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广场舞的新闻报道
“广电+政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以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有话大声说》为例

话大声说》,为群众搭建合理表达诉求、助推问题解 话大声说》栏目每周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各方
决的平台,为政府部门搭建面对面听取意见、及时解 代表化解分歧,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
决问题的渠道。节目于每周六晚九点半在青岛电视台 及市民代表共同探寻解决方案。如城市文明养犬、业
新闻综合频道、青岛综合广播、蓝睛客户端同步播出, 委会选举、老城区停车难、河道环境保护等一批城市
传播实务 202105
“广电+政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以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有话大声说》为例
■王红梅 孙彬
[ 内容提要 ]2020 年,青岛启动“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推出《有话大声说》栏目。该栏目创新谈话类节目形式,开创 政策讨论节目新样态,以问题闭环处理方式督促有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回应民 声诉求,参与社会治理,以互动对话增进社会和谐、以解决实际问题保障改善民生。
围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治理难题在各位代表的协商交流中达成共识,地铁施
代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为推动国 家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 文汇报客户端 . 3 年 40 万公里路 14 亿元销售额,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 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02-25) https://wml.
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每晚六点半到九点可以跳 引流、预热、二次传播等,极大延伸、丰富了周播节
广场舞,但每个队伍只能用一个音响,而且音响设备 目的传播链条,并通过互动性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
半米内声音不高于 85 分贝,各支队伍负责人还签订 力。在《有话大声说》特别节目《垃圾分类的困惑与
了自治公约,选举了自治委员会。
广场舞社会冲突典型案例分析

广场舞社会冲突典型案例分析作者:李定霞陈冬冬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7期摘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场舞冲突典型案例,发现噪音污染、场地纠纷、社区管理缺失等因素是造成广场舞社会冲突主要原因,以期广场舞能够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场舞;冲突;案例分析自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运动热潮,广场舞不在是单纯的一项健身运动,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和行为的习惯,成为群众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这一健身娱乐活动引起了非预期后果,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社会突出问题。
譬如如温州的“噪音对决”事件、武汉的“高楼泼粪”事件、北京的“鸣枪放狗”事件、长春的“车位地锁”事件以及郑州“尬舞天团”事件等。
1.“鸣枪放狗”事件“鸣枪放狗”事件发生于 2013 年 8 月,居住于北京昌平某水泥厂的一个球场附近的当地居民,因球场上的广场舞长期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在酒精的刺激下抄起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放,并又放出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驱赶跳舞人群。
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当事人采用一般的解决措施譬如协调沟通,并不能达成预期效果,而采用非一般手段之后效果显著;事件爆发以后,并没有相关的公共空间治理部门介入,施某本人也是因非法持有枪支而获刑;最终,施某达成了预期目的,这一目的的达成更多的来源于施某的恶性行为的震慑作用和广场舞群体担心施某被判刑之后可能打击报复的逃避心理。
此事发生之后,新浪微博曾发起“你觉得广场舞扰民吗?”的调查,超过73%的微博网友,认定广场舞是一个扰民的现象。
当然微博网友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是基本不参加广场舞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广场舞所引起的社会不良反映的恶性程度,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广场舞的不接受和不认可。
2.“高楼泼粪”事件“高楼泼粪”事件发生于 2013 年 10 月,“汉口中央嘉园小区”的业主,因不满小区广场舞的噪音扰民,通过小区物业多次协调无果之后,采用“高楼泼粪”的方式驱赶参与广场舞的人群。
广场舞扰民议论文800字

广场舞扰民议论文800字篇一:广场舞扰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一,现象。
前不久爆出的温州一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高音炮”,应对小区旁广场上的广场舞噪音,持续还击了两天,惊动了社会各界。
