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公路(XXXXXX)改建工程

K1+ 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说明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K1+ 小桥位于新建道路老路段,为现状小桥拆除重建,中心桩号K1+,拟采用跨径1×13m。

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桥梁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的任务如下:

(1)查明拟建桥梁场地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

(2)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等;

(3)查明基岩的埋深、起伏状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

(4)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

(5)查明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7)查明拟建桥梁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8)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评价拟建工程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浅基础方案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

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7)由设计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黄海高程系统。

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情况

勘察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勘察工作量布置

根据拟建桥梁桥型、桥跨和基础型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钻孔深度分别为20和30m。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的工作量

外业工作于09月05日进行,使用1台XY-100型钻机。室内资料整理工作于2013年09月06日完成。勘察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3 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拟建桥位地形起伏,地面高程~。

桥位处地貌为平原地貌,微地貌单元为凹地地貌。

地层分布及特征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绘、野外编录、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桥位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冲积物(Q3al)。现将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层按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深度以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上部米为混凝土路面,中部米为碎石,下部以密实状态素填土为主。分布于场地老路路基范围内,层厚,最深层底标高~。

②层粉质黏土(Q3al):黄褐色,硬塑状态,含铁锰结核。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平均层厚,层底标高~。该层上部受大气降水影响,雨季时期地基承载力会有所降低。

③1强风化泥质砂岩(K):暗红色,岩体破碎,难见原岩结构,岩芯呈坚硬粘土混粉细砂状或粉细砂状,手掰易碎,手握难成团,干钻难钻进,为软岩岩体。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平均层厚,层底标高~。

③2中风化泥质砂岩(K):暗红色,岩体完整,可见原岩结构,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呈圆柱状,敲击易碎,该层局部岩体砂质含量较大,分布不

均匀。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未钻穿。

地质构造

桥位区附近无活动断裂经过,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取了土样、岩样,对其进行了室内试验。室内试验结果参见《土工试验报告》,岩石试验结果参见《岩石试验成果表》,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参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钻孔柱状图》。各分层岩土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参数筛选、统计结果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2)。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隐伏断裂。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等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根据现场勘探、测试及室内土样常规试验、胀缩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对该场地膨胀土性能判定如下:

1、②层粉质黏土为弱膨胀土。

2、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有关膨胀土层试验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

有关膨胀土层试验指标表3

地震及场地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判定该工程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桥位处地面以下深度范围内无地震液化土层。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及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市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急剧影响深度为。

4 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隐伏断裂。场地内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综上所述,本场地属于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地基土分布特点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基本成层分布。②层粉质黏土,硬塑状态,地基承载力大,压缩性小,工程特性好,可以作为桥梁扩大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基础方案评价

根据桥梁的桥跨、结构型式和场地地基岩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拟建桥梁可采用扩大基础,以②层粉质黏土为扩大基础持力层。拟建桥梁也可采用桩基础,建议采用摩擦桩,以③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为桩端持力层,桩长、桩端埋置深度可根据上部荷载、桩型、土(体)力学性质计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节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有关规定,按层位提供各地基岩土层岩土设计参数,参见表4。

地基岩土层岩土设计参数表表4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拟建桥位处地形起伏,微地貌单元为岗地地貌。

拟建桥梁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冲积物(Q3al)。

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本场地浅层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