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辉医生(教授 广东省最年轻的名中医)简介
老中医罗元恺医疗经验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罗颂平张玉珍整理编者按:罗元恺,广东南海人,1914年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副校长、顾问。
曾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本文系统介绍罗氏在学术上以脾肾为本,气血为用;温热病证,养阴保津;博学笃行,业精于专;因材施教,医教相长;学术渊源,本于医经的治学风格和理论精华。
临证特色则主要介绍他对妇科诊法首重望诊,妇科用药特点,以及对崩漏、胎动、不孕症、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的治疗经验。
所选录的医案及医论医话,进一步反应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特色。
入选的五首经验方是罗氏毕身医疗经验的结晶。
全文前后呼应,理技相通,文笔流畅,细读之后,定能大有收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罗元恺,男,出生于1914年阴历10月,祖籍广东南海。
其父棣华公,乃晚清儒生,以儒通医,悬壶于南海、广州等地,后参加北伐,善治热病,对温病颇有研究。
罗氏幼承庭训,诵读方书,随父侍诊,立志以医为业。
及长,乃于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5年毕业,并考取广州市中医师执照,开始其医学生涯。
他以总成绩第一留任该校附属的广东中医院医师,后兼任该校《金匮要略》课教师。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学校停办,其间曾在粤北地区行医,并开设中医讲习所。
抗战胜利后,重返母校任教,1949年就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1951年兼广东中医院院长,其后兼任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6年参与筹办广州中医学院,曾任该院进修部主任、妇儿科教研室主任,197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中医教授,1979~1982年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并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首批获中医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导师。
1983年由卫生部任命为该院顾问。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a8989d0814791711cc7917ad.png)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医药并重的临床学家朱良春朱健华整理编者按朱良春,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因擅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杂病饮誉医坛。
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等职。
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杂志》特约编审、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
近,,年的临床实践中,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学术专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所创制的“益肾蠲痹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多次应邀赴日本讲学,载誉而归。
,,,,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同时收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词典》。
本文注重介绍朱氏在学术上采撷众长,继承发展、融会古今,辨证辨病;处方用药、锐意创新的精华。
并介绍了其在临证上治疗急性热病、慢性久病、痹证、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的特色。
所选用四个医案及三首经验方均为朱氏毕身工作实践之结晶,很能为后学之人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旧学商量皆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身尽之,方能竞其业,否则罪也。
———章次公《中国现代名医传》朱良春,男,字伦,,,,,年,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名名老中医之一。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载。
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第四卷,,,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
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
佛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

佛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中医骨伤科学(100508)陈志维主任中医师陈志维,男,1954年2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于治疗各种骨折、骨肿瘤、骨结核、骨病及各种骨科疑难杂病。
尤其擅长治疗创伤和矫形等领域的各种疾病如:严重压榨伤、骨折、脊髓损伤、四肢畸形、脊柱畸形等。
在闭合手法复位上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在国内首次报道利用杠杆力学原理,运用“展收推端”整复桡骨头骨折歪带帽。
根据关节囊破裂口开合现象,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并外科颈骨折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
能熟练完成难度较大的各种创伤、矫形、肿瘤等手术,善于处理各种髋、膝关节部位的关节病变,能娴熟完成各种骨折、脱位和关节置换手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趾)再植再造,带头开展血管、神经及肌皮瓣移植等手术,开展椎间盘镜、关节镜等微创手术,在省内和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现主要从事骨创伤与矫形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9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主编、参编专著4本,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共招收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2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杨海韵主任中医师杨海韵,女,籍贯广东,1960年10月生,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会常委。
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5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老年性骨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骨伤康复骨伤科疑难病症,特别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名老中医经验集-路志正

