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合集下载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课件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课件
通过手术植入电极,刺激 胃平滑肌,促进胃蠕动。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促进 胃肠蠕动。
中药治疗
使用具有健脾和胃、行气 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 疗。
04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控制基础疾病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承受手术和 麻醉的创伤。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 合征课件
目录
• 什么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什么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
定义与症状
06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1 2 3
病因学研究
深入探讨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包 括手术创伤、神经和激素调节异常、炎症反应等 。
发病机制研究
对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 胃肠动力障碍、神经传导异常、平滑肌细胞凋亡 等。
病理学研究
对胃瘫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包 括组织形态学改变、细胞分子生物学改变等。
临床研究进展
诊断标准
提出了更为精确和实用的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提高了诊断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治疗方法
探索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中医治疗等,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预防措施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优化手术操 作等。

针刺脏腑图穴位治疗腹部术后胃瘫20例观察

针刺脏腑图穴位治疗腹部术后胃瘫20例观察

针刺脏腑图穴位治疗腹部术后胃瘫20例观察
刘淑刚;贾楠;安坤杰;吴春晓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3
【摘要】腹部手术后胃瘫是指各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称术后胃瘫综合征。

由于诊断时间的标准不同,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0.3%-10%。

本病治疗方法众多,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脏腑图穴位治疗腹部术后胃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74-174)
【作者】刘淑刚;贾楠;安坤杰;吴春晓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和胃理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
2.针刺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3.穴位注射联合微波热疗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4.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16例临床观察
5.“老十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ciia ig o i a d me h d o r am e t M e h d 2 e a lsa d m e ss r e y i a u r l c l a n ss n t o fte t n . n d t o :3 x mp e b o n u g r nJ n a y,2 0  ̄ i 04 n
s r a ie te t n ,t e te t n h u d wih e p a i n t e c n e in lt e t e tf un a i n,a d s lc st e e v tv r a me t h r a me t s o l t m h ssi h o v nt a r m n o d to o a n ee t h a p o ra et e t n ln a c r i g t h a in c u lc n ii n,src l r h b t h i d s r ey. p r p it r ame tp a c o d n o t e p t ta t a o d to e tity p o i is t e bl u g r n
