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

课题:《秋兴八首》(其一)指导老师:***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

学号:

2012年5月

《秋兴八首》(其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秋兴八首》(其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的凭据:

(一)教材

《秋兴八首》(其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该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本单元继李白的浪漫激情后,《秋兴八首》(其一)触摸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对国家深沉的爱。《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杜甫旅居夔州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我们教材选取的是第一首。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描绘了悲凉萧瑟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

高二的学生,他们通过对以前教材选录诗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这是较为浅显的层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对诗歌的学习,应该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关键词句、表达技巧等方面,从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秋兴八首》(其一)中,要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杜甫在极其困窘的环境中发出的爱国强音。(三)教学理念

针对如今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朗读背诵诗歌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标提出的“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

二、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总体设计及理由: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1、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学情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感知内容。赏析意象,理解诗歌中的关

键词句,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诵读中感受七言律诗的格律美、音韵美。

②通过问题的提设,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会自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杜甫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这样的爱国情怀。

2、对于意象与关键词句的赏析,普遍学生分析不够全面。由此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意象,分析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3、教学方法:①吟诵引导法:反复吟诵,使学生感受七言律诗的格律美、音韵

引导他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②提问指导法:通过问题的提设,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③讨论探究指导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

自主获取知识。

4、教具的准备及其理由: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等多重于一体。更加直观全面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5、教学课时:一课时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要学习的杜甫相关知识相对剩下两首更多,所以独占一课时。

(二)具体设计及其理由

诗歌的学习,主要在鉴赏感悟。从标题入手,感知诗歌的基本信息;从诗歌意象中,悟出诗情;从关键词句,体会深刻含义;从情景之中,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在具体分析把握全诗之后,感悟诗的思想感情。

1、教学过程设计及理由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八个环节进行展开:

⑴引用名句,导入新课(2分钟)

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话——“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愤怒、苦恼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再列举几个唐代著名诗人,最后引出杜甫。这样的导入,既给学生增加了一个小的文化点,又顺理成章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⑵诵读诗歌,初步感知(5分钟)

在学生第一次的齐声朗读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字音,这样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更加深刻。然后借助注释,再次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诵读指导法。诵读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诵读中指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⑶了解诗人,介绍背景(5分钟)

“功夫在诗外”。要理解一首诗,一定要联系相关的背景。安史之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分水岭,这首诗是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滞留夔州之时。学习这首诗,要将诗带入当时的大背景之下。

⑷解读标题,了解信息(1分钟)

秋兴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这一基本信息是我们学习全诗的线索,理解了诗人借的什么景,抒的又是什么意,那诗歌也就基本读懂了。

⑸合作分析,重点讲解(20分钟)

分析时,既要理解诗歌表层的基本意思,又要通过重点词句来理解诗歌隐含的深层次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运用给诗歌的表达增加了很多亮点。

此环节我将采用提问指导法,教师通过问题的题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理解全诗。具体的分析将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提设来实现:

①首联中“玉露”是什么意思?

②“凋伤”可否换成“凋落”,为什么?

③请学生找出首联描写的具体秋景。

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蕴含了什么深层次的内容?

⑤颈联中丛菊两开的意思?

⑥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

⑦“系”的双重含义?

⑧“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以上就是教学过程中所要涉及到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立让学生从对意象,关键词句的分析中理解全诗。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将在这些问题的解答中得到分析。

⑹课堂小结,深化理解(3分钟)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叹,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远。”展现了唐诗气象中,特别是杜甫诗歌中“悲”的广度与深度。

⑺讨论现实,自我提高(3分钟)

此环节我将采用讨论探究指导法。

组织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具有杜甫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引导他们从中得到启迪,自我提高。

⑻作业布置(1分钟)

①背诵全诗

②选取《秋兴八首》组诗中的其他一两首,试着分析。

2、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要简洁明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的主要内容。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秋景玉露枫树林意:悲自然之秋

巫山巫峡萧森气人生之秋

波浪风云国运衰落之秋

从菊孤舟高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