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中国天眼,被誉为人类科学事业的“第三只眼”。

它是我国目前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这是我国继“蛟龙”和“墨子”之后,在国际天文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天眼从选址、设备选型、建设施工进行全过程指导,并且对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

通过运用天眼发现新的前沿科学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传统物理知识与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主要教学目标、基本活动目标及其达成方法并能很好地运用于知识、技能培养中。

教学过程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来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 GPS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探索和发现天文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察认识,掌握如何使用 GPS 和全球定位系统,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完整的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信念,并且具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己发现天文现象后自主探究数学模型。

)4.过程与方法:培养师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支持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5.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并归纳天眼观测过程中利用 GPS和全球定位系统所观察到的天体现象,从而达到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与发展思维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探究)。

(1)能准确测量出中国天眼位置;(2)能根据中国天眼探测到的天体信号分析出未来可能建造的大型望远镜类型。

(3)了解中国天眼观测时间短、精度高,且需要满足很多性能要求。

(4)认识到利用“探空火箭”来探测宇宙中的信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使他们对我国科学技术建设成就有初步认识。

》教师小结。

二、设计意图大数据的载体,是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大数据不仅是概念,而且还是重要的知识与方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创新,它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

精彩摘录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是一本关于中国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科普读物。作者通 过对FAST的介绍,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重要贡献和地位。在这篇文章 中,我们将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天眼的背景和历史。从最初提出中国需要建设大型射 电望远镜的必要性,到最终确定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方案,这一过 程历时多年,展示了科学家们的远见卓识和艰苦努力。该章节还介绍了中国天眼 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这一章重点介绍了中国天眼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观测脉冲星、中性氢、暗 物质等。还介绍了中国天眼在探索宇宙中的贡献,比如搜寻外星文明等。通过具 体的案例和数据,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天眼在这些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
这一部分提供了与中国天眼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技术参数、观测成果、 合作伙伴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天眼的发展状况,也为 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条 理清晰,全面介绍了中国天眼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天 眼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于提高对天文领域的认识和兴趣具有 积极意义。
作者还从书中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像科 学家一样深入了解天文知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 知。正如书中所述,天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学 习和探索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作 者对天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对科技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 书,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天眼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领悟到团队协作和奉献 精神的重要性。

高中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4/10
阅读技巧
典例分析
⑥“我要向FAST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
大、最灵敏设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泰勒先生
说,“我预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主要科技结果,我十分期待看
到这些效果。”
⑦“天眼”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锅式天线差不多,经过
抛物面把采集到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馈源舱里,再由对应信号处理
系统对接收到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超大口径,
采集是来自宇宙海量信息,而它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5/10
⑧这只“大眼睛”反射面是由4 450块面板拼成。与普通锅式天 线相比,它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 比普通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百米极限,这个巨 大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是一口名副其实“大 锅”。
8/10
阅读技巧
典例分析
2.简明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好处。 参考答案: FAST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围绕 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但节约了巨额工程开支,环抱群山还为“天 眼”观察创造了宁静工作环境;FAST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 转动“瞳孔”,能够随时“望”向令它着迷任何地方。“天 眼”“视网膜”,就是30吨重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高空,直径两百 多米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定位!这是 FAST又一大创新。 解析:此题考查是说明对象特征。细读原文,找出每段中心句进 行概括即可。
专题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文阅读
1/10
阅读技巧
典例分析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2.被说明事物特征。 3.说明方法及作用和说明次序。 4.段意概括。 5.段落语句次序。 6.语言准确性。

关于“中国天眼”

关于“中国天眼”

