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一)

合集下载

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

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

第九章常见外科疾病第一节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一)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营养并发症1.体重减轻发生率约5%,术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做到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

2.贫血发生率10%~20%,与出血、能量、蛋白质、铁摄入量不足有关,营养治疗按缺铁性贫血进行,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3.腹泻与脂肪因胃排空过快。

小肠蠕动过强,使胰胆分泌液与食糜不能充分混合,脂肪类食物不能乳化引起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应采用低脂少渣饮食。

(二)术后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后,为鲜血,主要原因为吻合口出血。

(三)术后呕吐引起的原因有残胃蠕动无力或胃排空时间延长;术后梗阻;前者应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支持可采用胃肠外或鼻饲,鼻饲管应进入空肠。

(四)碱性反流性胃炎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因术后胆汁、胰液进入残胃,胆盐、卵磷脂破坏胃粘膜屏障,H+逆向转移,促使组胺释放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其临床表现基本同急慢性胃炎,因病程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应按急慢性胃炎并发营养不良和贫血给予营养支持。

(五)吻合口溃疡发生在术后两年左右,临床表现同消化性溃疡病,营养治疗同消化性溃疡病,注意观察胃出血的发生,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六)倾泻综合征(dumping symlrome)倾泻综合征的发生可发生在早期和晚期,原称早期为倾泻综合征,晚期称低血糖综合征或迟发性倾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可同时存在。

倾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如下。

1.早期倾泻综合征在进食30分钟以内发生,其症状由心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加大、血压下降;由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有上腹饱胀不适、腹泻。

发病机制是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幽门控制,食物和液体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引起胃肠功能、血管舒张功能的紊乱、胃肠道激素改变、血容量下降而出现的特异综合征。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要点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手术,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术后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术后3天内尽量避免湿水浸泡,以免引发感染。

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以防伤口裂开。

同时要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二、术后饮食调理胃大部切除术后需要从液体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到软食和正常饮食。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烹调方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还要注意分餐次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

三、术后呼吸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使用枕头垫高上半身,有助于改善呼吸。

术后尽早进行活动和深呼吸训练,以促进肺部康复。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四、术后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及时进行疼痛管理。

可以采用镇痛药物,但要注意遵医嘱使用,并避免过量。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热敷、理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

五、术后并发症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胃瘫痪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定期复诊,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并处理问题。

六、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七、术后康复锻炼术后患者需要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慢跑、瑜伽等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确保康复进程。

以上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通过合理的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呼吸护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同时,患者和家人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遵循医嘱,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 理
一、概念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术式。胃大部切除 术的范围是胃远端2/3~3/4,包括部分胃体、胃窦部、幽门和 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
术式:包括毕I式(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十二指肠行端端吻 合)、毕II式(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空肠上段行端侧吻合)。
胃大部切除术的原理是: ①切除胃窦部,减少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所引起的体液性胃酸 分泌; ②切除大部分胃体,减少了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的壁细胞和主 细胞数量; ③切除了溃疡本身及溃疡的好发部位。
克表现。系输出襻系膜悬吊过紧压迫输入襻,输入襻过长传入输出襻与横结
肠系膜的间隙孔形成内疝所致,属闭襻性肠梗阻,易发生肠绞窄,需紧急手 术治疗。②慢性不完全性输入襻梗阻病人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出现上腹胀痛或
绞痛,随即突然喷射性呕吐出大量不含食物的胆汁,呕吐后症状缓解。多由 于输入襻过长扭曲或输入襻过短在吻合口处形成锐角,使输入襻内胆汁、胰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手术治疗无效,应手术解除梗阻。
吻合口梗阻:表现为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感和溢出性呕吐;呕吐物含或
不含胆汁。一般系吻合口过小或吻合口的胃肠壁内翻过多所致,也可为术后
吻合口炎症水肿所致的暂时性梗阻。X线钡餐检查可见造影剂完全停留在胃内。
非手术治疗措施同胃排空障碍的处理措施。若经非手术治疗仍无效,可手术
解除梗阻。
和酸碱失衡。经上述处理后多数病人吻合口瘘可在4~6周自愈; 若经久不愈,须再次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
4、胃排空障碍 常发生在术后4~10日,变现为上腹饱胀、钝痛
和呕吐,呕吐含胆汁胃内容物。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 可见残胃扩张、无张力、蠕动波少而弱,且通过胃肠 吻合口不畅。 处理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 纠正低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胃动 力促进剂,也可用3%温盐水洗胃。一般均能经非手术 治疗治愈。

