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级别】本科生

【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

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摘自《王力故居》《北京大学图书馆》王先生对中国语言学有多方面的建树。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继续探讨语法革新的途径,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和《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两篇论文,还推出了自己语言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中国音韵学》(五十年代改名《汉语音韵学》)。这是他用现代语音学理论方法,把素称绝学的传统音韵学加以整理、阐释,使之现代化,成为有条不紊的科学音韵学教科书,既有功于古人,又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掌握了音韵学知识,直到现在还是广大读者学习、研究音韵学的重要参考书。王先生同时还撰写了多篇音韵学论文,《上古韵母系统研究》提出了脂、微分部,这是对古音分部研究的一项突破。来源:

在西南联大时,他讲授“中国现代语法”和|“语言学概要”,1938年写出《中国现代语法》讲义,三易其稿,分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两部书,于1944、1945年先后出版。王先生借鉴西方语法理论,重视汉语语法特点,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他把曾在西南联大开过的一门“诗法”课的讲义,加以整理、充实,写成了《汉语诗律学》,开创性地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研究文体特点,所建立的严密的科学系统,至今还难以超越。此书于1958年正式出版

王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最久,也是他在语言学多个分支学科作出重要贡献最多的时期。1954年他来到北大,招收了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生,开出了一门新课“汉语史”,综合他人和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讲义,三易其稿,出版了《汉语史稿》(1957-1958)。此后二十多年他围绕汉语史作了一系列研究,对《汉语史稿》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先后完成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部类别史。在汉语史的研究中,王先生强调语言的历史发展,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地域性,重视语言发展规律的揭示。从理论到实践为创建汉语史学科作出了无人可比的卓越贡献。来源:

六十年代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开启了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观点总结我国语言研究历史的先河。七十年代撰写的《同源字典》,以科学的训诂学作基础,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同源字必须是古音双声兼叠韵,必须有训诂的根据,开启了汉语语源学研究的新阶段。

王先生六十年代主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方式,推出了一个新的教学体系,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出版以来,一直被全国高校用作古代汉语课的首选教材,年年重印,总印数一、二册已超过两百万册,三、四册也都接近两百万册。影响遍及国内外。文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多“家置一部”,其价值远超出语言学的范围。

1984年王先生还应中华书局之约开始撰写古汉语字典,去世前完成了子、丑、寅、卯前四集,后八集由他的学生按照他的嘱托和所定的体例编写完成,出版了《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年)。四十年代王先生就写过《理想的字典》并发表了《了一小字典》样稿;耄耋之年还启动这样的大项目,以“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馀勇写千篇”的气概,去完成酝酿了四十多年的宿愿。这部字典成于众手,虽未能达到王先生预期的要求,但还是努力贯彻了他的指导思想,在词典科学化方面作出了多项努力,揭开了汉语历史词典编写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王先生在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汉语史、语言研究史、语源学、历史词典学和古汉语教材建设等八个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三十年代撰写的《江浙人学习国语法》,四十年代发表的《汉越语研究》,也是在方言研究、汉藏语研究方面的经典性的著作。

王先生固然语言学著述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在培养语言学人才方面有卓著勋劳。他在中山大学办起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后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也长期处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之下。半个世纪以来,王先生培养我国语言学人才的成就,也远非一般学者所可比拟。他直接间接教过的学生,从清华到北大,决不止三千之数,说是“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夸张。不少学生成了海内外语言学的著名学者,如张清常、朱德熙(北京)、董同龢、许世瑛(台湾)、张琨(美国),还有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英国学者韩礼德(M.A.K.Halliday)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辑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前言》在综述了王先生各方面的主要成就后,说:“还有在词汇学、语言逻辑、文字改革、汉语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