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栽培技术
耕翻土地,精细整地,创 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提高 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 时期,保证冬小麦的出苗 率和生长。
播种方法
采用先进的播种方法,如 精量播种、沟播等,提高 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
加强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
在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或移栽补
除草与防虫
除草
在小麦生长期间及时进行杂草防治,采用 化学或人工除草方式。
VS
防虫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生物、化 学、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蔓 延。
收获与储存
要点一
收获
在适收期收割小麦,注意收割方法和操作规程,避免小 麦损失和污染。
要点二
储存
采用干燥、通风、防潮等措施,保证小麦储存期间的质 量和安全。
冬小麦的种植历史与现状
冬小麦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在中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全国 各省区,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冬小麦的栽培技术也在 不断改进和提高。现代的冬小麦种植技术注重生态环保、 高效优质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 需求。
冬小麦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冬小麦产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优化产业结 构、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提高冬小麦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
加强冬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提高冬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智能农业、精 准农业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解决措施
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避免过度抢墒。同时,加强田间水分管 理,及时灌溉,保证土壤湿度。

小麦的生长条件

小麦的生长条件

小麦的生长条件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小麦的生长条件对于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麦的生长条件:1. 土壤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它需要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

通常来说,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养分的壤土是最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

而且,小麦不喜欢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

2. 气候小麦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但同时也能适应干旱或寒冷环境。

在生长季节中,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秋季收割的冬小麦需要较低温度(5℃-15℃)和较高降雨量(500mm-700mm),而春季播种夏季收割的春小麦则需要较高气温(20℃-25℃)和较少降雨量(400mm-500mm)。

3. 光照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在生长期中,小麦对光照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拔节期到灌浆期之间。

因此,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阳光充足、遮荫较少的地方。

4. 水分水分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长季节中,小麦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但是,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小麦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在拔节期到灌浆期之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在60%左右。

5. 施肥施肥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也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小麦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并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

综上所述,小麦的生长条件包括土壤、气候、光照、水分和施肥等因素。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小麦才能健康地生长和发育,并产生出优质的粮食产品。

干旱胁迫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陈娥;徐建明;陈雪;谭卿;周笑【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3【摘要】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的氯化胆碱(CC)处理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幼苗,考察其对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生长、叶片中有关清氧系统酶活性以及细胞膜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氯化胆碱能有效调节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以及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的活性,降低了叶片MDA 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说明氯化胆碱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总页数】3页(P110-112)【作者】陈娥;徐建明;陈雪;谭卿;周笑【作者单位】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1【相关文献】1.干旱胁迫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伤害的缓解作用[J], 陈雪;徐建明;陈娥;谭卿;周笑2.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叶片在渗透胁迫下的影响 [J], 季玉龙;刘世名;陈靠山;彭正华;张举仁;张长铠3.氮素和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J], 赵君霞;马耕;岳鹏莉;王强;刘甘霖;谢旭东;王晨阳4.外源氯化胆碱和氯化钙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侍瑞高;赵慧云;戚名扬;党长喜;李威;黄慧雅;林欢5.氯化胆碱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陈楚;张云芳;荆小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化学及营养调控措施配合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化学及营养调控措施配合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关 键 词 :冬 小 麦 ; 学调 控 ; 化 营养 元 素 ; 长发 育 ; 粒 产 量 生 籽
中圈分类号 : 138 S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7 0 ( 08 0 .030 1 0 .6 12 0 )30 6 .5
全 世 界约 有 4 %地 区属 干旱 和 半 干 旱 地 区 , 3 我
PP 3 、 n 04 P 33+M n 04和 PP 3 33 M S 、 P 3 S 33+M n + S
在不 同作 物上 开展 了浸 ( ) 、 面 喷 施 等 研 究 工 拌 种 叶
作u 卜 J 。小麦 是 对 锰 较 为 敏 感 的作 物 , 上 我 国 加
甜菜碱 ( 别 用 W , T, , T , T Gb 分 ME Mn ME Mn ME Mn
维普资讯
第2 2 06卷 第 3期 0 8
c lu a s a c n h i e s u t r lRe e r h i t e Ar d Ar a
V o . 6 N o. 12 3 Ma 2 8 v. 00
h ( NO N1 0表示 ) 作 为 基肥 在 播 种前 一 次施 m2用 , 8 ,
化 学调 控技 术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应 用 已有 5 0多
年 的历史 , 一二 十 年来 的发 展 更 为迅 速 , 地 相继 近 各
用 。生长调 节剂 及锰 肥为 副区 , 处理包 括清水 对 照 、
了小麦 叶 面积 , 加 了小 麦生 物 学产 量 , 增 且土 壤水 分 含量 低 时其作 用更 为 明显 。合理 施 肥在 提 高作 物水
林 科技 大学 农作 一站 试验 田进行 。试 验地 区属 于黄
土高 原南 部 旱作 区 , 年均 降水 量 6 2 mm, 主 要集 3 且 中在 7 8 9月 ; 、、 年蒸 发 量 约 14 0mm[ ] 0 1 。冬 春季 9 小 麦生 长期 间容 易发 生旱情 ,0 4年 -2 0 20 0 5年小麦 生 长期 间 降雨量 为 1 8 7 mm。土 壤 为红 油土 , 茬 为 前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了解农作物的这些特性,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措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