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

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

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胃大部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顽固性胃十二指溃疡、出血、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之一,由于操作、设计上的欠妥及术前术后对患者的估计不足,临床上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采用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1]。

所以认识及预防早期一些常见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做一概要介绍。

1与残胃排空障碍有关的并发症1.1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归类不同,国内文献报道约在1%~4%[2]。

1.2原因1.2.1整个吻合口因素1.2.1.1吻合口内因素①狭窄:胃肠吻合口的开口过小;内翻肠壁过多;连续缝合的皱缩;吻合口部的血肿;局部缝线引起的小脓肿;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

②扭曲:胃肠吻合口的轴线偏离或因屈氏韧带牵拉使吻合口变形而狭小,③吻合口的位置:残胃排空主要依靠重力作用,吻合口与输出袢之间的断面越接近水平位越有利于排空,否则易致排空障碍。

无论输出袢对胃大弯或是对胃小弯,必须输出袢低于输入袢。

1.2.1.2 吻合口外的因素①粘连:横结肠系膜裂孔缩窄及附近的粘连。

②挤压:腹腔感染形成的脓肿,术后胰腺炎,输入袢梗阻致肠系膜扩张,横结肠胀气等因素压迫吻合口。

1.2.2输出袢梗阻1.2.2.1 器质性因素多见①肠腔外:横结肠系膜裂孔压迫;大网膜水肿或坏死;吻合口渗漏形成的炎症性肿块压迫;肠扭转;内疝等。

②肠腔内:肠套叠;食物团块阻塞等。

1.2.2.2功能性因素输出袢痉挛或麻痹等。

1.2.3输入袢梗阻此类因素均为器质性与技术性错误造成。

1.2.3.1输入袢过长输入袢经输出袢后面孔隙进入左侧,使输入袢扭曲或受压。

1.2.3.2输入袢过短①结肠后吻合时在吻合口或屈氏韧带处牵拉成角。

②结肠前吻合时由于横结肠下垂压迫引起。

③输出袢系膜压迫。

1.3诊断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为此类并发症的共有症状,据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可大概区分出梗阻的部位。

如进食后不久呕吐,呕吐物含有少量胆汁时,梗阻部位多在吻合口或输出袢:如进食后突发腹痛,伴频繁呕吐,量少且含或不含胆汁,右上腹压痛、烦躁、脉快、血压下降、血清淀粉酶升高,有时会出现黄疸者多为急性完全性输入袢梗阻;如呕吐为喷射性且量较大,含胆汁较多,呕吐后症状立即减轻者多为慢性输入袢梗阻。

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你好;1.胃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在24小时以内,可以从胃管引流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内容物,多为术中残留胃内的血液或胃肠吻合创伤面少量渗出的缘故,属于术后正常现象。

如果短期内自胃管引流出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鲜血,甚至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粘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

出血也可能是继发的,即在手术后数天发生,多因结扎或缝合过紧,致使组织坏死,结扎缝脱落所致。

较严重的早期出血,甚至发生休克,需要果断再次探查止血。

继发性出血多不十分严重,大部经保守治疗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这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约10~15%。

这一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7天。

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预防方法是:要妥善缝合十二指肠残端。

一旦发生残端破裂,手术修补很难成功,应即行引流术。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防消化液的腐蚀。

以静脉营养法或空肠造瘘高营养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应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

如因输入空肠袢梗阻所致,可行输入空肠与输出空肠侧侧吻合,解除梗阻。

经上术处理,多能自愈。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在术后1~2天内发生,则表示术中根本没有缝合好,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

胃肠吻合口破裂常引起严重的腹膜炎。

如因吻合口破裂所致腹膜炎,须立即手术进行修补,多能成功。

但术后一定保持可靠的胃肠减压,加强输血、输液等支持疗法。

如吻合口破裂发生较晚,已局部形成脓肿或瘘,除了引流外,也要胃肠减压和支持疗法,一般在数周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

若经久不愈者,则应考虑再次胃切除术。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梗阻现象胃大部切除毕罗氏I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少,仅偶尔发生吻合口梗阻。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1)术后胃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4~6天,吻合口黏膜坏死脱落;术后l0~20天,吻合口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多发生在术后3~6天(或1~2天),临床表现酷似溃疡急性穿孔。

