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县志随摘(明光人自己的历史)
雷家炳‖商南县2021年《断代志》之我见

雷家炳‖商南县2021年《断代志》之我见 经全体县志编辑人员历时10年的辛勤努力,商南县 1991至2010年《断代志》终于付梓出版了,这是全体县志编辑们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全县人民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编纂这部几百万字大书,实属不易。其编纂之功,劳力之巨,贡献之大,值得肯定与敬重。 方志,是全面记载某一地域,某一时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既有其独特的写作体例、格式与严格要求,又有研究参考价值。故此,收入志书的,一是要观点正确;二是要全面、真实、准确。三是要体例完备,详略得当。四是有借鉴、查考、教育和存史作用以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材料。然而,新志在这几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 一是、在这网络时代,年鉴、文件、电子版资料齐全,而编纂这20年的《断 代志》,竟用了10年时间,显得时间拖的有些过长。 二是、这部断代新志过于冗长。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编纂的《商略·商南县集》设《地理》、《建置》、《学校》、《典礼》、《官师》、《选举》、《人士》、《杂述》八门;分疆域、建革、分野、形胜、山川、河流、节序、物产、……礼俗、庙寺与艺文等36目;科属子目明细齐全到树木、蔬菜、蒿草、药材种类名称。体例完备,资料详略得当,真实客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置县以来76年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然而,全《志》总共才2.6字,可见其简明、精辟之程度。而1991——2010这20年的断代《志》竟然厚达数150多万字,显见其详略不够得当,冗繁而失之滥。令人望而生畏,读而却步。 三是,新志中存在不少不该有的谬讹与错误。 大略翻阅1990-2010年断代新志《序》文和《总述》就发现错误如下: 1、首先,其《序》P1第10行中:“邑人任庆云编纂的《商略·商南县集》”之记载为谬误。一是、将“郡人”错为了“邑人”任庆云系商州人,自称郡人。而并非商南县人。二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商略·商南县集》,是因“郡公龙洋翁(刘承学)修郡志,将以下邑附也。”之境况下,在时任知县李鸿渐的督役下,由时任教谕山东朱朝弼修纂,经郡人任庆云订正(重编)后而付梓。而非“邑人任庆云编纂的”。 2、其次、《序》P12行中:“《商略·商南县集》系商南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情史籍”之记述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商略·商南县集》不仅仅是一部“地情史籍”,而是体例完备,详略得当,全面真实、明简而瑰丽的商南首部《志》书。 众所周知,《商略》是商洛历史上的首部志书。初本为明正德举人郡人任庆云所撰。明嘉靖三十年(1551),龙洋翁刘承学来商任知州,阅后大加赞赏。遂在原基础上益损纂修《商志》;同时,命下属各县修《志》以附,更名《商略》并作序;刊本首为 “州志”,次为下属镇安、洛南、山阳、商南四邑之“志”。又咨请乡大夫任庆云订正,“乃遂授诸梓”之际,又邀正德进士、明代文学家《陕西通志》总纂、商山书院山长马理为之序。之前,商州“志无成书”。故《商略》被称为商洛第一史志。且誉为“龙图秦志,” 而《商略·商南县集》,系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时任知县李鸿渐为迎合修州志所创修,由教谕朱朝弼主纂,后由郡人任庆云订正而就。其分8卷、36目;系统地记述了置县76年以来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正如《序》曰:“郡公龙洋翁修郡志,将以下邑附焉。鸿渐于是徵诸邑博庠彦,访风土于耆旧,检故实于典籍,求遗逸于野史,核是非于公论,以采以择务求至当,然后权度而次第焉。是故,统之以地理,综之以建制,崇之以学校,节之以典礼,莅之以官师,作之以选举,考之以人士,通之以杂述,而商南之《志》终焉。……乃又咨请乡大夫任公订正,而后传焉。”由此可见,《商略·商南县集》,实属一部体例完备,详略得当,全面真实、明简而瑰的商南首部《志》书。 3、《序》中:“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罗文思莅任次年,即修纂成商南历史上第一部《商南县志》”记述亦不够确切。其一是、乾隆《志》系商南第二部《志》书,而并非商南历史上第一部《商南县志》。其二是、乾隆《志》之修,始自乾隆十三年,成书付梓于乾隆十七年。亦非“莅任次年”一年修纂成。 4、《序》中:“民国十二年(1923)知县罗传铭、路炳文编纂商南县志刊 印问世。”载述,当应用历来俗称之“民国八年《志》”。 5、建县年份错误。《序》P1第7行:“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始建县,因在商县东南而名南商县,并于县置苌和郡,北周天和六年(571),改苌和郡为慎政郡,隋开皇四年(584)撤销慎政郡和南商县为商洛县地……明成化十三年(1477)三月复升商县为州,设商南县。”的记载,是不符史实的。
