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合集下载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相关因素分析1.1 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1.2 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1.3 高血糖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1.4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特别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应阶段,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1.5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使用影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 临床表现2.1 4~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出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试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出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2.2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2.3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间无蠕动。

2.4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间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发生PGS (以下简称观察组),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并进行Lo西stie回归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本80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60例发生PGS(8.06%),其中有10个因素是造成PGS形成的原因(P<0.05),但性别和手术原因不是造成PGS的原因(P>0.05),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igstic回归分析发现,按照OR值依次幽门梗阻、B一Ⅱ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

结论:PGS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处置幽门梗阻,选择采用毕I式胃肠重建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加强心理支持。

标签: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预防对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由于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正常神经急速和肌源性因素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引起PGS发生的因素。

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G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0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80例,女42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5.2岁;疾病类型:胃癌(71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穿孔(70例)、胃息肉(10例)。

其中60例患者(以下简称观察组)发生PGS(7.5%),均按照PGS诊断标准确诊,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

1.2方法对患者综合信息进行多元回顾分析,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因素三方面。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

9 李小兰 , 孙斌 , 韩勇. 高膳食纤维饮食对 鼻咽癌患者血清 中的抗氧化 酶活性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0 6 3 3 2 4 20 ,5:0  ̄0 .
1 Aris Brg n B u a c M. e e fc s o e s l b e d ea y 0 t a B, o a c K, r c l Th f t fa n w ou l it r s e
2 聂凌鸿 . 膳食纤维的理化 特性及其对 人体 的保健作用 . 安徽农 业科
学 ,0 83 10 6109 20 ,6:2 8 -2 8 .
3 常银子 , 山民, 仲 曹玉成 , 百合膳食纤 维对 大鼠调 节血脂 和减肥 等. 功能 的影响. 食品科技 ,0 7 8 252 7 2 0 , :4 -4 . 4 袁静 , 郭华. 草菊饮及膳食纤 维素联合 治疗 儿 童单纯性 肥胖 临床研 究. 天津 中医药 ,0 5 2 :0 . 2 0 ,2 2 5 5 Jan . it yf e n oyw il N tt n2 0 ,14 41 . on eL Dea b r dbd e I. uri ,0 5 2 :l 8 ri a gt i o 6 王东 , 胡丹 , 杨丽君. 膳食 纤维 的保健 功能. 中国食物 与营养 ,06 20 ,
1 周薇薇 , 5 翟成凯 , 明霞 ,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 复合式 营养干预效 姜 等. 果 评 价 . 国公 共 卫 生 ,0 7 2 :23 . 中 2 0 ,3 3 -3 1 蔡东联主编. 6 营养师必读. 1 . 第 版 北京 : 民军医出版社 ,0 6 6 - 人 20 .4
6 . 5
I P S的病 因 G
部切除可使 胃泌素 、 胃动素 等兴奋 性肽 类激 素水平 降低 , 导致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PGS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除膳食调节外, 可采用药物、针灸、中药等综合治疗。PGS发生后, 通常小肠和结直肠的功能不受影响,故可通过空肠 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但要注意营养制剂的配 方,过高的脂肪制剂可延缓胃瘫的恢复。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包括:①多巴 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此两者 均属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可选择性拮 抗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加速胃的运动和协调胃十 二指肠运动,促进胃内食物排空,疗效约为22%;甲 氧氯普胺是临床上最早使用的胃肠动力促进剂,兼 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故应警惕其锥体外系症状, 疗效约为18%。②呱啶苯酰胺衍生物,代表药物为 西沙必利。这是一种5一HT4受体激动剂,能增加肌 间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生理性释放,加快 胃肠运动,可使约40%的病人症状缓解。近年来出 现一种新型胃肠动力促进剂一普卡比利(prucalo— pride),也属5一HT4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进胃肠动力 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 要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越来 越受到重视。红霉素治疗剂量为3~6 mg/kg,溶于 100 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中,以5 ml/min的 速度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5 d,具有快速纠正胃 电节律和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国外新开发了很多大 环内酯类衍生物,统称为胃动内酯类(motilides),其 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优于红霉素,且无抗生素活性,显 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④非甾体类抗炎药和 COX-2抑制剂:两类药物均具有镇痛作用,可减少 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 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以减少对胃肠动力的抑 制。⑤替加色罗(tegaserod):作为5一HT4受体部分 激动剂,替加色罗是美国FDA最新批准的促动力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票 肿 胃无 蠕 动 波 , 纛 过 。 口 。 同 度 疗 P ‘ 疗 保 治 为 。 有 理 疗一 治 残 不 程 的 以 守 疗 主 要 心 治 、 治 主 般 胃镜 都 能 通 吻合 毒 : 茗 羞