De e e ,2 0 d t ih a t r my c u t a d h s t mm y p r l s s p te t S ci ia t ra o a o t c mb r 0 6 a mis wh c fe o r y r a u a a y i a in ’ l c lma e i l d p n t t e r v e a a y i t e m e h d t a r n t e c mp rs n,t e a a y i. Fi a l h e i w n l ss h t o o c r y o h o a io h n l ss nl y:Th n ie g o p sc — e e tr r u ik n s v r g e e s n c r s b h o s r a i e t e t n ,a t r Ia e h o p t l k sa f I w — u e sa e a e p r p r o u e y t e c n e v t r a me t fe e v s t e h s ia v ma e o I o p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表2 胃瘫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
及麻 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 , 增加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几率b。 】 因此,对可能使手术时间延长的因素 , 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
术 中树立微创理念 ,保证操作规范 、 动作精细 ,尽可能减少
组织损伤 ,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操作避免过多的胃刺激 , 注意对残 胃组织的保护 , 防残 胃迷走神经损伤 ,胃肠吻合 谨 口缝线 针距 适当 ,不宜过密 ,以免 影响组织血运 。 患 者 对 手术 及 预后 顾 虑 重重 ,精 神 处于 高 度 紧 张状 态 ,或者术 后精神受 到外 来刺激 ,其 心理焦虑 不 良情 绪可 通 过大脑皮 质扩散 到边缘 系统 ,影响 自主神 经系统 ,直接 导致 胃肠功 能失调 ,分泌 出过多 的胃酸和 胃蛋 白酶 ,使 胃 血管 收缩 、排空 障碍 。我们通过让 患者 了解疾病 的治疗 、 】 预后及 康复 的过程 ,从而对疾 病有 充分的认 识 ,产生积 极 的心态 ,从 超 负荷 的心 理压 力 造成 的严 重 失衡 状 态 中恢
瘫综合 征患者 胃排空功能 的恢复需要 时间较 长 ,常导致原
发病病期延长,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本文对腹部手术后胃瘫
综合征 的危 险因素进 行 了归 纳分析 。 1 对象 与方法
1 1 研 究对象 . 20 0 7年 1 至 2 0年 1 月 01 2月我 院腹 部
手术 患者 8 0例 。其 中男 4 0例 ,女 4 0例 ;年龄 l 8 3 5 5~
于 6 0 ,夹闭 胃管 后 出现腹 胀 、恶心 、呃逆 等 ;③经影 0 ml
像学 或 胃镜检查排 除机械性梗 阻 ;④未应用影响平 滑肌 收 缩 的药物 ;⑤无水 、电解质 紊乱及酸碱 平衡 失调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分析
摘 要 目的 : 探讨腹部术后 胃瘫综合征发生 的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 1 对 6例腹 部术 后 胃瘫综合 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 。结果 :6 l 例患者手术后 l 4 2~ 5天恢 复 胃动力并痊愈 出院 。结论 : 胃镜、 上消 化道造影是诊 断本病 有价值 的方
法, 胃 经 管减压 、 加强营养支持、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 胃肠蠕动的药物及 中医等非手术治疗 , 瘫均治愈 , 促进 胃 疗效满意。
11 对象 本组患者共 1 例 , l 例 , 4例 , . 6 男 2 女 年龄 4 ~ 0岁 , l7 平均 5 5岁。1 6例 P s患者 的原发疾病 : c
胃溃疡 2例 , 胃癌 1 , 7 % ; 0例 占 5 门脉 高 压 症 l例 , 胰 头癌 1例 , 重症胰 腺 炎 1例 , 囊 切 除 、 总 管 探 查 T 胆 胆 管引流 1例 , 2 % 。并 发 应 急 性 溃 疡 l例 。1 占 5 6例
l , 3例 其表现为 胃扩张 , 胃内有大量潴 留物 , 蠕动弱 , 胃黏膜充血水肿 , 镜可通过吻合 口及幽门。 胃 治疗方法 : 治疗措施包括禁食 、 有效持续 胃管减压 ; 促进胃动力药物应用 : 采用 胃复安针 lm , O g2次/ 肌 天,
肉注射 ; 丁啉混悬液 3IL3次/ , 吗 On , 天 胃管注入 ; 红霉素 针 剂 05 静 脉 滴 注。 中药 治疗 : 灸 、 三里 穴位 封 .u, 针 足
关键词 腹部手术 ; 胃瘫 ; 断 ; 诊 治疗
术后 胃瘫综 合征 (ot r cl atp ry ssn ps u i soa l i y— s g a g r a s do eP s 是 指 以 胃排 空 障 碍 为 主要 征 象 的 胃动 力 rm ,G )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分析

治疗 措施 包括 禁食 、 胃肠 减 压 、 3 氯 化钠 注 温 射液洗 胃 ; 胃肠动 力药 物 : 胃复 安 、 红霉 素 、 西沙 必利 的应 用 。生长 抑 素 及 H2受 体 阻滞 剂 : 宁 及 洛赛 善 克 。早期 营养 支 持包 括肠 内 营养 、 肠外 营养 , 持水 维
手术 。正 常情 况 下 胃肠平 滑 肌 的运 动 受 电节 律 、 神
占 7 . ; 1 4 门脉 高压症 1例 , 头 癌 1例 , 症 胰 腺 A o 胰 重 炎 1例 , 总 管 切 开 取 石 加 胆 囊 切 除 术 1例 , 胆 占
2 . 。并 发应 激 性 溃 疡 1例 。全 麻 5例 , 续 硬 86 连
有 价值 的 方 法 。应 采 取 胃肠 减 压及 加 强 营 养 支 持 等 非 手 术 治 疗 , 量 避 免 再 手 术 。 尽
关 键 词 : 部手 术 ;胃瘫 ;诊 断 ;治 疗 腹 中 图 分 类 号 : 5 R6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9 ( 0 7 0 - 0 7 - 0 O9 1420)3 05 2
维普资讯
实 用 临 床 医学 2 0 0 7年 第 8卷 第 3期
i 00 Vol8, 3 P at a l i l ei ne,2 7, No rci l i c dc c C n aM


