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高铁的建设离不开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勘探,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高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就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高铁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的必要性1.1 地质勘探的意义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前的必要程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为施工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等相关地质信息,为高铁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参考。

1.2 地质勘探的范围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范围通常包括线路勘探、桥梁隧道勘探和站场勘探等。

其中,线路勘探主要针对高铁线路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坡度和平面布置等设计参数;桥梁隧道勘探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桥梁和隧道的周围地质情况,保证其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站场勘探则是为了确定车站的选址和建设条件等相关地质信息。

1.3 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对于高铁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高铁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资料,为后续的工程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地质勘探方案2.1 勘探目标和任务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总体目标是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来说,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包括:(1)获得地质构造和地层信息,了解地下岩土体的层位、产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相关特征;(2)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情况;(3)开展地震地质勘探,了解地震活动性、构造活动性等相关情况;(4)研究工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条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总结精编版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总结精编版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总结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二OO七年二月目录1、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工作概况 (1)1.3 勘察手段方法 (2)1.4 完成工作量 (2)2、岩土工程特征 (5)2.1 地形地貌 (5)2.2 地质构造 (6)2.3 地层岩性 (9)2.4 水文地质条件 (11)2.5 不良地质作用 (16)2.6 特殊性岩土 (17)3、主要勘察经验和建议 (18)3.1 活动断裂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 (18)3.2 断裂构造对地铁建设工程的影响 (19)4、存在问题及对策 (20)4.1 隐伏岩溶区高架区间的工程问题及对策 (20)4.2 隐伏岩溶区地下区间的工程问题及对策 (21)4.3 隐伏岩溶区地铁线路的工法选择建议 (22)4.4 勘察施工管理中的经验及教训 (22)1、概述我院受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初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1 工程概况1.1.1 A标段西起芳村区的滘口、经大坦沙、中山八路、西场、西村、广州火车站、小北、淘金站、区庄等地,共设9座车站,其中4座换乘站,分别为大坦沙南站、西村站、广州火车站、区庄站。

1.1.2 A标段滘口站、滘口~大坦沙段,大坦沙南站拟为高架线,往东线路开始转为地下线,地下线工法拟采用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线路在大坦沙与中山八路之间拟采用盾构法穿过珠江。

1.1.3 A标段勘察范围线路起止里程为YDK0+209.715~YDK11+973.307。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A标段初详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施工自2004年5月7日开始,至2006年8月完成1058个钻孔,进尺43325.42m,共完成勘察报告37份。

1.2 勘察工作概况1.2.1 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执行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总包总体部2004年4月16日是提交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五号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和各工点的勘察技术要求。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此次用大气降雨渗入法计算见表3。
里程桩号
表3
降水渗入法预测隧道涌水一览表
含水岩组
降雨入渗 长度 L 影响宽度 系数α (km) B(km)
单元 面积 (km²)
涌水
量Q (m3/ d)
2.5 水文地质条件
K0+232~K0+482
灰岩
0.2
0.250
0.23
0.0575 2047
2.5.1 地表水
(2)柯斯嘉科夫
178mm;A—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km²);L—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长度(km);
表 2 岩体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样品名 称
统计参数
标 修正 变异 标准 样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准 系数 系数 值 本

密 度 (g/cm 3)
2.75
2.70
2.72
12
中风化 饱和抗压强度MPa 45.80 33.20 39.93 5.03 0.91 0.13 35.78 12
伏基岩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马平群(C2-3hn+mp)灰岩。 2.4.1 岩土构成
第1页共5页
综合地质调绘、钻探资料,场地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
(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
(1) 覆盖层
隧道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雨水下渗后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溶蚀孔
块石土(Qc):灰黄色、灰色,块石成分为灰岩,块径为 200~2000mm,含量 60%~
B2 崩塌堆积体:位于 K0+454~K0+507 中轴线及其左侧附近,长轴近北东向,长约 98m, 宽约 50m,崩积层物质成分为灰岩块石,结构松散,根据钻探及地调资料显示,其最大厚度 为 3m,目前该崩塌体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对进口洞门及洞外引道有影响。

