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案

【教学目标】

1 .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 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 .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 . 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 .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影音剪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一起来听一个三千年前的一位多情男子与一位女子的相遇的故事,看这次邂逅发生了怎样的奇迹。来,请看诗歌《关雎》。

二、授课:

(一)朗读诗歌,把握节奏音韵:

1.我们先来读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读音,学生齐读两遍,然后齐读古诗。)

2.诗歌是讲究节奏和音韵的,这是一首四言古诗,每行为一章,共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个字,节奏是二二。除了节奏,大家是不是觉得读的时候琅琅上口,音韵和谐呢,那么它是怎样做到的呢?(讲解押韵、重言、双声、叠韵)

(二)自读诗歌,理解内容主题:

1.同学们,我们拿到一篇文章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在探究文章创作内容,技巧和意图。接下来我们根据老师给的注释边读边翻译一下诗歌的意思。看看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不懂的,一会儿问老师。(抽学生进行交流)

2.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三)赏析艺术特色(赋、兴、比、重章叠句)

1.这种直陈其事,叙物以言情,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就叫赋。通过铺陈叙述事物、景物、场面等表达情感。本文多角度的叙述就要表达相慕之思,相恋之悦、相思之苦、相会之欢等复杂的情感。这种写法在后来的诗歌中也被传承和运用,如《江南可采莲》通过铺陈描述采莲场面,表达了采莲的欢愉。再比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表现了木兰出征前做准备工作繁忙、紧张的气氛。比如“爷娘闻女来---”表现木兰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欢快之情。记住,赋,叙物以言情。

2.我们再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开头部分,看有什么相同的。前后两句那一句是作者想要说的。对了,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就叫兴,也叫起兴,也就是“触物起情”"它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因听见雎鸠鸟求偶时的鸣叫,自然联想到人间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它让语言更加的委婉含蓄。

3.那为什么选择的是雎鸠鸟而不是麻雀、乌鸦呢?因为这雎鸠非一般之鸟,也叫贞鸟,“生有定偶”对感情专一,一旦找到配偶就不再和其他异性鸟有来往,其一或死,另一个绝不苟活,会忧郁而死。雎鸠鸟的忠贞也比喻人间男女和谐恩爱忠贞专一的爱情。这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就叫“比”“索物以托情”也就是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在后来的诗歌中用得多了,“不知细叶谁裁出,--停车坐爱枫林----若把西湖比西子---”因初生的太阳带来光明联想到毛泽东带领劳苦大众起来革命,摆脱黑暗统治。既用了兴,也用了比。抒发了对他的赞颂之情。

4.由这个情字我们可以知道:诗是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但当这种吟诵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情感时,又用什么方式呢?那就唱,把语言加上音乐旋律,形成高低长短不同的声调。当诗与音乐相结合时,就叫诗歌。

如果唱了一遍,还意犹未尽,那再唱一遍,一而再,再而三的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就一人唱,众人和。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这样就最简单,最容易传唱,也便于记忆。这就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叫:重章叠句。它可以产生“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觉,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创作技法我们比较熟悉了,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关雎》的曲谱已经失传,现代的人们有给它谱曲唱的,大家欣赏一下吧。

(四)再读诗歌,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了解了《关雎》内容和技法,我们可以问了,它的作者是谁?对不起,不知道,因为它是一首民歌,大家请看它的出处介绍。看完了我们是不是有些有疑惑了,中国爱情诗歌多了去了,怎么这一首爱情民歌会变成儒家的经典内容?而且还排在305篇之首?肯定是刚才我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被我们错过了。

让我再来看这诗歌吧,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写诗其实就是处理物与情的关系。除了关雎,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象,荇菜!一种水生植物,也水荷花,莲的一种。荇菜的可摘取和可食,是因为它开花成熟了,暗喻女子到了结婚年龄,可以成为男子追求对象。“参差荇菜”兴起,“参差”就是长短不齐的意思。寓意被追求的对象有差别。并非每个女子都是品德很高的窈窕淑女。所要要精心挑选,这正好印了句子中三个词“流之”流本字

绞结之意。“采之”“芼之”。

2.你认为的淑女、君子该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3.这是一个叙事抒情的文章,就一定要注意动词,那么男子追求淑女的过程中用了哪些动词呢?求服友乐。“寤寐求之”指君子追求的态度要精心努力。“服”,讲的是“求之不得”后的焦虑和煎熬。寻求到符合标准的好女子并非易事,需要耐心持久的努力方能取得成功。进而阐明追求与付出的关系。“琴瑟友之”讲的是君子正确而恰当的交往方式。要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钟鼓乐之”,意思是必须庄重地对待她,而不轻薄怠慢。夫妻要相敬如宾。

归纳起来,整个诗文的表达顺序大致是:君子的求偶标准、追求态度,追求与付出的关系,正确而恰当的交往方式,符合礼的相处方法。各段的关键词分别是:好、求、服、友、乐。整首诗层层递进,一步步说明君子求偶各个阶段的正确做法和道理,正所谓“君子好色,纳之以礼“。

中国的儒家思想追求注重社会的稳定和谐,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那社会的稳定依赖于家庭的稳定。家庭的稳定依赖于婚姻稳定,夫妻婚姻的稳定又依赖结婚前择偶时的慎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