这种“以噪制噪”的方式虽然换得了小区业主们的耳根清净,但广场舞扰民背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与被广场舞噪音影响的居民们之间的矛盾,随着近两年见诸报端的新闻报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前发生的泼粪、鸣枪、放藏獒等阻击广场舞的方式,不仅令人错愕,最终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
二,原因。
1,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由于广场舞是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后一种新兴的现象,所以没有对广场舞的成熟的法规进行规范。
2,从小区建设的角度来说,没有为广场舞提供合理的场地。
3,从跳广场舞的公民来说,没有适度的意识,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缺乏保护他人权益的意识。
三,介绍措施。
总之既要借鉴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措施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是两者的矛盾控制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1、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落实管理部门,明确管理措施和责任。
2、按规定时间统一播放,严格控制音量(不超过80Db)和播放时间(不超过晚九点半),规定每个广场只能播放一台音响。
3、尽快把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作统一合理的安排,避免类似矛盾的出现。
4、社区居委会和街镇文体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培训,或组织“街舞”、“健身舞”比赛,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舞蹈样式和曲目相对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
篇二:谈对广场舞的扰民事件的看法谈谈你对广场舞的扰民事件的看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场舞这项华人独创的健身运动在这几年内一下子就席卷了整个中乃至全球多个华人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妇女,非常喜爱这项运动。
对广场舞,我觉得应该这样的看。
1、广场舞是一种文体活动,是中老年妇女晚上娱乐、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时尚的妇女广场舞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给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一道道风景线,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
搞笑版新闻联播稿子

搞笑版新闻联播稿子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搞笑版新闻联播。
今天是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农历_____。
首先为您带来今天的头条新闻。
话说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_____的大爷,他最近迷上了跳广场舞。
这本来没啥稀奇的,可关键是这位大爷跳的那叫一个“别具一格”。
别人都是跟着音乐的节奏,动作整齐划一,而这位大爷呢,完全是自成一派,一会儿像在打太极,一会儿又像在指挥交通,把周围的大妈们逗得是前仰后合。
大爷还一本正经地说:“我这是创新,懂不懂?”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城市的另一边。
有一家理发店推出了一项超级奇葩的服务——“头发纹身”。
这可不是在头皮上画画,而是真的用染发剂在头发上弄出各种奇怪的图案,比如卡通人物、星座符号啥的。
有个小伙子尝试了之后,顶着一头“米老鼠”图案的头发去上班,结果同事们看到后笑得根本没法工作。
老板气得直跺脚,说:“你这是来上班还是来演马戏的?”再看看交通方面,最近交警们可是遇到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位司机大哥在路上开车,居然把车开成了“S”型。
交警把他拦下后,问他怎么回事。
这位大哥一脸无辜地说:“我这是在练习漂移,准备参加赛车比赛呢!”交警听了是又好气又好笑,直接给他开了张罚单,还严肃地教育他:“这是马路,不是赛道!”学校里也有好玩的事儿。
有个小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因为不会做数学题,居然在试卷上画起了画。
老师看到后,问他为什么不答题。
这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画画比做题有意思多了!”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孩子的心思可真难捉摸。
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
有个小区举办了一场宠物选美比赛,各种可爱的猫猫狗狗都来参赛了。
其中有一只哈士奇,别的狗狗都在展示自己的乖巧和可爱,它倒好,一上台就开始撒欢,把现场弄得是一片混乱。
主人在旁边是又尴尬又无奈,只能一边追一边喊:“别跑啦,你这捣蛋鬼!”说到吃的,有一家餐厅推出了一款“黑暗料理”——巧克力炒苦瓜。
这独特的搭配让很多食客都望而却步,但也有一些勇敢的人尝试了之后,表情那叫一个精彩,有苦说不出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广场舞通讯稿

全民健身爱我吉大11月10日上午,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教职工广场舞比赛于一教前坪隆重举行,由张家界校区6个院系及张家界校区图书馆、公共课、第四分工会共9支代表队参加,外国语学院分工会以石红梅副院长为首共20名老师参加了比赛。
