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地热系统_干热岩_开发技术进展_许天福

合集下载

地热能的发展趋势ppt课件

地热能的发展趋势ppt课件
……
✓目前开展的,真正传统概念上的HDR开发工程为位于美国Newberry火 山的EGS示范工程项目,主井55-29深部热储温度达325℃,无流体, 2012年对储层进行了激发,今年将继续进行储层激发增产已达到商业开 采的目的。
8
目录
一、基本概念 二、干热岩的特点 三、国际EGS工程 四、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潜力 五、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 六、EGS的未来
在高温但无水或无渗透 率的热岩体中,通过水 力压裂等方法制造出一 个人工热储,将地面冷 水注入地下深部获取热 能,通过在地表建立高 温发电站来实现深部地 热能的有效利用。
6
4 EGS 技术
7
4 EGS 应用
✓美国Dersertpeak电站2010.9-2011.4间对 # 27-15进行了储层激发,使 发电量提高了1.5MW。 ✓美国Geysers地热田近年来发电量稳定,除了通过增加回灌以外,其部 分井在2012年采用了EGS储层激发增产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储层产量。 ✓美国bottlefield地热田电站发电量为10MW,将于2014年由Altarock公 司对两个开采井进行激发增产。
日本科学家根据肘折地区的干热岩研究工作认为只要岩体的 温度达到200℃,埋藏深度合理,内含流体不是太多(或者 没有)能用干热岩技术来提取岩体中的热量,就把这种岩体 称为干热岩。
欧洲一些科学家根据法国干热岩研究认为,埋藏于地面1km 以下,温度大于200℃的岩体就可称为干热岩。条件无需过 于严格。
17
1 干热岩工程的发展
最早对干热岩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1974年,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芬顿山钻了第一眼深井, 拉开了干热岩研究的序幕。
1987年, 法、德、英三国共同参与在法国的苏尔士地区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干热 岩生产实验研究,使干热岩资源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该工程目前仍在运行。

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_康玲

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_康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EGS 的人工热储技术*
康 玲 王时龙 李 川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 )
Reservoir technology in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 142 -
康 玲等: 增强地热系统 EGS 的人工热储技术 *
第9期
Geothermal Systems, EGS ) , 扩大了研究范围, 利用传统水热型或 干热岩资源, 提高岩石渗透率, 以及在干岩或缺水系统中的含水 量。任何地方在容易接近的深度 (5~10 ) km 的岩石中都可以发现 大量的热, 甚至在没有水的地方, 在全世界范围都有重大潜力, 采 用 EGS 技术, 旨在人工获取更多地热。 我国在增强地热系统 (或干热岩、 高温岩体 ) 领域, 只有很少 的理论研究, 存在大量的空白领域。增强地热系统或干热岩技术 的关键在于在渗透率极低的高温岩石下建立人工热储, 本文进行 其技术的初探。
保守估讨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卡h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干热岩法近几年由美国等国改进为增强地热系统enhancedgeothermalsystemsegs扩大了研究范围利用传统水热型或干热岩资源提高岩石渗透率以及在干岩或缺水系统中的含水量
第9期 2008 年 9 月
文章编号: 1001-3997 (2008 ) 09-0141-03
裂、 监测、 裂隙网络的连通、 封闭水流循环、 热储系统建模等。最后分析了芬顿山、 Hijiori、 苏尔士大型试验 站的人工热储应用实例。 关键词: 增强地热系统; 干热岩; 地热发电; 人工热储 【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EGS ) or Hot Dry Rock (HDR ) was analyzed,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reservoir was studied including creating fractures, monitoring, fracture connecting, flow circuit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upled system.The examples of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technology on Fenton Hill, Hijiori and Soultz filed projects were given finally. Key words: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Reservoir 中图分类号: TH16, TK529 文献标识码: A

