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指南与共识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更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于2020年11月25-27日在XXX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中发布。

该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据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上升至11.2%。

这一数据是2020版指南的更新要点之一。

2020版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若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可以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并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2020版指南还更新了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2020版指南更新了2型糖尿病的诊疗路径,其中加入了一个新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手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B)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2020版指南:➤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A)➤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A)➤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A)➤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完整版)
研究显示,DSME处方可改善治疗质量[11]。为了指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更加规范、科学地运用指南,结合个体化需求,选择合适时机,量化确定自我管理的内容、目标、预期效果,与患者一起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复诊时间,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专家编写"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本共识将从DSME处方的定义、理论依据、内容、形式、实践流程、应用时机、团队与技术这七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使用药物及注射装置的种类、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剂量调节和检查、胰岛素摇匀方法、部位选择、装针头方式、皮肤消毒等)、注射的操作方式(捏皮方法、进针角度、推注方法、停留时长、拔针方法等)、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皮肤问题的处理、胰岛素的保存方法等。
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免遗漏信息。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视患者的年龄、病程、接受情况等而异,避免引起患者的抵触心理,评估的结果需要完整记录并且存档,作为下一次随访及复诊评估的参考。
(二)个性化目标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降压、调脂、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只有全面达标,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目标设定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1.控制目标:
(1)毛细血管血糖:空腹与非空腹;(2)糖化血红蛋白;(3)血压;(4)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体重:体质指数;(6)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一)综合评估
在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估:
1.患者基本信息:
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类型、教育、职业、经济状况、病程、病史、用药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方案。
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种类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胰 岛素类型,如速效、中效、长
效等。
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给药,需注意注射部位的选 择和轮换。
血糖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定期监 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 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等,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并发症。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 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 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糖 尿病诊疗建议,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指南的宣传普及,提高患者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 进患者自我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CGM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需要精细调整 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使用CGM进行监测。
并发症筛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功能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3
总结
总结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国内外指南的公布,CDS专家 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更新2型糖尿病指南,结合现有循证医 学证据和专家观点,来阐明我们自己的立场。相信新指南 的发布,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 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谢谢收听
要点九:CKD
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 险,红色为极高风险。根据eGFR情况,CKD分期仍采用1~5期,其中3期分成3a、3b期,对此没有什么变化
要点九:CK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更新要点
✤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给表格; ✤ 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新添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 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 要辅助工具。
4 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
SGLT2抑制剂。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 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A )
要点五:糖尿病治疗路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
若HbA1c不达标
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CKD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 标为减轻体重的 5%~10%。(A)
超重超和重肥和胖肥的胖成的人成2人 型糖2体型尿重糖病管尿患理病者方患的式者体包的重括 管理生方活式方包式括干生预活、方药
式干物预、、手药术物等、综手合术手 等综段合。手(段A)。(A)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目录1. 简介2. 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3. 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4. 饮食控制5. 运动与体重管理6. 药物治疗7. 血糖监测与管理8.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9. 结语1. 简介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2. 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预防糖尿病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步骤。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品选择,我们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同时,预防措施还包括定期体检和血糖监测,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预防糖尿病不仅能够改善个体的健康,还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

3. 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惯、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避免暴饮暴食和限制饮酒。

此外,戒烟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和管理疾病的基石。

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总能量摄入,并分散进餐次数。

此外,饮食应注重平衡,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等。

5. 运动与体重管理适量的体力活动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此外,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体重管理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6.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医生可能会选择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7. 血糖监测与管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