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常用的三种充电方法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常用的三种充电方法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常用的三种充电方法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常用的有三种:
1、脉冲充电
既简单又经济的方法是,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低压交流整流成脉动直流(不滤波)对铅酸蓄电池充电.此方法充电电流较大,充电速度快,缺点是当电网电压波动时,充电电流也随之波动.容易发生因充电电流大,铅酸蓄电池温升高,电解质损失大,从而导致电池损坏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很少采用。

2、用恒流充电
为了防止铅酸蓄电池内温升太高及电解液的损失太大,充电电流调得比较小,需要充电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充电时间太长,就会发生过充,为了防止因过充而损坏电池,需另设过充检测或定时电路。

3、恒压充电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当充电电压低于充电电压上限(对12V铅酸蓄电池而言,此值为)时恒压充电是安全的,即使充电时间很长,也无危险,如果需要,铅酸蓄电池还可以工作在浮充状态。

铅蓄电池充电方法

铅蓄电池充电方法

铅蓄电池充电方法
铅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电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充电:
1. 恒流充电法:将充电电流保持在恒定值,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终止电压为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容量的铅蓄电池,可以快速充电。

2. 脉冲充电法:通过周期性地给电池施加脉冲电流进行充电。

脉冲充电法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并对电池的寿命有一定的延长作用。

3. 浮充充电法:当电池已经充满时,将充电电压降至较低的浮充电压。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电池的满电状态,并防止过度充电。

4. 多级充电法:将充电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充电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充电或缓慢充电。

无论使用哪种充电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当的充电器: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应与电池的充电要求匹配,以避免过充或欠充的情况。

- 控制充电时间:不应过度充电,避免电池的过热和损坏。

可以根据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容量,合理控制充电时间。

- 定期检查电池状态:定期检查电池的电压和电流,以确保充电正常进行,并及时处理充电故障或异常情况。

- 注意安全防护:在充电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短路、过流和过温等情况发生,确保充电安全。

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研究

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研究

2 0世 纪 6 0年 代 中 期 , 国科 学 家 马 斯 对 蓄 电 池 充 电过 程 美
中的出气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 , 出了 以最低 出气率 为前 提 提
的 蓄 电 池 可 接 受 的 充 电 电 流 曲 线 , 图 l 示 。 在 充 电池可接受的电流 , 蓄电池 内部就 不 会 产 生 大 量 的气 泡 J 。
电。恒流充 电控制方法 简单 , 由于 电池 的可接 受电流 能力 但 是 随着充 电过程 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 , 到充 电后期 , 电电流 充
多, 电解 液比重逐 渐增 加 , 电池 端 电压也不 断提 高 , 成充 蓄 完
参 考 文 献
[ ]刘志清.60 5 0 MW 超临界机组 给准泵跳 闸 RB的关键控制 策
摘 要 : 据 铅 酸 蓄 电池 充 电原 理 , 绍 了 几种 常 用 的 充 电方 式 , 后 结 合 铅 酸 蓄 电池 的 自身 特 点 , 出 判 断 其是 否 充 满 的 不 根 介 然 给 同控 制 方 法 。分 析 了 时 间控 制 、 电压 控 制 和 温 度 控 制 等 技 术 的 优 缺 点 , 便 将 最 优 的 控 制 方 式 成 功 应 用 于 智 能 充 电设 备 设 以 计 中。 关 键 词 : 酸 蓄 电 池 ;充 电模 式 ; 制 方 法 铅 控 中图 分 类 号 : M92 T 1 文献 标 志 码 : B
o h e i n o n e l e t h r e u c s f l . n t e d s g fit l n a g rs c e s u l i g c y Ke r s e d a i a t r c ar e p t r c n r l y wo d :la — cd b t y; h g a t n; o t t o e e o me h d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的研究与分析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的研究与分析

(9)
Pb+PbO2+2H2SO4 放电 PbSO4+2H2O+PbSO4↓
(10)
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Pb 和 PbO2 都不断
转换为 PbSO4。由于 PbSO4 的导电性比较差,所以放电之后,蓄电
池的内电阻值增大。
二、充电过程分析
(一)负极分析
负极由于充电电流的作用,PbSO4 被电离为 Pb+2 和 SO4-2,反
酸溶液中释放出两个电子(2e-)后溶解为 Pb+2,以扩散方式从负
极表面离开进入电解液中,而两个电子则送出至外电路。反应式
子为:Pb→Pb+2+2e(- 2)。随即 Pb+2 遇到电解液中的 SO4-2,反应生 成几乎不溶于水的 PbSO4,从溶液中析出附着在负极板上,反应 式子为:Pb+2+SO4-2→PbSO(4 3)。(1)(2)(3)合并得到负极电化学 反应式子为:Pb+H2SO4→PbSO4↓+2H++2e(- 4)。
(二)正极分析
Pb(OH)4 在电解液中电离为铅离子 Pb+4 和氢氧根离子 OH-,
反应式子为:Pb(OH)4→Pb+4+4OH-
(5)
Pb+4 接受到负极通过外电路送来的两个电子(2e-)还原为 Pb+
2,也即电流形成过程,反应式子为:Pb+4+2e-→Pb+2
(6)
Pb+2 离子PbSO4 离解出的 SO4-2 则与电解液中的 H+结合生成硫酸
H2SO4,反应式子为:SO4-2+2H+→H2SO4

