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范德辉-龙氏治脊四步十法

合集下载

龙氏正骨及三步定位诊断法,临床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诊治

龙氏正骨及三步定位诊断法,临床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诊治

龙氏正骨及三步定位诊断法,临床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诊治龙氏正骨即龙氏治脊疗法是由龙层花教授和其丈夫魏征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中医外治法,运用了现代西医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并结合中医的推拿学而创立的一门新的疗法。

龙氏正骨手法轻柔,对患者损伤性小,疗效显著,科学与传统相结合,并且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是非常值得广泛普及的外治疗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龙氏正骨中的三步定位诊断法。

龙层花教授三步定位诊断法第一步:神经定位的诊断,根据症状来判断病变的部位在哪一个相对应的脊柱节段。

比如说头痛、眩晕一般在上端颈椎,尤其是C1、C2。

比如说胃溃疡的一般定位在胸椎的第五到第八节节段。

关于脊椎的全息请看下图!脊椎全息图第二步:触诊定位诊断。

在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了疾病产生症状所对应的脊椎,现在我们就对相应脊椎进行触诊,触诊的内容有关节突、横突、棘突等是否有偏位,触诊是否有压痛,触诊椎旁的结节和条索状的肌肉等。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眩晕患者是上段颈椎错位引起的尤其是C1、C2,那么我们触诊C1是否有倾仰位、侧摆位、旋转等错位,触诊C2的棘突是否有偏外、椎板是否有压痛等。

如果有则第一步第二步相符合,然后进行第三步的诊断和检查。

寰椎的触诊第三步:X光片定位诊断,排除正骨的禁忌症,并对发病位置的错位椎体进行分析,如椎体的旋转,增生,数量及椎周软组织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步得出的结果需要和第一步、第二步相吻合,这样即可做出最后的定位诊断,如果有疑问的地方,在进行CT、MR等方式进行更深入一步的检查。

下面我们在拿眩晕的病例举例说明一下,眩晕是由于C1、C2错位导致的,通过触诊发现第一颈椎向右侧摆,第二颈椎向右偏位,那么通过X光片来进行确认,X光片如下。

寰椎向右侧侧摆,枢椎向右侧旋转X光片的结果显示寰齿间隙不等,第二颈椎向右侧旋转,那么这就符合了三步定位诊断法,该眩晕是由于上段颈椎错位导致的。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均相符,如果不符合则不属于正骨治疗的范畴。

「龙氏治脊」治疗颈椎病10法

「龙氏治脊」治疗颈椎病10法

「龙氏治脊」治疗颈椎病10法龙氏正骨推拿:以脊柱解剖、生物力学和脊椎病因理论为基础、运用独特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椎错位的“四步十法”,具有科学严谨、定位准确、无痛安全的特点,是既治标又治本的脊椎病特效治疗方法。

龙氏正骨手法特点: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龙氏正骨治疗特点:硬手法和软手法。

龙氏正骨颈椎病治疗十法龙氏正骨法的手法操作分四步:“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

1.放松手法其目的使患者颈椎上下6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充分放松,主要通过掌心和拇指揉法,也可应用擦法、按法和摩擦法,在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紧张压痛点处做震法。

手法应柔和轻松,避开椎小关节肿痛处,或者使用轻手法。

2.正骨手法分快速复位法和慢速复位法两种。

前者多适用于青壮年及健壮者。

后者适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对体质弱和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也可应用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应先选好“定点”及“动点”,在操作中加一个有限制的“闪动力”,以使颈椎关节因受短速有力的“闪动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的动作与快速复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闪动力”,重复3-5次的连续动作,让关节在运动中受“定点”的阻力和“动点”的动力而还纳复位。

3.强壮手法对椎旁硬结粘连组织,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

对于松驰、萎缩的软组织,可用指针点、捻、叩打、摩擦生热等法,以温热补气与强壮,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强壮手法对病程长,体质虚弱和老年病人尤为必要,同时对颈椎关节失稳有康复作用。

4.痛区手法脊柱病除了椎旁疼痛外,由于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还可在四肢、头、胸、腹部出现症状和病症。

传统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疗为主,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法则是以脊柱部位治疗为重点,只要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竽见影地减轻或消除,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