3)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

4)术后梗阻:输入段梗阻,急性完全性梗阻时,呕吐物不含胆汁;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时,呕吐物含胆汁,无食物。

吻合口梗阻时,多为胃排空障碍,禁忌再次手术。

输出段梗阻,呕吐胆汁和食物。

5)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综合征。

6)碱性反流性胃炎:三联征,即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

7)吻合口溃疡:多见于空肠侧。

8)营养性并发症:营养不足、贫血、腹泻与脂肪泻、骨病。

9)残胃癌:指胃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以后所发生的残胃原发性癌。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健康指导
1、胃切除手术后因为容量降低,宜少许多餐, 并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粥、烂饭、面条、 馒头、面包等。一天进食3~4次,七、八成饱 为度,如感到饥饿,可随时进食,荤素搭配, 无须过多进食高级补品而伤胃。 2、手术后,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应感到舒适, 如术后仍有一些症状,或出现新情况,应即 到手术医院复查。
临床表现:烦躁、出汗、脉快、血压下降、进行性贫血及 胃管内抽出较多量鲜血,甚至呕血、黑便等。
处理:如出血量少且速度慢,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包含禁 食、应用止血药品、冰水洗胃、输新鲜血等。若经主动治 疗无效且血压继续下降,应及时再次手术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第14页
低血糖反应
为餐后迟发综合症,较少见。 临床表现:普通进食后2~3小时发生。表现为乏
4、贫血护理 遵医嘱予输血、输液;多吃红小豆、红枣等补血食物。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第4页
护理诊疗
切口疼痛:由手术损伤引发 恐惧、焦虑:因为不了解病情而惧怕手术引
发;了解病情者因器官缺损、损形而引发
知识缺乏 因为未接收专门教育及文化程度 有限引发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降低或消 化吸收障碍相关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第1页
胃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是当前我国应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 期胃癌最普遍手术方法。
传统切除范围是胃远侧2/3~3/4,包含胃体大部、 胃窦部、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
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重建有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第2页
手术方式:
毕氏Ⅰ式: 即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此
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治疗 病人住院期间营养情况得到改进 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觉与处理

胃癌术后并发症倾倒综合征课件

胃癌术后并发症倾倒综合征课件
迷走神经切断术
通过切断迷走神经,降低胃的兴奋性,从而减轻倾倒综合征的症状。
预防措施
饮食控制
保持良好心态
患者在术后应遵循医生指导的饮食原 则,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轻 倾倒综合征的症状。
定期复查
患者在术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05
详细描述
患者在进食后,由于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痉挛和蠕动 增强,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肠道吸收液体能力下降,导致腹泻。腹 部绞痛也是由于肠道痉挛引起的。
晚期倾倒综合征
总结词
晚期倾倒综合征通常在术后2-12小时内出现,表现为低血糖、出汗、乏力等症状 。
详细描述
患者在进食后,由于肠道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引发低 血糖症状。同时,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出汗、乏力等症状。
理异常情况。
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散步、 太极等,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呼吸训练
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训练,以改善呼吸功能 和肺部通气。
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正确的饮食 、运动、休息等方面的知识。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
向患者介绍倾倒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应对该疾病。
06
倾倒综合征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术后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 免过快进食和过度饱食。建议选 择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纤维 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刺激
性食物。
心理护理
倾倒综合征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 力,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1.胃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在24小时以内,可以从胃管引流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内容物,多为术中残留胃内的血液或胃肠吻合创伤面少量渗出的缘故,属于术后正常现象。

如果短期内自胃管引流出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鲜血,甚至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粘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

出血也可能是继发的,即在手术后数天发生,多因结扎或缝合过紧,致使组织坏死,结扎缝脱落所致。

较严重的早期出血,甚至发生休克,需要果断再次探查止血。

继发性出血多不十分严重,大部经保守治疗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这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约10~15%。

多因低位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穿透到胰腺头部的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时过多松动十二指肠损伤浆肌层或血液循环;残端缝合过紧,过稀或结扎过紧均能造成残端愈合不良。