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铅 酸 蓄 电池 的 充 电 电流 接 受 比 a与 放 电电 流 j a 的对 数 成正 比( 盘=K l g k I d ) 。实践 证 明 , 如 果 充 电 装 置输
wi d t h a n d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c o n t r o l t h e d i s c h a r g e p u l s e wi d t h .I n o r d e r t O i mp l e me n t t h i s c h a r g i n g mo d e ,t h e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d a n e w me t h o d o f 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a n d u s e d i n c h a r g i n g d e v i c e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r e s u l t s v e r i f i e d t h i s me t h o d i s c o r r e c t a n d f e a s i b l e . Ke y wo r d s :s wi t c h i n g mo d e p o we r s u p p l y;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mo d e ;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d e v i c e
0 引 言
铅 酸蓄 电池 具有 制造 技术成 熟 、 成本低 , 电池容量 大、 跟 随负荷输 出特 性 好 、 无 记 忆效 应 等 优 点 , 被 广 泛
式 中, J为蓄 电池 在任 意 时刻 可接 受 的充 电电流 ; 为

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方法探讨

铅酸蓄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方法探讨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可由函数关系式(1-1)表示:L=f (X 1,X 2,X 3,X 4)(1)其中:X 1为电池充电;X 2为电池放电;X 3为控制器;X 4为驱动器,L 为电池实际寿命。

美国科学家Max 曾对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而后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接近曲线变化,就可以在缩短充电时间的同时又对蓄电池伤害极微。

当用恒压充电法充电时,充电电源的电压保持一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因而与恒流充电法比较,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

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由于充电初期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它只需简易控制系统。

1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快速充电方法探讨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原电池,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电能之间的转变。

铅酸蓄电池由正负极板,电解液和电解槽组成。

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 2),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是灰色海绵状的金属铅(Pb ),电解液是浓度为27%-37%的硫酸水溶液。

放电反应式:2PbSO 4+2H 2O=PbO 2+Pb+2H 2SO 4充电反应式:PbO 2+Pb+2H 2SO 4=2PbSO 4+2H 2O 快速充电的分类:①恒定电压法。

恒定电压法是在确定并保持充电电压为某一恒定值的情下,所进行的充电方法。

此电压值应选取与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气点相应的电压值。

②恒定电流法。

恒定电流法是在充电过程中一直保持充电电流恒定的充电方法。

为实现快速充电,必须采用较大的电流进行充电,因此造成充电后期蓄电池大量出气,过量出气是不允许的,所以一般不采用。

③阶段充电法。

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

二阶段充电法一般采用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

首先以恒定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定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

一般两阶段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定电压。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大全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大全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大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常规充电法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

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气体的产生所限制。

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3种。

1 恒流充电法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如图2所示。

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

2 阶段充电法此方法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

1)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如图3所示。

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

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

2)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

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

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 恒压充电法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

与恒流充电法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

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如图4所示。

由于充电初期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只需简易控制系统。

这种充电方法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

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

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

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

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还塑,二堡凰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石洪岩.(河北省衡水市广播电视局,河北衡水053000)口裔要】铝酸蓄电池从发明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一年的历史了,其优点有限多,极大限度地满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使用中,若充电方法不当。

会大大缩短其寿命。

那么如何正确充电延长电池寿命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鹾键词]铝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使用方法铅酸蓄电池一八五九年首先在法国出现,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一年的历史了。

其主要优点是:电动势较高,使用温度范围大,充放电可逆性好,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

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经过多年的考察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很大,放电的过程影响却t l Y4、。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

由此可见,研究充电的过程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很有意义。

1蓄电池充电原理充电过程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有可接受的充电曲线。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既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

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正极板产生氧气),使电池内部阻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相当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表现为内阻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极化现象。

蓄电池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充电反应:充电就是电解。

是从外部通入电流在电极极板的活性物质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发生还原反应:Pbs oa+2e-*Pb+S042- (1)正档i发生鲁讹反应:PbS04—2e+2H20砷b02+4H+十S042‘……(2)总反应:2PbS05十2H20—+P b+P b02+2H2S O f (3)在充电末期发生:负极:2H++2争_+H2T (4)正极:20H一一2e—一÷02t+H20 (5)Z总反应:H20一丢02t+H2t(水的电解) (6)‘最后是负极E绒状铅最多硫酸铅最少:正极上二氧化铅最多,硫酸铅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作者:侯聪玲,吴捷,李金鹏,张淼 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09日 引言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
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
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口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
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
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
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1,2]。