但对病程长,症状重的病人,在结束治疗之前,于脊柱复位后,应在痛区局部常规施行简易手法,起到促进局部组织康复的作用。

腹痛竟然是因为腰椎错位名中医范德辉支招腰椎锻炼三功法

腹痛竟然是因为腰椎错位名中医范德辉支招腰椎锻炼三功法

腹痛竟然是因为腰椎错位名中医范德辉支招腰椎锻炼三功法炎炎夏日,口渴难忍,来一杯冷饮,何其惬意。

舒爽之余,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我们常常归罪于冷饮。

但是,广东省名中医范德辉教授却发现,有一部分人的腹痛,按照胃肠痉挛来处理,却依然无效。

在做脊柱检查的时候,发现腹痛竟然是脊椎错位引起的。

范德辉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龙氏治脊疗法传承人问诊多次才找出腹痛缘由王小姐的腹痛是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的。

那时她腹痛不适,以肚脐周围疼痛为主,尤其月经过后腹痛会更厉害。

王小姐以为是月经来了,身体虚弱导致的,也找妇科医生调理过一段时间未见好转。

后来王小姐腹痛实在难受,便去胃肠专科看了,吃药、打针,各项针对腹部的理疗都做上了,也未见腹痛缓解。

腹部B超、CT等也照了,也没发现有异常。

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脊柱专科门诊就诊时,范德辉触诊王小姐的腹部,腹部柔软,无压痛,也无反跳痛。

王小姐俯卧后,医生发现其腰部肌肉僵硬,腰椎曲度反弓,右L3/4棘旁压痛。

范德辉还了解到,王小姐从事文职工作,早九晚五,有时还需要加班,基本上都是坐着干活,平时又不爱运动,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腰椎椎体错位压迫神经导致腹痛。

于是,范德辉给王小姐进行龙氏正骨手法复位,并指导其功能锻炼。

经过几次治疗后,王小姐的腹痛完全消失了。

痛虽在腹部,病却在腰间当发生腹痛时,我们往往以为是肠道出了问题,这种思路是对的,这是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优先要考虑的病因。

范德辉说,不少腹痛在临床上并无表现出明显的肠道异常,也不伴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服用胃肠药后疗效不佳,病情反反复复,缠绵不愈,病人也十分痛苦迷茫,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脊源性腹痛的可能性了。

这是因为支配腹部脏器的神经从腰部发出,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时,腹腔空间变小,腹腔里的脏器相互之间容易挤压。

当腰椎椎体发生错位时,对穿出的神经产生压迫,导致腹痛的发生。

专家:三招保持腰椎正常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是人体的阳经,所以背部的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1)--基础原理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1)--基础原理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1)--基础原理
正骨推拿手法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是著名骨外科专家魏征、龙层花教授综合中医各派手法之长,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集40多年首长保健和临床经验独创的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采用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柱错位的“四步十法”是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的独特脊椎病治疗方法。

正骨推拿手法理论基础
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脊柱能在三维六自由度上运动。

“三维” 指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坐标系,即x 、 Y、z三条轴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坐标系。

“六自由度”指3条x、Y、z平移轴和3条x、Y、z旋转轴。

龙氏“正骨十法”充分体现了脊柱在三维六自由度上的运动。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精髓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最经典之作当数“三步定位诊断”和“四步十法”。

“三步定位诊断”强调的神经定位诊断、触诊检诊定位诊断及影像学定位诊断;“四步十法”强调是治疗上的问题。

诊断为基础,治疗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

三步定位诊断法
•神经症状定位诊断法
•触诊定位诊断法
•X线片定位诊断法
•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三步诊断的关系
第一步:作出判断
第二步:相符,判断正确
第三步:均符,做出最后定位诊断
正骨四步
正骨推拿手法要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龙氏简易脊柱保健功操六式

龙氏简易脊柱保健功操六式

龙氏简易脊柱保健功操六式。

1、侧卧转体法:侧卧位,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作前后转体活动,辐度越大越好,使腰部充分旋转,左右各3-6次。

2、仰卧推肩法:仰卧位,双臂平放床上,屈肘,双手放胸前,头转右时,右肩用力向前推动(右肘不离床),头转左侧,如法推动左肩,左右各3-6次,(双手有晨僵或全手麻木感者,可多做几遍,肩周炎患者加耸肩、摇肩动作,再配合锁骨上窝痛点按压法)。

3、拿捏后颈法:仰卧位,一手托头后,另手掌放在颈后部,用2、3、4指与掌部用力捏拿后颈,手指触及肿痛或隆突的椎关节时,可停在该处多拿捏几次,左右两侧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复2-3遍,达到左右转颈均感舒适为佳。

4、仰头摇正法:仰卧位,以右侧为例,左手托头后部,头向右转30度,右手掌托下颌部,(右手各指指向右耳)用短促的力,右手向上推下颌部,使头作仰头向右上方复正,每次2-3下。

