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材、管材类)

中华人民共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标准名称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铝塑复合压力管(搭接焊)
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
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 薄壁不锈钢卡压式和沟槽式管件 薄壁不锈钢管 燃气输送用不锈钢管及双卡压式管件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 第2部分: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标准名称 钢塑复合管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结构用无缝钢管 输送流体无缝钢管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热轧型钢 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碳素结构钢 六角头螺栓 1型六角螺母 承插式管接头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执行标准 GB/T 28897—2012 GB/T 12772—2016 GB/T 3091—2015 GB/T 17395—2008 GB/T 8162—2008 GB/T 8163—2008 GB 3087-2008 GB/T 12459—2005 GB/T 702—2008 GB/T 706—2016 GB/T 2102—2006 GB/T 713—2014 GB/T 700—2006 GB/T 5782—2016 GB/T 6170-2015 CJ/T 110-2000 GB/T 10002.1—2006 GB/T 10002.2—2003 GB/T 5836.1—2006 GB/T 5836.2—2006
官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4
GB/T 10129-2019
电工钢带(片)中频磁性能测量方法
GB/T 10129-1988
2020-07-01
55
GB/T 12214-2019
熔模铸造用硅砂、粉
GB/T 12214-1990
2020-03-01
56
GB/T 12215-2019
熔模铸造用铝矾土砂、粉
GB/T 12215-1990
2020-07-01
17
GB/T 3903.7-2019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老化处理
GB/T 3903.7-2005
2020-03-01
18
GB/T 3903.33-2019
鞋类 内底和内垫试验方法 吸水率和解吸率
GB/T 3903.33-2008
2020-03-01
19
GB/T 3903.34-2019
2020-03-01
44
GB/T 8152.14-2019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4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2020-07-01
45
GB/T 8826-2019
橡胶防老剂 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物(TMQ)
GB/T 8826-2011
2020-07-01
46
GB/T 9443-2019
32
GB/T 6202-2019
宽带式砂光机
GB/T 6202-2000
2020-03-01
33
GB/T 6730.56-2019
铁矿石 铝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56-2004
2020-07-01
完整版)中国国家标准标识警示类

完整版)中国国家标准标识警示类
安全警示标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894
的规定而制定的。
这些标识包括了多种图形标志,如当心车辆、当心烫伤、当心爆炸等,旨在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的不安全因素,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这些标识适用于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厂内运输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可以用于方向指示,提醒员工预防危险,帮助您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场所。
警示类标识的图形标志包括了当心车辆、当心烫伤、当心爆炸等多种类型,用于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
可选的材质包括自粘性乙烯材质和聚丙烯板材,尺寸为250mmx315mm。
这些标识的图案包括了国家标准标识警示类标示当心车辆、当心电离辐射、当心滑跌、当心坠落、当心扎脚、当心机械伤人、当心火灾、当心触电、注意安全、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烫伤、当心塌方、当心感染、当心弧光、当心落物、当心
伤手、当心爆炸、当心裂变物质、当心吊物、当心火车、当心激光、当心微波、当心瓦斯、当心电缆、当心冒顶、当心坑洞和当心绊倒。
这些标识可以帮助您提醒员工预防各种可能的危险,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663―92给水用高密度度聚乙烯(HDPE)管材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尺寸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外(架空或埋地)给水用管材。
本标准不适用于输送温度超过45℃水的管材。
2 引用标准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 5009.60 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6111 长期恒定内压下热塑性塑料管材耐破坏时间的测定方法GB 6671.2 聚乙烯管材纵向尺寸收缩率的测定GB 8804.2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聚乙烯管材GB 8805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GB 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3 管材规格(公称外径)×e(公称壁厚)表示(见下图略),管材的公称外径、公称壁厚、公称压管材规格用de力见表1(略)。
4 技术要求4.1 颜色一般为黑色或本色,也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4.2 外观管材内外壁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口、分解变色线及影响使用的划伤。
管材的两端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4.3 管材规格尺寸4.3.1 管材的平均外径极限偏差及壁厚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略)的规定。
4.3.2 管材同一截面的壁厚极限偏差不得超过14%。
4.3.3 在常温下,管材长度最小为4m,极限偏差的下偏差为0,上偏差为长度的2%。
4.4 管材的弯曲度应符合表3(略)的规定。
4.5 管材的物理性机械能应符合表4(略)的规定。
4.6 饮水用管材卫生性能应符合GB 9687规定。
5 试验方法5.1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 2918规定进行,温度为23±2℃,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使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使用标准GJBz 20219-94军用电磁屏蔽室通用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军用电磁屏蔽室的通用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固定式电磁屏蔽室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验。
置于各种移动平台上的屏蔽室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12190 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性能的测量方法GJB 72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GJB 368.2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基本要求GJB 368.3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常用件应用的维修要求GJB 368.5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试验与评定GJB/Z 25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3 术语3.1 电磁屏蔽室EM ablelded encloaure也成为射频屏蔽室,简称屏蔽室,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能对射频电磁能量起衰减作用的封闭室。
本标准所指屏蔽室是能包容需要屏蔽的系统的上述封闭室。
4 分类4.1 屏蔽室按屏蔽性能可分为B级和C级。
4.2 屏蔽室按安装方式可分为永久式和可拆式。
4.3 屏蔽室按结构可分为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
4.4 屏蔽室按屏蔽板层数可分为单层、双层、复合层等方式。
4.5 屏蔽室按屏蔽材料可分为均匀金属,伪均匀金属和小孔金属等。
5 一般组成军用电磁屏蔽室一般由下列部分组成:a. 屏蔽壳体b. 滤波和隔音装置c. 接地装置d. 通风波导e. 室内配电系统f. 室内装潢6 要求6.1 屏蔽性能屏蔽室的屏蔽性能:B级,不低于图1的要求;C级,不低于图2的要求。
图1 B级屏蔽性能要求图2 C级屏蔽性能要求6.2 屏蔽壳体6.2.1 尺寸屏蔽室的结构尺寸根据其所包容的系统的要求确定。
6.2.2 屏蔽板屏蔽板(包括壁板、顶板和底板)必须由具有良好导电导磁性能的金属网或金属复合材料构成。
屏蔽板间的链接必须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并避免不同种类金属的不合格接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 7502
1 998.