《亡人逸事》课件--江苏教育版

嘉山公园是明光新城区第一个公园,是明光市区目前最大的公园,也是明光别具一格的自然生态公园,是明光最具现代气息的一座园林式公园。 嘉山公园开始取名人民公园,后改为市府公园, 2015年后定名嘉山公园。定名嘉山,一是让明光人民记住明光市的前身——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置的嘉山县,一是告诉人们明光境内也是皖东地区的最高山峰为老嘉山,包括孟嘉山、中嘉山、小 嘉山,具有相应的乡愁人文情结和地域历史内涵。 嘉山公园坐落于明光东城核心区域,位于明中路以南、祁仓路以东、池河大道以北、明光路以西的方形区域之内,整个公园占地面积近38.68万平方米 (580亩),是明光市市政建设的一个大手笔,绝对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我估计,今后再在明光城市核心区域建造这么大面积的园林公园,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码在21世纪内不会有这种可能。 这里以前是荒村、农田、塘坝、沟壑,转眼之间,竟然成了新城的中心,太快了,快得令许多市民都难以想象。什么叫日新月异?这就是日新月异。 有两条与池河大道平行的城市主干道花园东路、龙 山东路横穿公园,将整个公园隔成三大方块,我将它们依次称为嘉山南侧公园、嘉山中心公园、嘉山北侧公园。 嘉山公园每个区域均具有自身个性特色。 嘉山中心公园位于整个嘉山公园的核心区域, 坐落在龙山东路以南、祁仓路以东、花园东路以北、明光路以西的方形区域之内。中心地带是一座坐北面南的高16层的长方形的新式建筑,其东南西三面附有三层连体裙楼,负一层为大型地下停车场, 这就是2012年秋动工,2014年初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明光市政府新大楼,也叫明光市政务中心。大楼为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设计状以中国现代建筑元素为基础,融入欧式建筑风 情、苏式建筑风格,古今结合,中西合璧,墙面上镶着金灰色花岗岩大理石。整幢大楼对称中显示变化,参差中突出整齐,庄严,威武,凝重,典雅,非常明显地参考了黄金分割律,几乎达到了完美的 程度。它既是政务中心——明光市的首脑机关,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明光市五大班子机构成员及工作人员,近40个部委办局机构人员都集中在这座大楼里办公,推窗可以俯视公园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赏心悦目;进出大楼之门都穿行在景色优美的公园里,似在闲庭信步,优雅舒畅。在这里工作简直是一种高级享受,但大家也千万别忘了,作为公务员责任重大,使命深重,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才 是第一要务,所有的公务员都必须先明光市民之忧而忧,后明光市民之乐而乐,才对得起这样优越的办公环境和条件。 大楼的正面是一个巨大广场,兴建于2011年,这里是明光市人民政府举行大型集 会和市民日常锻炼健身的地方。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圆形升旗广场,由大理石铺成,是权利与正义的象征。广场的四周是造型各异的花坛与草坪,图案优美,栽种着银杏、香樟、朴树、冬青等树木和石兰、 玉兰、木芙蓉、夹竹桃等花卉,色彩缤纷,景致怡人。由广场踏上庄重的台阶,可直接进入大楼正门,步入政务中心二楼。 大楼的背面是一个风格迥异的小型广场和迎宾通道,迎宾通道路面为大理石, 长约150米,宽约25米,两边栽种了12株粗大的香樟树,每株树下都是一个四方形小花坛,靠近大楼三分之一处的迎宾大道上是一个直径约30米圆形平台,平台当中是一个直径约15米大花坛。迎宾大道 两侧是各6个东西两两对称的草坪、大型花坛、树下花坛、草坪之中的花坛,一年四季交替栽种着非洲菊、瓜叶菊、金盏菊、马齿苋、一串红、一品红、三色堇、羽衣甘蓝等10多种花卉,走在绿树、红 花、碧草之间,观赏花坛中花卉的变化就可以知晓季节的变化。草坪的东西区域各辟有一个树阵式停车场和一个自行车停车场,每天都有两三百辆各式各样何种颜色的小轿车和数百辆摩托车、电瓶车、 自行车停放在这里,虽是停车场,也是美丽的景点,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政务中心大楼的东西两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长方形公园,基本上与政务中心大楼同时交付使用。东侧是深山河流,主题是河流 沿岸美景,水色清澈明丽。中间是一条自北向南人工开挖的接近150米长度的小河,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弯弯曲曲,缓缓流淌,水边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菖蒲、地笋、水烛、水葱、碱茅、苦草、芦苇、棱 鱼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水生植物,清凌凌的碧水中微波荡漾,常见小鱼儿不停地穿来划去,小河因此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小河上面设有木桥、汀步桥、滚水坝,来往通行自由。两边布置了岗岭、坡地、 绿树、草坪和多处亲水平台、观景亭榭等设施,景致参差错落。西侧是丘壑山涧,主题是山野田园风情,山光柔和秀美。