增强型地热系统与防震减灾的研究与探索

增强型地热系统与防震减灾的研究与探索

“ 探索地 震能量与地 热能量转 化的定量 关 系” _ _ 等发表 的论 6
文 中定 量 阐 述 增 强 型地 热 系 统 工 程 可 以 防 震 减 灾 . 行 了 全 进
面 深 刻 客 观 系 统 地 论 述 . 出这 一 理 论 依 据 是 地 热 与 地 震 同 指 源 孪 生 . 可 以 互 相 转 换 与 代 替 .并 遵 循 能 量 守 恒 定 律 与 2者
能 以对流水 热型 出现 . 表 往往有 众 多温泉 出露 . 过 3m 地 超 k
践 》 书 内 的 第 1 分 5关 于 “ 制 、 防 地 震 与 开 发 利 用 一 部 遏 预
地 热 关 系 的 研 究 与 探 讨 ” “ 制 与 预 防 地 震 灾 害 之 道 的 探 和 遏
பைடு நூலகம்
讨 ” ( 源 与 环 境 、 刊 2 1 ) 进 行 了详 细 的 定 性 阐 述 . 能 增 00 中 从 而 得 出 增 强 型 地 热 系统 工 程 可 以 防震 减 灾 的 结 论 : 者 还 在 作
中图分类 号 : 5 9 TK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9 6 (0 20 — 0 — 3 1 7 — 0 42 1 ) 1 0 4 0
有 关 地 震 与 地 热 的关 系 . 者 已 在 《 建 地 热 研 究 与 实 作 福
1 中 国 地 壳 内 能 量 释 放 特 征
78级 大 地 震 .0 8 5 l . 2 0 — 一 2四川 省 汶 川 8级 大 地 震 ,0 0 4 2 1— —
中国地热资源非 常丰富 . 已查 明温 泉 3 0 0 0多处 . 是地热
能 大 国 . 热 水 的直 接 利 用 能 量 位 居 全 球 之 冠 . 干 热 岩 开 地 但 发 利 用 处 于 起 始 阶 段 . 新 生 事 物 . 国 要 力 争 用 几 十 年 时 是 中 间 向地 球 热 库 挺 进 、 挖 掘 地 壳 深 部 高 温 地 热 能 开 展 高 端 高 在 能 位 地 热 发 电上 取 得 突 破 与 显 著 成 效 .达 到 世 界 先 进 水 平 . 成 为地 热 能 强 国 。以 福 建 省 为 例 , 省 5 0 m 深 度 以 内有 可 全 00 再 生 地 热 能 储 量 约 相 当 5万 亿 t 煤 .有 1 标 9个 热 汽 相 过 热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江西省位于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特别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江西的一项独特优势。

因此,对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一种能量来源,它来自地球深部的热岩体,通过地热循环作用而释放出来的热能。

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大、稳定性高、传输距离远,可以持续供给高温热能。

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热岩体的热能,主要包括直接化学转换发电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二是利用干热岩体中的热水,通过热水驱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

二、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情况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地区和吉安富源盆地、泰和盆地等地。

其中,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分布面积达3500平方公里。

该区域的干热岩体主要分布在邵山玄武岩群内和长岭花岗岩中。

吉安富源盆地、泰和盆地等地的干热岩体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侵入斑岩等岩体中。

这些干热岩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稳定性,适合作为地热开发的主要对象。

三、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1.资源量评估据第三次全国地球物理普查结果,江西的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达到11.3亿吨标准煤。

其中,鄱阳湖地区的储量超过5亿吨标准煤,富源盆地和泰和盆地等地区的储量也较为可观。

因此,江西的干热岩地热资源量属于全国重要的储量区。

2.资源质量评估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温度范围较为广泛,从100℃到400℃不等。

其中,以鄱阳湖地区的干热岩体质量最优,热水温度达到190℃以上。

在吉安富源盆地等地区,干热岩体温度较高,热水温度达到150℃以上,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资源利用评估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经济实际,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主要以直接化学转换发电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为主。

其中,直接化学转换发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实现较高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经验积累。

迈进地热能新时代

迈进地热能新时代

迈进地热能新时代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第1期——干热岩地热能研究及展望文长沙市长郡中学高1505班李沛岩依据现阶段的技术手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

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3km至10 km的深处,温度范围在150℃至650℃。

我国干热岩所储存的热能约为已探明地热资源总量的30%。

一般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地方是新火山活动区或地壳已经变薄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全球板块或构造地体的边缘。

一、如何利用干热岩地热能通过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利用干热岩地热能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开发利用该资源的主要做法。

EGS的原理是,在干热岩中钻一口直井或定向井(注入井),然后用清水、盐水或压裂液进行大排量压裂,高温岩体与冷水接触后突然冷却会产生裂隙。

在大排量高压作用下,干热岩形成大的裂缝,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扩大,并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