一、农作物的耐寒特性耐寒特性是指农作物在低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不同农作物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生理机制。

一般来说,耐寒作物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强,而不耐寒作物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弱。

农作物的耐寒特性与其种植适宜温度有关。

一些作物如小麦、大豆等耐寒性较好,可以在低温条件下正常生长,适合在冷地种植;而一些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耐寒性较差,对低温敏感,更适合在温暖地区种植。

为了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择适应低温条件的作物品种,例如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或者在偏冷地区选择早熟品种。

其次,合理安排作物的生长期,避开低温时段,减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最后,使用覆盖物和保温措施,如覆土、农膜等,增加土壤和植株的温度,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

二、农作物的耐旱特性耐旱特性是指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干旱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不同作物对干旱的耐受能力不同,这与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生理机制有关。

耐旱作物对缺水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干旱条件下坚持生长;而不耐旱作物对缺水敏感,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

为了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品种,例如选择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或者采用耐旱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

其次,科学施肥,合理调节氮、磷、钾等养分的供给,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合理灌溉、保水保墒、合理排水等措施也是提高作物耐旱能力的关键。

三、耐寒与耐旱特性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的耐寒与耐旱特性往往是综合属性,很多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耐寒和耐旱的能力。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

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节水的相关研究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 %,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冬小麦生产的发展。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冬小麦的WUE,以及在节水的同时如何使冬小麦产量得到保障甚至提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

标签: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旱区;节水1.研究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水资源总量约有2.8 万亿m 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 240 m 3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 000 m 3为轻度水),居世界第88 位,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1]。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缺水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 ~70%,水资源利效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 [2]水资源的缺乏和利用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问题。

据报道,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占国土总面积40% 的半干旱区[3]。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植范围广且分布相对集中,但水资源缺乏的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4。

本文总结了当前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抗旱节水措施,旨在为发展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冬小麦种植模式为解决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者在冬小麦种植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据统计,仅山东省就有300多种不同模式,其中沟播、垄作等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和改变行株距的平作模式都有广泛应用。

2.1.1改变地表形态的种植模式沟播条件下,改变了种植区域的地表形态,灌溉水汇集于沟内,从而减少了蒸发,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作物的概念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经过人工栽培的植物。

一般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

狭义: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草和饲料等种植业所栽培的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的特点①强烈的季节性②严格的地域性③对土壤的依赖性④生产的连续性⑤系统的综合性⑥技术的实用性3.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条件环境的关系,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科学。

