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

合集下载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十二承接上一篇--补语和状语在句法上都是谓语的连带成分,在表达上都有使语言明确、生动的作用。

有些语言单位既可以作补语,又可以作状语。

例如:①很干净②干净得很例①的"很"是状语,"干净"是中心语,其排列顺序是:状语+中心语,构成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例②的"干净"是中心语,"很"是补语,"得(助词)"是补语的标志。

其词序是:补语+中心语,构成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换言:顺读的"很干净"是"状+中心",将"很干净"逆向倒读成"干净得很",是"中心+补",其语意都是表示"干净"的程度。

③很仔细地看④看得很仔细例③的"很仔细"是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看"是中心语。

例④的"看"是中心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很仔细"是补语。

例③的"很仔细地看"是"状语+中心"的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将例③逆向倒读成例④的"看得很仔细",是"中心+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简言之,例③是"状+中心",例④是"中心+补",其语方针义都是表示"看"的情状。

⑤于1921年成立⑥成立于1921年例⑤中的"于1921年"是介词结构状语,"成立"是"中心语",顺读的"于1921年成立"是状语+中心语的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将例⑤逆向倒读成例⑥的"成立于1921年"则是中心语+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语病---语序不当(实用)

语病---语序不当(实用)
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D项,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完善”与“建立”调换位置。
答案:B
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主客体颠倒 6、并列词语或短语次序不当
五.主客体颠倒
(例1)、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
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
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辨析]
主客体倒置,应改为“虽然我们对现
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例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 是陌生的,可是对中年人却是熟悉的。 “青年人对……是陌生的,中年人对此却 是熟悉的。”
• 我是鄄城第一中学高二(19)班的一个能歌善舞的可爱女生.
• 1、一位优秀的有30年教学经验的西 藏高原的乡村教师。 • “西藏高原的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 的优秀的乡村教师”。 • 2、姚明是一位优秀的有近五年NBA经 验的国家队的篮球明星。 • 姚明是国家队的一位有近五年NBA经 验的优秀的篮球明星。
28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B )
A.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旱灾17日有加剧 趋势,粮价可能再创新高,粮食面临进一步减产。持 续不断的热浪已经导致全美数十人死亡。
B.格拉迪尼是佛罗伦萨富有的丝绸商人的妻子,
她曾为达· 芬奇担任模特。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
《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就是格拉迪尼。
4、依程度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 (程度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 爱她,娶她。
6、依对应承接关系排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陕西志丹717500)【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组织、衔接,是由语素而词语,由词语而句子,由句子而语段,由语段而篇章,而且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符合一定的事理,反映一定的语言习惯。

语言有序,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现代汉语语言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章。

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是指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顺序,语段和语段之间的顺序。

有序地组织语言,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1.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就句子而言)1.1 常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

常式句一般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如,和蔼、亲切的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政治课。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次序: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1,对于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详细地在显著位置上作了报道。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声称:“这是一次绝对地偶然事件。

”此句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应为“都在显著位置上作了详细(定语)的报道”,“绝对(状语)是一次偶然事件”。

例1.2 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此句状语与状语错位,“广泛”应为“关注”的状语,不是“引起”的状语。

多项定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成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国家队的①一位②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③优秀的④篮球⑤女⑤教练。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复杂的定语(短语充当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单个词充任的定语)之前。