7 ・ 5
腹 部 手 术 后 胃瘫 综 合 征 1 4例 分 析
经及 体液 的调 节 , 调 胃肠 肌 肉 的 收缩 产 生 有 效 的 协 胃肠蠕 动 。术 后诱 发 胃瘫 的潜 在 因素较 多 , ( ) 如 1 精 神一 经 因素 : 神 处 于 极 度 紧张 状 态 , 激 反 应 引 神 精 应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降, 是腹部 手术特 别是 胃部 手术 后的并发 症 , 常持续 2周 以上 或更长 时间 , 临床处 理 比较 棘手 , 加 了患者 的痛苦 。增 强 临 增 床医生对 胃瘫的认识 , 取正确 合理 的治 疗方法 , 有重 要 的 采 具 临床意 义。 21 P S . G 诊断标准 腹部 手术 29例 中 , 胃肠 道重 建术 12例 , 2 行 3 () 1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 胃出 口机 械行梗阻 。() 2 胃引流量 >80m/ , 0 l 并且持续 >1 ; 由于 胃 d 0d但 液的基础分泌量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 加上有 时 胃切 除多少
6~1 。( ) 3d 2 临床表现 为上腹部 饱胀及 大量 呕吐 胃内容物 , 吐
后缓 解 , 痛 不 明 显 , 查 胃振水 音 阳 性 ( 胃肠 减 压 时 )患 者 腹 检 无 ;
般无腹痛 , 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 , 而且肠鸣音不 减弱 , 无其他
腹部 阳性体征 。( )G 3P S的诊断并不困难 , 误诊往往是对此症 缺 乏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 在诊 断为该 病前 一定要 排除 手术失 误 引起 的机械性梗阻 , 如空肠壁 内翻过多引起 的输 出袢梗 阻或其 他原 因, 内疝 、 如 扭转等 。( ) 4 上消化道 造影检查 造影剂不 能通 过吻合 口, 纤维 内镜检查 可明确诊 断。
力紊乱综合 征 , 04年 2 至 20 白20 月 0 7年 l O月我院共行 腹部手
术 29 , 2 例 其中发生 P S1 ; 生率 为 74 现将诊 治体会 G 7例 发 . %,
报告 如下。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 门脉高压症一 胃断流术 9 例 , 7 术后发生 P S1 ; 中男 1 例 , G 7例 其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一、胃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一般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音。

胃镜检查及胃肠道碘油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

发病率:国内报道0.47-3.6% ,国外报道5%-24% 。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Yeo CJ等提出的标准为胃管置放>10天,并具备下列1项:a.移除胃管后呕吐;b.术后第10天仍需使用胃动力药;c.重新置入胃管;d.不能恢复进食或由流食改进固体食物时障碍;或胃管置放少于10天但具备a-d中的2项。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常有持续性上腹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症状,或于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逐渐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随之发生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伴有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体格检查可见病人上腹部胀满、压痛,有胃振动水音,中下腹平软无压痛,无肠鸣亢进及气过水声,均应考虑存在胃瘫可能。

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法,口服或胃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X线下动态观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

胃瘫病人表现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无蠕动,造影剂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但胃内造影剂残留多,有明显排空减缓征象,动态观察24小时可见远端空肠显影。

术后10 天以后可行胃镜检查,可见残胃内大量潴留,残胃粘膜及吻合口水肿,残胃蠕动差,但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袢,经胃镜检查可排除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对胃术后胃瘫诊断的确立有重要意义。

