
社会环境影响及管理金矿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破坏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此,在金矿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风险和挑战作为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青海金矿开发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降低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和投资回报率。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金矿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 海西州概况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为在青海湖西而得名。
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与西藏为邻,东与青海省海南、海北州为界。
东西长837km,南北宽486km,总面积32.58万k。
辖2市3县3行委,人口41万。
海西州的地形地貌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
海西州属典型的高原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太分明,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
境内长流性河流达80余条。
其中,集水面积500k以上的中小型河流40余条。
海西州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区、滩地有连绵的草场和大块绿洲,草原面积900万h,其中可利用草场890万h,宜农待耕土地30.3万h,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很大。
野生动植物资源500余种。
截至2008年底,全州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
己发现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1626处。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铅锌、金、银、湖盐、钾、硼、锂、镁、溴、碘、锶、芒硝、石棉、石灰岩、自然硫等。
其中湖盐、氯化钾、氯化镁、锂、锶、芒硝、石棉、化工石灰岩、硅灰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
2 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主要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向对其进行阐述。
本文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作用的阈值。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供给、社会条件的支持和污染承受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从要素构成的角度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即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
其中,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又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
青海省都兰县瓦勒尕金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8(3)研究与探讨收稿日期:2018-06-08作者简介:孙峰(1983—),男,甘肃天水人,本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
摘要:瓦勒尕金矿处于东昆仑—柴达木成矿带上,且具有一定规模矿床产出。
主要通过矿体特征的详细研究,初步对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总体上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目前所发现的金属矿产多与一套中高级变质岩地层有关,该套地层可能为区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为后期金矿的富集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瓦勒尕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8)03-0027-03SUN Feng,LIU Bin(Th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242Brigade of Liaoning Province,Xingcheng 125100,Liaoning,China )The Walega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Kunlun-Chaidamu metallogenic belt and has a certain scaledeposi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s through the detailed study of th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On the whole,the ore body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fault structures,and the ore types are mainly altered rock types and quartz vein types.The metal minerals discovered so far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a set of middle and high grade metamorphic rock stratum.This set of stratum may be the main ore source bed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 material sources for the enrichment of late-stagegold.gold deposit;genesis of orebody;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Walega青海省都兰县瓦勒尕金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孙峰,刘彬(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二大队,辽宁兴城125100)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前峰弧南侧复合拼贴带的东段的北部,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地区构造区划与矿产分布图见图1,该带为早古生带昆仑大洋板块向柴达木板块俯冲而形成的岩浆弧带[1]。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指南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广袤高原和雪山草原的美丽省份。
作为中国四大高原省份之一,青海在地理意义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地位。
因此,青海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青海的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与甘肃相邻,南接四川和西藏,西邻新疆,北濒蒙古。
它是中国大陆的最西和最南部分省份之一。
青海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
青海的气候主要分为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和寒凉的高原气候。
由于其地势高原且地跨多个纬度,气候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夏季较短,气候干燥;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寒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凉爽。
二、地形和地貌青海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柴达木盆地以及部分内蒙古高原组成。
其中西北高原是青海的主要地形特征,地势高且平坦。
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横贯整个青海。
青海地貌以高原、山地、戈壁滩和湖泊为主要特征。
地势较高的高原区域被广阔的高原草原所覆盖,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青海湖鲜花草原”。
典型的山地有巴颜喀拉山、附近的雪山以及玛多山等。
盗墓跑道的戈壁滩、只此一家的五彩湾、大漠孤烟的沙漠和湖泊,如风景迷人的青海湖,都构成了青海的独特地貌。
三、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碱、硼砂等。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的重要基地。
青海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动植物资源。
大面积的草原为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而高寒湿地则是世界自然保护区域保护的若尔盖,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候鸟和珍稀濒危动物,如黑颈鹤、白鳍豚等。
四、生态环境由于青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青海的地理知识点也是考生们必须熟悉的内容。
本文将对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经89°30′至103°04′,北纬31°03′至39°20′之间。
东临甘肃,西毗新疆,南界西藏,北连内蒙古和宁夏。
全省总面积7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地势较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境内有巍巍祁连山脉、雄伟的昆仑山脉、华丽壮观的神仙居、峻峭险奇的可可西里等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分布广泛,既是自然环境的宝藏,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圣地。
二、气候特点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高寒的气候对青海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年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不多。
青海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青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和发展。