4.作物栽培学性质与特征①作物栽培学以作物群体为研究对象②作物栽培学以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为研究目标③作物栽培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④作物栽培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①“深耕细锄”,“少种多收”,耕作体系的革新②农业用具发明与改进③历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④开辟了多种肥源,创造了沤肥,堆肥,熏土等一系列肥料积制方法第二章作物起源传播与分类一,作物起源1.中国起源中心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大麻,水稻等2.印度起源中心稻,绿豆,甘蔗,芝麻等3.中亚起源中心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4.近东起源中心小麦(各种),黑麦,燕麦等5.地中海起源中心小麦,甜菜等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小麦,高粱,亚麻,芝麻等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玉米,甘薯,陆地棉等8.南美起源中心马铃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二,作物的分类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烟草,玉米耐寒作物:麦类,油菜,豌豆,蚕豆2.按作物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麦类,油菜,萝卜等短日作物: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水稻,大豆等中日照作物:日照时间长短对开花影响不大的作物,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只有在某一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甘蔗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烟草等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在强光下,光合强度比C3作物高,玉米,高粱,甘蔗等景天科作物:景天,剑麻,菠萝,兰花等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分类: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2.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分类:中耕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密植作物3.按收获季节分类:夏粮作物,秋收作物根据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1)谷类第一类禾谷类(麦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小黑麦第二禾谷类作物(粟类)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薏苡其他谷类作物荞麦,藜麦(2)豆菽类大豆,杂豆(3)薯类马铃薯,木薯,甘薯,魔芋,菊芋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棉花,麻类等(2)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3)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甜叶菊(4)其他作物①嗜好作物:烟草,茶,咖啡,可可等②特用作物:桑,橡胶,香料等③编织原料作物:席草,芦苇等3 .饲料与绿肥作物苜蓿,羊草等4.药用作物枸杞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水稻,甘薯,烟草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特性1.生命周期:作物由播种出苗到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为作物的生命周期,也称为作物的一生。

小麦根系抗旱适应性研究进展

小麦根系抗旱适应性研究进展
单长 田 2吴雪平 1 南 技 院 命 技 院河 新 40;河 科 学 植 系河 新 4o) 卷 , 雪亮 , 2(河 科 学 生 科 学 ,南 乡502 南 技 院 保 。南 乡 50 . 3 . 3 33
摘 要 从根 系生长发育 、 系形 态解剖 结构 、 冠比 、 根 根 生理 生化变化 4 方面介 绍 了小麦根 系抗 旱适应性 研 究的最新进展 。 个 关键 词 小麦; 系; 根 抗旱性 ; 生理 生化 中图分类号 ¥ 1. 52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01— 612 ) 一 49 0 57 61( m6m 01 — 2
根系抗旱适应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土壤 干旱 对根 系生 长发育的影 响
Hale Waihona Puke 张和平研究表明, 拔节期以前水分亏缺显著抑制小麦根系伸 长和生物量增加; 拔节期至抽穗期水分亏缺刺激根系迅速生 长, 消耗土壤大部分有效水分; 抽穗后由于土壤含水量低导 致根系发育停止 , 并逐渐衰老; 灌浆期严重的水分亏缺显著 降低千粒重, 使产量下降_ l 。因此在冬小麦生长后期保持 土壤适宜含水量对延缓根系衰老 、 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
代谢作用的影响…, 另一方面 , 根系本身的发生 、 发育和生理
变化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 于土 壤 的水分状 况。 可见 , 小麦根 系 与土壤水 分之间关 系 密切 。现根 据前 人 的研 究 文献 对小 麦
迟钝期, 而在中后期根系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 , 干旱导致根
系早 衰 。刘殿英 研究 指 出冬 小麦 在 苗 期对 土 壤干 旱适 应 能 力最强 , 而拔节后 根 系对 土壤 水 分 减少 的适 应 能 力 变弱 。 J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 j , . 0 , ( ) 1 — 2 。 5 J r l f n u A 2 6 3 3 : 9 404 o n 0 4 4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耿文跃
(河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09级生命科学)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

