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以巨人集团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元化经营的定义与特点,然后详细回顾了巨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历程。

接着进行了巨人集团的财务状况分析,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包括战略决策不当、管理层能力不足等因素。

对其他案例进行了简要分析,强调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并给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多元化经营的挑战与机遇,避免陷入类似巨人集团的困境。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巨人集团、财务分析、失败原因、案例分析、风险、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巨人集团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中国。

自成立以来,巨人集团一直致力于多元化经营,涉及领域包括电子产品、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

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曾为巨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使其成为市场上的领军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巨人集团逐渐面临了一系列财务困境,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失败。

本文将深入分析巨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历程以及其财务状况,探讨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与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警示。

2. 正文2.1 多元化经营的定义与特点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公司或组织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展开经营活动,以降低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创造更多的价值。

多元化经营的特点包括:1.多元化经营是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和扩大市场份额而采用的一种策略;2.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和行业中分散风险;3.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4.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5.多元化经营需要企业具备跨行业管理和运营能力。

在实践中,很多公司都尝试过多元化经营策略,有些公司取得了成功,有些公司却陷入了困境。

对于巨人集团来说,他们也曾经尝试过多元化经营,但最终却失败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巨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历程、财务状况、失败原因以及其他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并提出建议。

2.2 巨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历程巨人集团是一家以鞋类产品为主要产业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从中国“首负”踏上“征途”一、案例描述巨人集团的发展史,便是史玉柱的创业史,史玉柱其人:1962年9月12日,史玉柱出生于安徽怀远。

1989年,史玉柱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学研究生毕业,随即下海创业。

推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发展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

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3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

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动土,计划三年内完工。

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纷纷上门要求退款。

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

1999年注册建立生产保健类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史玉柱自称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做的是“脑白金”业务。

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

”2001年1月史玉柱通过“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还债。

同时新巨人在上海注册成立。

2004年11月18日,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史玉柱任董事长。

2005年11月15日,《征途》正式开启内测。

2007年11月1日,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首日融资10.5亿美元。

这使得巨人网络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网游公司。

巨人集团掌门人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福布斯》排名大陆富豪第八位;从负债2.5亿元之巨的全国“首负”,迅速崛起,成长为身家500亿元的内地新首富。

史玉柱的东山再起令世人瞩目,他也被称为“可怕的商业奇才”。

二、案例分析(一)是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失败的开始。

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巨人集团失败所引发的思考课程:法商案例研讨(2)班别:周末A班学号:1001061049姓名:饶晖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

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

巨人事业由此起步。

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入广告。

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

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

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

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

巨人集团主推的 M一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

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

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

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

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百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

1993、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一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

巨人集团财务危 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财务危 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巨人集团战略组合形式下的资金运作模式分析1.巨人集团战略组合形式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

纵观这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1.1 扩张战略的选择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1.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1.1.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1.1.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3)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只要保证 资产负债率一定,公司依然能够很好的经营下去。 (4)建立健全企业企业财务控制制度 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 合集团。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 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 责分明。

(4)过分依赖广告效应 无论是当时的脑黄金还是史玉柱东山再起后的脑白金,史玉柱无一例外的将用广告狂轰滥炸作为其营销 手段。1995年,巨人集团在生物工程方面投入广告费1个亿。高额的广告费必将阻碍利润上升,况且, 从财务角度分析,广告费是一项固定成本,广告费过高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5)没有保持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巨人集团没有把主业电脑软件开发业务的技术创新放重要位置,只看到电脑业的危机而没有看到其危机 之下孕育的商机,忽略巨人电脑行业的发展,将巨人的起家行业放在次要位置,导致这一产业连续两年 反应平平,失去了优势和市场。
(5)建立良好的企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做到实事求是,进行认真和仔细的市场 调研,认真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适当学会控制投资风险,转嫁风险。 (6)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危机意识,防范企业风险 管理者应该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政策和方法,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7)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尊重,激励人才 建立内部融洽,和谐的工作气氛与环境着眼于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大问题而把经营权下放给人才, 激发员工的潜力,有助于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史玉柱,自负的冒险家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

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巨人集团的陨落是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的。

比如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财务管理的失控,以及企业策略和文化的偏差。

在此,我只对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主观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人们在说起巨人集团的时候就一定会说到史玉柱,在说到史玉柱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叹曾经的巨人神话。

在史玉柱叱咤风云的时候,人们探讨的是他的成功秘术。

在史玉柱马失前蹄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他的受挫真由。

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时候,人们赞叹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性格决定命运。

史玉柱的个人因素在巨人集团的崛起和陨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研究史玉柱个人,分析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来探究和剖析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观原因。

一、成功的冒险家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敢想敢做,外号“史大胆”。

他聪明而执着,对于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很着迷,曾经照着书上所说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方法,自己配置土炸药,并且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检验了“自造炸药”的威力,完全不顾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和同学打赌,史玉柱竟然把一瓶湖南产的辣椒酱全都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当他赢得胜利的时候。

已经被辣得连庆祝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就是史玉柱,一个胆大而执着的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勇往直前。

这样大胆的他,自然是很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的统计局。

由于工作突出,他被保送到深圳大学读研究生。

当他学成回到单位后,却立即向领导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惊叹下,他带着4000元的创业资本,来到深圳开始寻找他的梦想。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6、遇到挫折不气馁。
史玉柱在遇到这么大的挫折还能再次创业成功, 值得我们学习。
(5)当地政府的两大诱惑:错误的诱导及 优惠政策的诱惑
首先,地皮的价格从1600元每平方米降到350元 每平方米,并且允许1500万元地价款等到售楼之后再 补;其次,巨人集团在报批和成立房地产公司时得到 了有关部门的一律绿灯。这两个不小的诱惑为接下来 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埋Βιβλιοθήκη 了深深的伏笔。(6)其他因素:
二、问题解析
(一)造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原因
(1)公司盲目多元化
巨人集团还属于成长期企业,不具备多元 经营的条件,但其决策层盲目追求多元化, 投资于电脑、药品、保健品、房地产等诸多 行业,使得资金分散到各个领域里去,没有 形成核心竞争力。
(2)巨人集团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犯了 两个错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分散投资。
4、树立危机意识。
进行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认真而仔细的市场调研, 从动态的角度看待市场,对市场风险要认真的分析做 出适当的控制,企业进行投资因学会规避和转嫁风险。
5、建立良好的企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 变化和政策变化,做到实事求是,进行认真和仔细的 市场调研,认真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2、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 用,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保证资 金的充足,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 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 公司的健康发展。
3、在内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控制制度。
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 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 整合集团。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 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 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 应承担的责任,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 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