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青海还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在经济方面,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铝、铅、氟等。
同时,青海还发展了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青海作为生态省份备受关注,青海湖、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之一,也是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
可可西里被誉为“藏羚羊的王国”,是我国稀有动物、野生植物物种的重要基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青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床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

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床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摘要:洪水河铁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山脉东段布尔汉布达山北坡洪水河中游,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笔者从洪水河铁矿床的矿床特征出发,对其成因以及其找矿标志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洪水河铁矿特征成因分析洪水河铁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山脉东段布尔汉布达山北坡洪水河中游,东距都兰县153km,西距格尔木219km,行政隶属于海西州都兰县管辖。
工作区沿洪水河向北约29km简易公路与国道Gz25青藏公路相通,交通尚属便利,但在洪水期和冰冻期道路交通受阻。
该地区矿产开发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起,系统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伴随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该地区成为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尤其是铁矿的勘查。
矿产资源开发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和便利条件,外部环境较好。
1 洪水河铁矿床矿床特征(1)从地层上看,本区铁矿多与狼牙山组地层有关。
可见本区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之上,中元古代形成了浅海—滨海相沉积环境,并沉积了原始的铁矿层,形成了清水沟、洪水河、三通沟等铁矿,本区铁矿赋矿地层狼牙山组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出露范围广,厚度大,生成铁矿的潜力较大。
(2)从岩浆岩的产出看,本区一些内生矿床(点),铁矿与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有关,均产于本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加碎屑岩的接触带上,如洪水河多金属矿点,三通沟北铁矿点等等。
另外,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能使围岩发生重结晶作用或蚀变、交代作用,对原始铁矿带(层)进行迭加改造,同时还生成了一些热液交代矿床(点)。
(3)从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来看,围绕航磁异常及重力异常梯级带北侧形成一个铁矿成矿带,其拉力根、三通沟、洪水河、清水河铁赋存其中。
说明在该异常带为铁矿成矿有利部位。
(4)通过洪水河铁矿和清水河铁矿对比,其成矿环境相同,地质条件相似,矿床类型亦相同见。
浅析青海省沟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64浅析青海省沟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刘锦文,朵德英(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摘 要:目前沟里地区金矿开发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重要的矿产成果之一,该地区经历了从远古时代到各个时期的海洋陆地转化阶段等复杂的形成过程,沟里地区存在着强烈的岩浆活动,这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
通过对沟里地区金矿床的分析确定了其形成的具体时代,也对控制矿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日后的矿产勘查提供便利。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不同的外力作用和金矿成矿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青海;沟里;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064-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刘锦文,男,生于1983年,汉族,青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沟里地区位于东昆仑山的东南段,东昆仑山地区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运动,这就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沟里地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金属矿产,同时这也是青海省最著名的金属成矿地带,有着“金腰带”的美称。
青海省的沟里地区存在两条深大断裂带,分别是昆中和昆南断裂带,它们都是从东向西贯穿在沟里地区的,形成了地区内最基本的构造。
沟里地区的地层受到断裂带和岩石的影响残缺不全,大多数是以岩片的形式出现,这其中的岩石种类多样,最主要的有酸性岩浆岩以及断裂带的超基性岩。
1 造山作用和成矿沟里地区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运动,直到巴颜喀拉地带与东昆仑的陆地地带碰撞以后才进入陆地内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内沟里地带分布着大量的壳源花岗岩,之后的发展中此地带又形成了最晚期的侵入岩-钾长花岗岩,通过存在的岩石类型就可以推测出当时阶段是处于伸展期的环境,然后到造山后期的伸展转换阶段,沟里地区出现了中低温热型的金属矿,这是金属矿产形成的最主要时期,与东昆仑山的其他金属矿形成基本一致。
在这一时期,构造体的转换以及成矿流体的形成在热事件的改造之下形成了丰富的金属成矿物质,从此大量的金属矿床开始形成[1-3]。
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浅谈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地质矿产概况、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1.1区域构造体系东昆仑东段地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加里东造山带东段,北与柴达木盆地毗邻,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毗邻,东以鄂拉山断裂为界,西至青藏沿线。
东昆仑东段横跨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分别以昆北、昆中、昆南、北巴断裂为界划分为昆北、昆中、昆南和阿尼玛卿4个三级构造带。
东昆仑东段是晚加里东造山带、晚华力西—印支构造—岩浆活化带(花岗岩及陆相火山岩),昆北构造带由元古界裂解残块(金水口群)、早古生代裂陷槽沉积(滩间山群)和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组成;昆中微陆块由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和各时代侵入杂岩组成,该带中nw—nww 向大型剪切带发育,且与金矿关系密切;昆南构造带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洋壳沉积(万保沟群),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陆缘沉积组成,与钴、铜、金矿关系密切;阿尼玛卿造山带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与弧后火山岩及岛弧火山岩在这一个构造带中共存,与铜、金矿关系密切。
1.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成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发展演化阶段。
前寒武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统一的稳定陆台后,被克拉通化并成为基底;中—新元古代沿昆南构造带发生初始裂解形成昆仑洋;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进一步拉伸裂解呈多岛洋/裂陷槽,奥陶纪末大洋俯冲、闭合,形成沟—弧—盆体系,志留纪进一步隆升造山;晚古生代阿尼玛卿裂谷开合、华力西期造山活动引发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早中生代受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闭合及印支期造山活动影响,昆北、昆中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昆南及阿尼玛卿构造带则形成陆缘活动带;晚中生代—新生代全区隆升,处于陆内叠复造山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截止2014年底,青海已发现各类矿产134种,矿产总类88个。
在已探明
的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钾、锂、锶、石棉、饰面用蛇纹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4中排在前三位。
●青海多数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分布不均,但同类矿产往往具有集中分布
的特点。
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布,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部分重要矿产严重短缺,贫矿较多。
青海省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即96.3%
为盐类矿产,除钾盐、石棉矿外,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如铝、锰、钒、钛及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磷、汞矿品位很低,铁矿以贫矿为主。
●共生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
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
同时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
●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丰富,主要集中
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及东部乌兰县境内和西部冷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