然后在距注入井合理的位置处钻一口或几口井(生产井),贯通人工热储构造,采出高温水、汽。

生产时,注入水沿着裂缝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温度高达150℃至300℃的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可用于地热发电和综合利用。

被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二、干热岩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干热岩高效成井及开发基础研究严重缺乏,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供借鉴,因此,还需多学科联合攻关,对干热岩地热能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为我国干热岩地热能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基础科学研究要形成系统的EGS干热岩开发技术,需对一些基础问题和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主要有干热岩多场耦合理论,高温岩体的破岩机理,热-流-固多场耦合作用下井眼围岩系统的稳定性机理,多场耦合下干热岩的变形、破裂与裂隙延伸机理及热交换机理与效率模型等。

2.资源靶区定位技术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区域为新火山活动区、地壳较薄区域和有沉积覆盖的放射性较强的酸性花岗岩区,这些区域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点区域。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余敏;祝爱明;黄修保;王彪;周作文;元巍;陈平杨;刘耀;高章【摘要】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已显示出其巨大的利用价值.江西作为高热流花岗岩地区(福建、广东、江西)所在的三个省份之一,具有较好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前景,但对于干热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对大地热流基本特征、岩浆岩分布规律、江西地热资源形成规律、盖层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划分了泰和南康、贵溪乐安、南丰会昌、万载宜春、全南龙南5个千热岩勘查远景区;再运用体积法,对江西5个干热岩勘查远景区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估算全省3~10km深处干热岩地热资源总计15.07×1020J,合5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江西省2015年能源(控制)消耗总量的767倍,5.5~7.5km干热岩资源量为5.91×1020J,热储目标温度为150℃~250℃,占3~10km干热岩资源总量的39.2%.【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5页(P766-770)【关键词】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江西【作者】余敏;祝爱明;黄修保;王彪;周作文;元巍;陈平杨;刘耀;高章【作者单位】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290 引言干热岩(Hot Dry Rock,HDR)是指埋深数千米,温度一般大于150℃且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性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可以开采的地热能称之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以其分布的普遍性和可以获得更高热储温度而更具开发潜力和前景[1]。

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开发:以美国新墨西哥州芬登山为例

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开发:以美国新墨西哥州芬登山为例

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开发:以美国新墨西哥州芬登山为例苏正;吴能友;曾玉超;王晓星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12(27)2
【摘要】增强型(或工程)地热系统是指从地壳深部低孔渗的干热岩体中,采用人工工程方法形成储层,经济地采出具有相当数量的热能.这种早期被称之为干热岩的技术首次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芬登山得到示范.本文以芬登山增强型地热系统为例,通过综述其发展历程,论述了增强型地热系统钻井与储层激发、工质流动与储层测试、储层性能评价等关键问题,总结了从芬登山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中获得的认识和启示.芬登山地热项目发展的经验表明,增强型地热储层是通过重新打开本来存在、但被密封的、多重连通的节理组,或通过水力压裂创造新的流动通道和换热面,利用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流循环,从储层系统中开采热能.芬登山实践表明,在稳态条件下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持续运行是可能的,芬登山地热项目对世界和我国深层地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页数】9页(P771-779)
【关键词】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芬登山
【作者】苏正;吴能友;曾玉超;王晓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
【相关文献】
1.苏尔士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开发经验及对我国地热开发的启示 [J], 翟海珍;苏正;吴能友
2.美国公司在华开发增强型地热系统 [J], ;
3.增强型地热系统结合热泵供暖系统研究 [J], 郭亮亮;黄贤龙;安晓红;于子望;梁芊
4.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地热能开发热-水动力耦合过程 [J], 雷宏武;金光荣;李佳琦;石岩;冯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热岩勘探开发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ppt课件

