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在日译汉的过程中,处理译文主语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语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处理技巧的建议。

1.考虑主动与被动在日语中,句子的主动与被动结构与汉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将主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中的相应被动结构,或者根据语境的需要保留主动结构。

例如,对于日语句子「彼は本を読んでいる」,可以翻译为「他正在看书」或者「书正在被他读」,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译文。

2.避免过度的主语有时,日语中的句子经常省略主语。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上下文补充主语,以便在汉语中使句子更加完整。

例如,对于日语句子「行かない?」,可以翻译为「不去吗?」或者「你不去吗?」,根据上文和语境推测出主语。

3.借助上下文确定主语当日语中的主语不明确时,可以依靠上下文来确定主语,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包括前文、后文和句子的语境。

例如,对于日语句子「お腹が空いた」,可以根据上下文确定主语,翻译为「肚子饿了」或者「我饿了」,根据语境决定主语是谁。

4.根据语法规则处理主语在日语翻译中,主语的处理也要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日语中,主语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何位置,可以在前面、中间或者后面。

在翻译时,要将主语放在汉语句子的合适位置,以保持译文的清晰和流畅。

例如,对于日语句子「雨が降っている」,可以翻译为「正在下雨」或者「雨下着」,根据语法规则将主语放在句子的正确位置。

5.避免歧义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主语歧义,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如果存在主语歧义,可以通过改变译文的结构、添加上下文信息或者澄清翻译意图来解决。

例如,对于日语句子「彼は学生です」,可以翻译为「他是学生」或者「她是学生」,如果不能确定主语的性别,可以通过上下文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澄清。

总之,在日译汉的过程中,处理译文主语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遵循语法规则,避免歧义,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主语成分分析单一主语复合主语和省略主语的特点及区别

主语成分分析单一主语复合主语和省略主语的特点及区别

主语成分分析单一主语复合主语和省略主语的特点及区别

主语成分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承担着句子的核心意义和动作。在主语成分中,可以区分单一主语、复合主语和省略主语。本文将探讨这三种主语的特点及区别。

一、单一主语的特点及示例 单一主语即句子中只有一个主语,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单一主语的特点是简洁明确,句子的意思更加明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示例1:Tina is a teacher.(蒂娜是一名教师) 示例2:They went to the park.(他们去了公园) 以上两个示例中,单一主语分别为“Tina”和“They”,它们都明确地指明了句子的主体。

二、复合主语的特点及示例 复合主语指的是句子中出现两个或多个主语,它们共同承担句子的主语成分。复合主语可以通过并列关系或连接词来构成。复合主语的特点是强调多个主体共同执行动作或具备相同的特性。

示例1:John and Mary are siblings.(约翰和玛丽是兄妹) 示例2:Running and swimming are his favorite sports.(跑步和游泳是他最喜欢的运动) 以上两个示例中,复合主语分别为“John and Mary”和“Running and swimming”,它们都代表了两个或多个主体。

三、省略主语的特点及示例 省略主语是指在句子中省略了主语,但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具体的主语。省略主语的特点是简洁,减少了重复,并使句子更加流畅。

示例1:Finished the book yesterday.(昨天看完了这本书) 示例2:Had a great time at the party.(在派对上过得很愉快) 以上两个示例中,省略主语分别为“我”和“我们”,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具体的主语,即完成这本书的人和在派对上度过美好时光的人。

主语成分的区别: 单一主语、复合主语和省略主语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存在一些区别。单一主语是最常见的主语形式,它可以直接明确指明句子的主体;复合主语则强调了多个主体的共同行为或特性,通过并列关系或连接词来构成;省略主语则减少了句子中的冗余,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具体的主语。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沉默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主要从语言角度出发,通过对谚语,和歌,歌曲,古典艺能的分析,探究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的特质,得出日本人的“沉默寡言”现象反映了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出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集团主义”思想,独特的语言心理以及思维方式。

标签:语言精神构造沉默文化集团主义一、日本人的“沉默”西方有句谚语叫「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意思是“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西方人民崇尚言论自由和自我主张,这句话是为了警戒人们不要忘记“沉默”。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崇尚“沉默”,视沉默为一种美德和最高的处世之道。

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沉默文化”不同于中国和西方。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来论证日本人崇尚沉默的文化特征。

二、日语语言中的“沉默”1.谚语中的“沉默”1.1「沈黙は金」——沉默是金从古至今,日本人一向崇尚沉默。

例如「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口は災いの元」(祸从口出)、「言葉大きは品少なし」(言多必失)、「多弁能無し」(话多没本事)等,日本人认为沉默不说也能起到语言的作用,话多反而无益。