我院精心选取了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开门大吉》作为参赛曲目,在排练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来看望和鼓励大家,参赛老师们也克服种种困难,认真排练,从队形到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比赛过程中我院以短小的模拟情景剧开场,新颖的创意引起了现场的阵阵欢呼声,老师们跳着欢快的舞步,婀娜多姿,精彩纷呈,最后在“全民健身、爱我吉大”的口号声中结束了表演。
本次比赛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取得了季军的好成绩,此次比赛展现出了我院教职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文:刘炼闫翼程江逸凡)篇二:组织村民跳广场舞通讯稿跳广场舞,展新文化“我们在家都是看着手机跳。
”这是村里张阿姨跳舞之前说的。
为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7月21日晚上七点,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带领汉山镇李家山村的村民在村部广场跳起了广场舞。
这次的广场舞是大学生们精挑细选后才教村民们跳的,今晚主要教了《最炫民族风》的广场舞,后期还有《小苹果》等舞蹈。
通过一晚上的训练,各位广场舞爱好者热情洋溢、舞步飞扬,认真的学习着每个舞步。
大家都表示以后要每晚都来村广场,要加强联系、以一带百,将广场舞的文化及内涵传递给更多村民,将乡村的美好生活及良好风尚展现给更多的父老乡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暑期社会实践第五分队2014年7月17日篇三:广场舞(成品电视新闻稿件) 广场舞舞出快乐节拍口播:生活好了、日子富了,好心情、好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广场舞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每天清晨和夜幕降临时,很多市民都自发的走进我市大小广场,舞动和谐,舞动快乐,舞动幸福。
精彩的广场舞不仅给人们带来健康,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现场口播:实习记者邓婕最近几年广场舞在岳阳非常流行。
有关广场舞扰民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有关广场舞扰民高中作文800字五篇高考期间,广场舞仍不停歇;国外华人于公共场合大跳广场舞被告上法庭等新闻,皆上了当日头条。
以下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广场舞扰民作文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有关广场舞扰民作文800字一中国者,大国也。
大妈者,年岁辈分类于妈妈者也。
广场舞者,公共场地民间集体舞蹈也。
中国大妈广场舞,因莫斯科红场、法兰西卢浮宫被占领而具有了世界影响,世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我以为政府引导、舞者自律,方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使这股民族风成为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最炫的形象之风。
中国的大妈们,心灵中有千百年妇女隐忍奉献的精神皈依;身体上有操劳家务、相夫教子甚至抚养孙辈的劳苦印迹;现实里有儿女奔波前程老来孤独无人陪伴的人生缺憾。
她们体形要么肥胖要么瘦弱且绝不婀娜;她们步态要么生硬要么僵直且绝不轻捷;她们动作要么迟缓要么笨拙且难以准确。
如果你要以专业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看待她们的话,那她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表演的是无任何美感的走样错位的舞蹈。
但是,她们冲破了心灵的禁锢和身体的限制,凭着年轻时的激情和夕阳红的梦想,以无比的自信和勇气,舞出了火的热情,风的张扬,水的淡定,太阳的开朗。
这是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掀起的民族广场舞之风。
然而,广场舞的音响实在太具有穿透力了。
它单调,它冗长,它反反复复,它喋喋不休绵绵不绝。
它撩起了夜班族难以补眠的怒火;它打破了莘莘学子闭门苦读急需的宁静;它让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的那类人发狂;它让年纪尚小需要安眠的婴儿啼哭不止;它让不需要单调乏味声音打扰的人忍无可忍。
它,太坏了。
但是,坏的也只是那音响,而非我们中国的大妈。
要解决这个太坏了的音响影响,首先需要政府引导和规范。
譬如避开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之地,另择场所;譬如规范跳舞时间,避开人们休息高峰时段;譬如规定限制音响分贝,使其达不到噪音的标准;譬如鼓励发明同频同步同听一首歌的范围式无线耳麦,给中国大妈们增加一个广场舞必备的装备,这装备又炫又亮不扰人,又轻又巧真方便。
作文《社会新闻观后感》

社会新闻观后感 最近看新闻,哎哟喂,真是五花八门啥都有!看得我一边吃着泡面,一边乐呵,差点把面汤喷到屏幕上。不过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则关于“大爷用广场舞音响放京剧”的新闻。
这事儿吧,听着就挺有意思的,对吧?我当时看到新闻配图,那大爷,戴着个小帽,笑眯眯的,手里还拿着个破旧的收音机,那音响,感觉比我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喇叭还大,哈哈哈!新闻里说,他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在小区广场放京剧,声音那叫一个洪亮,震得周围居民都跟着节奏抖三抖。
其实吧,我住的小区也有广场舞,每天晚上那感觉,你懂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跟过年似的。一开始我还挺烦,每天晚上都得戴上耳机,才能安心看书。不过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广场舞结束,大爷就开始放京剧了。一开始我还挺意外,这怎么还来个“反转”?不过后来仔细想想,其实挺有意思的。广场舞大妈们,一听到京剧,那叫一个安静啊,瞬间鸦雀无声,简直比指挥官一声令下还管用!