隧道设计地勘报告

隧道设计地勘报告

1、前言1.1工程概况XX隧道(K31+268~K31+480)凤庆县凤山镇下旧村村境内,隧道进、出口及洞身段附近均有水泥公路分布,交通较为方便。

初拟进洞口里程桩号为K31+268,出洞里程桩号为K31+480,隧道全长212m,设计洞底高程1585.90~1587.80m。

隧道净宽10.25m,净高5.0m,为短隧道。

1.2、钻孔布设及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所确定的隧道方案,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布孔原侧,共布置2个钻孔,分别位于K31+280、K31+450,勘察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要求,勘察成果真实可靠。

本次勘察钻探进尺41.30m,工程地质调绘0.18m2。

1.3、勘察目的和要求详细查明隧道所经路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评价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多种指标划分围岩类别,为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型低中山地貌,沟谷相间分布,地形切割浅,山峰齐一,山顶浑圆,脊宽坡缓。

隧道穿越一山脊,该山脊呈北北向,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隧道区高程约为1590~1633.82m,相对高差约43.82m,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所穿越的山体地表被粉土所覆盖,多为旱地与林地相间分布,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的灌木及杂草。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处,该斜坡坡向约90°,坡度上陡下缓,上部坡角25~35°,下部坡角约12~25°,进洞洞口即位于斜坡的陡缓相间处,为两山之间一凹槽中。

东侧的冲沟于进口右侧约120m通过,沟床呈梯状,总体流向呈由北向至南东,与洞轴线呈34°相交。

隧道出口位于一无名溪沟右岸的斜坡地带,该斜坡坡向295°,坡度约10~20°,前缘为较平坦的耕地。

无名溪沟位于隧道轴线西侧约120m,总体流向呈NE-SW向,最后汇入迎春河。

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整理)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整理)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

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

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

交通十分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

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 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低气温-30.6o 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 C,极端最高气温38.3 o C(1961.6.20)。

地面温度,年平均9.8o 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 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 C。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

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

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隧道最大埋深37.1m。

(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国家重点公路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45+200~K89+000)一、概述(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1、任务依据依据xx省-----657号“关于委托进行xx高速公路埔前至老城勘察设计工作的函”及xx省----函[2002]1040号“关于印发xx高速公路上陵至埔前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函”,于2002年10月~11月进行了xx至xx段工程地质初勘、初步设计工作。

2、勘察目的(1)、初步查明沿线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2)、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3)、查明沿线地震基本烈度;(4)、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初勘资料。

(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要求按照国家及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则和我院《国家重点公路阿(荣旗)深(圳)公路(粤境段)上(陵)埔(前)高速公路初勘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勘察。

2、勘察方法采用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方法。

3、钻孔布置(1)钻孔编号路基:勘探孔编号为Z1A-0-×,Z1—表示初勘阶段钻孔,A—表示路线A方案,K—表示路线K方案;0—×表示0~10km间的钻孔代号,1—×表示10~20km间的钻孔代号等。

