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两用轨道牵引车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双轨并轨方案

双轨并轨方案

双轨并轨方案引言双轨并轨方案是指在铁路建设中,同时设置两条铁轨以便能够容纳更多的列车通行的方案。

在铁路运输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双轨并轨方案成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双轨并轨方案的优势、技术实现和应用场景。

优势双轨并轨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单轨方案,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增加运输能力:双轨并轨方案可以容纳更多的列车通行,从而增加铁路的运输能力。

无论是货运还是乘客运输,双轨并轨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列车运行空间,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2.提高运输效率:由于可以容纳更多的列车通行,双轨并轨方案能够减少列车排队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这对于减少交通拥堵、缩短列车运行时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方便运行维护:双轨并轨方案中的两条铁轨可以分别用于上下行列车,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运行维护。

当一条铁轨需要维修时,另一条铁轨可以继续通行,不会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造成太大影响。

4.降低建设成本:虽然双轨并轨方案在建设上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材料,但相比于建设两个独立的单轨方案来说,双轨并轨的建设成本仍然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双轨并轨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基础设施,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实现双轨并轨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技术实现方法:1.设计合理的轨道布局:双轨并轨方案中,需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容纳两条铁轨。

因此,设计合理的轨道布局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采用平行布置、交叉布置或偏置布置等方式来满足要求。

2.合理的轨道维护策略:由于双轨并轨方案中的两条铁轨可以分别用于上下行列车,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轨道维护策略,以保证轨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轨道等。

3.信号与通信设备的设计:双轨并轨方案中的列车需要进行准确的控制和通信,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信号与通信设备。

这包括信号灯、信号系统、通信设备等,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和互联互通。

4.车辆安全与防护设备:为了保证列车和乘客的安全,双轨并轨方案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车辆安全与防护设备。

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钩缓装置设计

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钩缓装置设计

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钩缓装置设计摘要:针对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的性能特点、连挂要求,设计了用于快速运输车用的钩缓装置。

本文主要针对钩缓装置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设计了钩缓装置的结构形式和钩缓装置的安装方式,并对钩缓装置的控制逻辑原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铁快速运输车;钩缓装置;结构设计;计算1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物流的发展成为市场经贸活动的支持基础,顺应大物流及经济的发展,基于公路网络、铁路网络的大区域覆盖及互补,公路和铁路联合运输便呼之欲出。

因此设计和开发一种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在符合公路交通规范的情况下实现中短途的“门到门”运输,另一方面在符合国铁运营规范的情况下实现中长途的“门到门”运输。

时速120km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主要由底盘总成、货厢总成、钩缓装置总成、铁路走行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电控系统等系统集成,适用于公路100km/h、铁路120km/h运行速度下快速运输。

钩缓装置作为快速运输车从公路状态转为铁路运输状态下的重要结构,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多辆运输车形成铁路编组状态,在运输过程中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并起到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

本文主要对钩缓装置设计进行论述。

2 钩缓装置使用环境温度 -4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5%其它自然条件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海拔不大于1500m坡度公路:10%;铁路:30‰最小曲线半径公路:15m;铁路:单机100m,连挂145m。

底盘最高速度 100km/h车钩连挂面间距 11970mm(铁路)3 钩缓装置设计3.1 钩缓装置技术参数设计前车钩技术参数如下:连接体型式柱销式密接型车钩连接间隙1.5mm整体屈服强度拉伸500kN压缩500kN整体破拉伸800kN压缩坏强度800kN转角水平15°垂直5°扭转5°连挂方式自动解钩方式自动,具备手动功能冷冻缓解方式带内置式电加热重量170kg后车钩技术参数如下:连接体型式柱销式密接型车钩连接间隙1.5mm整体屈服强度拉伸500kN;压缩500kN整体破坏强度拉伸800kN;压缩800kN转角水平15° 垂直5°扭转5°最大连挂范围各向均为30mm缓冲器型式橡胶堆结构缓冲器性能拉伸行程45mm容量6kJ压缩行程45mm容量6kJ连挂方式自动解钩方自动,具备手动功能式自动,气控伸缩过程带内置式电加热冷冻缓解方式重量275kg3.2 钩缓装置结构设计钩缓装置钩头形式采用N10型密接车钩钩头。