我就住那附近,每天晚上我都悄悄地趴在窗边看。那些大妈们,从刚开始的满脸不悦,到后来的认真聆听,甚至还有几个跟着小声哼哼,这变化简直比川剧变脸还快!其中,有一个大妈,印象最深,她每次都穿着鲜艳的广场舞服,一开始,对大爷的京剧相当不满,还抱怨说扰民。可后来,我发现,她竟然开始跟着哼唱了,哼得还挺有模有样的。有时候,大爷还会教她一些京剧里的唱腔,两个人在那儿,一个唱一个跟着哼,别提多有画面感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前几天,我路过小区广场的时候,竟然看到那个大妈,穿着旗袍,在给大爷伴奏!大爷唱得那叫一个投入,大妈打的板儿也敲得有板有眼,周围围观的人还挺多。这场景,我真没想到,广场舞和京剧,竟然能碰撞出这么奇妙的火花!哈哈,这新闻报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一开始看标题觉得挺“奇葩”,但细想起来,其实这件“扰民”的小事,却意外地温暖人心,这不比那些什么“明星八卦”强多了吗?
所以说啊,社会新闻嘛,有时候看着热闹,有时候想想也挺有意思的,说不定还能从这些小事里,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温暖呢!就好像这大爷和广场舞大妈的事儿,一开始以为是冲突,最后却成了友谊的桥梁,挺让人感动的,你说是不是?
2019高考热点作文素材:广场舞、生态文明、税收、睡眠、跳槽、读书

2019 高考热门作文素材:广场舞、生态文明、税收、睡眠、跳槽、念书目录立法例范广场舞,宜堵更宜疏 (1)节俭用水,也是一种生态文明 (2)不可以任由汽车4S 店“税收黑洞”存在 (4)超七成学生睡眠不达标说明啥? (6)“跳槽”不是职业提高捷径 (8)倡议全民念书,不该止于念书日 (10)立法例范广场舞,宜堵更宜疏《天津市文明行为促使条例》 5 月 1 日正式实行,对公共次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公共环境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和处分标准进行明确规定。
此中明确,对“广场舞”音量过大扰民的,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更正;拒不更正或许屡教不改的,处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罚款。
( 5 月 1 日中国新闻网)据媒体公然报导,当前全国广场舞喜好者过亿人,主体人群是40到 65 岁的中老年妇女。
跳广场舞裨益身心,已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出12 套广场舞,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但是,广场舞噪音扰民,引起纠葛不停。
这样语境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使条例》规定“广场舞音量过大扰民的,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更正;拒不更正或许屡教不改的,处200 元以上500 元以下罚款”,表示治理广场舞扰民问题,在天津将有法可依,这明显拥有样本义义。
据网络有关检查显示,7 成网友以为,广场舞制造噪音,有扰民现象。
以致于,广场舞扰民,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全国现象”。
特别是,此前有的地方曾发生过居民扔物、泼粪、放狗、鸣枪等驱逐舞者的过激行为,更是将广场舞扰民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广场舞成“扰民舞” ,看似一个小问题,却也是一道民生难题。
怎样知足人们喜爱健身和追求寂静的不一样诉求,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易文明程度。
可见,将广场舞入法,广场舞扰民等问题,将会水到渠成。
第一,由公安部门牵头,与环保、文体、城管等部门配合,睁开结合执法,合理有效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同时,指导社区广场、公园管理处,对广场舞组织者推行登记制,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直接联系组织人进行开导或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城管高考前劝解广场舞者 遭大妈围攻(图) 据兰州晚报6月5日报道,中、高考临近,广场舞也让很多备考的考生们无法集中精力复习,6月3日晚,东方红广场城管执法人员对东方红广场舞大妈进行劝解和执法,却遭到了广场舞大妈大叔们的围攻。在喷泉对面,城管与跳舞市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00多人围住城管,一位老大爷情绪激动地说,“广场就是跳舞的,凭什么收走音响。城管不管别的,管这些干嘛!”说着这位老大爷还要动手打人,还好被旁人拦了下来。图为现场。 每日电讯:高考季如何让大妈不跳广场舞 郭元鹏 2014年06月05日09: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高考季如何让大妈不跳广场舞 近年来,因为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高考临近,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晚自习学生们也有这样的困扰。