双手换位,如法作左侧,如有头颈单侧麻痛的,应先做健侧,后做患侧。

5、引身舒脊法:仰卧位,双手重叠托住后颈枕部,双下肢屈曲,足跟尽可能向臀部靠近,臀部轻微抬起离床,双下肢同时用力将双膝向下按压,足部向上蹬,使身体受牵引力而下移,由于双手将头颈部稳住,达到颈、胸、腰椎椎间受牵引而使各椎间距增宽,对位良好,具抗衰老和治疗脊椎病的作用。

如遇病痛较重时,可先作单腿牵引法,左右侧各牵拉2-3下后再行双下肢牵引法2-3次结束。

6、仰卧挺胸法:仰卧位,双手重叠托后颈部,双下肢伸直自然舒适,以头、臀部作支点将背部抬起离床,(同时吸气),用力将背放回床上,(同时呼气),动作自然、轻快为佳,10-100下。

初练者每10下停一次,呼吸顺畅后继续练至30下。

此法能提高脊柱稳定性,减少发病。

以上六式,熟练后只需8-10分钟完成。

初期每天一次,三个月后有效时改为每周2-3次,持之以恒,保持健康。

施氏养生保健功: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全身尽量放松,均匀呼吸。

洗脸:双手掌心贴于鼻两侧,由下向上,由内向外,环绕整个前面至耳旁,按摩12次。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2期张华/李朝古人云:“坐如松、卧如弓、行如风。

”这些不仅是指日常仪态,既端庄富于美感,而且还有利于健康,气息调和自然血脉流畅,人就不易生病。

所谓“卧如弓”,是指人在睡眠时身体侧卧弯曲似“弓”的姿势。

在这个位置上,四肢可以放在较舒适的位置,全身的肌肉也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放松。

但是,有些人误解了这个姿势,错误操作继而引发了颈椎病。

李女士从事会计行业快5年了,基于工作要经常低头的缘故,她颈椎病也没少犯。

最近3个月,李女士的头晕、头痛又复发了,向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范德辉求诊。

范德辉用龙氏三步定位诊断,判断李女士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导致的颈椎不稳定。

范德辉用龙氏正骨手法为其治疗后,李女士的症状当场就缓解了许多。

然而,李女士更想搞明白的一点是,明明自己已经很注意,比如硬板床、枕头的高度、睡如弓等方面都兼顾了,为何颈椎病老是反复呢?于是,范德辉让李女士在治床上做了个“卧如弓”的姿势。

结果当李女士示范完,范德辉就明白问题所在了——她误解并做错了“卧如弓”,头部、颈部均弯曲,像只虾米,以至于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导致关节不稳定。

像李女士一样,相信还有很多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范德辉说,弓的两端是直的,而不是弯的。

因此,真正的“卧如弓”,相对于弯曲的躯干而言,头颈跟足踝是直的。

也就是说,晚上睡觉时,头颈的摆位跟正常站立位是一样的。

只有这样,颈椎在休息的时候才依然保持中立位,才不会在白天已经“过度”屈曲的情况再继续保持屈曲,以致于颈椎曲度变直、反弓。

在听了范德辉解释后,李女士才恍然大悟。

经过几次治疗并按正确的姿势睡觉,她的颈椎病再也没犯了。

范德辉提醒,睡眠后第二天发现脖子劳累或颈部不舒服的症状并无缓解,甚至还加重,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睡姿不对了。

范德辉说,在临床上,相信很多医生都会对患者有所嘱咐,比如饮食、运动、保暖、姿势等,可是,有的时候,疗效却不大理想。

范德辉中医师个人简介

范德辉中医师个人简介
龙 氏 治 脊 疗 法 传 承 人
范 德 辉 中 医 师
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百事通成员
范德辉个人简介

范德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医学百事通 成员,龙氏治脊疗法传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 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 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 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手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事脊柱相关疾病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 用针灸、浮针、小针刀、龙氏正骨手法及中药治疗脊柱关 节疾病,主持国家级、省厅级及市局级脊椎病因学相关科 研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医学百事通个人ຫໍສະໝຸດ 誉 2006-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0-201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青年科技标兵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优秀学术论文作者


2012年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
2012年国家中医药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 复科)


为患者做全方位的治疗




2003.4~2003.10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进修学习

2005.5~2005.8 广州军区总医院 康复科进修学习
医学百事通,在线医生咨询
范德辉医师在学术会议上的讲学
个人科研(临床)经历

科研成果如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 2008年 脊柱推拿诊疗规范化研究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

正脊骨十法是什么?正脊骨十法是什么?正脊骨法,又称正骨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十法。