塞 力 ・ 例 者 予 疗、 比 、霉 药有 患 给詈 治 莫 利 素 胃 针 灸 沙 红
HE L0NGJANG EDI NE I I M CI AND HARM ACY r 2 0 Vo. 2No 2 P Ap . 0 9, 13 .
・55 ・
d i1 . 9 9 ji n 1 0 一O 0 . 0 9 0 . 4 o: 0 3 6 /.s . 0 8 1 4 2 0 . 2 0 2 s

疗 过
手 功 性 患 复 间 能 长因 治 术 胃是 能疾 , 时 可 很 , 恢 此 ; 喜 碾
善摹 嚣
壮 怀

糙 糯 鲁 星 复
重插
患 发 。 后接 的 般 疗 主 措 有 食 者 生 , 一 治 的要 施禁 、 受 雷篝 ; 鬟复
纳 洛 酮治疗 急 性酒 精 中毒 3 例体 会 2
吕美 明
( 力 市人 民 医 院 内科 , 龙 江 铁 力 1 2 0 ) 轶 黑 5 5 0
关键词 : 酒精 中毒 ; 洛 酮 纳
中图 分 类 号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14 2 0 ) 2 0 5 一O R5 5 B 1 0 一O 0 (0 9 0 — 0 6 1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是 内科 急诊 中较 常 见 的急 性 中 毒 。 0 6 2 0一 些 酶 而 影 响其 功 能 , 大 脑 皮 质 功 能 受 抑 制 , 者 表 现 为 兴 使 患 O ~ 2 O 一 l 我 院 共 诊 治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毒 患 者 , 用 纳 洛 1 O7 2 2 使 奋 , 着 血 中浓 度 的 增 加 , 即 影 响 延 髓 、 髓 , 麻 痹 中枢 随 随 脊 可 酮治疗观察 . 效 满意, 报道 如下。 疗 现 神 经 系 统 。 时 酒 精 的 代 谢 产 物 乙 醛 在 体 内与 多 巴胺 缩 合 成 同 1 资料 与方 法 内 源性 阿 片 肽 , 接 或 间 接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产 生 抑 制 作 用 , 直 】】 一 般瓷 料 . 进 而 影 响 呼 吸 循 环 系 统 及 性 激 素 含 量 , 致 合 成 代 谢 引 起 肝 导 损 害 , 度 中 毒 诱 发 心 血 管 系 统 疾 患 或 呼 吸 中 枢 麻 痹 而 死 重 3 例 均 为 一 次 性 过 量 饮 酒 致 意 识改 变 的酒 精 中毒 者 , 2 男 亡 2 例 , 5 ; 龄 2 ~ 5 岁 . 部 病 例 均 有 明 确 一 次 过 量 酗 7 女 例 年 3 6 全 纳 洛 酮 为 羟 一 2 氢 吗 啡 酮 衍 生 物 , 阿 片样 物 质 的 特 一 是 酒 史 , 酒 量 2 0 10 mL, 现 醉 酒 至 来 院 时 间 最 短 饮 0 ~ O0 出 异 性 拮 抗 剂 。 洛 酮 与 阿 片受 体 亲 和 力 远 大 于 吗 啡 及 脑 啡 纳 3 mi, 长 达 5 。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的 临 床 表 现 分 期 分 为 兴 奋 0 n最 d按 肽 , 脉 用 纳 洛酮 能 迅 速 逆 转 阿 片 样 物 质 的 作 用 , 抗 内 源 静 拮 期 6 , 济失 调 期 1 例 . 例 共 4 昏睡 期 1 例 。 2 既往 无 特 殊 病 史 , 排 并 性 吗 啡 样 物 质介 导 的各 种 效 应 , 交 感 神 经 及 肾上 腺 髓 质分 使 除 其 他 神 经 、 神 疾 病 。 有 患 者 均 伴有 不 同程 度 的呕 吐 、 精 所 腹 泌 释 放 儿 茶 酚 胺 、 列 腺 素 增 加 , 吸 兴 奋 , 压 上 升 , 进 前 呼 血 促 痛 、 晕 、 痛 等 症 状 . 呼 吸 、 吐物 中有 酒 精 气 味 。 头 头 在 呕 患 者 清 醒 。 洛 酮 可 以拮 抗 急性 酒精 中 毒 时 增 高 的 8 内 啡 纳 一 1 2 治 疗 方 法 . 肽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抑 制 作 用 , 以 防止 和 逆 转 酒 精 中毒 , 可 患 者 来 院 就诊 后 立 即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补 液 , 时 给 予 纳 洛 从 而催 醒 与 解 除酒 精 中毒 而 达 到 治 疗 作 用 。 