例如,广大农民表现出拥护农村政策(动宾短语)的无比(单个词)的热情。

多层状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示间、处所的词或短语(名词);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情态、情感的词或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在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构成中,无论是语素组成词、 词组成短语,或者词、短语组成句子,基本构造方式 都是相同的,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等五 种结构。 复合词跟短语的结构形式基本一致,例如: 偏正式: 单干——单独地干 壁画——墙壁上的画 述宾式: 管家——管理家务 结晶——结成晶体 联合式: 语文——语言文字 答应——回答和应对 主谓式: 性急——性子急躁 地震——大地震动 述补式: 改正——改得正确 说服——说得服帖 不同语言单位也有相同的组合方式,如: 改革 治理整顿 改革开放了
语序的固定性和灵活性: 在汉语语法中强调语序的重要性与固定 性,但汉语语序并非完全固定不变,也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怎么了,你? 下班了,已经。 真不象话,这个人。 这样的变式句在口语中经常出现, 为了强调突出某一部分内容,将常式句 的语序做了变换。
例:①、我||洗了衣服了。 ②、衣服||我洗了。 ③、我||衣服洗了。 对于汉语语序固定与灵活的问题, 语法学界提出应把“语序”与“词序” 区分开来。
练习: 武松打死了老虎。 武松被老虎打死了。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小楷笔不能写大字。 苏州城里有个玄妙观。 三月八日放假半天。 教室里走出几个人。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梦。
2) 语气。 3) 口气。 4) 评议性成分。 5) 句型或句式变化。
“三个平面”理论的影响: (一)把语法研究中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 因素区分开,有利于分析、解释一些原来复杂 的问题。 王冕七岁死了父亲。 (二)把语法分析中相关的句法、语义、语用等 因素联系起来,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发 展。 他送我一本书。——他把一本书送给我。 他偷我一本书。——*他把一本书偷给我。 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小张来了。——*来小张了。
总结展望:当代汉语语法研究正面临着 向动态研究、向多元研究、向解释性 研究、向深层次研究过渡的进程之中, 正加快步伐跟国际语言学界接轨,正 在酝酿产生扎根于汉语语言事实的新 的语法理论。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修改——语序不当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修改——语序不当

题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指句子中词语或分句的顺序不符合语法习惯或事理。

主要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虚词位置不当、并列短语位置不当、分句位置不当等几种。

一、定语和定语中心语定语是名词性成分前边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义,通常带结构助词“的”。

一个句子如果有主语或者宾语,而且主语或宾语包含定语和定语中心语,那么定语中心语就是主语或宾语的结构中心。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一般不属于同一个层次,都修饰中心语,因此,若句子中定语很长,且不止一个,那么应先找到定语中心语,然后将多项定语的层次划分清楚,以防排列失当。

解题思路记一个公式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①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短语;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记一个典例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练习下面句子存在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

(1)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2)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3)《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4)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答案(1)“天津”和“比赛现场”有交叉,不能并列;“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定语语序不当,应该为“都有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2)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第一次”和“全国”交换位置,“历时三年”移到“普查工作”后。

汉语方言学的现状和愿景_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的现状和愿景_游汝杰

[收稿日期] 2005-05-23 [作者简介] 游汝杰(1941—),浙江温州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汉语方言学的现状和愿景游汝杰(复旦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讨论最近5年(2000年至2004年)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地理、历史、方言学史、方言课本、方言比较等方面。

二、根据方言学的现状,对汉语方言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并对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前途,以及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学;方言;学科现状[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05)05-0108-08一、解题本文所谓“现状”主要指2000年以来近五年的“现状”,“愿景”意谓“愿望和前景”。

二、学科目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最近五年(2000年—2004年)汉语方言研究在地区或地点方言描写和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含方言词典)、语法研究、方言比较、方言地理、方言历史、方言学史、方言课本、方言学教材和综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新的进展。

五年来汉语方言研究可以说是欣欣向荣,其标志是:学术会议多,学术论文多,研究渐趋深入,某些领域或课题成为大家共同关心和参与的热点,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空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也有所提高,方言学工作者后继有人。

目前本学科的热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方言分区问题有以下单篇论文:詹伯慧《方言分区问题再认识》(《方言》,2002年4月)、陈章太、詹伯慧、伍巍《汉语方言地图的绘制》(《方言》,2002年3期)、王福堂《平话、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归属》(《方言》,2001年2期)、伍巍《论桂南平话的粤语系属》(《方言》,2001年2期)、陈立中《试论湖南汝城话的归属》(《方言》,2002年3期)、李小凡、陈宝贤《从“港”的词义演变和地域分布看古吴语的北界》(《方言》,2002年3期)等。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知识