图1最佳充电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在密封
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正极板产生
氧气),使电池内部压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同时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表现为内阻上升,出现所谓
的极化现象。

蓄电池是可逆的。其放电及充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很显然,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互为逆反应。可逆过程就是热力学的平衡过程,为保障电池能够始终维持
在平衡状态之下充电,必须尽量使通过电池的电流小一些。理想条件是外加电压等于电池本身的电动势。
但是,实践表明,蓄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必须增大到一定数值才行,而这个数值又因为电极材料,溶
液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差别而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蓄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在化学反应中,这种电动势超
过热力学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极化现象。

一般来说,产生极化现象有3个方面的原因。
1)欧姆极化充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向两极迁移。在离子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阻力,称为
欧姆内阻。为了克服这个内阻,外加电压就必须额外施加一定的电压,以克服阻力推动离子迁移。该电
压以热的方式转化给环境,出现所谓的欧姆极化。随着充电电流急剧加大,欧姆极化将造成蓄电池在充
电过程中的高温。

2)浓度极化电流流过蓄电池时,为维持正常的反应,最理想的情况是电极表面的反应物能及时得到补
充,生成物能及时离去。实际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扩散速度远远比不上化学反应速度,从而造成极板
附近电解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电极表面到中部溶液,电解液浓度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
称为浓度极化。

3)电化学极化这种极化是由于电极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落后于电极上电子运动的速度造成的。
例如:电池的负极放电前,电极表面带有负电荷,其附近溶液带有正电荷,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放电时,
立即有电子释放给外电路。电极表面负电荷减少,而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进行缓慢Me-e→Me+,不能
及时补充电极表面电子的减少,电极表面带电状态发生变化。这种表面负电荷减少的状态促进金属中电
子离开电极,金属离子Me+转入溶液,加速Me-e→Me+反应进行。总有一个时刻,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但与放电前相比,电极表面所带负电荷数目减少了,与此对应的电极电势变正。也就是电化学极化电压
变高,从而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充电电流。同理,电池正极放电时,电极表面所带正电荷数目减少,电极
电势变负。

这3种极化现象都是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严重。
2充电方法的研究
2.1常规充电法
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
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
升和气体的产生所限制。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3种。
2.1.1恒流充电法
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
方法,如图2所示。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
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

图2恒流充电曲线
2.1.2阶段充电法
此方法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
1)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如图3所示。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
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
图3二阶段法曲线
2)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
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
定的限制。

2.1.3恒压充电法
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与
恒流充电法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如图4所示。由于充电初
期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只需简易控制系统。

论文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图4恒压充电法曲线
这种充电方法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
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

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
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

2.2快速充电技术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
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面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快速充电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最佳充电曲线进行设计的,目的就是
使其充电曲线尽可能地逼进最佳充电曲线。
2.2.1脉冲式充电法
这种充电法不仅遵循蓄电池固有的充电接受率,而且能够提高蓄电池充电接受率,从而打破了蓄电池指
数充电接受曲线的限制,这也是蓄电池充电理论的新发展。

脉冲充电方式首先是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然后让电池停充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如图5所示。充电
脉冲使蓄电池充满电量,而间歇期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
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
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间歇脉冲使蓄电池有较充分的反应时间,减少了析气量,
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接受率[5]。

图5脉冲式充电曲线
2.2.2REFLEXTM快速充电法
这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它主要面对的充电对象是镍镉电池。由于它采用了新型的充电方法,
解决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因此,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快速充电的时间。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对
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与镍镉电池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3]。

如图6所示,REFLEXTM充电法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脉冲,反向瞬间放电脉冲,停充维持3个阶
段[3]。

图6REFLEXTM快速充电法
2.2.3变电流间歇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其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
流间歇充电段。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充电电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
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通过间歇停充,使蓄电池经化
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
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4]。
图7变电流间歇充电曲线
2.2.4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如图8所示。与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不
同之处在于第一阶段的不是间歇恒流,而是间歇恒压。

图8变电压间歇充电曲线
比较图7和图8,可以看出:图8更加符合最佳充电的充电曲线。在每个恒电压充电阶段,由于是恒压
充电,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4]。

2.2.5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
综合脉冲充电法、ReflexTM快速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
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发展应用。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种:

1)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
2)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信号的频率可调。
图9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和PWM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占空比可调,
在此基础上加入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
图9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
3结语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
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且可再生使用)及造价低廉等优点。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通信,电
力,铁路,矿山,港口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