同 酮治疗 : 奋期纳 洛酮04 兴 . mg肌 肉 注 射 ; 济 失 调期 纳 洛 酮 共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严 重 者 可 危 及 生 命 , 及 时 救 治 , 使 患 如 可 08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O L静 脉 滴 注 ; 睡 期 静 脉 注 射 纳 者 转 危 为 安 , 少 并 发 症 院 对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患 者 用 5r a 昏 减 我 2 洛酮 04 . 时纳洛 酮0 8 . mg 同 .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0 5 mL 静 脉 纳 洛 酮 治 疗 , 见 不 良反 应 , 愈 率 1 o 。 者 体 会 到 纳 洛 未 治 0 笔 滴注 。 根据 病情 1 h仍 未 清 醒 者 , 复 使 用 纳 洛 酮 0 4 . mg 重 . ~0 8 . 酮 抢 救 急 性 乙 醇 中毒 具 有 催 醒 快 、 程 短 、 法 简 便 、 效 确 疗 方 疗 直 至 清 醒 。 规 静 脉 滴 注 西 咪 替 丁 0 4 . 吐 频 繁者 予 胃 复 切 、 作 用 少 等 优 点 . 其 是 对 急 性 乙 醇 中毒 伴 昏迷 及 低 血 常 .g 呕 副 尤 安 l mg肌 肉 注 射 等 对 症 处 理 。 O 压 者 效 果 尤 佳 , 目前 救 治 急 性 乙醇 中毒 较 为理 想 有 效 的 药 是 1 3 结 果 . 物 , 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值 兴 奋 期 及 共 济 失 调 期 患 者 一 般 在 1 3 清 醒 , 睡 期 ~ h 昏 ( 呼 吸抑 制 、 压 下 降 ) 者 经 上 述 治疗 后 意 识 逐 渐 恢 复 。 有 血 患 呼 吸恢 复 正 常 , 压 逐 渐 回升 至 正 常 . 情 在 3 1 d症 状 消 血 病 ~ 2 失 . 全清醒 , 稳步行走 ,2 患者全部治愈。 完 可 3例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丁海丹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1(49)11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伴发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时间、术后不良进食过程等资料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伴发疾病多、存在心理应激反应比例高、手术时间长、不良进食过程多(P<0.05),是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结论胃瘫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丁海丹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手术室,浙江象山,3157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 [J], 张强;侯栋升;姚立彬;李超;王辉;孟松;洪健;邵永;朱孝成
2.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杨瑞;孙炜玮;许可;周骏;蒋辉
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J], 宋孝花
4.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梁力
5.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临床应用 [J], 阳忠; 卢桂江; 彭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7-08-04T13:59:31.5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徐建[导读]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江苏省沭阳县南关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8例,将其中14例术后胃瘫患者作为A组,将另外24例患者作为B组,对A、B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并进行治疗。