日本人讨厌主张自我的人,从「一言居士」「口舌の徒」「舌は禍の根」「無駄口」「お節介」等表示“废话”和“多嘴” 词就可以看出。

日本人认为即使是「無口」(沉默寡言)「口不調法」(不善言辞)也并非是可耻之事。

例如「不言実行」(抬头苦干,只干不说)「腹芸」(讷于言而敏于行)等都是对少言寡语的赞美之词。

日语谚语中有「実用言語不信」(不相信面子话)「論より証拠」(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与其争辩时与人讲道理,不如拿出使人信服的证据。

1.2「察し」——察言观色日语中有句「話し手上手に聞き手上手」,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日本人在听话时,更注重对方的目光,神情,手势,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要素。

日语中的「察し」(察言观色)「思いやり」(体察,体会)「勘ぐる」(推量)就是这个意思。

分析语言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分析语言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分析语言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倒装和省略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们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变化,能够增添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对语言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进行分析。

一、倒装现象倒装是指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的语法现象。

在语言中,主要存在两种倒装形式: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 完全倒装完全倒装是指将整个谓语动词置于主语之前,形成倒装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完全倒装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中:(1)以副词或介词开头的句子:In front of the house stood a tall tree.(在房子前面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树。

)(2)以表示地点的状语短语开头的句子: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lies a beautiful temple.(在山顶上有一座美丽的寺庙。

)(3)以表示方式的状语短语开头的句子:In silence did he leave the room.(他默默地离开了房间。

)2. 部分倒装部分倒装是指将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或助动词+动词原形置于主语之前,形成倒装的结构。

常见的情况有:(1)用于强调句子部分: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achieve success.(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2)用于条件句:Should it rain, we will cancel the outdoor activities.(如果下雨的话,我们将取消户外活动。

)(3)用于虚拟语气语句:Were I taller, I would be able to reach the top shelf.(如果我个子高一些,我就能够够到顶层货架了。

)二、省略现象省略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省略一个或多个词语的现象,常出现在口语和非正式写作中。

省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句子结构、减少重复以及提高语言流畅度。

1. 主语省略在交流中,常常会进行简化交际,即省略主语,直接使用谓语动词或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

日语教学中的主语问题

日语教学中的主语问题
主语的这一特征说明了“舻”、“力”以外形态标志 的主语确实是存在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能够决定 谓语部分使用尊敬语的只是一部分主语,其他不能决 定谓语使用尊敬语的主语要用替换的方法来验证。
第二个特征是句中出现的反身代词“自分”都是 指主语。这一特征不仅能够从形态标志相同的成分 中区分主语,还能从语法意义相同的成分中将主语区 分出来。
1.“x;耋Y妒z”型句子。如: (16)a日本人f未野球妒好誊忿。 b象i土鼻护畏¨。
2.“x C耋Y C耋z”型句子。如: (17)a太郎C耋英螽C主蟊世謦L、。 b象C耋鼻C耋畏k、舻、首C宣短k、。
3.“X妒Y舻z”型句子。如: (18)a日本人妒野球妒好誊怒。 b象炉鼻妒畏L、。
这三种形式的句子中,第(2)种的第二个“e耋”是 用来取代“妒”以突出否定或对比的语气的,因此第 (1)种句子和第(2)种句子实际上是同一种形式的句 子。这样,出现所谓的双重主语的句子形式实际上是 “x e土Y舻z”型句子和“x妒Y舻z”型句子两种。
◇@⑦◇⑦
日语教学中的主语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访泽
我们在日语教学中常常要使用“主语”的概念。 在讲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时,我们要提到哪个成分是 句子的主语。在讲解助词“护”或“C土”的用法时,我们 也常常要涉及主语。很难想象如果不用“主语”的概 念,我们怎样来给学生讲课。但是实际上,日语的主 语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概念,日本语法学家三上章甚 至提出要废除“主语”的说法。虽然我们并不赞同三 上章的偏激主张,但是作为一名日语教师,我们认为 有必要对日语的主语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避 免在无意之中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七)北京大学编<基础日语(第一册)》(1981)对 关于主语的定义:“主语是动作、存在、状态的主体和 判断的对象或范围。”(p.6)

成分分析中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的基本规律与场景分析

成分分析中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的基本规律与场景分析

成分分析中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的基本规律与场景分析成分分析中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的基本规律与场景分析在语言表达中,省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省略指的是在句子中省去某个成分,但在语境上读者或听者仍能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成分分析中,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谓语省略是三类常见的省略现象。