标准资料网
GB/T 1 7502—2009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成果报告书编制和资料归梢。 奉标准适用于海底电缆工程、海底管道工程的选址和勘察,其他海底线性、浅基础构筑物的选址和
将圆锥形探头按一定速率匀速压人土中,量测其贯人阻力(锥头阻力、侧壁摩阻力)等的过程。
4总则 4.1勘察目的与任务
4.1.1勘察的目的是为海底电缆和管道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技术
依据。
4.1.2勘察的任务是查明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腐蚀性环境 参素和海洋规划与开发活动等方面的工程环境条件。
月U
吾
本标准代替GB
本标准与GB
1
1 7502 7502
1
1
998((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水下机器人、静力触探试验等术语和定义(见3.2、3.3、3.4、3.5、3.6、3.7); 增加了“总则”一章(见第4章); ——对路由预选时收集水文、气象资料的时限提fIj r要求(见5.3);
5.3.1.2,本版的7.4、7.5); “工程地球物理勘察”一章增加了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内容(见8.4),修改了对各项勘察仪器设
备性能、海上实施、资料采集与处理的要求(1998年版的6.2、6.3、6.4、6.5,本版的8.3、8.5、
8.6、8.7);
——1 998年版的“底质采样和土工试验”一章改为“底质采样”(见第9章).增加了样品包装、样品
段~般为水深的2倍~3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739.1-2004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必须具备的人员、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等条件。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整车维修企业(一类、二类),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开业审核和管理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673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5624 汽车维修术语GB/T 16739.2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业户3.术语和定义GB/T 562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6739的本部分。
3.1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the enterprises for motor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有能力对所维修车型的整车、各个总成及主要零部件进行各级维护、修理及更换,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性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到原车的技术要求,并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的汽车维修企业。
按规模大小分为一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二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3.2小型车 small vehicle车身总长不超过6m的载客车辆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 kg的载货车辆。
3.3大中型客车 large and medium passenger vehicle车身总长超过6m的载客车辆。
3.4大型货车 heavy-duty goods vehicle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 kg的载货车辆、挂车及专用汽车的车辆部分。
4.人员条件4.1 企业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检验、业务、价格核算、维修(机修、电器、钣金、油漆)等关键岗位至少应配备1人,并应经过有关培训,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目录图纸幅面及格式 (1)比例 (5)字体 (6)图线 (11)部面符号 (17)图样画法 (21)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72)轴测图 (75)尺寸注法 (84)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106)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画法 (112)齿轮画法 (119)花键画法 (132)弹簧画法 (136)中心孔表示法 (154)机械运动简图符号 (157)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180)标题栏 (198)明细栏 (202)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208)对缩微复制原件的要求 (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21.71:744机械制图:676.35图纸幅面及格式GB 4457.1-84Mechanical drawings代替GB 126-74Sizes and layout of drawing sheets1 引言1.1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的幅面及格式。
1.2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457-1980《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1.3 与本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GB 4457.3-84《机械制图字体》GB 4457.4-84《机械制图图线》2 图纸幅面尺寸2.1 绘制图样时,优先采用表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必要时可以沿长边加长。
对于A0、A2、A4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长边的八分之一的倍数增加;对于A1、A3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短边的四分之一的倍数增加,见图1中的细实线部分。
A0及A1幅面也允许同时加长两边,见图1中的虚线部分。
3 图框格式3.1 需要装订的图样,其图框格式如图2、图3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一般采用A4幅面竖装或A3幅面横装。
3.2 不留装订边的图样,其图框格式如图4、图5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3.3 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
为了复制或缩微摄影的方便,可采用对中等号,对中符号从周边画入图框内约5mm的一段粗实线(图6、9、10)。
4 标题栏的方位4.1 标题栏的位置应按图2~5所示的方式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18年10月 目 录 一、任务来源 ......................................................................................... 1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与意义 .................................................................. 1 三、标准编制原则 ................................................................................. 3 四、工作过程 ......................................................................................... 4 五、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及分析 .............................................................. 5 1、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术语和定义 ....................................................................................... 6 4、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的原则 ................................................... 7 5、诊断流程 ........................................................................................... 8 6、结构诊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0 7、功能诊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1 1