结果:术后出现胃瘫与患者年龄、手术因素、基础疾病、心理状态、术后不良饮食等明显相关(P<0.05),和患者性别、病因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胃瘫受患者年龄、伴随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影响,需要相应的护理治疗。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55-02 胃瘫(gastroparesis)主要是在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在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主要为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该症状可以维持数周甚至是更长时间,由于胃瘫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治疗困难[1-3]。

本文选取了3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对导致胃瘫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20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当中在术后出现胃瘫的14例患者为A组,其他24例为B组。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2±13.7)岁;伴随疾病:28例有恶性肿瘤,10例是良性疾病;采用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22例,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16例。

1.2 分析方法
对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因、年龄、手术方法及时间、合并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术后不良饮食习惯间等的差异,进行分析。

1.3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禁食、禁饮,进行胃肠减压治疗,以3%的温生理盐水来洗胃,从而减轻患者胃粘膜、肠道等水肿,恢复胃肠蠕动。

(2)药物治疗:以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HT受体激动剂和红霉素、抗胆碱酯酶药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剂量。

及时放置深静脉置管,有效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在置入胃管进行胃减压治疗时,及时为患者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对其血糖值水平进行调节。

(3)心理辅助治疗:由于患者胃瘫发生与心理应激因素有关,因此心理辅助治疗很有必要。

在治疗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要足够耐心,给予必要的关爱,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患者担忧、恐惧等心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4-5]。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两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以SPSS19.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别采用户χ2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位用百分比、(x-±s)进行表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瘫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可知,术后发生胃瘫主要与年龄大小、手术方法和时间、基础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等显著关联(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

如表1。

表1 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有关因素分析
附表1
2.2 治疗结果
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在7天内恢复的有18例,14天内恢复者有14例,21天后恢复的有6例,没有1例患者再出现复发的情况。

3.讨论
在本文中,对导致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主要和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心理应激、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

主要体现在:(1)年龄因素:本文中,A组患者年龄明显的高于B组患者(P<0.05),主要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原本较差,且因手术创伤导致胃排空能力明显下降。

(2)手术方法:采用BillrothⅠ手术的胃瘫发生率显著低于BillrothⅡ手术(P<0.05),主要因为BillrothⅠ手术能符合患者胃部正常生理状态,对胃动力影响较小。

(3)手术时间:A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大于B组(P<0.05),因手术时间长导致患者胃壁损伤加重,在手术中迷走神经损伤严重,使得胃部出现低张力。

(4)基础疾病:A组患者伴随基础疾病例数多于B 组,因为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弱,出现胃瘫等并发症机率更高。

(5)心理应激:A组中出现消极心理例数多于B组(P<0.05),主要与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导致患者胃平滑肌出现功能障碍等,降低了胃肠蠕动力,导致胃瘫发生。

(6)术后饮食:A组患者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瘫发生,如过早进食、进食过多、食物种类错误等。

针对导致胃瘫的以上相关因素,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可以促进患者胃动力恢复。

【参考文献】
[1]亓红英.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1):45-46.
[2]宋瑞,郭兰栓,张惠卿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术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20):158-159.
[3]唐复聪,朱刚健,金元明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5):61-62.
[4]蔡誉伟.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分析[D].南华大学,2015,12(23):32-46.
[5]宋志超.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02(09):127-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