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知识强化训练-宋元时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八【宋元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八【宋元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
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
这表明宋代()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解析:选B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故B项正确;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体现不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
2.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选D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决策、执行一体化”,不利于权力制衡,也做不到削弱宰相职权,排除B、C两项。
3.(2019·永州模拟)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并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东京城呈现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知,这里的皇帝诏书是要减少对商业活动的部分税收,减少商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坊市的问题,故排除A项;北宋政府依然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减少商业税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故D项排除。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宋元时期(20题)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宋元时期(20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江苏模拟)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
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
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
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2.(2024•湖北模拟)宋代,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直接自宫内颁出的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
这表明当时()A.专制皇权遭到削弱B.官僚制度比较成熟C.行政效率日益低下D.权力制衡机制建立3.(2024•天津模拟)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
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据此可知,茶马交易()A.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B.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重大冲击D.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4.(2024•海南模拟)“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
辽帝在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
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
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A.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B.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C.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D.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5.(2024•昌平区二模)以下是有关宋代设置“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始置诸州通判……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提升练(四)板块四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

阶段提升练(四)(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
这有助于( )A.裁汰官吏冗员B.促进科学决策C.推动政务统一D.规范行政流程解析:C 本题考查宋代三省制的演变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以“三省互相兼”的方式,可以减少相互间的制约与扯皮,在尚书令协调下推动政务的统一,故答案为C项。
A、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这种方式与原来三省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比,决策的科学性应该有所下降,故B项错误。
2.宋朝“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
“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解析:A 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知州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体现了“反唐之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特点,A项正确。
B、D两项是唐末出现的现象,与宋代不符,排除。
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C项错误。
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他强调科举取士的主要作用是( )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C.促成了官民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官员选拔程序解析:B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主要作用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 项,C、D两项中的“读书风尚”“选拔程序”材料未体现。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佛山模拟)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司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御史中丞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
这表明()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2.(2023•深圳模拟)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
这一决定()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
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
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
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3.(2023•湖南模拟)宋代,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
该现象反映()A.民族融合冲击传统礼制B.经济繁荣推动观念变化C.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习俗D.儒学复兴促进思想解放4.(2023春•焦作期中)从元代开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钱穆认为其内在精神是“军事控制”“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
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提升行政效率C.增强边境防御D.平衡区域力量5.(2023春•湖南期中)隋唐五代时期,镇逐渐发展成同时具有经济、军事性质的辖区。
北宋政权建立后,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混乱的历史教训,收回地方军权,瓜分了镇将的权力并且罢撤军镇,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政策,客观上()第1页(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测)(解析版)

第05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能力提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湖南·衡阳市一中模拟预测)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
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
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答案】D【详解】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财政拮据、君臣离心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初期过度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D项正确;A项描述过于笼统,排除A项;宋代有冗兵问题,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费用紧张,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
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
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
“经筵”制度的形成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可知,经筵制度的形成有利于督促皇帝对品德和功绩的重视,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C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宰相地位的提高与经筵制度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经筵制度是对古代皇帝的教育,无法扩大古代教育的对象,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3·湖北·模拟预测)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
宋元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宋元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宋元文学发展历经丰富多样的变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才子佳人。
以下是关于宋元文学史的一些试题以及答案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了解。
题一:宋元时期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文学流派或作品?答案解析:宋元时期,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和作品。
其中包括:1. 宋代文学:以宋徽宗为代表的文人雅士,主要从事诗歌、词和绘画创作,并形成了唐宋继承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2. 元杂剧:元代戏剧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剧种,如《元曲四大家》的离骚、计中计、天净沙和长生殿等。
3. 元诗:元代的诗歌风格多样,与宋代相比,更加注重言露情思和意境的表达。
代表作有郑光祖的《钗头凤·世事如棋局局新》等。
4. 元小说:元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风格活泼幽默,内容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包括《水浒传》、《西游记》等。
题二:宋元文学发展受到了哪些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答案解析:宋元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众多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的普及:宋元时期,汉字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更加广泛,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2. 士人文化的兴盛:宋代的文人雅士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审美追求和人情味道的表达,为宋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变革的影响:宋元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科举制的兴起使得士人有了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也促进了文学才能的激发和发展。
4. 文化交流的推动:元代带来了蒙古族的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使得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化,推动了元代文学的繁荣。
题三: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解析: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呈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包括:1. 风格多样:宋元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多样,从宋代文人雅士的清新淡雅到元代的豪放洒脱,展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氛围。
2. 内容丰富: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也有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再现,内容丰富多样。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及答案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431ffad51f01dc281f14c.png)
专题强化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新疆高考适应性检测)《颜氏家训》中曰:“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寄居异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悠闲之过也。
”材料反映的是( )A.士族不无术腐朽无能的现象B.庶族逐渐崛起而替代士族地位.士族可凭借门第世代把持政权D.士族阶层由兴起到消亡的过程A[材料中“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表明士族腐朽无能,故A项正确;庶族崛起与材料中“江南朝士”“僮仆”不符,故B项错误;士族世代把持政权与材料中“悉资俸禄而食耳”不符,故项错误;士族兴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 2.(2016·洛阳统考)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
玄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 )【导号:02792022】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为兴起创造条件D.强儒的正统地位A[“天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的玄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兴起创造条件,故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
] 3.(2016·济南模拟)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材料中宰相刘祎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他的驳斥并未体现相权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唐三省六部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唐朝敕文的发布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与门下省的封驳审议,武则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的,故项正确;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2017·安徽黄山一模,5)陈恕(宋代)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
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
这些做法反映当时()A.社会等级秩序弱化B.政府决策关注民意C.主要税源发生变化D.抑商政策趋于废弛2.(2017·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3.(2017·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4.(2017·广东湛江一模,26)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民众生活安宁富足B.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5.(2017·贵州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6.(2017·安徽淮南一模,27)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7.(2017·重庆一模,26)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8.(2017·贵州遵义二模,27)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
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
材料反映了()A.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B.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C.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国D.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9.(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10.(2017·吉林二模,4)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
”材料反映了()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1.(2016·山东淄博二模,26)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12.(2016·山东济南二模,26)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
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二、非选择题13.(2015·山东烟台二模,38)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
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材料三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4.(2016·甘肃张掖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决策,不是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说明政府的决策注重听从民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税源的变化,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2、答案 C解析宋真宗任用李沆为宰相时,是勤于政务,并无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在君主询问多次时,宰相给出不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数字,而是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是防止君主的恣意妄为,故B 项错误;宰相的行为是对君主权力制衡的体现,故C项正确;民主用于宋朝不符合史实,宋朝依然实行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
4、答案 B解析据材料中“破烂衣服”可知民众的生活贫困,故A项错误;《纺车图》中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一幕,具有写实风格,所以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故B 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村妇操作纺车情景,不能代表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5、答案 C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
6、答案 B解析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中“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
7、答案 D解析宋词只在民间流行发展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必求柳永为辞,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只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也反映了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8、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翰林图画院招考不属于科举考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仅体现了图画院初创的情形,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徽宗在治国方面的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由于宋徽宗的个人爱好,创办了宫廷画院,并面向社会广募绘画人才,有利于宫廷画院的发展,故D项正确。
9、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得出元代行省制具备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
10、答案 D解析据材料“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正确。
11、答案 C解析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12、答案 C解析元代的绘画“街头”“通俗”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无法说明绘画艺术的繁荣情况,故A项错误;小说、戏剧也是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反映“原因”,故B项错误;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讽刺时弊”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政治清明、黑暗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