桥、隧、互通:勘探孔编号为Z1-桥、隧名-×,Z1—表示初勘阶段钻孔,×表示桥、隧工点的钻孔代号。

(2)钻孔布置结合地质条件,小桥涵结合路基一般500~1000m路线中心布置一孔,特殊路基工点每处布置1~2孔,中桥布置1~2孔;大桥一般3~5孔,特大桥及地质复杂大桥一般5~7孔,全段控制性的布置了标贯试验和静力触探测试,水、土、石取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恒温层距地面厚度,本区约 50m
gγ:本区地温梯度 1.8°C/100m
t:本地区恒湿层温度(取本地区平均气温 22 °C)
隧道洞身地温超过 28℃地段计算成果表
表 3-3-1
里程
埋深 H
洞身地温 T
DK741+742
387
28.06
DK741+887.5
385
28.03
DK741+982.5
452.5
(三)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多工种协同工作,严格按 ISO9000 质量体系文件、ISO14000 环境体系文件以及 OSHMS18000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操作,严格执行工程地质勘测、勘探的有关规范、规则及作业细则。在初 测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宏观指导、物探(电法、震法、Eh-4 大地音频电磁法、测井等)及原 位测试辅助指导、现场地质调查测绘落实具体详细、钻探验证等综合勘察方法,综合勘察成果资料 互相核证、综合分析运用。
(1)、地温预测
隧址区最高标高为 505.3m,隧道路肩标高 31~51m,拱顶标高 41~61m 计,拟建隧道最大
埋深约 450m 左右,一般埋深 50~350m。隧道深处地温根据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T=t+(H-h)gγ
带入式中:T:H 深度处隧道原岩温度(C°)
H:隧道埋深(最大埋藏深度 450(m))
3 西江水系
DK742+364
SE
385
30-135 4.36 2008.04
4 西江水系
DK744+280
SE
195 40~120 40.46 2008.04
5 西江水系
DK744+821
SE
170 20~100 3.82 2008.04
6 西江水系
DK745+280
SE
130
20~90 4.33 2008.04
(三)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
隧址区共采集地表水 2 组、地下水样 3 组,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 号文)判定,结果详见表 4-3-1,隧道进口段地表水和地下 水均具有酸性侵蚀,化学侵蚀环境等级为 H1。
序号
1 2 3 4 5 6
钻孔编号
-10 -10 15 15 -250 -8
根据耐久性规范确定的化学侵蚀环境等级
硫酸盐侵 酸性侵 二氧化
镁盐侵蚀