本文将探讨这些省略现象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一、主语省略的基本规律主语省略指的是在句子中省略主语成分,使得句子在语法上不完整,但在语境中仍能理解。

主语省略的基本规律如下:1.主语省略出现在主语可被推测或重复的情况下。

例如:"今天天气真好!" 可以理解为 "(今天的)天气真好!"这里的主语"今天"可以被推测出来,因此可以省略。

2.主语省略常出现在祈使句中。

例如:"吃饭!" 可以理解为 "(你)吃饭!"在祈使句中,主语通常是"你",因此可以省略。

3.主语省略也常见于一些特定的句式和固定搭配中。

例如:"碰到你真是太好了!" 可以理解为 "(我)碰到你真是太好了!"这里的"碰到你"是一个固定搭配,主语"我"可以省略。

二、宾语省略的基本规律宾语省略指的是在句子中省略宾语成分,仅保留其他成分,使得句子在语法上不完整,但在语境中仍能理解。

宾语省略的基本规律如下:1.宾语省略常出现在交际性语言中。

例如:"请再给我一杯咖啡" 可以理解为 "请再给我一杯(咖啡)"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常常省略宾语,只保留关键的信息。

2.宾语省略还常见于复合结构或长句中。

例如:"我昨天买了苹果,你呢?" 可以理解为 "我昨天买了苹果,你(昨天)呢?"这里的宾语"昨天"可以被省略,因为前后句之间具有一定的语境联系。

句子中的省略结构分析

句子中的省略结构分析

句子中的省略结构分析句子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而省略结构作为句子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随处可见。

省略结构可以通过省略主语、宾语、谓语或其他成分来简化句子结构,使句子更加简洁,同时也要求读者在理解句子时进行补全。

本文将对句子中的省略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

1.主语省略结构主语省略结构指的是句子中省略了主语,通常出现在问句中或以“there”开头的句子中。

例如,“Want to go out for a walk?”,其中省略了主语“Do you”。

2.宾语省略结构宾语省略结构指的是句子中省略了宾语,常见于某些动词或短语后面,这些动词或短语本身含有宾语的指代。

例如,“He likes swimming,I do too.”,其中省略了宾语“swimming”。

另外,“I think so/do.”,“He said nothing.”等句子中也存在宾语省略。

3.谓语省略结构谓语省略结构指的是句子中省略了谓语,常见于回答简略问句或陈述句中。

例如,“Are you ready? Yes.”,其中省略了谓语“are”。

4.其他成分省略结构除了主语、宾语和谓语,句子中还存在其他成分的省略结构。

比如,形容词或名词后面省略了定语从句,例如,“Are you the girl I metyesterday?”,其中省略了定语从句“who I met yesterday”。

又如,“She speaks Chinese better than I do.”,其中省略了宾语从句“than I speak Chinese”。

总结:句子中的省略结构是一种语法现象,通过省略不必要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主语、宾语、谓语以及其他成分都可能出现省略结构,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进行补全。

正确理解和运用省略结构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理解困难。

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的省略结构,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使表达更加准确、简洁和流畅。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

关于日译汉过程中译文主语的处理技巧下面就主语的处理技巧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意象清晰化原则
日语中的主语通常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上下文和语境去理解。

但在
翻译中为了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需要在译文中明确表达主语,让读者能
够直接理解。

例如,原文句子为「林檎が好きです」,即「我喜欢苹果」。

在翻译中,可以通过在句首增加主语「我」,形成「我喜欢苹果」的译文。

这样
处理主语的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避免读者在理解时产生模糊或
错误的认知。

2.动态转移原则
在日语中,经常会出现省略主语或将主语隐含在谓语动词中表达的情况。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判断主语,并将其适当地转移
到译文中。

例如,原文句子为「走ると体が温まる」,即「跑步可以使身体变暖和」。

在翻译中,可以将主语「我」转移到译文中,形成「我跑步可以使
身体变暖和」的译文。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容易理解。

3.上下联动原则
在日语中,经常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动来判断主语。

在翻译过程中,
需要仔细阅读原文上下文,判断主语的具体指代,然后在译文中正确表达。

例如,原文句子为「買い物をしていた友達がいる」,即「有一个正在购物的朋友」。

在将其翻译为汉语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主语,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回应,形成「我认识一个正在购物的朋友」或「有朋友在购物」的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的分析
【摘要】省略是日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而日语中的主语按照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经常被省略。

它既有语言自身的客观因素,又跟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日语的省略现象,来分析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以及此种省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

