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经济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工异——博弈论

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案例:性别之战

一、发展中的博弈理论

二、完全信息博弈

三、不完全信息博弈

四、博弈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二章信息之于公众和政府——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典型案例: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与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课题

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四、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五、信息经济学对我们的启示及现实应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的新视点与新视角——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的现实中:美国新经济的启示

一、新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新增长理论的发展脉搏

三、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四、新增长理论的总体评价

五、新增长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金融实践发展推动的理论创新——金融学前沿理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工具之祸吗?

一、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金融学前沿理论

二、还金融衍生工具的本来面目

三、金融学前沿理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五章从经济人假定转向经济人的行为分析——行为经济学经济人行为分析的案例

一、行为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行为经济学的评价和指导意义

三、行为经济学发展趋势

第六章走进实验室的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案例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三、实验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四、实验经济学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经济学与心理学边缘交叉的理论创新——心理经济学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一、心理经济学的发展

二、心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心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四、心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八章向政治领域拓展的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公地悲剧”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简要评价

五、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和启示

第九章向产权制度进一步拓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再议“公地悲剧”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咏络

二、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

三、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理论

四、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理论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价及意义

第十章理性的回归与再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府真的能调控房地产价格吗?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渊源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基本假设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及发展趋势

王东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造

2018年12月26日07:13 来源:人民日报王东京

内容提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我们经过深入理论研究和艰辛实践探索证明,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前提是将公有的生产资料经营权委托给企业,让企业拥有产品所有权。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和难点是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之路。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和创新成果。回顾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深刻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创新,有利于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发展市场经济

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有两个前提:一是社会分工,二是财产私有。如果没有社会分工,企业生产的产品都相同,就用不着交换。如果财产不是私有,就没有办法进行商品交换。这一理论逻辑根深蒂固,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不可兼容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那么,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呢?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们党在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逐渐搞清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逻辑。

首先,商品交换的制度前提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是产品所有权。马克思虽然说过“私有权是流通的前提”,但他所说的私有权并非生产资料私有权,而是商品私有权。马克思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对于那种还要进入流通的商品的所有权,就表现为直接从商品占有者的劳动中产生的所有权”。这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即便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如果拥有产品所有权,就可以进行市场交换。比如,在封建社会后期,西欧一些国家的货币地租逐渐发展起来,没有土地(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佃户可以向地主租赁土地,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归佃户所有,并且可以到市场出售。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因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产品所有权也可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