中间是一条人工修建的接近150米长度的涧沟,自北向南穿过丘陵心脏地带,涧 底及岸边由大小不规则的乱石铺成,中间溪水潺潺,水中乱石缝隙中生长着许多杂七杂八的水草,很是茂盛,有木桥和水泥步桥可供通过。山涧东弯西拐,两边强调起伏变化,贴近自然,布置了沟壑陡 岸、滩涂湿地和假山、高台,开辟了香樟、水杉、翠竹、红枫、石兰、橡皮树、三角枫等树木游览区域,林间小道纵横;设置了紫薇、樱花、月季、萱草、映山红、木芙蓉、桂花、梅花等十多个大小形 状不一的小型观赏花园,花下曲径通幽。政务中心大楼东西两侧公园虽然形状对称,大小相同,但风情各异,各具情趣,河岸芳草萋萋,山中树木茂密;亭台忽隐忽现,花香沁人心脾。仿佛人间仙境, 让人流连忘返。 嘉山北侧公园也是长方形形状,位于龙山东路北面,东南角是明光市农村商业银行大楼,西南角是明光市人民检察院大楼,其余范围就是树木、花卉、绿地、苗圃,绿化面积达10万平 方米,其中北半苗圃约占北侧公园一半,植有30多种景观苗木,是不可多得的科普园地。草坪铺成舒缓的斜坡,呈现出流线型美感。公园的主入口在南边的中间略偏西一点,沿着低矮的台阶步入公园, 北行10多米,进入一个曲折而富于变化的紫黑色廊厅。向西10多米,可迈上西边小山岭;向北行10多米,缓缓折向东行20余米出曲廊,再沿步道东行30米以上,即登上距离东边三分一处的一个五角亭子, 亭子古色古香,处在整个北侧公园的最高点,称其高也高不到哪里,只比南边龙山东路路面高出四五米罢了。立在亭子里环顾四周,整个嘉山北侧公园就全部进入你的视线范围了,游目骋怀,其乐无穷。 嘉山北侧公园的突出特点是幽静,人迹相对稀少,端坐亭台,适合读书思考,闭目养神,是静坐休憩,淡泊养性的好去处。嘉山北侧公园与政务大楼东西两侧公园均于2014年夏末交付使用,合计绿化中 标价2280万元,足见当政者的豪爽。 嘉山公园最具特色的是2015年投入使用的长方形嘉山南侧公园,独具现代城市园林特色,形状颇似微缩版的安徽省女山地质公园。公园绿化中标价2750万元,建设 面积17.2万平方米,以植物造景为主,微型花园、苗圃树木、景观湖面、亭台楼阁、建筑小品既单独成景,又有机融合。建筑含管理房、社区文化用房1000平方米、公厕70平方米、茶楼娱乐场所400平 方米以及梯步廊架、组合花架、水榭栈桥、仿古廊亭、树池花坛、景观灯饰、照明高塔、南北亲水平台、八角重檐方亭、休闲娱乐广场、停车场等设施。公园的中心人工开外了一个6万余平方米的大型 水面,岸线凹来凸去,极不规则,边角参差错落,又显示出整齐对称美,几乎看不出人工痕迹,特像自然力量形成,可谓匠心独运。水边该有沙滩处设置沙滩,该有水草处种植水草,突出自然生态,非 常难得。水中正在栽种荷花、睡莲等景观植物,锦上添花指日可待。池水基本上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生态,自然水体,自然相连,自然净化。水域四周是人工堆砌的高岭,岭上有一条距离水域 忽近忽远的弯弯曲曲的主干道环绕水域四周,另有各种小道、桥梁、栈桥、台阶勾连,四通八达。从开放式的公园每一个方向都有多个入口进入公园,步行、骑车都可以抵达园内每一个区域。环形观景 道路富于变化,一会儿沥青路面,一会儿水泥路面,一会儿瓷砖地板,一会儿塑胶跑道,一会儿木质栈道;一会儿宽到四五米,一会儿窄到一二米;一会儿平坦笔直,一会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别有 情趣。路边栽植花卉、苗木240余种,犹如一个小型植物园,起码算得上是一个相当规模的植物科普基地。有梅花、长春花、报春花、大丽花、松果菊、樱花、映山红、牡丹、扶桑、海棠、山茶花、枝 枝花、羽衣豆、凤仙、石竹、兰草、玫瑰、凌霄、常春藤、美人蕉、牵牛、喇叭花、地黄、百合、丁香、紫荆花、八仙花、凤梨、鸡冠花、竹芋、朱顶红、秋葵花、桂花、菊花等数十种花卉(有的本身 也是树木),宿根与当年生相互搭配,令人眼花缭乱;有香樟、银杏、高杆女贞、无患子、广玉兰、白玉兰、金桂、乌桕、栾树、朴树、榆树、火棘、松树、木芙蓉、梧桐等数十种苗木(有的本身也是 花卉),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相互搭配,让人大开眼界。还有许多青草、藤蔓植物,大多叫不出名字,等着游人来辨识。根据植物季向变化,突出四季有花、花香袭人,四季有景、景色怡人的观赏主题, 将公园绿化为春、夏、秋、冬四大景区,形状各异,各具独立性,又讲究整齐划一特性,体现整体统一观念,对每个景区的树木、花草进行精心选择,高低合理搭配,色彩和谐搭配,优化配置种植资源, 树林阴翳,草坪舒展,达到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花香四溢,绿意盎然;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观,有花可赏;每个季节都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在《谢判官幽谷种花》一诗中写道: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花不开。”这一诗意就在嘉山南侧公园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自然景观之外,东南角设有历史文化墙,内涵丰富;西南角建有徽派文化站, 书香浓厚;东北拐有廊亭慢回,小桥流水;西北拐有藤架层叠,翠色欲滴。每一个区域都主题鲜明,意蕴深邃。这里正在规划有机植入明光历史地理元素,名人文化元素,诗词歌赋元素,乡土风情元素, 故园乡愁元素,梦想腾飞元素,届时,无论是游览观光也好,休闲娱乐也好,健身锻炼也好,休憩养神也好,这里都是明光的最佳去处。尤其是夜晚时分,周边楼宇林立,霓虹闪烁,倒映在园内清纯的 水中,随波摇晃,神奇迷离,仿佛进入梦幻世界,惹人怀想翩翩,不能自已。 