干热岩勘探开发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ppt课件

脆性 韧脆性 脆韧性 韧性 断层 断层 剪切带 剪切带
温度(深度)增加、变形量增强
韧性剪切带
顺层剪切流变褶皱
上地壳韧性剪切带-长英质糜棱岩
干热岩地热能的优点
➢ 能量大 ➢ 无污染 ➢ 持续稳定 ➢ 分布较广 ➢ 安全性好 ➢ 利用率极高 ➢ 不需尾水回灌 ➢ 发电可控性强 ➢ 开发出来的能量本身减灾减排
干热岩勘探开发 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 干热岩基础理论
2 干热岩勘探方法
3
干热岩开发技术
地热能的分类
国外:热水型、蒸汽型、地压型、干热岩 型和岩浆型。 不系统;没体现地质规律。 国内流行:浅层地热(温)能、中深层地 热能;水热型、干热岩。 混乱;规律性差。
李德威和王焰新(2015)将孕热和控热构 造、温度和深度变化、热储性质相结合, 分为水热型、干热型、浆热型、气热型和 混合型。
地热能综合分类方案 干热型(狭义)
据李德威、王焰新,2015
水热型
气热型 浆热型
干热型(广义)
不同类型的地热
气热型
西藏达格架
干热型(古)
青藏高原下地壳DSZ
海底黑烟窗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温泉
土耳其棉花堡温泉
云南腾冲温泉
西藏羊八井温泉
水热型地热能
构造地貌(盆山耦合)、断层导水、深部热源
世界主要 产铀国 铀矿床储量排名
加拿大
哈萨克 斯坦
全球大地热流分布
澳大利亚
中国铀矿床 与大地热流 分布的对比
花岗岩型铀矿床 在南岭集中分布
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于2013年 5月2日终孔,孔深2818.88米, 井底温度90 ℃ 。江西
相山
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地热能构造环境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导报2012,30(32)1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概念地热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性和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已经成为位居水力、生物质能之后的世界第3大可再生能源。地热资源作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开发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世界上目前开采和利用地热资源主要是水热型地热,占已探明地热资源的10%左右[1]。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3—10km的深处,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650℃之间[2]。现阶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干热岩(3—10km深处)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干热岩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十分丰富。若将它开采出来加以应用,可以满足人类长期使用。据麻省理工学院(MIT)2006年报告,只要开发3000—10000m深度2%的干热岩资源储量,就将达到200×1018EJ,是美国2005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2800倍[3]。据美国地热能市场评估报告数据(2007),美国国内地热项目开发的数目增至193个,正在开发的地热能量1035MW,而地热潜力估计12271369MW[4],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GeothermalSystems,EGS)是在干热岩技术基础上提出的,美国能源部的定义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如图1所示。据美国能源部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评估报告(2008),需要对EGS技术中3个关键方面

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许天福1,张延军1,2,曾昭发3,鲍新华1

收稿日期:2012-09-11;修回日期:2012-10-10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52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72)作者简介:许天福,教授,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反应溶质运移和EGS,电子信箱:tianfu.good@gmail.com;张延军(通信作者),教授,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和EGS,电子信箱:zhangyanj@jlu.edu.cn

1.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002.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长春130026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摘要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又称干热岩,是一种从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岩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从而获取大量热能的一种

工程。有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以往只局限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仅少数科研单位在这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国际合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理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关键词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地球物理

中图分类号TK529文献标识码Adoi10.3981/j.issn.1000-7857.2012.32.005

TechnologyProgressinanEnhancedGeothermalSystem(HotDryRock)XUTianfu1,ZHANGYanjun1,2,ZENGZhaofa3,BAOXinhua1

1.LaboratoryofGroundw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MinistryofEducation,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2.College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3.CollegeofGeo-explo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

AbstractEnhancedGeothermalSystem(EGS),knownasHotDryRock(HDR),isanengineeringtechnologywheretheheatenergyis

extractedfromlowpermeabilityandlowporosityrock,namely,HDRinordertogainthequantityofenergy.Although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EGShasbeenmorethan30years,onlyasmallnumberofcountriesintheworldhaveavoiceinthisrespect,suchastheUnitedStates,Britain,France,Germany,Switzerland,Japan,Australia,etc.Thebasicconcept,researchanddevelopmentstatus,keytechnologies,issuesandexpectationinvolvingtheEGSaremainlydiscussed.Keywordshotdryrock;EGS;artificialfracturing;Geophysics

专题论文(SpecialIssues)

42科技导报2012,30(32)

