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练习含解析倒计时13天 抗 日 战 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计时13天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根据既定国策,在1927年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的大陆政策。

(2)现实原因:1931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企图通过战争摆脱危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中国的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背景:日本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

(4)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全民族抗战:

(1)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2)敌后战场:(共产党)

①路线:(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结果: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抗战胜利原因:

(1)中国方面(主要因素):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国际方面(客观因素):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配合;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加速日本投降。

5.抗战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4)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选D。正面战场形成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错误;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抗战力量不只是共产党的,也有国

民政府爱国官兵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故C错误;材料反映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抗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故D 正确。

2.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解析】选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与史实不符,因为国共两党实行的是党外合作,故A错误;全民族抗战是从七七事变开始,故B错误;“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表明平型关大捷增强了抗战信心,故C正确;武汉会战之前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故D错误。

3.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敌后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解析】选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说明国民党

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故C正确。

4.1939年、冯友兰在《论抗战》中指出:“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此言论反映了( )

A.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B.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解析】选A。必胜信念,与材料中“处境最危的时候”又是“中兴的时代”相符,故A正确;不仅仅是血战到底,忽视了材料中“是中国中兴的时代”,故B错误;不仅仅是视死如归,忽视了材料中“是中国中兴的时代”,故C错误;D忽视了材料中“是中国中兴的时代”,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