整个嘉山公园处在行政、 文化、 商业、 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的核心区域,既在城市之中,又隔绝城市噪音灰尘,干净 清爽。蕴含“感受自然、融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崭新城市理念,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生态环境,造景体现生态性、艺术性、多样性、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等因素,情趣、乐趣、雅趣 相结合,是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从道路绿化上也可以发现这个理念。园区的道路既共通行,又共欣赏,道路也是景观。龙山路两边以改良品种法国梧桐为行道树,两边绿化带里配以白玉兰、紫薇、栀 子花、木芙蓉等相关花草;花园路两边以名贵挺拔的银杏为行道树,两边绿化带里配以香樟、红枫、冬琴、石兰即相关花草;其他道路也都刻意而为。道路景观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搭配合理,相得益 彰。漫步人行道,既在行走,也是玩赏。 据说嘉山公园还体现了一个创意,整个公园是按照《易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原理,融入风水学四象理念设计的。卫星照片上可见政务中心大楼东侧公园中的
嘉靖铜陵县志 地理志

地理志分野按禹贡,扬州之域,天文星分斗宿之次。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婺女属扬州。
前汉地理志:九江丹阳郡,隶吴越,属斗,分铜地,古扬东境,其分星亦当以斗云。
历代沿革夏禹分天下为九州,东南为扬州,铜地盖古扬之东境也。
商汤制仍禹周周礼职方氏云:东南曰扬州,历春秋铜地属吴,战国铜地属楚。
秦始皇改封建,分天下为四十郡,铜地属鄣郡。
西汉改鄣郡为丹阳郡,铜地属之。
东汉置宣城郡,铜地为南陵县之铜官镇。
三国铜地属吴。
晋铜地属宣城郡南陵县。
南朝铜地俱属宣城郡南陵县。
齐梁时,置冶炼铜立场于铜官山下,去镇十里。
唐置江南西道,改宣郡为宣州。
僖宗文德元年秋八月,杨行密袭宣州,进兵铜官,铜官之名始见于史。
唐末分南陵县工山、安定、凤台、丰资、归化五乡,置义安县,治在顺安镇,属宣州五代铜地具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太九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移于今之江浒,即古之铜官镇也,地属昇州。
宋置江南东道,开宝七年,曹彬伐南唐,闰十月曹彬败唐于铜陵县,铜陵之名始见于史,属池州。
元置江东道池州路总管府,铜地属之。
国朝(明)平定初仍属宣州,洪武辛丑复隶池州。
疆域东接南陵县,南接青阳县,西接无为州,北接繁昌县,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古无城池,周围约五里。
本县至南京水路四百八十里,陆路四百九十里,北京水路三千九百三十五里,陆路二千八百四十四里。
四至东至宁国府南陵县石牌为界八十里。
西至庐州府无为州西江为界二十里。
南至青阳县赵岭为界七十里,北至太平府繁昌县荻港为界。
八到东到宁国府南陵县一百二十里,西到庐州府无为州一百八十里,南到本府青阳县一百一十五里,北至太平府繁昌县一百里,东南到宁国府泾县一百六十里,东北到太平府繁昌县一百一十里,西南到本府贵池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庐州府无为州一百三十里。
乡耆唐五乡。
至国朝析为二十二耆,成化十九年减并一十五耆。
五乡见疆域志一十五耆坊市一耆坊市二耆近市一耆栖下一耆栖下二耆顺合一耆顺合二耆白马二耆白马三耆石洞耆大栏耆朱村耆陶村耆钟鸣耆凤凰耆形胜俯瞰大江,仰倚崇山帆樯,往来一目千里。
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目录及检索与下载

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目录及检索与下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在线浏览方志6518种目录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提供了诸多的地方志善本资源,网址:若在阅读的时候出现红叉现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检查自己的电脑上是否安装了JAVA技术支持。
可到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安装的话请下载安装。
2. 检查自己的浏览器。
firfox也可以阅读,但是是小图片,不能正常显示,国图建议是ie 6 以上啦~3. 安装最新版本的 Adobe Reader (9.0)。
4. 检查自己的浏览器广告过滤设置,可以将国图网站设置为白名单中,或者干脆不使用其过滤功能,这样能使其正常弹出(一般情况下,开启过滤功能也不影响阅读。
)。
5.检索时一定要用繁体。
页面上有“全文阅读”,按就可以了,有时第1个“全文阅读”不显示正文,很简单,接着按第2个就行了。
真是非常好的资源,不用跑国图了。
网上阅读就是慢一点,翻一页等两秒。
阅读完后,可以在IE缓存中找到下载的PDF,每页一个文件。
把它复制出来就行。
具体办法如下:Internet 属性 -> Internet 临时文件 -> 设置 -> 查看文件,在打开的IE临时文件夹中,将文件按类型排列,PDF文件就在其中,复制出来即可。