一、任务来源 《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导则》,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课题名称:支撑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产业链诊断优化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编号:2016YFF0201601)的要求,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与意义 工业园区是我国产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工业园区的生产活动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制约了园区未来的发展潜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业园区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循环经济促进法》指出,“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产业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在“中循环”尺度上的重要举措,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减小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鼓励园区的循环化、生态化发展,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园区试点实践工作,推动循环产业链从自发形成向自觉构建的转变。2003年,国家环保部门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等文件。其后,环保部门会同商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于2005年起将工业园区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范畴,后逐渐形成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体 2
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201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国家级技术经济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当前,已有六批100余家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范围覆盖我国东中西部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中央财政专设的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安排近30亿元支持示范基地建设。
我国在工业园区层面进行的循环化试点实践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暴露了诸如部分改造措施效果有限、循环化改造与园区环境管理规定存在冲突等问题。究其原因,作为循环化改造对象的工业系统自身高度复杂,循环产业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工业活动种类繁多、各种物质能量关联关系形成了复杂的产业链网,实现物质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可能并不唯一。此外,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园区的规模、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差异明显,实施循环化改造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同,因而循环化改造的重点任务和实施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简单照搬其他区域的经验难以保证循环化改造的实施效果。为了提升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效果,需要结合园区循环产业链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改造方案,落实改造措施。对园区的循环产业链进行诊断,准确掌握园区循环产业链的结构与功能状况,是进行循环化改造的关键步骤。
当前,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各类规划编制指南,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中,与循环产业链诊断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确定任务”、“调查、收集资料”两项 3
工作程序,以及“生态工业园区概括和现状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必要性分析”两项主要内容。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中,与循环产业链诊断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及下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三项主要内容。现有规划指南在资料收集上偏重园区整体运行状况,对企业内及企业间循环关系等微观信息收集不足;在分析过程中偏重园区循环产业链的整体功能,对循环产业链的具体结构特征认识不足;诊断结论偏重对循环化改造总体效益、存在困难等方面的定性判断,对循环化改造的具体措施与改进方向支撑不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诊断环节缺少相应的规范,园区循环化改造主要依赖相对单一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审考核,难以引导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改造方案。
综上,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对象复杂、意义重大,亟需设立相应标准,通过完善的诊断流程和内容框架,引导园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
三、标准编制原则 1、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2、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政策法规。
3、标准要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GB/T 33567-2017)、《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等标准相协调。 4
4、标准应具有承接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承接性原则要求循环产业链诊断的要求要符合现有法规、标准体系,便于使用和接受,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与规划指南等规范要求进行衔接。系统性原则要求循环产业链诊断框架中包含反映循环产业链状况的所有主要维度,满足现有和未来园区循环化改造需求。先进性原则要求循环产业链诊断要吸收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方法和工具来支撑标准的实施。可行性原则要求循环产业链诊断涉及的数据可以获取,诊断方法可以实现,所得结论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支撑后续的循环产业链优化、建设、实施等环节的需求。
四、工作过程 1、2015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参与,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起草项目申报书。
2、2016年12月,国家标准委员会标准制定和科技部任务下达后,成立了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共同参与的标准起草组,明确了标准任务和对象,赴江苏、浙江和河南等地开展园区调研,收集整理材料,并起草标准初步草稿。
3、2017年3月,项目组和课题组召开内部研讨会议,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目的和基本要求,签署了合同任务书。
4、2017年8月,项目组和课题组召开内部研讨会议,明确了标准的草案框架、细化了标准化对象、界定了标准适用范围,根据研讨意见,标准起草组进一步修改标准,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5、2017年11月,课题组和项目组召开中期检查会,加强了各 5
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强调标准体系内部互相借鉴并尽量协调一致,初步提出了标准示范要求,会后经修改形成了工作组二稿。
6、2018年4月,课题组组织召开工作组内部研讨会议,进一步强调标准制订过程对国内外已有标准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对接,并加快示范园区选取和调研工作,会后经修改形成了工作组三稿。
7、2018年5月,课题组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包括:针对标准适用范围、对象,明确标准形式、目标,整理现有标准内容;各相关标准内容应相互衔接、逻辑清晰,并与其它相关标准呈现为一个有机整体;标准编制用语、引用要尽可能切合规范习惯等。后于2018年10月正式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及分析 1、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园区循环产业链诊断的原则、流程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等)的循环化改造、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绿色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也可作为相关试点示范园区评估或验收的参考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下列文件,包括:《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GB/T 33567-2017)、《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