关于“中国天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为何执着于射电望远镜? 当前人们探知宇宙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种:电磁辐射、宇宙线、中微子和引力波。其中,电磁辐射是最为古老也最为主要的探测手段,望远镜便是我们认识广袤宇宙的至关重要的仪器。我们知道,电磁波远不限于可见光,然而并非所有波段的电磁波都能到达地球表面,地球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空间的大部分电磁辐射,仅可见光和一部分红外线以及射电波段的电磁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光学和射电这两个大气透明窗口便成为了天文学观测的重要波段。 人们对于可见光波段的观测历史悠久,17世纪初,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伸向星空。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工程师偶然发现了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此后,射电天文学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观测中极为重要的“四大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可以说,射电望远镜在当今天文学的研究中至关重要。 (1) 天文望远镜最主要的参数是望远镜的口径,望远镜的口径决定了望远镜的极限角分辨率和集光能力。 极限角分辨率说的是仪器能分辨的最小细节的能力。点光源经过光学仪器后,由于衍射的影响,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明暗相间的圆形光斑,即艾里斑。当一个艾里斑的中心与另一个艾里斑的第一级暗环重合时,刚好能分辨出两个像,由此给出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望远镜的极限角分辨率由瑞利判据给出,仪器的最小分辨角与仪器口径成反比,与观测波长成正比,即口径越大,极限角分辨率越高,对于相同的角分辨率要求,观测波长越长,则对仪器的口径要求越大。同时,由于受到大气湍流等因素影响,大口径望远镜的实际分辨率常小于其极限分辨率。中国天眼的射电波段波长约为光学波段波长的上百万倍,因此我们需要将射电望远镜建造的如此之巨大。 除提高分辨能力外,望远镜的另一个作用便是增加聚光,即增加我们能接收到的光子总数,体现了望远镜的灵敏度。望远镜聚光的能力称为望远镜的集光能力。望远镜的集光能力与口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望远镜的焦距无关。因此,为观测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也要求建造超大口径的望远镜。 (2) “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落成启用,截至目前已发现脉冲星300余颗。搜寻和发现脉冲星是“中国天眼”的核心科学目标,包括银河系内脉冲星的探寻,以及对仙女座大星系(距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进行跟踪观测,以期捕获银河系外的第一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还以其超高的灵敏度优势,通过盲搜发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新源。该源展现出极为罕见的三峰结构。根据其高色散量估算,该信号可能来自距地球约百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未知射电暴发现象,当前人们对其了解还极其有限,对于其如何产生、究竟在哪发生都知之甚少。“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特性有望捕捉到更多的快速射电暴,探测到快速射电暴的更多细节信息,揭开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谜。 此外,“中国天眼”承担的主要科学任务还包括:巡视宇宙中性氢,天体超精细结构研究,星际分子探测及搜索可能的星际通信信号。随着曾经“世界第一”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在去年发生坍塌,“中国天眼”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的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申请,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姿态。在探索未知宇宙的道路上,只有充分汇集各方智慧,精诚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让这只巨大的天眼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威力。 (摘编自2021年4月10日《科普时报》之《“中国天眼”向全世界邀约:一起观宇宙》) 材料二: “巡天遥看一千河。”日前,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了利用中国天眼观测到的新发现的201颗脉冲星,为人类的脉冲星谱系织就了一张更精准的定位网。 中国新发现的脉冲星种类齐全,有些发现将人类对脉冲星的认识和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领域。借着这些新发现,我们对银河系的电子分布、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等困扰科学界多年的问题有了“中国高度”“中国深度”的研究,甚至借助长期的监测,有可能对人类的重大科学问题,诸如天体辐射、引力理论检验等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有望在这些领域发出更强大的“中国声音”“中国波段”。 中国天眼不仅回答“人类”的科学问题,还回答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比如,中国天眼、月球火星探测、太阳系其他行星及小行星探测等等“深空”探测,放眼的是无尽的深邃时空,着眼的却是未来国家科技高地。 我们知道,“深空”探测面对着距离遥远、飞行时间长、数据传输速率有限、深空环境复杂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如测控通信技术、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核电源技术、先进推进技术和载荷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未来科技的“母体”,会带动着相关领域科技的长足进步。这些支撑和进步,既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动能,也是占据科技制高点、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 (摘编自2021年5月20日《长江日报》之《中国天眼:放眼的是深空,着眼的是未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中国天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具有极高极限角分辨率和极强集光能力,用来进行天文观测的超大型射电望远镜。 B.“中国天眼”正在对距离我们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进行跟踪观测,目的在于发现第一颗银河系外的脉冲星。 C.“中国天眼”开创性地发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并将持续发现更多细节信息,以期揭开其来源之谜。 D.“中国天眼”在对星空的搜寻和发现中,不断地回答着“人类”的科学问题,并且着眼的是未来国家科技高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在很久以前就会观测可见光波段,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浩瀚的星空则是从17世纪初伽利略开始的。 B.宇宙中射电信号的发现使得射电天文学逐步发展起来,并引发了天文学研究中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C.望远镜的口径决定了望远镜的极限角分辨率和集光能力,口径越大,极限角的分辨率越高,观测波长越短。 D.“天眼”目前正在搜索可能的星际通信信号,一旦这样的信号被发现,则说明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智慧生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眼”使命范畴的一项是( ) A.2021年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联手教育机构研发系列探究性课程,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中国天眼”研学旅行成为热门。 B.中国“天眼”可以绘制非常精准的星系图,如果能够发现宇宙的边缘,那么整个宇宙的精确大小都能测绘出来。 C.“天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D.天眼的建立对我国卫星的发射、升空入轨的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加速了中国遥感卫星的发展步伐。 4.请在材料一两处横线上各用一个疑问句添加小标题,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两则材料都提到了脉冲星,但是侧重点不同,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处理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1.C 2.C 3.A 4.(1)射电望远镜为何如此巨大?(2)“中国天眼”有哪些威力? 5.①材料一中提到脉冲星强调其多,是为了说明“天眼”拥有巨大威力。②材料二中提到脉冲星强调其种类齐全,是为了强调我们的研究具有“中国高度”甚至可以发出更强大的“中国声音”。③两则材料的体裁不同。材料一是科普文章,重在普及知识;材料二是日报时评,重在增强自信。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 C.“'中国天眼’开创性地发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错误,根据文中“通过盲搜发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新源”,“当前人们对其(快速射电暴)了解还极其有限,对于其如何产生、究竟在哪发生都知之甚少”,可知中国天眼并非“开创性”地发现了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观测波长越短”错误,根据文中“口径越大,极限角分辨率越高,对于相同的角分辨率要求,观测波长越长”,可知此处条件下,观测波长应该是“越长”。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根据两则材料,“天眼”的使命指“天眼”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日前,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了利用中国天眼观测到的新发现的201颗脉冲星,为人类的脉冲星谱系织就了一张更精准的定位网”,可见“天眼”强大的定位测绘功能,故可知B项属于“天眼”的使命范畴。 根据材料一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申请,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姿态”,可见“天眼”将为全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贡献,故可知C项属于“天眼”的使命范畴。 根据材料二“中国天眼不仅回答'人类’的科学问题,还回答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比如,中国天眼、月球火星探测、太阳系其他行星及小行星探测等等'深空’探测”,可见“天眼”对航天航空等科学领域的推动,故可知D项属于“天眼”的使命范畴。 A.“天眼”催生的学生研学旅行天眼的热潮,不属于天眼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非其使命范畴。