输入空肠袢梗阻,胆汁,胰液及肠液滞留在十二指肠腔内,十二指肠膨胀,肠腔内压力不断增高而致残端破裂。

这一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7天。

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右上腹穿刺可抽出胆汁样液体,预防方法是:要妥善缝合十二指肠残端,残端缝合有困难者,可插管至十二指肠腔内作造瘘术,外复盖大网膜。

溃疡病灶切除困难者,选择病灶旷置胃大部切除术式,避免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一旦发生残端破裂,手术修补很难成功,应即行引流术,在十二指肠残端处放置双腔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同时也要引流残端周围腹腔。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防消化液的腐蚀。

以静脉营养法或空肠造瘘高营养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应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

如因输入空肠袢梗阻所致,可行输入空肠与输出空肠侧侧吻合,解除梗阻。

经上术处理,多能自愈。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在术后1~2天内发生,则表示术中根本没有缝合好,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

胃肠吻合口破裂常引起严重的腹膜炎。

如发生较晚,局部已形成脓肿逐渐向外穿破而发生胃肠吻合外瘘。

如因吻合口破裂所致腹膜炎,须立即手术进行修补,多能成功。

但术后一定保持可靠的胃肠减压,加强输血、输液等支持疗法。

如吻合口破裂发生较晚,已局部形成脓肿或瘘,除了引流外,也要胃肠减压和支持疗法,一般在数周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

若经久不愈者,则应考虑再次胃切除术。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梗阻现象:胃大部切除毕罗氏I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少,仅偶尔发生吻合口梗阻。

如应用毕罗氏Ⅱ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多,现分述如下。

(1)吻合口梗阻:发生率约为1~5%,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痛、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多无胆汁。

梗阻多因手术时吻合口过小;或缝合时胃肠壁内翻过多;吻合口粘膜炎症水肿所致。

前二种原因造成的梗阻多为持续性的不能自行好转。

需再次手术扩大吻合口或重新作胃空肠吻合。

粘膜炎症水肿造成的梗阻为暂时性的,经过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可自行症状消失。

梗阻性质一时不易确诊,先采用非手术疗法,暂时停止进食,放置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若因粘膜炎症水肿引起的梗阻,往往数日内即可改善。

经二周非手术治疗仍有进食后腹胀,呕吐现象,应考虑手术治疗。

(2)输入空肠袢梗阻:在毕罗氏Ⅱ式手术后,如输入空肠袢在吻合处形成锐角或输入空肠袢过长发生屈折,使输入空肠袢内的胆汁,胰液、肠液等不易排出,将在空肠内发生潴留而形成梗阻。

输入空肠段内液体潴留到一定量时,强烈的肠蠕动克服了一时性的梗阻,将其潴留物大量排入残胃内,引起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为食后约15~30分钟左右,上腹饱胀,轻者恶心,重者呕吐,呕吐物主要是胆汁,一般不含食物,呕吐后患者感觉症状减轻而舒适。

多数病人术后数周症状逐渐减轻而自愈,少数症状严重持续不减轻者需手术治疗,行输入和输出空肠袢之间侧侧吻合术。

如输入空肠袢在吻合口处比输出空肠袢低,食物逆流近端肠段内。

症状多为食后不久即呕吐,呕吐物即有食物也有胆汁。

钡餐检查见大量钡剂进入近端空肠腔内。

对少数症状重持续不减轻者可再次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与输入空肠袢梗阻相同。

以上情况均属单纯性梗阻。

另一
各梗阻情况比较严重,常发生绞窄性。

多发生在结肠前近端空肠对胃小弯的术式,特别近端空肠过短,肠系膜牵拉过紧,形成一条索带,压迫近端空肠,使被压迫的一段十二指肠和空肠成两端闭合肠袢,且可影响肠壁的血运,而发生坏死或空孔。

有时过长的输入空肠袢,穿过空肠系膜与横结肠之间的孔隙,形成内疝,也可发生绞窄。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有时偏右上腹可触及包块。

这一类梗阻容易发展成绞窄,应极早手术治疗。

(3)输出空肠袢梗阻:输出空肠袢梗阻多为大网膜炎性包块压迫,或肠袢粘连成脱角所致。

在结肠后吻合时,横结肠系膜的孔未固定在残胃壁上,而困束着空肠造成梗阻。

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和胆汁。

确诊应借助于钡餐检查,以示梗阻的部位。

症状严重而持续应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