两个小技巧:1、如果无法批量复制(可能会提示重名),可在另一文件夹中新建一个RAR文件,打开它,然后将选中的缓存PDF文件拖到RAR文件窗口中,文件即复制到RAR 压缩文件中了。
然后再解压,解压时也会提示文件重名,选“全部重命名”,就会自动改名了。
可将解压出来的PDF文件按修改时间排序,时间早的就是先阅读的了。
2、这些PDF文件是加密的,不允许打印,可在网上下载“Adult PDF PasswordRecovery 绿色版”快速、批量破解。
保存图像的另一种方法:要保存的原始图像并不难,就是有点繁琐。
我的办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找到网页的临时存放点(任何图片都要下载到你的本机了,但只是暂时的,当你翻看下一页时就会被替代。
安徽省明光方言说略

明 光 话 的 发 音 总 体 特 点 是 : 发 音 时 舌 位 多 半 居 中 偏 前 , 口 腔 开 合 不 够 明 显 , 唇 形 不 圆 不 展 , 鼻 边 音 声 母 不 分 ,零 声 母 浊 化 ,不 分 平 翘 舌 音 ,舌 面 音 因 舌 位 趋 前 而 有
[ t ] 大 第读 档 [ t ] 唐 体突 太
、
语 音
[ 1 ] 啦里脑 男 [ k ] 噶个古纲 [ k ] 卡酷考课 [ X ] 和 还 号湖
[ t s ] 嘴 桌 住 组 [ t s ‘ ] 吃 词迟 车
[ t ] 即句家姐 【 t 七区强其 [ ] 西想需写 [ 军 ] 让 然 热 仍
1 . 舌尖 前 音 [ t s ] [ t S ‘ ] [ S ] 和 舌尖后音 [ t ] [ ] [ ] 无 对
大 部 分 由古 平 声 清 母 组 成 , 也 有 部 分 古 入 声 清 母 以及 部 分 立,舌尖后音全部读成舌尖前音。 古入声全浊母 ,调值为2 1 ; 阳 平 多 由 古 平 声 全 浊 母 、 次 浊 2 . 泥 来 母字 今 声母 读 [ 1 ][ n ] , “ 脑= 老 ” , 声 母 为 母 以及 部 分 古入 声 组 成 , 调值 同普 通 话 相 同 , 调 值 为 3 5 ; 母 ,还 有 由 少量 的 古 入 声组 成 ,调 值 为2 1 3 ;去 声 多 由古 去 声和 入 声 字母 组 成 ,还 有部 分 上 声 平 声字 母 ,调值 为5 3 。
2 . 方言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例如:
厨 房— — 锅 屋 。
( 二 )词 类 特 征 有些词不仅具有同普通话一样 的语法功能,在方言 中还有其他语法功能 ,词义 也不 同。例如:
典籍中的罗田 --整理版

故乡罗田,常在文字中看到种种记述。
每有涉及,不胜欣喜。
追溯故乡遥远的历史,了解历史烟尘中祖先的行迹,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曾读县志,知道记述罗田历史从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六月初十开始。
因为这一年有史料记载,故乡开始设置县治,县名为罗田,隶属于义城郡管辖,县治地点就设在今天的石桥铺魁山脚下。
600多年后,那地方到今天依然保留着“旧县畈”的地名。
为什么以罗田为县名呢?历来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据清光绪元年(1875年)刊行的《罗田县志》载,南北朝时代,南朝宋文帝刘文隆当政,他手下有叛将司马黑石三人来到罗田地界,勾结巴水蛮族四处劫掠,巴蛮酋长田光兴、文小罗协助朝廷将叛将和作乱者抓获,地方恢复了安宁。
这段史实在沈约《宋书》中有记载,为褒奖深明大义,关爱百姓的两个首领,因此在设置县治的时候,取此两人名姓称罗田,以为纪念。
还有的说是安置(罗)巴水蛮酋长田氏而得名。
《今县释名中有另外一说:“梁置、县西北有同罗关,《舆地纪胜》,崄石河在浠水县东北,罗石三溪之水会焉,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
”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了。
读初中时,知道日日见到的,我们呼为“大河”的那条河有一个文雅的名字:“义水”,于是就有点疑问了,为什么叫“义”水呢?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义水的来历,一直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蛮族归义,一说是罗田境内的河水基本向西流去,从卦象上看西方主“义”,梁代设置义州、义城郡,就是以义水之名而定郡名的。
在我看来,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纷,社会动荡不安,北方人南迁,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荆蛮之地得以教化,以义而为之名,较为可信。
有一个问题让我不解,县志只从梁代普通四年开始记录故乡的历史,那么梁代以前,咱们罗田属地是个什么情况呢?难道是没有人管辖的荒蛮之地么?显然不是。
有资料追溯罗田远古时期的行政归属,大致变化是,西周为弦国地。
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庐江郡。
汉代属江夏郡。
但这只是到郡一级而已,那么到县这一级呢,是个什么情况呢?一直语焉不详。
枣酒的历史典故

1、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郄谷(清《行唐县志》载:“谷说礼乐而敦诗书,知御兵之道,文令使谷中军”。