公铁两用车牵引计算

公铁两用车牵引计算

公铁两用车牵引计算公铁两用车是指可以在公路和铁路上运行的特种车辆。

它具有公路车辆和铁路机车的特点,除了具备行驶在公路上的能力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装置进行铁路运行。

公铁两用车的主要用途是运送超长超重的货物,它可以避开公路交通拥堵,通过铁路进行高速运输。

首先需要计算车辆在公路上的最大牵引力。

公路上的牵引力主要受到车辆的功率和载荷的影响。

功率通常由发动机的峰值功率来决定,牵引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P/V其中,T为牵引力,P为车辆的功率,V为车辆的速度。

牵引力的单位通常为牛顿或千牛,车辆的功率单位通常为千瓦。

在计算公路上的最大牵引力时,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滑移性能以及道路的摩擦系数。

滑移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和公路之间的摩擦力与牵引力之间的比值,摩擦系数是指轮胎与公路之间的摩擦力与受牵引力之间的比值。

通过调整车辆的功率和载荷,可以使车辆在公路上能够达到最大牵引力。

其次需要计算车辆在铁路上的最大牵引力。

铁路上的牵引力主要受到车辆的牵引系统和载荷的影响。

牵引系统包括车辆和铁路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车辆的动力系统。

通过调整车辆的牵引转矩和载荷,可以使车辆在铁路上能够达到最大牵引力。

在计算铁路上的最大牵引力时,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轮轨附着力。

轮轨附着力是指轮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轮轨之间的垂向力之间的比值,通过调整车辆的载荷和轨道的支撑条件,可以使车辆在铁路上能够达到最大牵引力。

公铁两用车的牵引计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运输需求和道路条件,综合考虑车辆的功率、牵引系统和载荷等因素,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稳定地行驶在公路和铁路上,并满足运输的需求。

景区地面轨道车辆设计方案

景区地面轨道车辆设计方案

景区地面轨道车辆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进行旅游观光。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工具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环保安全的交通工具,而地面轨道车辆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理想选择。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地面轨道车辆,以便满足旅游需求。

二、车辆设计方案1. 车辆参数设计地面轨道车辆采用铁路车辆的基本设计思路,采用轮轨配合方式。

轮组的选择采用钢轮胎,以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小轮胎磨损,促进车辆安全。

车身外形的设计选择宽敞明亮,加大车窗和车内通风设备的布置,保障乘客的安全和体验。

2. 动力系统设计车辆动力系统采用环保、低碳的电力驱动技术。

通过大型电机驱动车轮旋转,以实现车辆移动。

同时,为避免电池的频繁更换,车辆装备有自行充电的太阳能板,可对电池进行深度充电。

3. 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设计车辆的控制系统采用中央控制台,由操作员对车辆进行控制。

同时,车辆装备有各种传感器、安全系统和紧急停车装置等设备,如乘客突发疾病、车辆故障等情况时,车辆可自动停止行驶。

4. 座椅舒适设计为提高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车厢内安装成人及儿童舒适座椅,座椅采用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吸震性。

三、车辆竞争优势1.低碳环保:采用电力驱动,不会产生粉尘和废气等污染物质,保护环境。

2.安全高效:装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设备,确保乘客行车安全,同时以高效的运行速度提高景区内部交通流通效率。

3.舒适体验:优美的车身造型、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以及舒适的座椅,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4.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实现节能减排。