图1干热岩热能开发的增强型地热系统示意Fig.1Schemeoftheenhancedgeothermalsysteminhotdryrock

进行评估,即地质条件、经济可行性和EGS在其他技术领域的适用性,最后通过耦合模型预测评价能源开发的可行性[5]。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使用的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两个名词概念没有严格的区分,可交换使用。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型地热系统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以往只局限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美国是最早对干热岩的工程开发进行研究的国家,在新墨西哥州中北部的芬顿山成立了干热岩研究中心。美国政府于1973年资助针对干热岩开发的EGS试验研究,1977年获得了成功,最深钻孔达4500m,岩体温度为330℃,热交换系统深度为3600m。198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温岩体地热发电站,发电功率由最初的3MW提高至10MW,地热流值达250mW/m2。从1980年开始,日本政府资助了一项研究干热岩发电技术可行性的项目。在山形县实施了4个钻孔,深度在2000—2200m,岩体温度为250℃,并进行了多次短期的水压测试。1988年,日本政府和几个私人机构还在岩手县资助了一项研究水-岩体间热交换项目[6]。1977—1986年,欧共体资助德国在巴伐利亚东北部的Falkenberg开展了一项EGS研究:在较浅的深度下,研究岩石的自身裂隙、水压产生裂隙的形成机制以及水在这些裂隙中的运移机制[7]。国际能源署(IEA)领导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地热利用的国际合作项目。在众多的地热利用国际合作项目中,与干热岩较紧密联系是“地热执行协议”(GIA)中一个为期4年(1997—2001)的重大计划———“干热岩行动计划”(HotDryRockTask),该计划由日本的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担任总执行机构,参与该计划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瑞士、英国、美国以及欧共体。澳大利亚在2003年在库珀(Cooper)盆地开展了一个有关EGS的项目,勘查结果显示该盆地的热能储量高达500亿桶油当量(据澳大利亚Metasource公司网站),在4500m的深处干热岩的温度高达270℃[8]

。Geodynamics有限公司在2003

年9月完成了第一口注水井,而且通过注水在花岗岩岩体上压裂并形成了一系列永久的连通裂隙。2008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时3年完成了一份研究

报告———《地热能的未来》,其副标题是“21世纪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对美国的影响”。研究报告指出,增强型地热系统,或称工程型地热系统(即以前所称的干热岩),开发应用潜力巨大,不受地域限制,对环境影响最小,预示美国干热岩开发技术的商业化运行可望在10—15年内实现。中国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仅少数科研单位做了理论探讨并参与了干热岩或EGS国际合作。1993—1995年,中国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开展合作,在北京房山区进行了干热岩发电的研究试验工作[9]。2000年,赵阳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始了高温岩体地

热开发的有关问题研究,并对相关技术做了较系统的介绍。2007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与澳大利亚

Petratherm公司签订了2年的合作协议,开展了“中国工程型

地热系统资源潜力的研究”国际交流项目,中澳专家已联合在一些可望有潜力的选定地区开展了初步调查,采集了一些试验样品,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测试、模型研究等工作[10]。

2009年6月29日大庆市组织召开全市新能源利用座谈会,

认为大庆市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分布面积达5000km2

,地下

4000—5000m深的干热岩所蕴藏的地热能源相当于全市油气

能量的1万倍,开发潜力巨大[11]。2009年11月底—12月初,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团,对澳大利亚“地球动力”公司在南澳大利亚Cooper盆地的干热岩开发利用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2010年,福建省天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地域增强型地热利用系统工程及地震监测试验研究项目。中国幅员辽阔,地热资源丰富,中国地热资源潜力为11×l06EJ/a,占全球的7.9%[12]

。中国有极丰富的深层地热资源。根据

板块构造理论,中国西南部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作用,东南部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东部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和俯冲作用,地质体活动强烈,发生频繁的火山喷发和地震。这些地区有很高的地热梯度,典型代表如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腾冲地区、海南琼北地区、台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长白山地区等地,都具有极丰富的高温岩体地热资源和很优越的开发条件。自1972年美国人Smith等将干热岩的开发利用研究从概念模式转入实验阶段以来,这种发电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通过国际合作和各国不断努力,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过去20年间相继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实验,试验电厂的发电量也逐渐由3MW增大到11MW,逐渐接近商业开发的规模。在干热岩领域,中国前期投入较小,主要资助开展学术交流、探索研究,并未形成国家层面的干热岩技术研发基地和装备条件。中国以往的地热开采一般在1000m以内,以浅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