3日晚上,在第十二中学西南的庄怡公园中,记者跟随城管人员在内的联合倡议组来到这里,大概有300人在跳舞,地点狭长,显得有些拥挤,记者听到音响声音开得并不算大,只有在附近才能感觉到低音炮的声音。大妈们说:“我们声音已经开得很小了,不能影响孩子高考。”(6月4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期间能不能不跳广场舞?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实际上是权益之争。对于准备高考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益,而对于这些大妈来说,她们也有享受娱乐的权益。自然,我们希望老人放下自己的权益维护孩子的权益。好像只有这样才是高尚的人。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大妈也够可怜的,300多个人挤在一处算不上广场的地方在跳舞,还尽量调低了声音。 但是,孩子的高考也挺重要,让酷爱广场舞的大妈们临时放下权益,让权益为公德让一下路也是需要的。毕竟这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十年寒窗就为这一次人生的大考。作为老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也是应该在“爱幼”中显示自己的风格的。可是,在我们强烈要求这些大妈放弃权益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为老人娱乐的权益找一个温柔出口? 有关部门与其苦口婆心劝说,不如为大妈的娱乐权做些事情。毕竟她们都上了年纪也无事可做,孤寂心灵也需爱的安慰。这些大妈有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伴过早离开,有的还迫于健康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推开一扇窗。 一是,划定区域接送。适合跳广场舞的地方并不多,适合在高考期间跳广场舞的地方更不多。但是,这不代表没有这样的地方。比如离学校远些的河边,郊区的乡间,风儿轻轻吹的海滩。是不是也能像开设“高考公交”一样,为这些老人划定一些区域,开设“广场舞公交”,把有此诉求的老人接送到适合的地方,去舞一段? 二是,社区组织文化引领。老人为什么都喜欢跳广场舞?这是因为她们没有什么可玩的。在高考期间,我们的社区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一些不产生噪音的文艺活动,组织大家搞些文化讲座、健康讲座、打打扑克。还可以来些物质的奖励。 总之,让老人用权益为公德让路,需要有关部门用柔情的手段化解对抗的寒冰。
解析广场舞:最初出于创文创卫的需要由政府推广 2013年11月28日 08:59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妍 分享到: 11人参与2条评论 原标题:广场舞,一场集体主义怀旧 本报记者赵妍 发自上海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广州市将于明年出台新的公园管理条例,考虑新增对广场舞噪音污染的规范和处罚,对广场舞等活动实施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限设备等措施,并拟赋予公园管理部门权限,对广场舞违规最高可处1000元罚款。新浪微博紧跟着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网友支持对广场舞立法罚款,有78%的网友建议该条例应全国推广。 在中国,广场舞正在以“健身”的名义高强度、大范围蔓延,从城市到乡村,中老年人“占领”了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小区空地。有人将之形容为“遍地开花”。 “花”开的声音有点大,陆续有城市居民不堪忍受“广场舞”配乐音量巨大,称其“扰民”。 2013年10月,有消息称,由于楼下广场舞放出音量过大,北京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施某后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在昌平法院受审。 另一则来自武汉的消息同样“骇人听闻”:也是今年10月,熊女士等人按惯例来到广场跳舞,还没跳上半小时,众人突然感到有东西从临近的2号楼上飘洒下来,不少人被撒了个满头满身。等到反应过来,众人发现,泼下的竟是粪便。 广场舞“扰民”之罪甚至横跨了太平洋。今年8月,美国《侨报》发表题为《纽约华人舞蹈队公园排练音乐扰民遭投诉》的报道,报道称,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目前是华人晨练、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但随之而来的音乐扰民问题不断遭到周围其他族裔的投诉与抗议。日前,一支华人舞蹈队在该公园排练时,遭到附近居民的多次报警,前来的警员将领队王女士铐起来并开出传票,王女士不日将出庭应诉。 汤玉芳,沪籍皖人,1955年出生,50岁时提前退休,定居上海。