)因父亲芮被害而株连,谪为庶人,隐居承泽(今城寨乡)故里,躬耕甘泉河畔。
一次他偶然发现一个漂满枣子的水坑里,散发出股股醇香、手捧品尝,味道很美畅饮一通,则头晕目眩,竟昏昏欲睡起来。
后来谷被重新起用,征战中山国(今灵寿一带),俘获白荻(鲜虞)人首领,并命其带人酿造这种味道醇香,且能醉人的枣果醇醪,酒酿出后,贡此液于晋成公,成公饮之大喜,赐名“中山金浆”,封谷为卿,执掌国政。
此说是否确切,尚难考证,但枣酒在当时已始酿已成事实。
2、关于枣酒的来历,枣乡人普遍说法为中山国(战国时期)白荻人始酿。
枣乡人酿酒除了崇仪狄(仪狄为上古禹时期的一个女人,传说是她酿造了酒。
《世本》记:“仪狄始作酒,变五味,少糠做秫酒”)敬杜康外,为标榜自己酿造的枣酒好,逢人便讲“千日酒”和“云蒙佳酿”的传奇故事。
古代中山国人狄希,酿造出一种“千日酒”,人们饮用后,酣醉千日不醒。
有个叫玄石的大酒量的人不信,就向狄希讨酒喝。
狄希说:“我的酒还没酿熟,还是等熟了再喝”。
玄石不依狄希,狄希无奈,只得让其小饮一杯,玄石想痛饮几杯,狄希劝其改日再喝。
玄石很不高兴地走了。
玄石回到家,谁知很快就醉倒。
家人不知何故,以为他死了,痛哭一场后将其埋葬。
三年后,狄希估计玄石酒该醒了,就找到他家。
见玄石不在,就问:“玄石哪里去了?我俩是朋友,他请我来喝酒”。
家人感到很奇怪,告诉他玄石已经死去三年。
狄希惊讶地说道:“怎么能死呢?是喝了我的千日酒酣醉未醒吧!快将他挖出来”。
家人不知真假,就带上掘墓工具到玄石墓地将坟墓挖开。
开棺后只见玄石两眼微睁,伸伸懒腰,打了个哈欠说:“这酒还行,使我痛快地睡了一觉,该吃午饭了吧”?大家见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谁知他们大笑时,经将玄石呼出的酒气吸了进去,一个个都躺下不动了。
三个月后,他们才一一醒来。
3、传说北宋初年,女英雄刘金定在云蒙山(又称鳌鱼山、双锁山,位于行唐县西北部山区)落草为王。
光绪淳安县志6

光绪淳安县志6光绪淳安县志 6卷之十人物志二理学学问渊博而不根极理要,与说铃书肆何异。
淳固朱子所茇憩地也,诸儒虽稍稍异同。
钱近陆,方近朱,要之鹅湖鹿洞,当时已如辅车之相依,交发并至。
后之勃窣理窟者,岂能拈一放一,兼而存之,非直为两家骑驿,亦以见道无乎不在。
而天子内圣外王之学,不偏于其理,不离乎其宗。
虽千室之邑,而微言大义,尚有火传于薪者可考也。
志理学。
宋钱时,字子是,蜀阜人。
幼,奇伟不群,读书不为世儒之习,以《易》冠漕司。
既而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游慈湖之门。
慈湖喜曰:人心背驰不知其几,惟子是超然有觉,又能启迪其乡人士,吾道其亨乎。
大书“融堂”二字赠之,遂为杨门高弟。
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招主讲,席兴起,政事多所禅益。
郡守及新安、绍兴守皆厚礼延请开讲郡庠。
其学大抵发明人心,论议宏伟,指摘痛快,闻者皆有得焉。
乔行简知其贤,特荐之,言:时夙负才识,尤通世务田里之休戚利病,当世之是非得失,莫不详究而熟知之。
不但通诗书,守陈言而已。
授馆阁校勘。
诏守臣录其所著书来上。
未几,出佐浙东仓幕。
李心传奏为史馆检阅,轮对,敷陈剀切皆圣贤之精微。
旋以国史宏编未毕,求去。
授江东,帅属归。
其书有《周易释传》、《尚书演义》、《学诗管见》、《春秋大旨》、《四书管见》、《两汉笔记》、《蜀阜集》、《冠昏记》、《百行冠冕集》。
宝佑间,郡守季镛祠于学。
号融堂先生。
邑令虞兟《融堂赞》:伟哉丰神,潇洒绝尘;光风霁月,陶泻性真;道山穹窿,蜀阜嶙峋;穷邪通邪,千古令名。
方逢辰,镕之子。
自幼天禀卓绝,刻苦问学,夜诵彻旦,无书不读,而会极于周程朱子之学,以格物为穷理之本,笃行为修已之要。
既长,人物魁岸,声如洪钟。
初名梦魁,淳佑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今名,故字曰君锡。
授幕职,历典州郡,所至以教化为先务。
暇日从容庠序授学者,以求端用力之方。
东阳士辟义塾,迎之,从游者数百人。
寻创家塾,授徒以居。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兼侍读。
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叩阍言事,词旨激烈,忤似道意,乃称疾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山县志随摘题:嘉山县已于1994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明光市,特此说明古遗址泊岗遗址:泊岗新石器遗址,位于淮河南岸,嘉山县东北的泊岗乡境内,距县城约60公里。
遗址是岗坡。
面积约2万平方米。
该遗址于1953年秋,由华东地面文物工作者发现。
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和嘉山县文物管理所,分别在1974年和1985年作了调查。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不太明显。
在遗址的表面,红陶片居多,灰陶次之。
器物的残片中典型器物鬲较多,还发现几件红陶鬲足残件。
在东岗坡面上有1米多深的文化层,曾发现两个灰坑,面积约20余平方米。
灰坑呈椭圆状,长2米,深0.8米。
清理出石斧、石凿、砺石等石器11件,灰、红陶片300余件和红烧土等。
根据出土遗物鉴定,该遗址可定为新石器早期。
泊岗遗址,1953年在泊岗引河工程中,还发掘出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物378件。