名老中医经验集-路志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路志正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李锡涛路喜素整理编者按:路志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妇、儿、针灸亦有较深造诣,曾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本文系统介绍路氏在学术思想上善调脾胃,重视湿邪以及倡导临床思维科学化的观点,临床特色方面,重点介绍他对疑难病证、心痹、心痛、痹病、中风的治疗经验。
在医论医话上,记载他治疗脑晕、脑水肿并肾衰、濡泻、呕吐、胃痛、湿证喉喑的独特见解。
并把他毕生使用,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五首附于文末。
纵观全文,可知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的辨证思路,诊治特色,立法处方,灵活化裁均有独特见解,不失为临床大家的风范,这些经验对于中医同道有极大参考价值。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赵濂《医门补要》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男,汉族。
1922年1月18日生于河北藁城县一个中医世家。
父亲从事中文工作兼通医理,尤精古文与周易;伯父路益修系河北名医。
受家境熏陶,路氏自幼即立下从医之志。
6岁入学,课余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
1934年进入伯父创办的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习,曾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专门教授古文,又拜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己先生为师,经过五年磨砺勤求,不仅熟读经典,且随师侍诊抄方,临证能力迅速提高。
1939年毕业后以优秀成绩通过河北省政府统一考试而获中医师资格证书,悬壶藁城,服务桑梓。
解放初期,路氏被调往卫生部中医部门(1955年改为中医司)专作技术指导工作,曾前往辽宁、吉林、山西、安徽等地考察指导中医工作,发现和推广了不少中医经验。
此间还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为志愿军战士治病疗伤。
1958年他通过深入基层,初步总结制订了一套中医临床工作的规章制度。
【游学广中医一附院之一】冼绍祥:我们成为国家重点专科专病数最多的医院之一,靠什么

【游学广中医一附院之一】冼绍祥:我们成为国家重点专科专病数最多的医院之一,靠什么冼绍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科负责人,国务院、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广东省药学会常务理事。
2016年3月18日,冼绍祥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省内中医系统唯一获奖者,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位获奖者。
摘要50多年来,医院坚持中医特色,倡导中西医结合,不断挖掘传承岭南中医学术、古方精髓,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精华,医、教、研齐头并进,努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医院之一。
本文为冼绍祥在4月9日院长游学第五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演讲。
本人已审阅。
在座的各位专家,今天不是授课,我的定位,通过这个机会把我们医院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从中得到大家的指点。
1医院概况:全国4所最早成立的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我们医院有3块牌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3块牌子是一套人马。
我们的专家是医教研三位一体。
在临床医学院的角度来讲,我们医院是全国4所最早成立的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之一。
国医大师禤国维运用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要

中国医药导报2021年3月第18卷第8期-----------------------------------------------------中医中药-国医大师禤国维运用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要莫俊熙1黄咏菁2禤国维2熊述清2李红毅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20[摘要]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乌须发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二至丸有调节内分泌、致色素、生毛发等作用遥禤国维教授在临床上灵活应用二至丸治疗白瘢风、脱发、座疮等多种皮肤病,常获良效,其应用二至丸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经验为各位同道提供了拓宽中药治疗疾病的范例。
[关键词]二至丸;皮肤病;白瘢风;脱发;座疮;禤国维;国医大师[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3(b)-0141-04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uan Guowei in treating skin diseases with Erzhi PillsMO Junxi1HUANG Yongjing2XUAN Guowei XIONG Shuqin^g LI Hongyi21.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405,China;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20,China[Abstract]Erzhi Pills have the effects of tonifying and replenishing liver and kidney,nourishing yin and arresting bleeding,blacking hair,and so on.Modern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rzhi Pills have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endocrine,causing pigmentation and piliation.Professor Xuan Guowei has often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flexibly applying Erzhi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alopecia,acne,and other skin diseases.Hi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various skin diseases with Erzhi Pills provides an example of broadening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Erzhi Pills;Dermatosis;Vitiligo;Alopecia;Acne;Xuan Guowei;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二至丸出自明代王三才《医便》[1],由墨旱莲和女贞子(酒、蒸)组成,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壮筋骨、乌须发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导致的口苦咽干、失眠、健忘、多梦易醒、头昏头痛、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阳痿不 举、遗精、须发早白等症罠现代研究发现[2],二至丸在保肝降酶、增强免疫调节、改善血液系统功能、抗肿瘤、改善骨质疏松、抗衰老、抗氧化、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提升智力、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

1、邓铁涛男,1916年10月生于广东开平县,从医69载。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治心血管疾病,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红斑狼疮等。
1986年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朱良春男,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后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69载。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治内科杂病,擅用虫类药治疗疾病,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多项部、省级科技奖。
3、颜德馨男,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市,先贤亚圣颜渊之后裔,自幼从父江南名中医颜亦鲁学医。
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4、路志正男, 1923生于河北藁城,中医世家。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有很深造诣。
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
擅治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瘫等疑难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
任继学男,1926年生,吉林扶余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是我国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之一,德艺双馨。
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攻关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发现中医|龚骁:病无常法 方无常方