蚀 碳侵蚀

H1



H1


















备注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4
五、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计算
(一) 隧道涌水量计算
1、计算参数确定 (1)、隧道涌水段及汇水面积 隧道区内为燕山第二期侵入花岗岩(γy2);奥陶系下统回龙群(O1hl)砂页岩;泥盆系中 下统桂头群(D1-2gt)砂页岩;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D2l)砂页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大部 地段富水性弱,结合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特征,对隧道所经断裂带及浅埋区(见表 5-1-1) 进行涌水量预测计算。根据地表分水岭及隧道埋深绘制出隧道涌水汇水面积图,见图 1。
4孔
合计 200 点,总面积
18.64km2
正在钻探中
二、 自然地理概况
(四) 地震动参数的区划概况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测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与高要市所辖范围内,进 口 位于四会市石狗镇仁村东侧,前接四会 车站,出口位于肇庆市莲花镇林业果场斜坡,后接四通特大桥。进出口处均有简易公路通达隧道, 交通较为方便。
1、补给特征
测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十分发育,植被发育,表土层普遍较薄 (一般小于 5m),强风化深度 10~35m,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2、迳流及排泄特征
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断裂带下渗后通过包气带后由垂向迳流转向水平迳流,其中大部分赋存于 浅部(50m 以上)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通过短途径的地下迳流后在沟谷中或悬崖部位以下降 泉或散流形式排泄,一般径流途径短、径流强度较大、径流深度较小,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大部 分沿着大的构造裂隙和断裂破碎带向深部迳流,成为深部地下水静储量的一部分或通过远距离的迳
隧道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20.9℃~22.2℃,极端最高气温
38.5℃~40.6℃,极端最低气温-4.2℃~-1.0℃。多年平均降雨量 1648.8~1773.5mm,最大日
降雨量 188.9mm~284.9mm。年平均风速 1.0~1.7m/s 之间,最大风速 32.2m/s~40 m/s。年蒸
发量 1421.6mm~1513.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82%,多年雾日数 3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
数 1645.4 时~1717.9 时。
三、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隧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下付燕山第二期侵入花岗岩(γy2)、奥陶系 下统回龙群(O1hl)、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D1-2gt)、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D2l)、石炭系下统岩关 阶(C1y)地层。
沿线(地表)出露的地层岩性从老至新为: 1、奥陶系下统回龙群(O1hl):
岩性以灰白、灰绿色页岩夹变质砂岩、粉砂岩为主,砂泥质结构,岩质较软,岩层产状:141 °~167°∠41°~77°。分布里程: DK741+950~DK742+325。
(二)地质构造
测区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运动等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加里东-华力西-印支 运动基本奠定了本测区的构造形迹格,局经后期燕山运动的改造形成了测区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 构造形迹以 NE 向构造为主要骨架 NW/NE/S-N/E-W 向迭加组合成了多级多序的网格状的构造型式; 但新华厦系构造的强烈活动,更强化了 NNE 向的构造形迹;据 1:20 万区域资料: 隧道位于大沙朗底向斜的北西翼,呈单斜构造。(见图 3-2-1 隧道构造纲要图)
Jz-Ⅲ082-北隧 1 Jz-Ⅲ082-北隧 1 Jz-Ⅲ082-北隧 4 Jz-Ⅲ082-北隧 4
Jz-Ⅲ082-北隧 11d
水质侵蚀性判表
表 4-3-1
里程
DK738+410.0 DK738+410.0 DK738+770 DK738+770 DK744+250 DK746+580.00
左右侧 (左- 右+)
1
工作内容及 工作成果 综合工程地 质测绘
综合物探
工程地质钻 探
隧道主要工作量及工作成果一览表 表 1-4-1
主要工作量
普通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点
断裂构造调查点 泉井调查点 水样采集与分析 溪沟、河道测流 电法 EH-4
浅孔钻探 深孔钻探
188 处 12 处 3处 1组 20 次
2.86km 7.15 km 9 孔/430.5m
康和工作效率的上限温度值,属于存在地温危害区域,设计施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隆起现象,成形性较差。软岩变形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必要时应采取预加固措施。
四、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按其赋存空间及区内地层岩性及构造可分为风化裂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地表水的关系
29.2
DK742+115
390.5
28.1
DK743+115
391
28.1
DK743+283
460
29.4
DK743+638
395
28.2
隧道地温计算成果发现:隧道洞身最高地温 29.4℃,其中 DK741+742~DK741+982.5、
DK742+115~DK743+638 段预测地温超过 28℃,大于我国矿山劳动保护条例的保证工人的身心健
图 3-2-2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绘结果,综合物探资料、遥感资料,隧道洞身穿过 10 条断层, 其中禄步断层和葫芦田断层为区域性断裂。该隧道总体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
1、褶皱 隧道位于大沙-朗底向斜的北西翼,线路通过处总体上呈单斜构造,倾向南东,受构造及岩 体侵入影响强烈,岩层呈高倾角状。 3、节理裂隙分析与统计 本区构造以北东及北西向断层为主节理发育。 根据不同时代的地层结构、岩石组合类型、 构造部位对岩石中的原生节理裂隙进行了分类统计,绘制了节理走向玫瑰图(见图 3-2-2)优 选出各岩组中基本优势节理为:D1-2gt:77°/163°∠85°29°/119°∠85°335°/65°∠84° D2l:38°/128°∠43°~84°332°/62°∠83°γy2:334°/65°∠59°~83°295°/25°∠31 °~86°15°/105°∠82°。统计分析可知节理裂隙的主要发育方向为 NW、NNW、NE、NNE 向, 多为压~压扭性裂隙,节理面平直~光滑,多为闭合状,少量为张~张扭性裂隙,呈微张~张 开状,少充填,结构面平均间距 0.15~1.0m 居多,裂面宽度 0.05~0.10cm;深部裂隙多为紧 闭,裂隙裂隙延伸长度一般大于 3m,且多为穿透性裂隙,造成测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状少量呈碎 块状,围岩较破碎~较完整,对隧道开挖较为有利,但部分地段易造成隧道洞身坍塌。其中在
新建铁路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738+397.00~DK746+500.00)
中铁第 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 工程勘察证书 甲级
2008 年 06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