同时,具备取得专利的可伸缩智能充电棒,通过刷卡支付等途径进行充电。

四、总结景区地面轨道车辆设计方案,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工具。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将在景区内起到重要的交通服务作用。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先进的动力系统、控制与安全系统设计以及高品质的座椅舒适设计,使其具备很高的竞争力,可以满足游客对交通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公铁 两 用;轨道 牵 引车 ;方 案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T 3 1 P 9 文 献标 识码 :A d i O3 6 /. s.0 2 6 7 . 1 .1 8 o: .9 9j sn10 - 6 32 10 . 2 l i 0 0
The De i n Pr g a fa Tr c o i g i Ro d a sg o r m o a t r Usn n a nd iwa Ra l y
ta tri rfte r m o ki rco s e td fo fr l i K,a d i d s2 Hy rui l esa te a l n ta d d a lc Cyi nd r nd 2 se rbe whe l t h on ff r f,a d i lo a d y rui es O te f to l t n tas d s2 H d a l r o di c Cyi esa d 2se rbewhe l t her a ff rlf c repo igy tno ry m e t te wo k rq rm e t, tas a et eC S. l nd r n tea l e o t e ro kit o rs ndn l.I s o tog esh r e uie ns bu o sv Ot l h
Ke r s y wo d :us n r a ndriwa ri y ta tr d sg pr g a i i o d a al y; a wa rco ; ein o rm ng l
计 该型 公铁 两用 轨 道牵 引 车时对 于 铁路 调车 作业 所 存在
O 引 言
铁路 调车作 业在 铁路 运输 、生 产 过程 中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 我 国现 有 凋 车 作 业 主 要采 用 调车 机 车 来 完 成 ,该种作 业方 式适 于大批 量 的调车 作业『 对 于一些 厂 1 】 。
第2 4卷 第 1期
21 0 1年 1月
De eo m n & I n v t n o c i ey& E e t c lP o u t v lp e t n o ai f o Ma hn r lcr a r d cs i
机 电产 品 开 发 与刨 崭
Vo。 , . l 24No 1
J . 11 an , 20
文 章 编号 : 10 — 6 3 (0 )叭 一 0 —2 0267 21 1 2 8 0

种公铁两用轨道 牵引车方案设计
段 晓 ,郭 明果 ,时 洪 光
( . 南 轨 道 交 通 装备 有 限责 任公 司 研 究 院综 合技 术部 ,山东 济 南 2 02 ; 1济 50 2
2 济 南 轨道 交 通 装 备 有 限 责任 公 司 研 究 院 机 电所 ,山 东 济 南 2 02 ) . 5 车是 新型 的铁 路 牵 引车 ,适 用 于铁 路客 货 车生产 、 维修 企 业的 小批量 调 车作 业 ,
同 时 也 适 用 于铁 路 站段 内的 小 型 调 车作 业 。 该 车 以 叉 车 为 改 造 基 础 ,在 叉 车 前 部 加 装 两 个液 压 油缸 和 2个 导 向轮 ,在 叉 车后 部 也 相 应 的加 装 2个 液 压 油 缸 和 2个 导 向 轮 ,既 满 足 工 作 要 求 ,又 节 约 成 本 。
2 Eet meh ncl q ime t sac stt,ia i yVe ie q ime t .Ld,J a h n o g 5 0 2 Chn) . lc o c aia E up n erh I tueJn nRal hc s ul n , t i nS ad n 2 0 2 , ia r Re ni wa l E  ̄ ' Co n
矿 企 业 和 铁 路 客 货 车 修 造 企 业 来 说 。绝 大 部 分 都 是 小 批
的问题 做 了充分 的考虑 。 同时考 虑 到经 济 问题 ,因此在 设 计该 型牵 引 车时 。采用 在 现有 叉 车 的基础 上进 行 设计 改造 的方 案 。 该 方 案采用 现有 3 叉车 作 为改造 基础 ,具体 方 案是 t
Ab t a t sr c :Th r co i o da d ri y i an w y al ytat r whih p le O t n ep ie i c ma u at r n iti eta t rus ngi r a n al n wa s e tperi wa r co , c a pist hee tr rsswh h n fc ea d manan u t a wa a st hes heri y v n o t l 一sae s n n pea o cl hu t g o rt n.a d i lo a p st h m al c l hu tngop rton b t e al y tt ns Ths i i n tas p he o te s l—sae s n i ea i ewe n ri wa sai . i o
D A i U U NXa ,G OMi - u H H n- un o n G,,S I og G a ̄ g o
(. p r n f mpe e s eT c n lg ,ia i yVe ie q ime t .Ld,J a h n o g 5 0 2 Chn ; 1 Deat to me Co rh ni e h oo yJn nRa wa hc s up n , t i nS ad n 2 0 2 , ia v l l E C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