1、按脊松枢法:是按压脊椎,松解颈胸、胸腰枢纽关节的手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素问•缪刺论》:“数脊椎侠骨,疾按之应手如痛”。

“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称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病在筋,调其筋,病在骨,调其骨,” (《调经论》),清代,咸丰年间,刘闻一著《捏骨秘法》,其专列“捏脊骨法”,“凡背骨疼,何处痛,一定何处高。

治法:用大指向脊骨高处略略一按,与高低脊骨相平,即愈。

”2、寰枢端转法:用于整复寰枢关节错位的方法,用手指端提轻轻旋转复位的手法,此法源于治颈椎创伤,最早记载为元朝李仲南《永类钤方•风损伤折卷二十二》(公元1331年):”凡摔进颈骨……医用手挼搽平正”(挼即按、揉)。

清朝,日本人二宫献彦可在中国学习中医正骨后编成《中国接骨图说》(又名《正骨范》1807 年出版),该书将寰枢椎称之为“旋台骨”,“此骨伤共分五证……而左右废活动者,用熊顾子法第一提之。

左右歪邪,项强不能顾者,熊顾母法提顿之……徐徐抢解整理之”。

3、牵颈折顶法: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牵头颅,另一手沿颈椎推拿折顶的手法。

此法源自《永类钤方》对颈椎损伤的“挼搽法”。

元朝《回回药方》(约1368 年):“若脖项骨节脱了,其治法一人托向前,一人于骨节上缓揉令其软,然后入本处”。

清朝《捏骨秘法》:“捏头项法(二条)凡脖错捩(伤跌),俱是向后错头,必俯而不直。

治法:用左手托住前边,右手向疼处略稍按,按左手稍有知觉即止”。

《中国接骨图说》名“熊顾子法第三”(图1)。

图1、熊顾子法第三4、颈椎旋提法:指将颈椎旋转并向外提起的手法,又称“颈椎旋转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公元610 年,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描述养生方导引法:“一手长舒,仰掌合掌。

一手提颜,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

手不动,两向侧势,急挽之,坐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这是自我旋转颈椎的手法,其治疗疾病是典型的今天称之为“颈椎病”的症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区手法
• 痛区:是指患病脊椎以外,与该病变 节段有因果关系又有不适症状的区域。 • 目的和作用:是2、3步手法的补充。 属于拾遗补漏,完善补充。 • 方法:
四步之间的关系
• 第一步是准备,第二、三步是主攻, 第四步是结尾。 • 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四步全做。病 轻者,只作1、2步即可;无关节错位 者,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不作正 骨手法;急性期1、2、4步为重点,恢 复期2、3为重点。
推正法——纠正前后滑脱式错位
分为 侧(仰)卧推正法(C1-6) 俯卧(床边悬吊)冲压法(C7-T3)
搬正法纠正側彎側擺式錯位
側(仰)臥搬按法(拉肩法)C1-6(C6-
T2),
挎角搬按法 (C2.3) 滑膜嵌顿并错 位者。
牽引下正骨法椎間盤變性並錯位.椎間盤突
出, 多關節多型式錯位者。
反向運動法—對拉舒筋、對頂复位(凍結肩)。
舒展腰背
屈颈收腹
锻炼腰背
低头摇正
仰头摇正
侧头摇正
侧卧摇肩
搬正——侧向搬按