发现中医|龚骁:病无常法方无常方采访嘉宾▲龚骁龚骁,孟河学派传人,受业于颜氏内科。
临证极其强调舌诊、脉诊。
传承孟河学派用药轻灵及颜氏内科重血气、重运脾的特点,强调对气机升降出入的拨动、突出运化脾胃对整体的推动作用。
主张“十三科一理贯之”,中医临证不应限于某一专科,擅长成人及小儿热病、顽固咳喘、心悸胸痹、胃肠杂病、汗证、失眠、鼻咽炎、反复口疮,女科调经、产后调养,及湿疹痤疮瘾疹,尤擅多脏器病变及代谢疾病的治疗。
引子龚骁老师说,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和功用是拨乱反正,在先后天没有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人体本身有自愈和维持稳定的能力,我们的用药无非就是拨动气机,帮身体一把,不要让它偏离自愈的方向。
在药味轻、药量小的情况下,要达到药效灵验的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要辨证准确,否则这种轻就是花架子。
所谓“病无常法,方无常方”,理论掌握透了、分析能力提高了,你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实际时才能得心应手。
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才是中医真正的秘方。
--对话--■ 中医家VS龚老师扎实功底遇良师中医家记者:您年纪尚轻便是孟河医派的传人,非常令人羡慕,可以给我们讲讲您的求学之路吗?龚医生:我学中医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而来,因为家里父母辈都是中小学文科教员,我从小看的中国古代文史类的初级读物也比较多,因此对中医天然不排斥。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当医生,感觉当医生呢,中医要比西医自由多了,可以脱离医院束缚,年轻人都有点天真的想法。
因此我就误打误撞进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报考的是七年制专业。
当时上中医七年制专业的前两年要在交大读,中医的专业课程只有一门中医基础理论,跟其他的公共基础课完全是不同风格,但我觉得阴阳、五行学说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回到上中医本部后的课程就跟一般的中医学院教学也没多大区别,一直到五年级上《中医各家学说》之前,除了应付考试,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泡图书馆上了,粗阅了馆藏大量的中医书籍。
如果那时候上中医图书馆有借书量统计和出入阅览室统计的话,大概我在当时是名列前茅的(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资料
姓名:范德辉
姓别:男
籍贯:江西
职称:教授 主任中医师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工作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学历:硕士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8年9月至1993年7月 就读江西中医药大学 担任班长
2003年4月至2003年10月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
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 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
1993年3月至1999年11月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 担任科主任 主治中医师
1999年11月至2005年7月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人民医院康复科 担任科主任 副主任中
医师
2005年8月至今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 担任病区主任 主任中医师
临床与科研
本人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运用龙氏手法、针灸、小针刀、浮针及康复理疗技术治疗
中风病、顽固性眩晕、头痛、失眠、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
痛、风湿关节痛及各种创伤术后康复等,疗效显著。科研成果如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
2008年 脊柱推拿诊疗规范化研究
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
2011年 不同体位下腰椎牵引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2012年 倒悬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正交设计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
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
2007年 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2年 不同角度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重大民生工程)科研课题1项
2012年 动正整脊手法(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学术兼职
范德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龙氏治脊疗法传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中
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
东省手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脊柱相
关疾病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浮针、小针刀、龙氏正骨手法及中
药治疗脊柱关节疾病,主持国家级、省厅级及市局级脊椎病因学相关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相
关论文20余篇。
荣誉奖励
一、个人荣誉奖
2006-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0-201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青年科技标兵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优秀学术论文作者
2012年获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2013年“龙氏正骨疗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民间特色疗法项目”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倒悬推拿疗法”全国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
二、集体荣誉奖
2009年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项目中医名科(康复科)
2009年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
2012年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
2012年国家中医药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复科)
发表论文
1.针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江西中医药》2003年6期
2.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3年9期
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导引》2003年4
期
4.分期针刺并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5.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江西中医药》2006年2期
6.热针配合中药熏洗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广州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7年4期.
7.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7
年10期
8.腹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5期
9.浮针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
年4期
10.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2010年11期
11.针刀斜刺配合热敏化灸治疗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2年6期
12.温针配合倒悬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江西中医药》2012年10期
13.“颈四针”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12
年9期
14.影响腰椎倒悬牵引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年9期
15.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年10期
16.不同体位下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11期
17.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中医正骨》2014
年4期
18.牵抖冲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2014年第5期
19.倒悬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年
第9期
20.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正交设计临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10期
21.卢桂梅治疗颈椎病经验-《江西中医药》2014年11期
22.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腹痛1例-《中医外治杂志》2015年第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