年轻时,她带着厂里妇联的几个骨干组织各种文艺演出;退休后,她在小区附近跳起了“广场舞”。 “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广场上跳舞。”汤玉芳说,只要天气不是特别恶劣,她和她的队友们每天都会坚持不懈地跳上近2个小时—哪怕下着蒙蒙雨。“我总结了一下,觉得跳广场舞真的对我们老年人有好处。跟着我一起跳的人,都说自己身材瘦了一些,而且能够防止老年痴呆。” 面对“广场舞扰民”的指责,汤玉芳通情达理:“我们当然理解,有些孩子傍晚回家要做作业,有些人在看电视觉得我们声音太大。不扰民,是我们首先注意的。”为此,汤玉芳特意更换了跳舞的音响设备。但是,她强调,她们不会因此放弃“广场舞”。 缴年费,广场舞也有仪式感 加入广场舞队伍之初,汤玉芳只是一个站在后排、跟着领舞老师跳的“学生”,现在,她是一位众人拥护的广场舞领袖,领头的广场舞团队规模已达80余人。在上海西藏北路一带众小区,汤玉芳颇有些“远近闻名”的意味,舞蹈队里人人喊她“汤老师”,隔三差五就有慕名而来的加入者。 能有如此“江湖地位”,汤玉芳总结,与自己年轻时在工厂所从事的妇联工作有很大关系。“很大规模的厂,有三四千人。我是党组成员,管一些妇联工作。那时候我们经常组织文艺演出,所以编个舞蹈、唱个歌,都是有些经验的。”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汤玉芳语速飞快、思路清晰。 2005年,汤玉芳退休后才到上海。刚开始,陌生的环境和邻里让她颇不适应。后来寻摸了一个裁缝的工作打发时间,可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我就看楼下一些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每天傍晚六点半、七点,在那儿跳。我在一旁看着看着,就跟着跳起来。去的次数多了,得知她们每年要交钱,主要是用来买设备、交电费,我也就把钱交了。”缴费,让汤玉芳有了正式加入的仪式感。 据汤玉芳介绍,一般情况下,上海的广场舞团体成员都会缴纳一些费用,由领舞老师统一收取、支配。费用有每人每年20元的,也有每人每月5元的,视各领舞老师的意愿而定,但总体来说,“费用是很少的”。 曾在长沙做“广场舞”民族志研究的曹露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场舞”一度被市民称作“绝经舞”,颇有些“污名化”的意味。但近几年来,出于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广场舞”的行列,并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在长沙,一般需要缴纳的费用在每人每年40元左右。 广场舞内部分裂,汤玉芳成功逆袭 “广场舞”大致可分“排舞”和“交谊舞”。所谓“排舞”,就是大家排成几行几列的队形,由最前面的领舞老师带队一起跳。参与者往往是退休的老大妈,少有男士出现;“交谊舞”则不然,通常被称为“三步、四步”的交谊舞,通常由一位男士带领一位女士,搭配起舞。 汤玉芳跳的是“排舞”。一个人在“排舞”中所处的位置,往往能够代表一个人跳舞的熟练程度、舞姿的优美程度。通常情况下,排在最前排的往往是领舞老师或长年练习的“骨干”,排在最末的当然是新人。 年轻时的文艺从业经验,让最初排在队伍末尾的汤玉芳迅速走到了第一排。“有一次,一位江苏来的老师教我们一支新舞。这位老师在业内非常有名气,不过老师因为时间紧张,只能教我们一天。没想到,其他人还跟不上拍子,我竟然一天之内就完全学会了。那位老师走过我身旁,也夸了一句:你跳得不错。”顺里成章地,汤玉芳开始教大家跳这支新舞,而她平时因帮助其他队员纠正动作而积攒下的“人缘”,也让其迅速成了众人拥护的对象。 如此,原先的领舞老师心生嫌隙,用汤玉芳的话说就是,“那些上海人都搞不清楚,我们外地人脾气爽快,跟她们走不到一起”。十几个拥戴“汤老师”的人跟随她另起炉灶,换到其他场地,开始了自己的“广场舞”生涯,“结果没想到,原先队伍里的人听说我们到别的地方跳了,第二天就哗啦啦都跟来啦”。 研究者曹露观察到,类似汤玉芳所经历的“分裂”,实际上是众多“广场舞”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分裂,让同一个地方的“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多。一些原本的领导者,在遭遇“分裂”后,要么自此放弃队伍,“退下来”;要么进行内部变革。 “分裂”后的队伍,或多或少存在群体间的竞争意识。据曹露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一位湖南师范大学的退休女教师,先是参加了学校附近的“广场舞”团体,熟练后感到“舞蹈节奏太慢,更新的速度也不太频繁”,随后带着队伍里的一些成员重新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舞蹈,甚至到外地“取经”,自此以每周教学一支新舞的速度,迅速将原先的队伍比了下去。 而汤玉芳团队“远近闻名”的原因,也正取决于其快速的舞蹈更新速度以及合理的内部管理。“我们现在是两个星期教一支新舞,音乐是我从酷狗上下载的,特别好听。还有,我即便是纠正队员的动作,也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很凶,我不会说你跳错了,我会跟她说:你自己感觉一下,是不是有些别扭?这样一来,她就会自己去琢磨,发现自己错了。”汤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