仰卧位
侧卧位搬正——挎角搬按源自推正•侧卧推正
俯卧冲压
牵引下正骨 (一)
牵引下正骨(二)
反向运动法
放松的顺序
• 先健侧后患侧
• 先远后近(以患处为中心) • 由上而下
正骨手法的分类
• 按用力方式分:
» 快速复位 » 缓慢复位法
• 按运动方向分:
» 摇正类 » 推正类 » 搬正类 » 牵正类 » 反向运动类
• 快速复位法 — 適用於青壯年 ( 閃動力 ) ,
和健壮的老年患者。
• 緩慢复位法 — 適用于老人 . 小孩 . 體弱 者 ( 生理運動 ) 。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
牵引下正骨法
• • • • • 器械:龙氏牵引椅 牵引重量:16-20kg 时间:5-10分钟 手法:几乎所有正骨手法 适应症:颈椎椎間盤變性並錯位.椎間 盤突出症,混和型经徒手治疗效果差 者 • 禁忌症:有昏厥史现仍经常发作者, 临床危重病人,骨折,脱位,肿瘤, 结核,骨质疏松严重者,15岁一下儿
小關節錯位、复位機理
• 混合式錯位 :
椎間。 • 多關節錯位:
綜合上述變化在同一
一種錯位式發生在多個
關節處。
• 多關節多型式錯位 : 二種以上錯位
型式發生在多個關節處。
頸椎正骨十法 搖正法纠正左右旋轉式錯位。
仰頭搖正(C1.2),低頭搖正(C2-6)、
側頭搖正(C2-6)。侧卧摇肩法(C5-T2)
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
正骨推拿的操作要求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
1稳:要求对病情认真分析,排除
禁忌 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 是生理性的(畸形)或病理性的(符合三 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要分清错 位节段、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 法纠正错位,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 用暴力而发生意外损伤加重病情。病情复 杂者,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2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
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 三步定位准确(治疗部位选准) 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法用准)
3轻:能轻勿重
先轻后重 能用缓慢复位法解决,就不用 快速复位法
4巧:利用体位复位
利用杠杆力、对定力、对拉力、
牵引力
动中求正(充分开阖错位关节)
正骨时的顺序
• 先健侧后患侧 • 先易后难 • 旋转式错位者先复靠近动点的错位节段, 侧弯式错位者先复远离动点的节段。 • 有头晕又有颈胸交界处错位者,先复上位 颈椎,再复颈胸交界处;无头晕者可先复 颈胸交界处,再复中、上段颈椎
强壮手法
• 目的和作用:在四步手法中的作用,仅次 于正骨。①调整椎周组织的不协调,使软 的变硬,硬的变软。②通过刺激经络穴位 调理脏腑功能,而使人体血畅、气充、肉 丰、筋柔、骨壮、节利。 • 原则:软的硬之,硬的软之;兴奋的镇静, 抑制的兴奋。 • 方法:中西并重,既注重经络穴位,又强 调解剖结构。分筋理筋,调和阴阳。常用 的有弹拨法、拿捏法、推擦法、点按法。
正骨手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响声,虽然复位时往 往伴随响声,但是响声与疗效不一定成 正比,有时复位可以没有响声 • 切忌生拉硬搬,一定要动中求正,动中 求正才能以最小的力达到最佳的复位效 果,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 用爆发力时,点到就收,不可过大、过 猛,用寸劲而不是用蛮力。
口訣:
龙氏治脊四步十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范德辉
龙氏治脊疗法的主要特点
• 以脊椎退变、关节错位与椎周软组织劳损 为主要病因学基础 • 以三步定位诊断为诊断法则 • 首次提出颈椎病病因分型法 • 首次把牵引和正骨结合起来同时操作 • 治疗以正骨复位为主,兼顾软组织的修复 • 手法以稳、准、轻、巧著称 • 治防结合,提倡以防为主
正骨手法成功的要素
• 放松充分 • 体位正确:病人的治疗体位,医生的操作体 位要正确 • 动点、定点选准:病变部位决定定点,定点决 定动点,动点服从于定点,一般动点与定点 的距离越短越好,因为力臂越长造成副损伤 的几率就越大。定点的作用主要是起固定作 用的,不要和动点同时相对发力运动。 • 调整好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和爆发时机
四步的内容
• 放松手法 • 正骨手法 • 强壮手法 • 痛区手法
十法的内容
• 摇正
–低头 仰头 侧头 侧卧摇肩
• 搬正
–侧向搬按(仰卧,侧卧) 挎角搬按
• 推正
–侧卧推正 俯卧冲压(旋转分压)
• 牵引下正骨
• 反向运动法
放松的目的和意义
• 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筋柔骨才能正 • 提高患部的痛阈,以利于病人适应下一 步操作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性物质的 吸收和代谢
放松的方法
• 传统手法都可以使用 • 龙氏以揉法为主,兼有其它,骨突大多 为肌肉附着点,可用点按等稍重手法 • 手法由轻渐重,能轻勿重. • 注意不要擦破皮肤,时间不要太长
放松的部位
• 不象传统推拿那样刻意讲究经络穴位, 而是以解剖结构为依据,主要抓住相关 的肌肉进行放松 • 与主诉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节段上下六 节脊椎椎旁软组织
• 關節錯位需正骨,動中求正是要訣,
• 肌肉放鬆勿對抗,切勿粗暴傷病人。 • “定點”“動點”選得准,椎間狹窄加
牽引,
• 關節開合要充分,輕巧“閃動”定成 功。
椎後關節面形態
功能特點
• 頸椎 近似水平面 伸屈、轉體、側屈 均好(勾椎關節側屈差) • 胸椎 冠狀面 伸屈(胸廓加固)更差 • 腰椎 矢狀面 側屈差 側屈好 轉體好 轉體差 伸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