【关键词】日语;省略;语言心理
一、日语中的省略现象
根据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日语会话中,无主语的句子占总体句子数量的 74%,由此可见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频繁。

很多情况下,按照逻辑关系添加了主语反而使语言不够自然通顺。

比如自我介绍时说的“○○と申しますが”,此时如果添加主语说成“私は○○と申しますが”,反而使人觉得不是地道的日语。

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对主语省略的类别进行阐述。

1.借助上下文的省略
(1)听话人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判断出被省略的主语时,可进行省略。

藤原:「織田さんには、もっと日の当たる場所に出てってもらわないと、私困ります。

(織田さんは)もっと高く、もっと遠く…飛んでいってください。

(織田さんは)遠く行かなきゃ、いけない人なんです。


(2)答句中的主语在问句中已经出现的情况下,答句中的主语通常被省略。

a:「山田さんが生まれたのはいつですか。


b:「(山田さんが生まれたのは)1965年です」
2.借助语境的省略
日语中,也可借助语境省略主语。

(1)日语会话中,当谈话内容只涉及听话人和说话人时,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通常被省略。

田中:「(わたしは)今日はこれからもう一軒お客さんのところに行かなきゃ
いけないから、明日の夜、どうかな。

(あなたは)だめ?(あなたは)何か、
予定ある?」
(2)听话人和说话人面前存在的事物,在会话时无需明确表明,可以被省略。

a:「(このりんごは)いくら?」
b:「一つ百円。


a:「三つください。


3.日语自身特点
日语自身特点对日语的主语省略影响比较大。

日语中很多表达都限定了主语的使用。

因此,在会话中,常常省略掉主语。

(1)借助敬语的省略。

在日语会话中,高度使用敬语,这样的敬语动词出现时,该动词已经决定了其动作主体,此时,主语不言自明,常常被省略。

首先,尊敬语是对他人表示尊敬时的形式,首先排除了自己,所以,主语限定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对话中常常被省略,不省略则显得画蛇添足。

例如:
「(あなたは)いますぐ駅へいらっしゃれば、急行に間に合いますよ。


(2)自谦语是对说话人自身或同自身关系紧密的人或物表达谦虚时所采用的表达形式。

说话人要避开那些突出自己存在的第一人称代词,因此,第一人称主语通常被省略。

(私は)先生のことをご心配しております。

(3)借助授受关系。

授受动词“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等,作补助动词时,可表示授益与受益的关系,此时即使省略主语,也不会产生误解。

例如:
(わたしは)田中さんに車で空港まで送ってもらいました。

」(4)借助感情、感觉形容词的省略。

日语中有很多表达人感情、感觉的形容词。

如:“うれしい”“悲しい”“寂しい”“こわい”等。

日本人认为这些表达人们感情的形容词只能由说话人自己来判断。

因此这些感情一般只限定在第一人称范围内,所以主语往往不说出来。

例如:
(私は)あなたにお会いできてほんとうにうれしい。

(5)借助希望愿望的表达形式。

表达希望愿望的助动词“たい”和形容词“ほしい”等,限定主语为第一人称,此时,主语常被省略。

例如:
「(わたしは)冷たい飲み物がほしいですね。


二、省略的文化背景
整个日本民族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他们具有同样的文化心理和习俗,以至于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

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可以得知。

1.地理环境
日本国土狭小,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

在这样一个拥挤且孤立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的同一性。

形成的语言也具有岛国的特点,是一种岛国形式的语言。

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便是“心有灵犀”的直接表现。

即使省略部分语言,也能让对方准确地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也难怪日本人对于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乐此不疲。

2.祟尚“沉默是金”
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叫「沈黙は金なり」,它的内涵便是一种以寡言少语为美德的语言心理。

日本人之所以对此备加崇尚,可能有这样两方面原因。

一是古代日本人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其神秘的超人力量使人一旦话说出口,便会应验。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害怕说错话,所以日本人尽可能地采取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避免、减少错误,以保全自己的面子不至被嘲笑。

现代日语口语中纷繁复杂省略现象可算是日语的一大特征,日语
中主语省略现象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认识它。

要掌握、学好日语,必须了解、掌握它的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山田孝雄.日本口語法講義[m].东京:宝文館出版社,昭和45年: 394 -398.
[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色[m] .东京:講談社,昭和53年:172 -180
[3] 芳賀綏.日本人の心理構造と日本語[a].日本語百科大事典[z].大修館書店125-193
[4] 鈴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a].日本文化提要[c],1977. 13-20 作者简介:
张笑冉,女,(1990.10.26~)籍贯:黑龙江,南京财经大学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