响,本实验一冬小麦为实验植物,采用盆栽实验,通过设置80%的
正常水分处理和30%的干旱水分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
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的冬小
麦的生物量要高于正常处理的冬小麦;而其它指标则表现为正常处理
条件下含量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但都不明显。说明对冬小麦的干旱处
理时间不长,还不能明显使其呈现出干旱胁迫应有的现象,当然也会
存在人为处理的误差和材料本身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干旱胁迫 冬小麦 生物量 叶绿素
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小麦产区,干旱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小麦
全生育期都可能受到干旱胁迫。发展节水农业,培育和选择抗旱品种
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抗旱性是广大干旱地区小麦
育种的基本目标性状,及时准确地鉴定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是进行小麦
抗旱育种和筛选抗旱小麦品种的基础。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是植株在干
旱时依靠某些性状或特性来提供经济上有价值收成的能力。小麦种质
的抗旱性是指小麦在大气或土壤干旱条件下生存和生长并形成产量
的能力。抗旱性鉴定就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能力的大小
进行鉴定价的过程。小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体内代谢发生一系列改
变以适应不利的环境因素,从而在外部形态上也会有所体现,因而推断
部分形态指标可以用来作为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本研究从冬小麦的生物量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
卜素、叶绿素总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
及小麦的干旱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土,冬小麦种子
1.2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和研杵,10ml刻度试管,分
析天平
1.3 方法
本实验采用室内盆栽发培养冬小麦
计算
田间最大持水量:往烘干的土壤中加水,直至加入的水量与流
出的水量相同时,土壤所含的水量与烘干的土壤比值。
土壤实际含水量=(土样-土样烘干后的质量)/土样烘干后的质
量*100%=5.27%
加水量:正常处理(80%含水量)=(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实际
含水量)*80%*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质量*实际含水量=21.29g
干旱处理(30%含水量)=(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实际含水量)
*30%*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质量*实际含水量=1.4g
实验设计
取土200g置于一次性纸杯中,先取出约2cm的土,加水21.29g,
取10粒小麦种子置于土壤表面,再将取出的土壤盖在小麦种
子上,轻轻压实。置于阴面的实验室中,共8个纸杯。每天上
午10:00时来浇水,使纸杯、土壤、小麦种子、水的质量一共
为226.39g,4天之后,进行干旱处理,此时小麦长势不均匀,
但都长出10棵幼苗。其中4个纸杯的总质量变为206.5g,其他
4个仍为226.39g,知道第14天停止。进行小麦生物量和叶绿
素含量的测定。在干旱处理期间,正常处理与干旱处理的小麦
除了长得高度不同,其他的均看不出明显差异。
第14天上午,将小麦取出,以土壤为界面以区分地上和
地下部分。将地上和地下部分洗净,擦干,称重并记录。计算
根冠比:地下本分质量/地上部分质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别称取干旱和正常处理的小麦的叶
片0.3g,用5ml丙酮研磨,在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5min,
取上清液与10ml刻度试管中,加丙酮至10ml。分别在470nm、
646nm、633nm的波长下进行测定其吸光度。
计算:叶绿素a浓度(mg/L)Ca=12.2*A633-2.81*A646
叶绿素b浓度(mg/L)Cb=20.1*A646-5.03*A633
叶绿素的浓度(mg/L)Ct=Ca+Cb
类胡萝卜素的浓度(mg/L)Cx=(1000*A470-3.27* Ca-104*
Cb)/229
叶绿素的含量(mg/g)=色素质量浓度(mg/L)*提取液体
积*稀释倍数/1000/样品质量
2 结果
处理 地下部分(g) 地上部分(g) 重量(g) 470nm的吸光度 646nm的吸光度 633nm的吸光度 根冠比
干旱 0.4011 0.8407 0.3039 1.074 0.425 0.783 0.477102
干旱 0.5709 0.8687 0.2924 1.767 0.903 1.815 0.657189
干旱 0.2748 0.8702 0.3048 0.748 0.183 0.309 0.315789
干旱 0.4084 0.8633 0.3059 0.952 0.428 0.9 0.473068
正常 0.2448 1.0618 0.3077 1.134 0.359 0.564 0.230552
正常 0.2597 0.6216 0.3159 1.094 0.229 0.327 0.417793
正常 0.4616 0.7581 0.314 1.389 0.513 0.927 0.608891
正常 0.4858 1.12 0.31 1.381 0.658 1.401 0.43375
干旱对植物叶绿素和生物量的影响
叶绿素a
(mg/L)
叶绿素b(mg/L) 叶绿素重量(mg/L) 类胡萝卜素(mg/L)