文物中分陶器、铁器、石器、玉器等多种,陶器的纹饰以兰纹和绳纹为主,还有商代器爵、觚,汉代的陶壶、鼎、钫,宋代的瓷碗、铜镜。
此外,还发现二千多年前完整的石斧两件。
这批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尿布滩遗址:位于明东乡赵村北1.5公里,东风湖畔的尿布滩上以及东风湖沿岸,面积500多平米。
由暴露的断面来看,文化内涵较丰富,文化层厚达2米左右。
1985年5月实地调查中,采集标本十多件,主要有夹沙鬲足3件,泥质陶鬲足 1件,灰陶盆、罐等残片。
纹饰主要有细蝇纹、凸方格纹、弦纹等。
还发现一件断残石铲,该遗址未经发掘,面貌基本完整。
根据暴露在表面的遗物判断,具有商代遗址的特征。
古墓葬津里汉墓群位于津里乡的北端,七里湖岸的坡地上。
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80米,面积约400平方米。
1976年,在围湖造田取土筑圩工程中,挖出12座土坑穴墓,全被破坏。
墓内出了大量的随葬品,大部分被毁坏,仅收集了31件。
其中有双系侈口圆腹灰陶罐2件,陶鼎2件,陶钵1件,红陶盆1件,瓯6件,双系高颈罐11件,铜弩机2件,铜镜3面,铜佛2尊,弘治十三年(1500)银元宝半只,铁剑一把,以及大量器物残片。
根据出土的器物分析,该墓群为汉代墓群。
其上可能又叠压有唐、宋、元、明各代墓葬。
扬王墓:位于官山乡松山村,南距官山乡2公里,西距七里湖1.5公里。
墓呈圆丘形状,封土高约30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墓前的牌刻和神道石刻,“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
残余部分埋入土中。
《明史·外戚传》记载:“陈公逸,其名淳,皇后父也。
洪武二年追封杨王。
”《盱眙县志》记载:“杨王墓,治西牧羊山西北,明宋濂大明道崇杨王神道碑铭,皇帝躬鹰大宝式展李思,既追崇祖宗四代帝号,建立太庙……。
岁时遣臣致祭,命词臣撰文以树诸神。
”根据明史和碑文记,陈公逸应是洪武3年(1371)追封为杨王。
该墓冢保存的尚完整,现由官山乡化站负责保护。
太原长公主墓:俗称汪小姐墓。
位于包集乡汪郢村东北,距乡政府约四公里。
墓呈圆状,面积200平方米,封土基本完好,高约五米,冢堆上松树、槐树茂盛。
在“文革”期间,该村社员擅自挖掘一次,仅出土墓碑二块,后因墓体结构坚硬,故使小姐墓至今保存完好。
《明史·公主传》载:“太原长公主,淳皇后所生,嫁给王七一,早卒。
洪武三年(1371),追册并赠王七一为荣禄大夫。
”《盱眙县志》载:“王小姐坟即汪驸马墓也,在县西八十里,太平乡内牧羊之西南。
公主为明太祖之姊,适附马都尉汪清,死于鄱阳之战,柩归,合葬于此。
清阵亡,无首,刻木为首葬之。
墓门内石柱联云帝乙。
再考其墓志铭与史载基本吻合。
墓内出土的二块墓碑尚存。
一块长2米,宽0.83米,由于长期磨损,近三分之二的字难辨,其大意简述墓主的生平事迹。
另一块碑长0.60米,宽0.54米,碑文为篆书曰“故汪母王氏德入圹志”。
曹国长公主墓,俗称“曹姑坟”,位于县城明光东南1. 5公里的大李村。
原墓冢几经挖掘,“文革”中又遭受破坏,现呈“凹”状,周长约200米。
据《盱眙县志》载,曹国长公主墓,位于“治西灵迹乡”。
《明史·公主传》:曹国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之仲姐,太原主母妹,嫁李贞。
公主性纯孝,助李贞理家尤勤俭,早卒。
李贞携子文忠避兵乱。
依太祖于滁阳。
洪武元年二月,追册公主为孝亲公主。
封李贞为恩亲侯附马都尉。
因兵乱,公主未葬,命有司具礼,葬于李氏先墓。
诏曰:公主祠堂、碑亭其制视功臣之赠爵为王者。
三年改册公主为陇西公主。
五年以文忠贵,加册曹国长公主,并进贞右柱国曹国公。
该墓为砖室墓,据汪雨湘《嘉山县志手稿》载;“相传墓内公主居中,贞居左,淑德夫人陈氏居右。
”墓门是券门,经重修并记有“万历三年孟秋谷旦裔孙庭竹”。
墓前的神道有华表一对,石神兽五对及颂功碑一块,益显庄严肃穆。
现神道已被破坏,仅幸存石马一匹。
古建筑遗址兴慈宝塔:俗称半山塔。
位于横山乡林圩村大横山北坡山腰处。
横山海拔234米,塔基近傍约200米。
该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为一座仿木结构建筑之楼阁式砖塔。
平面六角,底层单面四米,原有木制的梯阶四周,今已毁坏。
仅在塔体上面有梁拱等洞穴,以陈呈它始建的状况。
各层均有砖砌腰檐、平座、斗拱为重杪华拱计心造,补间铺作底层五朵,余为三朵,砖拱制作精细,面有显见的宋代建筑遗风。
拱下置栏额及普柏材,只底层有圆形倚柱,但无柱基和台基。
塔上盲窗较多,纹饰计有菱、方形、回纹形及直棂形。
该塔立面,目前只剩二层残塔,高11.2米,此与《滁州志补遗》中记载的相似。
元代佛塔全国较少,我省也仅有此一处,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祐院:原名大寺,距县城35公里,现位于女山湖镇粮站内。
《盱眙县志》载“嘉祐院在旧县镇,宋嘉祐年间建。
”宋仁宗年间,淮河两岸为宋、金两军必争之地。
招信一带成为两军的战场,战争不断,战争死者数以百计。
相传仁宗嘉祐元年(1056),据守淮南大呈奏仁宗,请旨超度阵亡将士。
仁宗赵桢携带《水陆》古画 108轴和藏经,抵达招信县大寺,并将《水陆》悬挂在大寺周围,作七七四十九天道场,以超度亡灵。
因酷暑炎热,仁宗便驻跸大寺避暑,入秋回銮,并把《水陆》和全部藏经赐予大寺,为记宋仁宗到此之行,随将大寺改为“嘉祐禅院”。
宋代嘉祐院位于旧县镇东1500米处,后被洪水淹没,现嘉祐院遗址,为清代重建,残存大殿六间,砖瓦结构。
