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中国政体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中国政体的演变

主干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的政体——

1.含义: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兴衰过程

(1)萌芽于战国

理论上,战国时期,(人物)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地方行县、颁秦律;统一、

和文字;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和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和之法,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①实行制(中央官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选官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③调整和健全了

(军制)。

特点:①用分权(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

(5)加强于北宋和元朝

内容:北宋:①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互相牵制;立更戍法。②集行政权。设(副相),枢密使、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③集财权。在各路设使,管理地方财政。④集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

元朝:①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省、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

特点:①强干弱枝(北宋);②在中央分权(相权)基础上的地方分权(北宋);③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元朝);④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元朝)。

(6)强化于明清

内容:明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②改大都督府为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

③制定《》。④设厂卫特务机构。⑤实行。

清朝:①增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

(7)结束于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两大基本矛盾: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基本矛盾的斗争。即皇权和相

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唐、北宋和明朝三朝尤为突出。唐朝:实行制,三省长官同为,相互牵制和监督;北宋:设事、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明朝:废除

(2)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一矛盾往往在王朝末期较为突出,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导致政权覆亡,国家分裂,因此,几乎历代王朝都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代表性的封建王朝有秦朝、西汉、北宋、清朝等。

4.两大统治思想:秦朝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之后为儒家思想。

二、中国近代的政体——

1.君主立宪制

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等,他们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

19世纪90年代末,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要求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制,由于顽固势力的进攻而失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2.民主共和制

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此后,虽然发生过袁世凯和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也不得不打着中华民国的牌子。但由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设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更由于中国自然半自然经济没有完全解体,加上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中国共和政体有其名无其实,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国民大会的权力,蒋介石更是集党

政军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三、中国现代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主要有权、权、权、监督权四大类。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49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宪法规定我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此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

1.《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制。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而制定的,是中国历

3.《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袁世凯废除《》,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

4.《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蒋介石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它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为核心的国家制度。这部“宪法”公布以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蒋介石在政

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的宪法大纲,具有性质。

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