天眼 相关知识点(一)

天眼 相关知识点(一)

天眼相关知识点(一)天眼相关知识点什么是天眼?天眼,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科学中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它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方县,于2016年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天眼的特点和作用•直径500米的口径:天眼的碗状反射面直径达到50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超过了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高度敏感性:天眼的敏感性是前所未有的,在探测起源和演化之谜、突破射电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宽波段接收:天眼能接收自微波到毫米和亚毫米波段的电磁信号,覆盖了广泛的天体物理研究范围。

•脉冲星、脉冲星方向探测:天眼在脉冲星和脉冲星方向探测方面表现出色,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星系演化、宇宙扩张等问题。

天眼的建设和观测•建设进程:天眼的建设始于2011年,随着贵州天文台等单位的努力,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正式使用。

•观测范围:天眼主要用于射电天文观测,可以观测星系、银河系、射电脉冲星等天体,为天文学家提供宝贵的观测数据。

•方向探测:天眼还能进行方向探测,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地外智慧信号的来源方向,有助于搜索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生命。

天眼的科研成果•引力波监测:天眼参与了国际引力波的探测工作,为人类首次探测引力波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体物理研究:通过天眼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研究了许多天体现象,如脉冲星、星系等,增加了对宇宙的认识。

天眼未来的发展•升级改造:天眼在未来将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感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加强国际合作:天眼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工作。

以上是关于天眼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详解,天眼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随着天眼的发展和升级,我们相信它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河南登封 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北京古观象天文台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可放大一千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 星的四颗卫星,借助于望远镜,伽利 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 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中国航天之父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成立
钱学森
聚焦:人类是人怎造样卫探星索宇宙的呢?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
目前,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的顺利发射,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 天梦想。“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不久的将来, 我国宇航 员还将登月考察。
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 一号
中国探月工程
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 活动
2010.10
“嫦娥” 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 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 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 娥三号拍照传回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
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天宫”空间站
“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 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 课件

由美国国家
哈 航空航天局主持

建造,是最为著 名的太空望远镜
望 ,也是所有天文

观测项目中规模 最大、投资最多
镜 、最受公众瞩目
的一项。
地 球 卫 星
火 星 探 测 器
Hale Waihona Puke 国 际 空 间 站有500多名航天员遨游过
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
究。但同时,有十多位航
天员在发射时以身殉职,为 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
500 米 口 径 球 面 射 电 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简称FAST。由我国天 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 出构想,并由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历 时 22 年 建 成 , 于 2016 年 9 月25日落成启用。2020年 1月 11日,“中国天眼” 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 运行。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
探月工程
“玉兔”号月球车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着陆
“玉兔”号传回月球照片
空间站
“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
“祝融号”火星车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着陆
研讨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3.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天文类的实践活动?
1.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行星和恒星的天文学
家是( A )。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2.我国的月球车被命名为( B )。
A.“嫦娥”号 B.“玉兔”号 C.“祝融”号 D.“天宫”号
1.人类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的人是-----( B )
A、杨利伟 B、加加林 C、阿姆斯特朗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我是中国人 人教 部编版PPT优质课件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我是中国人 人教 部编版PPT优质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能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特点与品 质。 2.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能清楚地表 达自己 的见解 和感受 ,客观 地评价 自己。 3.能够感受自我期望,以及自己的内 心世界 。 4.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能清楚地表 达自己 的见解 和感受 ,客观 地评价 自己。 5.能够感受自我期望,以及自己的内 心世界 。 6.通过找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 每个人 的相貌 不同。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 “天眼”。约30个足球场大。哪怕是远在百亿光年外的信号,“天眼” 也有可能捕捉到。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公里)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超过2.2万公里。 中国高铁建设速度最快。 运营时速最高。时速486.1公里——京沪高铁段 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铁路——哈大高铁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 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 最惊人的高铁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