1983年8月经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戏台: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坐落在旧县镇的西隅,傍依女山湖畔。
青砖小瓦砌盖,翘檐飞角,其对面是另一座古建筑火神庙。
该戏台始建自咸丰年间,共三间,明间是戏台,大而宽敞,整体建筑庄重,其正面围有500平方米的院落。
1983年县文化局拨款2000元进行修缮。
同年8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神庙:位于女山湖镇西角,座北朝南,是本县仅存的寺庙建筑,建于宋代,重修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火神庙为一廊二进,前进三间,后进三间,原庙内有观音、十八罗汉等佛象。
“文革”期间被砸坏。
1983年,县文化局拨款修复,同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址近十处,有汉淮陵城、唐睢陵城、宋招信城、都梁市等。
在这些遗址表面有字砖、花纹砖、瓦当等建筑材料。
古建筑保存至今的有6处。
即横山乡的兴慈宝塔、小宝塔、女山湖镇火神庙、古戏台、嘉祐院及自来桥等古建筑。
古迹跃龙岗:清同治《盱眙县志》载:“跃龙岗,在明光集,明太祖诞生处,方圆丈许,至今不生草木。
又太祖诞生时,二郎庙徙去路东数十步,携洛于河,忽水浮红罗方,取为褶褓。
今名红罗幛,有香花涧。
”岗在赵府村头,明代在太祖降生地二郎庙,庙东建造一座殿宇,以著太祖圣迹,名龙泉寺。
清末,该寺被火焚毁,但殿前两座石刻的蜡烛台至今仍傍依故地。
寺内原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585)盱眙县知县临川许经世刻的“圣祖灵迹碑”,现被赵府村民收藏,字迹和图案清晰可辨。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迁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
”明太祖诞生于赵府村旁之二郎庙,庙正面有一溪流,称香花涧。
庙东北约一里有“尿布滩”,据传洪武生后,其母常在滩上晒尿布,滩上长满了荆棘,其母暗暗祷念后,次日荆棘竟朝下长了。
浮山洞:浮山,一曰临淮山(《水经注》:淮水自钟离县又经浮山)。
浮山位于嘉山县潘村区浮山乡淮河南岸,紧依淮水,气势雄伟,滔滔淮水从山脚下日夜奔腾。
浮山上曾有浮山寺,后毁于战火,现尚存有零星碑刻和石兽、石香炉。
浮山崖畔有浮山洞,濒临淮水。
《舆地记》:“洞在淮上,夏潦不能及,而冬不加高,故人疑其浮也。
”据清乾隆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冬,渔入泅入,见洞口广数尺,内三丈许,群鱼聚簇,半月之间,渔人挈党取得十数船,皆鲇也。
其一大鱼,长丈余,不能钩引,渔者每跨其背焉。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轼乘舟曾路过浮山,赋诗:“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清代周振举曾游浮山,赋诗曰:“脱却朝衣换布衣,芒鞋时傍白云飞。
客来若问心中事,酒盏诗瓢带月归。
”浮山堰:踞于淮滨的浮山,是由于筑浮山堰酿成巨祸而载之史册。
南北朝时梁武帝,与北魏相对峙,双方大致以淮河为界,互相争夺。
《资治通鉴·梁纪三》:北魏据寿阳(今寿县),占淮南。
梁武帝天监13年(514)10月,武帝萧衍欲以水代兵,“堰淮水以灌寿阳”,淹没魏。
水利工程官认为淮水“沙土飘轻”不可筑堰。
梁武帝不听,任命康绚为都督,征集徐、扬二州民伕,每20户抽五丁,连同士共20万人,“南起浮山,北抵巉石”截淮筑堰,历时半年有余,至次年四月,堰刚成即被冲溃。
这本是违反自然规律所致,却胡说是“蛟龙”作崇,须以铁镇之。
于是收罗铁器数千万斤沉入水中,堰仍不能合,又伐树制木框,中填巨石与泥土。
民伕肩挑背负,皮肉溃烂。
夏日时疫流行,“死者相枕”,冬季严寒,“士卒死者什七八”,费时整整一年,至天监 15年(516年)四月,浮山堰才算筑成。
堰长九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
堰上植杞柳,建军垒。
浮山堰堵截淮水后,淹没了许多民房田禾,上游魏军屯据山岗,并无损失。
至九月间,淮水暴涨,浮山堰经不住洪流冲击而崩溃,“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
”北魏兵马未动,南梁20余万生灵却葬送在梁武帝萧衍手下。
二女神庙:《乾隆盱眙县志》记载:在玉环山,相传有眉州一长者姓柳,携二女流寓此山,既殁显灵,祷者纷集。
明弘治年间有碑记。
玉环山又名女山,在本县邵岗乡,庙已圮。
据考察,女山为火山遗址。
革命纪念地本县自来桥镇是1940年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自来桥、明光、三界、涧溪、石坝、三关等地均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墓。
附:嘉山(明光市)方言嘉山县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范畴,它的明显特点有五个:(1)具备五个声调,入声保留喉塞尾音;(2)声母n、L相混,平翘舌声母基本合一;(3)山摄合口一等字韵母为圆唇元音,其中“官”不读作“关”,“碗”不读作“晚”(众多地区如此);(4)“——子”缀合成词,轻声词平凡,儿代词少见;(5)肯定式动词补语句中一般不用结构助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