現代漢語章五語法一、名詞解釋: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均为音义结合体;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4、句类:根据语气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5、句型:根据句子结构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6、句式:句子的特征分类,句式是根据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结构类型;7、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8、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9、谓词:指在前面可以加“不”,在句法结构中经常作谓语,同时能作主语和宾语的词。

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描述性代词,如“这么”;9、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的词,其属性常存对立性质,故多成对或成组出现,如中式:西式;10、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与所代替、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传统语法按作用将之划分为三大类:代替人或事物的人称代词,表疑问的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的指示代词;11、拟声词:即模拟声音的词,又称“象声词”,如“叮当”。

有修辞作用,可使语言具体形象,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故常运用于口语及文学作品中;12、短语:即意义上和语法上可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称词组,是大于词而不成句的语法单位;13、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和句子的一种方法,即尽量将短语或句子划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除联合结构等可能由多个并列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外,其余均可采用此法,故又称“二分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的内部组合层次;14、中心语:即偏正短语中的中心成分,可为词或短语。

主要有三种类型: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15、独立语:句子中的某个实词或短语与其前后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句意上又是必需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即独立语。

按表意作用可将之分为四类: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16、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可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据不同的标准可分出句型和句类两类。

八排瑶语的中定词序探究

八排瑶语的中定词序探究

属连 州 ,至 清康 熙 四十 三年 (73 10)在 连州 三江 城设理 瑶 同知 ,专理瑶务 ,属广 州府 。 14 9 6年撤
“ 阳安 化管 理 局 ”置连 南 县 ,县 府驻 三 江镇 ,统
辖瑶 区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成立 后 ,连南 瑶族 自治 县于 15 年 1 93 月建立 。
a l l

寄 风


g a j y a
ma4 l4 l
nr a j
i m i a m

u i
杉 虎


h i r a f l
w u
fi 4 3
而在 排 瑶语 言 中 ,句 法 结 构 与汉 语 是 一 致 的 ,即陈述一个 主题时 顺序依 次为 主语 +谓 语 + 宾语 。但在词 序方面 ,排瑶语 言的词汇语序 与汉
作者简介 :房颖菲 (9 3 ,女 ,瑶族,广东连 南人 ,教师。 18 一)
1 9
第 2期
房颖菲
八排瑶语 的中定词序探究
总第 1 O期
3 韵母表 (1 5 个)
韵母