核素99mTc标记餐胃排空测定也能发现病人排空延缓,简便、无创、可定量。

因此,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最佳方法。

不仅适用于全胃排空的测定,也同样适用于胃术后残胃排空的测定。

有人报道应用盐水负荷试验,非吸收性色素液排空试验,扑热息痛吸收试验,及胃内压描记检查也有一定意义,但因其临床应用有较大局限性而未广泛开展。

由于胃的运动受胃电控制,也可进行胃电图检查。

目前使用的胃电图受到呼吸及心电的干扰太多,故其诊断价值难以确定。

二、胃瘫的治疗
本病属功能性病变而非机械性梗阻,一经确诊主要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严格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
一旦胃瘫诊断明确,胃管不要轻易拔除,最好于症状缓解确定无疑后再拔除,否则可能延长恢复时间。

高渗温盐水或普鲁卡因洗胃,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2.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 营养支持
给予PN或TPN,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酌情输全血、血浆或白蛋白。

【Casaubon PR 认为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胆囊收缩素(CCK)分泌有关】。

另外,肠内营养支持不失为一种治疗胃瘫有效手段,术前与胃管一起将鼻饲管插入胃中,术中将此管插入吻合口远端约20cm处,或术后胃镜检查时在胃镜帮助下将鼻饲管插入流出道15-20cm,用于输注营养液,可促进残胃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4. 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2受体(DAR2)拮抗剂,作用于平滑肌可促进胃排空,可以减少胃酸返流。

一般用量为10-20mg,每6-8小时1次,肌注或经胃管内注入。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周围性DAR2拮抗剂,通过阻断外周靶器官的DAR2发挥其促胃动力作用,增强胃蠕动,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运动时间。

一般剂量10-20mg,每6-8小时1次。

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节前运动神经元的5-HT4受体,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促进平滑肌强烈收缩,加快胃排空和协调胃肠运动,对治疗胃瘫有较好效果。

多用5-10mg,每6-8小时1次。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于临床应用数十年,Petrakis J报道将其作为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发现其具有胃动素相似的作用,但无刺激胃分泌的作用,能引起MMCⅢ相强烈收缩,促进胃排空,可明显减轻胃潴留。

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有明显促进胃蠕动作用。

常用剂量为0.5-1.0mg,肌注,每日2次。

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减轻吻合口水肿。

5.胃镜治疗
胃镜不仅对胃瘫诊断有帮助,同时对胃壁也是一种适度刺激,有些病人经胃镜检查后病情很快好转,可能为胃瘫发生机制中主要因为吻合口附近局限性肠麻痹或空肠输出袢痉挛所致,通过胃镜向输出袢注气刺激了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而使病情好转。

此外,还可通过胃镜将营养管置入远端空肠行肠道营养支持。

因此,胃镜不仅是检查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因病例数尚少,还需更大宗的病例数加以证实。

6.控制血糖
有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病人应同时给予治疗纠正,Takahiko等认为血糖≥10mmol/L时,可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使胃排空延迟,因此,应监测并控制血糖平稳。

7. 心理安慰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由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时有顽固性呃逆,长期不能进食,需大量补液,多有焦虑、害怕、消极悲观情绪,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其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

另外,施术者本身对手术应充满信心,能耐心坚持等待一段时间,这为保守治疗提供前提条件。

8. 手术治疗
关于再次手术,一般情况下一旦诊断明确,应坚持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在3-5周内恢复,再次外科手术需谨慎。

因为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延迟只是功能性的,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过早手术探查往往不能发现梗阻因素,反而使病人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加重无张力残胃的排空障碍,延长病程时间。

只有上述内科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在诊断上不能完全除外机械性梗阻因素者,才考虑再次手术探查。

如决定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胃切除术。

胃瘫患者多于3-5周内恢复,亦有报道70余天恢复。

患者胃动力的恢复常常突然发生,于1-2天内胃引流量明显减少,腹胀、恶心等症状很快缓解,即可拔除胃管,逐渐恢复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