8.35835 4.60401 12.96236 2.479699369
19.60557 9.02085 28.62642 3.339394699
3.25557 2.12403 5.3796 2.255262734
9.77732 4.0758 13.85312 2.166571893
5.87201 4.37898 10.25099 2.879408766
3.34591 2.95809 6.304 3.386102683
9.86787 5.64849 15.51636 3.35934107
15.24322 6.17877 21.42199 3.00682354

叶绿素a含量
(mg/g)
叶绿素b含量(mg/g) 叶绿素含量(mg/g)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

0.275036196 0.151497532 0.426533728 0.081595899
0.67050513 0.308510602 0.979015732 0.114206385
0.106810039 0.069686024 0.176496063 0.07399156
0.319624714 0.133239621 0.452864335 0.070826149
0.190835554 0.142313292 0.333148846 0.093578445
0.105916746 0.093640076 0.199556822 0.107189069
0.314263376 0.179888217 0.494151592 0.106985384
0.491716774 0.199315161 0.691031935 0.096994308


处理 根冠比
干旱(30%水分处理) 0.48+0.07a
正常(80%水分处理) 0.42+0.078a

经处理可以看出根冠比干旱的要高,并且差距不明显。
处理 叶绿素a(mg/g) 处理 叶绿素b(mg/g)
干旱(80%水分处理) 0.343+/-0.12a 干旱(80%水分处理) 0.16+/-0.05a
正常(30%水分处理) 0.276+/-0.08a 正常(30%水分处理) 0.154+/-0.02a

处理 类胡萝卜素(mg/g) 处理 叶绿素(mg/g)
干旱(80%水分处理) 0.085+/-0.01a 干旱(80%水分处理) 0.51+/-0.17a
正常(30%水分处理) 0.1+/-0.003a 正常(30%水分处理) 0.43+/-0.11a

经处理可以看出除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正常的高于干旱的,其他的

都是干旱的高于正常处理的,但是差异都不明显。
3 讨论
干旱条件下植物的鲜重根冠比应为干旱处理的地于正常处
理的值,可是实验结果显示干旱的高于正常处理的值,与理论不
符合。并且,干旱处理与正常的根冠比的差值不明显,没有显示
出正常处理下小麦的生长优势。
小麦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的
形成。在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中的器官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
叶绿素的含量应当下降。而在本实验中,对于叶绿素的检测显示
出正常的也低于干旱处理的,二者之间也几乎没有差距。与参考
文献的结果不符。
4 结论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的生长会更旺盛来吸取水分,以满足植物
生长的需要。同时由于干旱对植物器官的影响使得植物叶绿素的
形成受到影响,使得叶绿素含量下降。
在本实验中,由于干旱的处理时间太短,材料本身带来的误
差,人为处理之间的带来的误差,比如取小麦地上与地下部分的
部位的不同等,这些因素使得处理出来的结果与预期不同。因此
这次试验产生了干旱处理的根冠比与叶绿素含量与正常的几乎
相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