往 不 一样 。
韵母
i e
例字

读音
d4 a
例字

读音
j4 i4 e
a i a O
( 二)排 瑶语言 的归属
1 声调表 ( 8个)
排瑶语 言属汉 藏语 系苗瑶 语族 的瑶语 支 ,操
邀 敏方 言 , “ 敏” ( 邀 排瑶语 音 )是排 瑶人 民的
自称 ,翻译 为 “ 瑶人 ” ,于 是其 方 言就 称 为 “ 邀 敏 ”方 言 ,属 于 “ ”语 的一 种 。排瑶 与其你 哪 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人大全文2000年文史类专题 【文献号】1077 【摘要】 结语以上举了四个有“反常词序”的方言为例,说明南方方言中并没有“中心语—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003 【原刊页号】194~197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11 【标 题】论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问题 【英文标题】"Reverse" Word Order in the Morp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Compounds in Chinese Dialects Ting Pang—Hsin 【标题注释】一九八○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召开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桥本万太郎教授应邀与会,那时他的《言语类型地理论》出版不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跟他辩论“公猪、猪公”的词性问题,他认为“猪公”是表性别的形容词后置,我认为“公”是名词,“猪公”是名词修饰名词,根本不是词序的颠倒。辩论各持己见,并无一致的结论。事后我想写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一再因循,到现在才能写成,而桥本先生十三年前已归道山,现在谨以此文纪念他和我的友谊,同行之间坦率的切磋令人难忘。这篇文章的大意曾经在一九九六年五月伊利诺大学召开的第八届北美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中讲过, 当时用的题目是“Reverse ”Word Order in the Morp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s inChinese Dialects。 【 作 者】丁邦新 【作者简介】丁邦新,香港科技大学 【内容提要】汉语在类型上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修饰语——中心语”(或“形容词——名词”)的词序,但有些学者提出南方的汉语方言有“中心语——修饰语”的结构。本文从几个方言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说明汉语方言中bìng@①没有“中心语——修饰语”的词序。 【英文摘要】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odification construction inChinese adopts the word order of Modifier-Head (or Adjective-Noun). Some scholars, however, have noted that the reverseorder, namely Head-Modifier, is also found in some southernChinese dialects. The most commonly discussed construction isa root, which is usually a term of domestic animal, followedby a gender maker. This paper provides a different analysisof thes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sequence is actually not"reverse"in word order and should berecognized still as the Modifier-Head in structure. In otherwords, the Head-Modifier word order does not exist in Chinesedialects. 【关 键 词】类型/词序/反常词序/修饰语/中心语 types/word order/reverse order/modifier-head/head-modifier. 【 正 文】 一般来说,汉语在类型上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修饰语—中心语”(或“形容词—名词”)的词序,但是近几十年来颇有学者(岑1953,桥本1976,余1976)指出南方的汉语方言里也有反常词序“中心语一修饰语”的结构,bìng@①认为这种结构是受到西南侗傣语的影响。还有学者(藤堂1959)认为上古汉语也有这种反常词序的存在。我在六年前(丁1994)曾经指出上古汉语里bìng@①没有“中心语—修饰语”这种结构存在的痕迹,当时也曾经提到方言里的情形,但说得过于简略,现在想从几个方言的角度再来检讨这个问题。项梦冰(1988)曾经讨论过这种“异序现象”,看法非常接近。我现在集中探讨表示动物性别的词汇,希望能彻底@②清这个问题,其他类似词汇我就不再讨论,请参看项文。(注:项梦冰的文章是一个全面性的讨论,大体的意见跟我非常接近。我在初稿完成后承张敏告诉我有这篇文章,在此致谢。幸好我的论点集中在有关动物性别的词汇上,也许还有一得之愚,可以给同行参考。) 一 方言里所谓“反常词序”的现象 岑麒祥(1953)首先指出广州话有“形容词放在名词後面”的现象,认为是广东原始土著所操语言里保存下来的痕迹,原始土著的语言和现代的壮语同一系属。换句话说这种反常词序的词汇,是壮语的成分。他说得很简略,只举出以下若干例子:“客人叫做人客;乾菜叫做菜乾;公鸡叫鸡公;牯牛叫牛牯。” 到桥本万太郎(1976)讨论亚洲大陆语言扩散问题的时候,他认为汉语里有些结构上的异常现象其实是阿尔泰语言或南亚语言扩散的结果。对於上面提到的复合词,他认为是修饰语放在名词之后,同时是一种“化石性”的结构(fossilized compound),保留早期的痕迹。 他也指出这种复合词的出现在汉语方言里有南北之分:例如北方说“公牛”,南方说“牛公”。他同时又举了“鞋拖”、“风tái@③”、“鱼生”、“饭焦”等例证,认为越是向南,就越能找到名词在前,修饰语在后的复合词。在桥本(1978)的“言语类型地理论”里,他进一步把词序“横”的地理推移和从古到今“纵”的演变连系起来,引申藤堂明保(1959,1966)的看法,认为上古汉语里有“名词+修饰语”的结构,后来才渐渐成为“修饰语+名词”的结构。 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已经指出藤堂的分析不足信,古代并没有“中心语(名词)—修饰语”的结构,纵的演变既然没有,我觉得横的推移也是一种误解。 余霭芹(1993 )的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Grammar是第一本讨论汉语方言文法的书,第一章是Word order :Head+mo—difier,遵照桥本万太郎的办法并未改变。我认为中心语+修饰语的结构其实@①不存在。以下从湘语、客家语、粤语和闽语四个方言来证明我的看法。(注:选这些方言的理由是因为所谓“反常词序”的词汇大部分出现在这四个方言里。)讨论的对象主要是表示动物性别的词汇,材料参考袁家骅等(1960,1983),及A.Yue—Hashimoto(1993),其余来源请见书目。 二 湘语中的“反常词序” 湘语的材料包括新湘语的长沙话和老湘语的双峰话及洞口黄桥话。

北京话 长沙话 公牛 牛牯(子),牯牛,牛公(子),骚牯子 母牛 牛婆(子),zì@④牛子 公狗 狗公(子) 母狗 狗婆(子) 公鸡 鸡公(子),叫鸡(公) 母鸡 鸡婆,鸡项子 双峰话 黄桥话 牛牯 牛牯子 牛婆子,zì@④牛 zì@④牛 狗公子 狗牯 狗婆子,草狗 狗娘 鸡公子,雄鸡 鸡公 鸡婆子,鸡项子 鸡@⑤,鸡娘

第一,我们看到在动物名词之后表示性别的字有两类,一类是亲属称谓,如“公、婆、娘”等,“婆、娘”bìng@①不是表示性别的形容词,而是本身带有性别意义的名词,“公”自然也可如此解释。我们相信这些名词正是把表示人际关系的词汇用之于动物,后面表示性别的字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另一类是“牯”字,有两个意义:在古文里指牡牛,另一义根本就是指“阉过的公牛”,湘语用的是第二义。长沙话、衡阳话中还有“牛崽子、狗崽子、鸡崽子”指小牛、小狗、小鸡。第二,在“牛公、牛婆、鸡公、鸡婆”之后有时还可以加上名词词尾“子”,可见前面的成分是一个名词。长沙话、黄桥话又可以用“牛牯子”指公牛,清楚地表示“牯”是名词,不是一个表示性别的形容词,后面可以加上另一个词尾“子”。(注:李蓝告诉我,在湘语城步话中没有生育过的家畜家禽都不能称“婆”。未生育的母牛、母猪、母狗分别是“zì@④牛”、“草猪”、“草狗”,未下过蛋的母鸡、母鸭是“子鸡、子鸭”。因此更可证明“狗公”“狗婆”“牛公”“牛婆”的“公”和“婆”不是纯粹表性别的字。)另外又有“虾婆子”“蛆婆子”指虾、蛆,bìng@①不是指母虾、母蛆。鸡@⑤和鸡项子下文再讨论。 三 客家话中的“反常词序” 客家话的情形如下:

北京话 公牛 母牛 公狗 母狗 公鸡 母鸡 梅县话 牛牯 牛@⑥ 狗牯 狗@⑥ 鸡公,生鸡(公) 鸡@⑥, 鸡媛□

这里我们发现客家话的“牯”主要用于走兽,但也可以用于人物,如“老张牯”“老二牯”之类,充分表示“牯”字是一个名词,老张牯的“牯”字不可能是一个表示性别的形容词。“@⑥”字可以用于一切动物,指人的也有“阿三@⑥、刘二@⑥”等,“@⑥”当然也不是一个专指动物性别的形容词。在家禽飞禽方面,雄性的用“公”,雌性的也用“@⑥”。另有“鸡媛□

附图 ”指尚未生蛋的小母鸡。“公”字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或无生物的后面,如“虾公”、“碗公”,自然指称的不是“公虾、公碗”。 四 粤语中的“反常词序”

北京话 公牛 母牛 公狗 母狗 公鸡 母鸡 广州话 牛公、牛牯 牛@⑤ 狗公 狗@⑤ 鸡公、生鸡 鸡@⑤、鸡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